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考证-经济基础_第1页
初级经济师考证-经济基础_第2页
初级经济师考证-经济基础_第3页
初级经济师考证-经济基础_第4页
初级经济师考证-经济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社会主义的增长与开展一、社会主义再生产〔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再生产,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因为只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实现。但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有两种形式:一是内涵扩大再生产,一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增添新的企业或扩建原有的企业,既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和劳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一〕产业结构的涵义●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产业结构实质上是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二)产业结构的划分1、两大部类的分类法:

两大部类的分类思想是首先由马克思提出并作了详细分析的。两大部类分类的思想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抽象。

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2、三次产业分类法:我国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三次产业统计。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口径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效劳部门。3、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三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问题:〔1〕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下各产业部门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A、采掘工业B、建筑业C、交通运输业D、邮电通讯业〔2〕以下属于第三产业的有〔〕。A、渔业和牧业B、自来水和电力工业C、林业D、科教文卫体E、餐饮业〔1〕AB〔2〕DE1、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2、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3、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4、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5、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6、产业间的关联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1、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开展的过程,也就是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间建立起最正确的结构和最优的比例关系。〔四〕产业结构的优化2、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根底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开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不协调产业开展在低水平上重复。是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能有效消除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加速经济开展速度;能在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得到实现,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开展.3、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4、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1〕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开展和调整;2〕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根底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根据各种产业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分为:主导产业战略产业根底产业一般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他依赖程度大,与国民经济开展观念程度大,社会综合效益较高的产业。如:建筑业、电子工业、汽车业。

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高技术产业。整个产业赖以开展的根底。如农业、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讯、科技、教育、效劳。问题: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产业是〔〕。A、战略产业B、根底产业C、主导产业D、高科技产业【答案】A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是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各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新价值的总和。它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所剩下的那局部社会总产品。

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把握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时限通常为一年。但凡当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都应纳入它的计算范围;但凡往年生产的商品,即使转到当年来出售,也不能列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⑵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效劳的价值,而不包括各种中间产品消耗的价值。⑶国民生产总值是根据国民原那么来计算产值的,只要是本国居民生产的都要列入国民生产总值,至于在哪生产,成果到哪里去,都不加以考虑,能够真正反映一国国民的生产水平。但与国家贸易脱节。〔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2、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扣除了国外要素净收入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那么进行统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⑴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外净要素收入>0,那么该国是要素净输出国,如果不考虑劳动要素,那么意味着该国是资本净输出国。⑵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外净要素收入<0,那么该国是要素净输入国,如果不考虑劳动要素,那么意味着该国是资本净输入国。〔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长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效劳的价值总和构成〔〕。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社会总产值【答案】B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国有经济初次分配: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局部:〔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开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那么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局部:〔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2〕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3〕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4〕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农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发解为三局部:〔1〕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2〕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3〕以个人收入形式留归农户。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国民收入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社会主义社会三种根本的原始收入5、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在初次分配的根底上进行的分配。1〕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开展的需要。第二、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开展的需要。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第四、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家财政收支(主要)银行信贷劳务费支出筹集资金供应资金存贷款活动本身差别利率价格体系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形成派生收入,并最终归结为: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问题:〔2003年多项选择题真题〕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有四种途径,他们是〔〕。A、国家财政收支B、银行信贷C、劳务费用的支付D、价格体系E、竞争机制【答案】ABCD问题:以下各项中,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是〔〕。〔2004年多项选择题真题〕A、价格体系B、国家财政收支C、工业企业向职工发放奖金D、银行信贷E、效劳行业的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答案】ABDE〔二〕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1、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内涵积累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局部,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消费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局部资金,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国民收入

积累基金

扩大生产基金用于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性基本建设和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

非生产性基金用于文教、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部门的基本建设以及物质生产部门

社会后备基金用于应付意外事变、自然灾害和临时需要的物资储备

消费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国家管理基金

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等方面的支出

文教卫生基金

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个人消费基金生产性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基金

用于支付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的工资和农民的劳动报酬

非生产性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基金

用于支付非生产部门的职工的工资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与用途3、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

