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_第1页
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_第2页
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_第3页
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_第4页
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1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社会转型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涵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改革,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日新月异”。当然给我们印象最深和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经济改革,事实上改革开放也正是从经济领域正式开始的。而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因,经济上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法律上的改革:法律发展被当成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和必要要求,成为——在某种意义上——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中国的经济改革从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吸引外资开始,逐渐实行了商业活动、投资活动和金融活动的相对自由化;针对经济改革的这些主要步骤和措施,法律改革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配合,为经济改革提供法律上的确认和支持,协助和促进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发展转变。引言2法律改革一般来说,法律改革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在其社会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的社会制度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现行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也没有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整体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时代精神、法律的运作体制与框架、具体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自我创造、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法律改革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权利和法治意识(即法律观念的改革)、宪法、民商法、刑法、国际法与港澳台问题、法律职业等。这里将要探讨的是法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即如何通过法律体系建设来适应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3法律体系宪法部门民商法部门刑法部门行政法部门诉讼法部门社会法部门资源环保法部门4何为法律体系事实上就目前而言,各国关于法律体系的解释各不相同。通常我们将法律体系定义为: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律规则和原则按一定逻辑顺序组合起来的整体,法律体系的基本构件是法律部门,即部门法,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部门是宪法部门、民商法部门、刑法部门、行政法部门、诉讼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和资源环保法部门。这些法律部门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逐步推进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结合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建立起来的。5宪法部门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主导法律部门,宪法由关于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相互关系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则和原则组成。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文件:1、宪法法典和宪法修正案;2、关于国家的象征、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及其活动程序的法律;3、选举法;4、立法授权法;5、地方自治法规;6、关于人民基本权利的立法;7、有关国家行为和公民权利的国际公约名词解释6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宪法颁行20周年时,就曾明确指出了宪法实施的重要性。他指出,“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首先是实施宪法。”他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健全宪法保障制度,确保宪法的实施。”他要求,“要抓紧研究和健全宪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宪法监督程序,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及时得到纠正。”

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四次修改,先后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重要内容。

发展成就7第一,加强宪法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加强宪法实施,切实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全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第三,加强宪法实施,着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第四,加强宪法实施,推进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

加强宪法实施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宪法发展社会法制建设规则凝聚力经济发展8关于现阶段中国宪法发展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摘录(两则)9首先,宪法之根本法则由以人本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法则、张扬人民主权的政治法则和体现程序理性的程序法则构成,蕴涵道统、政统和法统,是宪法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终极来源和根基。其次,宪法作为法律应具有的效力有赖于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但不是宪法的一切内容都要司法化;应区分宪律与宪德,并按法治的要求加以识别和转化。其三,界定违宪主体和违宪行为应以立法模式为主兼及治理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宪法监督要体现人民主权和程序理性的完好结合。最后,宪法是价值法则通过政治法则和程序法则在公共领域里的运用,以约束权力和保障权利为核心;宪法改革应围绕宪法核心问题,调整好国家权力与阶级结构的关系、国家权力内部的横向、纵向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同时,转化使用走进权利时代过程中的积极要素,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并改进权利体系和权利救济。从“改革宪法”向“宪政宪法”转变

