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

一、重现历史

1、无言的差距—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世界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日益衰弱2、卑劣的行径—英国的鸦片走私为扭转贸易逆差,大肆走私鸦片3、正义的回击虎门销烟1839年,林泽徐虎门销烟三、感悟历史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3)、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影响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本课要旨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的必然结果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直接云因自然灾害2、间接原因外国侵略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4、理论来源:西方宗教三、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的转变

1、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沉醉于胜利之中,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的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2、措施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轩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内容及评价五、失败原因和教训1、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的地位;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2、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结合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运动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本课要旨1、《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中国国力软弱,清政府对外妥协2、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4、战争的结果和危害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原因:民族危机加重,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口号:“扶清灭洋”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1900年,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及危害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本课要旨1、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2、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武昌起义1、背景(1)、阶级矛盾激化,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3)、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建立(4)、组织和领导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2、进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二、中华民国成立1、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2、清朝结束1912年3月14日3、历史丰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2、过程1919年5月4日至6月底,中心在北京,学生为主力,6月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3、意义作用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三、国民大革命

1、国共合作原因:工人运动受挫;孙中山的转变;共产国际的指导合作基础:反帝反封建过程: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2、兴起(1)、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2)、1926年整编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3)、1927年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3、结果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本课要旨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二、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总方针: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土地革命1、秋收起义领导毛泽东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3、意义从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四、红军长征1、原因(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左”倾错误的严重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4、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对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长征中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3)、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本课要旨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16课抗日战争

一、侵华战争的背景

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3、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5、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7、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二、抗日战争1、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2年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2、敌后战场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三、日军的罪行1、南京大屠杀2、潘家峪等屠村行为3、细菌作战,“七一三”部队四、抗战的胜利1、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2、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本课要职1、日本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2、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3、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4、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17课解放战争一、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二、争取和平民主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三、全面内战时期1、防御阶段(1946年至1947年6月)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2、战略反攻(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4、取得胜利北平和谈渡江战役追剿残敌四、革命胜利的原因1、国民党(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2)、军队厌战,士气低落(3)、贪官横行,政治腐败(4)、美援断绝,蒋桂分裂2、共产党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五、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