统一性:由于社会主义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代表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而社会主义消费直接用于人民生活,代表劳动人民个人的当前利益,二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两者是统一的。矛盾性: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既定总额中,如果积累基金的比重过大,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正常提高;反之,如果消费基金比重过大,又会影响生产开展速度。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这种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开展生产和改善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及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矛盾,这是在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根底上的矛盾。所以,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正确处理和解决。分配顺序最终用途积累基金初次分配(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再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消费基金二者关系国民收入积累消费积累消费此消彼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4、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原那么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那么:第一,在生产开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根底上,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要有所增长,使积累基金能够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能够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建设的开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和国民收入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第三,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比例。第四,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几个局部构成的,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积累基金的是〔〕。〔2004年真题〕A、非生产性根本建设基金B、社会消费基金C、国家管理基金D、劳动报酬基金【答案】A〔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为维持劳动者的根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2、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根本的内容。〔2〕社会救济:是国家和社会必须始终认真履行的最起码的社会保障职责。〔3〕社会福利: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根本是由国民经济开展的水平决定的。〔4〕社会优抚:是一种带有表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制度。3、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1〕存在的弊端P65〔2〕改革的目标P654、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作用和意义保障人民根底本生活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开展问题:社会保障是通过〔〕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社会捐助B、社会成员互助C、国民收入再分配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答案】C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1、经济增长〔1〕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益的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2〕含义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增加人均占有商品和劳务增加2、经济开展〔1〕概念:经济开展不仅是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开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2〕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开展的一局部,是经济开展的手段和根底,但不构成经济开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有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就有经济开展。〔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1、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2、推动经济增长的三个根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3、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经济制度4、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1〕粗放型增长(生产要素的投入)〔2〕集约型增长〔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粗放型增长—生产力水平较低时采用集约型增长—科技水平迅速开展的条件下采用5、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方向粗放型增长→集约型增长〔2〕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速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施资源节约型开展战略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三〕社会主义经济开展战略1、概念2、特征〔1〕全局性〔2〕长期性〔3〕根本性3、制定经济开展战略的依据〔1〕物质生产规律和经济规律〔2〕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3〕需要和可能4、经济开展目标〔1〕概念〔2〕表示方法〔通常〕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我国经济开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开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今后经济社会开展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强农业根底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开展战略。第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四〕树立科学的开展观1、科学开展观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2、科学开展观的根本内容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开展3、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开展、兼顾各方4、贯彻科学开展观应做好的几项工作〔1〕转变政府职能〔2〕建立健全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的方面的机制〔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4〕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问题:经济开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决策体系具有〔〕的特征。A、先进性B、长期性C、重要性D、根本性E、全局性【答案】BDE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经济职能〔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职能〔3〕承担社会经济根底设施建设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是交由人民政府来实施的。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管理手段。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1〕概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根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开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2〕调控的主体:国家〔3〕调控对象:国民经济整体活动〔4〕调控的过程:〔5〕主要管理手段:间接调控〔市场调控〕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4、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1、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构成〔1〕宏观经济调控目标〔2〕宏观经济调控政策〔3〕宏观经济调控方式〔4〕宏观经济调控手段2、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宏观调控任务决定的,是由假设干具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3〕保持物价总水平根本稳定〔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5〕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本目标。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1、直接调控指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方案直接对微观经济单位进行的调控。2、间接调控指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二〕宏观经济调控方式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1〕方案手段P72指令性方案指导性方案方案体制改革:从指令性方案管理为主转变为指导性的间接方案管理为主。〔2〕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1〕经济手段的概念P722〕内容经济手段:经济方案—战略目标、总量、预测、重点建设等经济杠杆: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收,信贷等(3)法律手段政府运用经济法规调整经济,如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等。(4)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下达指令性任务等A、国务院发出通知,坚决取缔传销活动B、制定“十五方案〞C、按?价格法?处分D、国家提高存贷款利率问题:以下各项分别属于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A、行政手段B、方案手段C、法律手段D、经济手段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一〕财政政策1、概念财政政策,是指以国家为主体制定的,主要通过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的调整,调节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方向、规模、结构和格局,到达经济更加稳定,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等社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1〕财政收入政策: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2〕财政支出政策: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3〕预算平衡政策〔4〕国家债务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根本平衡。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2、财政政策体系及其主要内容〔1〕调控作用第一,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第二,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第三,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开展〔2〕财政政策调控的手段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3、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1〕平衡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根据财政收入来安排财政支出〔2〕盈余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财政支出来减少赤字,增加财政盈余---抑制需求〔3〕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来减少财政收入货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4、财政政策的类型1、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及稳定币值的一种经济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二〕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一般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是最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之一。3、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法即:币值稳定、经济增长4、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1〕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总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货币总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4〕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5〕通过干预汇率、利用外贸等方法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5、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迅速抑制或扩大信贷规模〔2〕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资本,调节货币供给总量〔3〕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调节市场货币量6、货币政策的类型〔1〕均衡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给和需求平衡,促进或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2〕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使社会总需求较大地超过社会总供给〔3〕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抑制社会总需求问题:在我国,货币政策是由〔〕制定和执行的。〔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B、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C、中国人民银行D、国务院直属政策性银行【答案】C问题:如果出现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应该〔〕。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提高再贴现率D、降低再贴现率E.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答案】BC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使各项政策在运用中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到达最正确调控效果。1、要求建立一个各主管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合的综合调控体制。〔三〕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2、对综合协调体制的要求〔1〕目标统一〔2〕政策协调〔3〕功能互补〔4〕适时适度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1〕“双松〞政策〔2〕“双紧〞政策〔3〕“紧松〞政策财政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偏松财政政策偏松,货币政策从紧〔4〕中性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主要是为了解决结构问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紧或双松主要是为了解决总量问题。