中国宪法长期以来基本上只停留在作为立法依据的层次上,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得直接适用,甚至就连最高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都不可以直接适用宪法,这就导致了宪法名存实亡,人们对于宪法保护自己权利的能力和可能完全丧失信心,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延续必将导致人们对于法律能否保护自己的权利也完全丧失信心,这会给中国的法治建设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危机,因此,今天讨论宪法的适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宪法适用问题问题探讨宪法制定与修改问题——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其制定与修改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进行,以保证宪法地位和效力。良性违宪——在国家组织经济建设过程中,会出于某种特殊需要,发生有意或无意的良性违宪。到底是应该经济发展优先,还是应该谨守宪法?值得思考~~12民商法部门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及商事关系的法律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民商法发展严重受挫。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以后,我国的民商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部门。名词解释13处于民事法律体系核心地位的法律是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其他重要的民事法律还有1999年《合同法》,2007年《物权法》和2009年《侵权责任法》。现行《婚姻法》制定于1980年,修订于2001年,而《继承法》则是1985年制定的,《收养法》是1991年制定的,修订于1998年。在这些民事法律之外,还有《公司法》(1993年制定,2006年修订)、《票据法》(1995年制定,2004年修订)、《担保法》(1995年)、《海商法》(1992年)、《保险法》(1995年制定,2002、2009年修订)、《破产法》(2006年)和《证券法》(1998年制定,2004、2005年修订)等商事法律。这些商事法律大多是近20年制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立法广泛借鉴外国法律和理论,兼收并蓄,结合我国经验,使我国民法有了诸多“中国元素”的民事法律制度。发展回顾14彰显民法的地位,其实是在彰显民事权利的地位,是彰显人民的权利。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实现民主和法治,彰显权利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是不行的。而我国在对待民事权利等问题上确实犯过一些严重错误。因此,今天全社会重视民法,凸显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为民商法部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民商法部门的改革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民商法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民商法发展社会法制体系的完善规则凝聚力经济发展15关于现阶段中国民商法发展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摘录(王卫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民商法》)16中国的民法典以后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才能够称的上是代表新世纪的民法典。第一个,就是要实现代表民权本位;第二个,就是要有制度创新;就是要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的需求,要有制度创新。第三,文化整合;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思考中国民法典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有自己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民法典如果不能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就不是中国的民法典,而只是德国的、法国的或者欧洲的民法典的中国版本而已!那就不叫中国的民法典。当然,我们也不可能顾古自封仅仅定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这是一个文化融和的过程。第一个问题,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民法通则》为聚焦点第二个问题,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合同法》为聚焦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合同法》如果要跨进世界的先进行列,就不能继续充当十九世纪欧洲民法典的继承者或者摹仿者。传统合同法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总的来讲就是民事流转的基础模型,正在由有形财产主导型向财产多元化基础上的知识财产主导型转变。第三个问题,从农村集体经济到家庭承包经营制:以《物权法》为聚焦点从农村土地法来讲,我们现在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过程,或者我们现在就能够做到,把这个土地完全交给农民?如果现在做不到的话,我们通过物权法把这个集体所有权把它固定下来,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物权法规定三种所有权,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但这种区分是不对的。民事主体一律平等,不能按照所有的主体来划分所有权的类型,而且集体所有权这个东西,产权从理论上讲,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第四个问题,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以《商法》为聚焦点从企业产权制度的法人治理,法人治理已经成为基本的问题。企业它是作为结合的、流动性的或者动态的财产,它是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可以在产权的概念之下,把所有的各种不同的财产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实体,作为一种标的物来进行交易。这就是一些新的情况,企业定购也可以总结出来很多新的民法的结论。民法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对很多法律现象进行归纳、进行抽象,找出它们的规律。立法者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政府少管,然后让有组织的市场他们来制订自己的交易规则,这才可能形成一个有效允许的能够自立的资本市场。第五个问题,经济改革与政府改革:以经济法为聚焦点在加入WTO以后,WTO基本的要求就是减少政府管制,扩大是市场自由。过去很多事情是政府包办的,比如、公费医疗、养老甚至就业都是政府包起来的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公共建设、福利设施,甚至企业拯救在《企业破产法》第四章里面也明确规定。,实际上政府也包不下来,也包不起来了,逐渐引进一些西方成功的经验,逐渐把社会保障、公共建设、福利设施等等这些问题要社会化、民间化、市场化。政府垄断问题正在逐渐的减少,但是现在还有几块,首先铁路、电信和其它的一些行业。第一,对市场主体而言,我们的法律规则是无禁止则许可;第二;对政府而言,无授权则禁止,就是授权你管的事,你才能管;只要没给你授权,你就不能管。问题探讨民法典——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生,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小悦悦”事件的反思——法律是最低层次的道德,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面面俱到。22刑法部门是规范犯罪和刑罚的法律部门,简称刑法。刑法调整的范围非常广,可以看成是处罚一切严重违反法律行为的“处罚法”,使刑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是它的特殊的手段——刑罚。名词解释231979年7月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部法律。这样,《刑法》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而通过的第一批法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刑法》的制定,结束了建国后30年刑法缺失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法制的起点,实现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政治上求稳定,在经济上求发展,在思想上求真理。在此背景下,旧刑法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即外在价值)是为我国政治、经济保驾护航,秩序、安全、效率是它追求的最主要目的。1979年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很快,法制建设跟不上,只能以单行性的法律和补充规定的形式,对现有的刑法作补充和修订。因此,1979年后,共出台了23部单行《刑法》,还有100余条的附属《刑法》。1997年《刑法》是我国刑法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第一次明文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且将罪刑法定原则列为刑法三项基本原则之首。