第二部分财政第九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一、财政的概念〔一〕财政与公共财政的概念1、财政,亦称国家财政或者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局部社会资源,用于改造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财政一词,最早源于西欧;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问题:财政是伴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商品经济B、市场经济C、国家预算D、国家【答案】D2、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效劳的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局部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效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房地产医疗教育环保新农村建设交通公共工程3、社会公共需要〔1〕概念:是指不能通过市场得以满足或者通过市场解决得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2〕特征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需要,也不同于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一部成员的享用不排除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不遵循等价交换原那么,社会成员的享用所得与付出代价不呈对称性由政府通过财政收入直接提供或者组织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效劳4、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政府干预市场失灵问题: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下各项中,属于最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是〔〕。〔2004年真题〕A、电讯B、公共卫生C、价格补贴D、高等教育【答案】B〔二〕公共财政的根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效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并非万能的,客观上要求政府及其公共财政发挥作用。市场失灵的领域就是需要政府需要发挥作用的范围。2、提供公平效劳〔1〕财政公平的内容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2〕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效劳的表达财政收入结构表达公平财政支出结构表达公平财政体制的选择表达公平3、非市场营利性公共财政追求的是非营利性即社会目标。其特征表达在:政府主要依靠非营利性的税收手段取得财政收入政府主要将财政资金用于非营利性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4、法制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标准进行。政府预算具有法律效力,财政运行机制要实现法制化。二、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概念:将一部非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效劳,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2、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效劳的领域。3、公共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根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引导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二〕收入分配职能1、概念: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2、目标:实现公平分配3、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三〕经济稳定和开展职能1、概念: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储蓄等发生影响,到达稳定经济和开展经济的目的2、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目标〔1〕实现充分就业〔2〕稳定物价水平〔3〕国际收支平衡财政稳定职能的行使,重点在于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3、财政经济开展职能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实现经济结构的改善〔3〕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4〕社会事业的进步经济稳定和经济开展是相互统一的,经济开展是建立在经济稳定的根底上,经济稳定是以经济开展为前提的。4、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开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根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的稳定。〔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加大对教科文卫的投入,完善保障制度,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开展。一般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有〔〕。〔2005年多项选择考题〕

A.综合平衡

B.资源配置

C.货币发行

D.收入分配

E.稳定经济第十章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1、概念财政支出是一个过程,即政府把集中来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那么,分配运用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的过程;财政支出又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花费的支出的总额。2、财政支出的本质是政府行为的本钱〔一〕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2、按政府支出经济分类3、按财政支出最终结果分类4、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分类5、按财政支出发生的时间分类