发展回顾24现代法治下,法律只有得到民众的普遍尊重,法律精神只有成为国民的普遍信仰,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法”,它在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更应当受到重视。研究刑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强化其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刑法发展和谐社会构建规则凝聚力经济发展刑法与时俱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5关于现阶段中国刑法发展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摘录(两则)26中国刑法改革探讨----赵秉志刑法改革的目标离不开我们社会整体发展的一个目标,结合到刑法本身的特点,我们提出刑法改革的目标就是维护社会和谐,贯彻宽严相济,促进刑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国际化。现阶段我们国家还需要保留死刑,但是需要逐步地限制减少死刑,最终废止死刑。第一个就是要严格地限制死刑适用的范围,也就是从主体上来进行限制;减少死刑罪名的数量,尤其是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数量;发挥死缓制度的双重功效。自由刑的改革,一方面是它本身完善的需要,另一方面特别是长期自由刑,无期徒刑这样的改革,一定要考虑到我们目前的限制减少死刑的实际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各方面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损害到民生的一些犯罪情况,比如说醉驾,比如说飙车,比如说恶意欠薪,造成了这个事件等等,因此这些都是涉及到民生的问题了,涉及到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那么对于民生的刑法保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和策略,这是应该首先讨论的问题,刑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我国刑法改革的价值取向应当是淡化对刑罚威慑功能的崇尚、重视刑法导引功能的发挥。在刑法理念上,树立刑法的导引功能比威慑功能更重要的思想,摈弃重刑主义的思维定式,破除对重刑在遏制犯罪中作用的迷信;在刑法的规范设置和实际适用上,把改革的重心放在法网的严密性上而不是刑罚的严厉性方面,用刑罚较轻但是疏而不漏的法网来取代刑罚较重但是又疏又漏的法网;在刑事司法制度上,着力改造可能导致司法权滥用的制度性因素,按照司法规律建设公正廉洁、高效运作的刑事司法系统。问题探讨死刑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死刑一定会被逐渐废除。但在现阶段,死刑制度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刑法的量刑问题——需要从立法、司法多角度进行思考,要提高司法人员理性化、专业化程度,维护公平和正义。29行政法部门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与公民、法人间的关系以及对行政权的控制,给行政管理相对人予以救济的法律。狭义的行政法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救济法三大块。名词解释30回顾30年来我国行政法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88年以重建行政权立法为重点阶段这一阶段行政法发展的主要成果是:恢复了行政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任制;建立了民主集中制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确立了领导人任期制和限任制;建立了审计制度;恢复了行政监察制度,等等。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1996年以加强行政监督立法为重点阶段这一阶段行政法发展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国家赔偿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公务员制度,等等。并明确提出了依法行政原则,使之成为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三阶段是从1996年至今以加强程序立法为重点阶段这一阶段行政法发展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行政听证制度、告知和申辩制度、公正公开原则、政府采购制度;完善了程序违法无效原则;强化了行政监察权威;改革完善了行政许可制度,等等。发展回顾31行政法的作用应体现为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在保障和规范国家行政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而行政法制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法部门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的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行政法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行政法发展依法行政,民主法治规则凝聚力经济发展32关于现阶段我国行政法发展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摘录(两则)33关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与展望30年来我国行政法发展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两头夹击的发展路线。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我国行政法是随着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恢复之初,优先致力于基本制度建设,先把行政法基本框架建立起来,然后再逐渐加以完善,避免因细枝末节意见分歧而延缓法律的出台。面对机遇和挑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有可能呈现以下5个趋势:1、逐步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过渡;2、逐步从国家行政法向公共行政法转变;3、逐步从单项行政程序立法向行政程序法典化发展;4、逐步从初步放松管制向深化放松规制推进;5、逐步从建立起基本的行政救济制度向建立更加完善的行政救济制度努力WTO与中国行政法改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0条要求“各成员国必须确保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行政措施的透明度”。《WTO中国工作组报告》和协议书草案也要求中国应当公布所有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文件和行政措施,并允许相关的当事人发表评议,应当建立“联络点”、“咨询点”,使相关人员方便地获取这些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文件和行政措施。根据这些规定,我国相关的行政法制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当进行改革:第一,行政立法过程的公开化;第二,法律文件和行政措施的公开;第三,行政执法程序的公开。诉讼法部门是规定诉讼程序及参加诉讼的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诉讼法在整个法律部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他六个法律部门侧重从实体上规定权利义务关系,而诉讼法的功能在于确认实体权利义务在具体当事人中是否存在,排除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的障碍。名词解释361979年五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它的颁布与施行是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走向健全的标志。1996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1991年4月9日七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10月28日十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出修正。1989年4月4日七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发展回顾37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制定的,与宪法的关系是“子法”与“母法”的关系,因此,诉讼法是维系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法之一。讼法在法的意义上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法权利义务的实现;诉讼法独立系统的完备和科学运行,直接决定着人们对行为的预测能力;诉讼法的作用还表现在它是社会得以有序,以及使这种有序得以最终成立、得以保障的前提诉讼法发展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诉讼法发展社会法制,稳定有序规则凝聚力经济发展38关于现阶段中国诉讼法发展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摘录(两则)39论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的诉讼调解诉讼调解制度在调解过程充分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结果,是民法中的重要原则——私法自治原则充分体现。因此也是符合民法精神的。诉讼调解制度所存在的缺陷:第一,诉讼调解制度的程序弱化。第二,阻碍司法公正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公民法律意识。