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分类标准划分政府支出功能我国分为17类、170多款、800多项科目P143政府支出经济12类、90多款科目财政支出最终结果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购买支出、转移支出财政支出发生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财政支出分类二、财政支出的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1、财政支出的规模的概念是指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2、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1〕绝对量——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总量的绝对数额〔2〕相对量——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相对量数额世界各国普遍以相对量表示财政支出规模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开展因素经济开展水平、政府经济干预的政策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行政效率、政府的活动范围体制制度因素经济体制的选择、政府职能范围,社会保障规模社会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民族宗教等财政支出规模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注:各国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不同,一种解释是各国的财政思想不同。福利性国家公共部门相对较大。中国的财政支出状况1955-2005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国的财政支出状况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1952-2005中国财政支出占GDP比例(%)三、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分为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一〕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1〕购置性支出是指政府在付出财政资金的同时,得到了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并运用它来实现政府的职能。包括政府日常行政事务所需物品和劳务支出、公共投资支出。〔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付出财政资金去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包括政府补助、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直接购置商品、劳务的支出购置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转移,不取得商品和劳务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表现形式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价值单方面的转移特点有偿性、等价性无偿性、非等价性作用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反映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体现政府非市场性在分配获得,显示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二〕购置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生产与就业的影响不同直接而重要的影响间接影响对政府支出效益约束的强度不同对政府具有较强的效益约束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弱体现财政的职能不同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三峡工程投资约900亿元黄河小浪底工程投资350亿元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问题:政府财政资金支出后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它表达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分配活动。这种支出是〔〕〔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购置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有偿支出【答案】B问题:以下各项财政支出中,属于购置性支出的是〔〕。〔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行政经费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C、救济支出D、补贴支出【答案】A问题:目前,我国财政支出无偿拨款的对象主要有〔〕。A、国家党政机关B、非盈利性事业单位C、社会公共设施D、企业生产性根本建设E、企业非生产性根本建设【答案】ABC性质第十一章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分类〔一〕财政收入1、含义是财政收入是一个过程——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财政收入以货币来度量来看——表现为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它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2、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政府收费一般财政收入形式特殊财政收入形式专项基金收入政府债务收入一般财政收入形式依据特点具体形式税收政治权力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六类若干种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所有权国家分享资产收益股息、红利政府收费特许使用权或提供直接服务政府为私人和法人提供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规费、使用费专项收入特定需要用于专项用途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其他收入罚没收入、利息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分类标准划分来源和性质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转移性收入、债务收入共六类40款经济部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收入取得收入的依据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取得收入稳定程度经常性收入、临时性收入财政收入价值构成主要来自社会产品价值中的M部分管理权限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二〕财政收入分类1、划分我国每年对外公布的年度财政收入总额中一般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其采用单独的预算管理方式.3、关于财政收入按经济部门分类的说明〔1〕农业是财政收入的根底;来自工业部门的各项税收和国有资产收益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公共财政收入具有强制性、强制性、稳定性、社会性的特点〔3〕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衡量和反映了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二、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

影响因素(一〕财政收入规模1、概念:是指财政收入总体水平2、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量——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2〕相对量——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也可用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的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表示问题:在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中,综合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程度的指标是〔〕。〔05年题〕A、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B、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D、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答案】C〔二〕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开展水平——根底性的制约作用2、生产技术水平3、经济结构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5、价格问题:影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开展水平外,还有〔〕。〔2005年多项选择考题〕A、生产技术水平B、经济结构C、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D、政府管理级次E、价格总水平【答案】ABCE〔三〕财政收入规模确实定1、既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2、是否兼顾效率和公平效率和公平是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两个标准。3、反映效率和公平的兼顾程度的两个指标——两个比重〔1〕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中央财政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问题:在我国,人们经常提到有关财政的“两个比重〞是指〔〕〔05年多项选择题〕A、财政收入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B、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E、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答案】CE三、政府债务收入〔一〕政府债务收入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债务收入的含义

我国的公债一般是指中央政府的债务。债务民间债务或私债公债或国债私人和企业举借的债务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家公债地方公债2、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1〕有偿性〔2〕自愿性〔3〕灵活性〔二〕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目的〕1、积极影响〔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政府投资资金〔3〕调节经济发行公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2、消极影响〔1〕长期实行赤字政策,通过发行公债取得收入弥补财政赤字,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2〕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3〕可能产生财政挤出效应,“挤掉〞一局部私人投资〔4〕公债过多被银行承购,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政府发行公债对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三〕政府债务收入的衡量指标1、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2、国债负担率指到计算期为止,国家历年发行国债尚未归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3、国债偿债率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问题:政府债务收入是国家〔〕A、以信用方式取得收入B、向国外取得借款收入C、国家向内发行公债取得收入D、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借款收入【答案】D1、

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具有如下特征〔

〕。A.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共同的需要B.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C.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异地共同享用的需要D.社会成员的享用所得与所付出代价不呈对称性E.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责任2、

一般地讲,公共财政具有〔

〕根本特征。

A.弥补政府失灵B.弥补市场失效

C.提供公平效劳D.非营利性

E.法制性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有〔

〕。

A.调节经济职能B.协调利益职能

C.资源配置职能D.收入分配职能

E.经济稳定增长职能4、

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有〔

〕。

A.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B.加强税收调节

C.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D.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E.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5、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开展因素B.政治因素

C.体制制度因素D.社会因素6、

购置性支出具有〔

〕特点。

A.有偿性B.无偿性C.等价性

D.非等价性E.非市场性

7、

以下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

〕。

A.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

B.政府部门用于养老保险的支出

C.政府部门用于失业救济方面的支出

D.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

E.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8、

以下属于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政府收费D.教育费附加E.政府债务收入

第十二章税收根本制度一、税收概念与根本特征〔一〕税收概念1、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内涵〔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2〕征收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起职能的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权力是政治权力〔4〕征收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项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的过程〔5〕征税的直接结果是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问题:税收是国家凭借其〔〕取得的财政收入。〔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经济权力B、信用C、政治权力D、经济实力【答案】C〔二〕税收的根本特征〔1〕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力量,通过公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自觉性〔2〕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时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所征税款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返还给原纳税人。——整体有偿性〔3〕固定性:是指对课税对象及每一个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和征收数额时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规定标准征收,不能随意征收。——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税收的根本含义和根本特征税收的基本含义主体目的凭借依据特点地位国家为实现国家职能政治权力法律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要求决定紧密相联统一于税法同时具备三个特征的可称为税收二、税制要素及税收分类〔一〕税制要素1、概念:税收制度的根本构成要素2、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三个基本要素〔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1、纳税人和负税人〔1〕纳税人是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力、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别离的。问题: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课税对象B.征税对象C、征收主体D、负税人【答案】D2、课税对象(城运)

亦称征收对象,是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是课税的依据或根据。我国的课税对象可以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额其它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其它税类课税对象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据此我国的所有税种分为:3、税率〔1〕含义是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税额的比例或标准,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2〕税率的分类〔1〕按税率的表现形式分为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定额税率——从量计征用百分比表示的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累退税率——从价计征〔是税率最通常的方式〕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累退税率税率O计税基础累进税率比例税率累退税率定额税率的含义以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单位〔数量、件数、容积、面积、长度〕为标准,规定固定税额征税的税率制度。应纳税额=计税数量×税率比例税率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管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主要种类有:统一比例税率、产品差异比例税率、行业差异比税率、地区差异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应纳税额=计税金额×税率累进税率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的优点是税负公平,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缺点是计算比较复杂。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对征税对象的全部应税数额都适用于相应的最高等级的税率课税.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假设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相加即为应征税额。应税所得额(0,1000](1000,3000](3000,5000]适用税率5%10%15%应税所得额(元)边际税率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平均税率1000