第三,案外人利益保护不力。第四,变相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限制了上一级法院的司法监督功能。第五,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得不到有效限制。可能的完善措施:第一,强化调解意识;第二,规范调解程序;第三,提高法官的调解能力;第四,加大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对现行《民事诉讼法》修订的思考不可否认,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确有违背程序正义要求和社会需要的规定,其中的制度设置亦缺陷明显,但如果把民事司法改革的阻滞和动因都归于《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缺陷,很可能也是冤枉了《民事诉讼法》。这实际上混淆了作为正式制度的《民事诉讼法》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司法习惯间的界限。不能排除的可能的结论是,民事司法改革所针对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惯性司法养成的陋习,而属于《民事诉讼法》本身缺陷的,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因而,从另一角度看的话,或许可以说,现行《民事诉讼法》简约而稀疏的规定,事实上也为改革留下了相当的空间。在对《民事诉讼法》是否修改以及如何修改作出考量时,厘清这一问题应是必要的。社会法部门是调整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及劳动关系的法律部门,它是为社会中的弱者、竞争中的失利者及不测事件的受难者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它主要包括:保护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弱者的法律等。名词解释42

最近十年间,社会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崛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为引人注目之事。2001年3月9日,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同志在向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首度宣示了社会法作为一级部门法的地位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并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历史任务。

国家社会立法随之大幅提速,向社会立法倾斜成为当年中国立法的重要趋势,

并持续至今。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立法以现代劳动法为重心,主要展开于以下四个方面:现代劳动法的建立社会保障法的缓慢展开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法的展开社会团体立法的起步发展回顾43社会法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最为契合的法。社会法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建立尤其离不开社会法的发展。随着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完善社会法,保障公民的社会权,使人们实现真正的解放——社会解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法发展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社会法发展社会和谐规则凝聚力经济发展44资源环保法部门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保护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两大规范群。从全球范围来看,资源环保法的发达是二战以后的事,在我国资源环保法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并形成一个法律部门的。名词解释45改革开放政策一实施,中央就非常重视环境立法工作,成立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起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1979年,该法正式实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标志中国的环境保护开始走向规范化。此后,国家制定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重要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定并及时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等环境资源法律。1989年12月26日,国家在总结《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颁布并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构建开始朝着体系化的方向前进。此后,国家制定了《水土保持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等环境资源法律,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资源法律。从1997年起,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防沙治沙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立法,修订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立法,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这些立法、文件与我国1997年之前制定的与环境有关的立法一起,共同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发展回顾4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环保体系和保护好资源环境,让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此问题不仅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在推进着经济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程中,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资源环保法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资源环保法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则凝聚力经济发展4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立法机制的调整与完善资料补充48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立法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立法的发展。改革开放,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中国不断加强经济立法和与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