5%1000×5%=501000×5%=50

5%300010%3000×10%=30050+2000×10%=2508.33%500015%5000×15%=75050+200+2000×15%=550

11%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累退税率指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时,税率逐级递减的税率制度。实践中并无真正的累退税率,多是用于分析税收负担与纳税人收入之间的关系。〔2〕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边际税率指在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水平上,税基的增加导致的所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的增量之间的比例。平均税率指全部税额与税基总量之比。〔3〕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扣除税收减免后,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其计税依据的比例,是税收的实际负担率。〔4〕零税率和负税率零税率以零表示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方式。表示课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要缴纳税款。在所得税中,对所得额中的免税金额局部规定税率为零在商品流转税中,对出口商品规定税率为零负税率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主要用于负所得税的计算问题:以下各项中,说明课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要缴纳税款的税率是〔〕。〔2004年真题〕A、名义税率B、实际税率C、零税率D、边际税率【答案】C4、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一种商品或劳务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5、纳税期限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限制。是税收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表达。6、加成和减免〔1〕附加和加成附加即附加税,是指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税款。是与正税相对应一个概念。如教育费附加。正税: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税款。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2〕减免税减税就是减征局部税款。免税就是免交全部税款。减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的鼓励作用或者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做出的税收优惠政策〔3〕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到达的一定数额。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想一想:以下两图中800元何为起征点?何为免征额?起征点免征额1300元800元不缴税缴税1300元

800元缴税不缴税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起征点即税法规定的征税起点,未到达起征点的不征税,到达或超过起征点标准的,就全额征税。免征额即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起征点的设置主要是对纳税能力小的纳税人给予照顾。免征额的设置是对某类纳税人的普遍照顾,考虑的一是社会效应,二是公平原那么。〔4〕出口退税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的制度。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增值税〔零税率〕和消费税〔免税〕出口货物实行出口退税。国际社会通行惯例,目的是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7、违章处理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分性措施。加成和减免,起征点和免征额的规定是税收严肃性与政策上必要的灵活性有机结合的表达;违章处理是税收强制性和严肃性特征的表达。刘晓庆文化

公司偷税案荔湾广场欠税,“卖身〞完税荔湾广场开发商因欠税款8600多万元,其局部房产于2003年1月24日被强制执行拍卖以补缴税款,这是全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涉外欠税拍卖,拍卖包括1.6万平方米商铺和一套95.53平方米的住宅。中国国企最大骗税案涉案金额1.93亿

2003年06月0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法院一审宣判中国内地最大的国企骗税案中国国企最大骗税案涉案金额1.93亿葆祥河北进出口集团公司1997年4月至2000年2月间,假借一般贸易方式和委托加工方式假报出口,骗取国家税款1.93亿元一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葆祥河北进出口集团公司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处分金4.8亿元。其法定代表人张葆祥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偷税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税收的分类我国税收分类方法1、按课税对象分类税类课税对象税种流转税类(主体税类)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所得税类所得(收益)额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各种财产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2、按计税依据分类〔1〕从价税指以价格或价值为计税依据的税种,多采用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2〕从量税指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容积、体积或件数为计税依据的税种,多采用定额税率。如:资源税、车船税等3、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1〕中央税指属于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其管理权、使用权都属于中央财政的税种。〔2〕地方税指属于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其管理权、使用权都属于地方财政的税种。〔3〕中央地方共享税指属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享有,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1〕直接税是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如:所得税和财产税〔2〕间接税是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他人的税。如流转税类5、按征税机关分类〔1〕工商税收指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的税种。我国绝大局部税种属于工商税。〔2〕关税由海关部门征收的税。包括出口关税和船舶吨税。问题: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为标准进行的分类。〔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A、税收课税对象B、计税依据C、税收管理权D、税负能否转嫁【答案】D问题:以下各税中,〔〕属于从价税。A、资源税B、房产税C、农业税D、营业税E、消费税【答案】BDE三、流转税类1、概念

流转税,是指所有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在我国亦称为商品课税。流转税类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其收入约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0%。2、流转税类的特点〔1〕课税普遍〔2〕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3〕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一〕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商品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者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V+M〕征税。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种,是我国最重要的税种,其收入居各税种之首。1、增值税的类型类型课税对象(相当于)特性消费型增值税消费资料体现鼓励投资政策的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国民收入完全的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国民生产总值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增值税

我国现行增值税为生产型增值税。2、增值税的征收范围〔1〕销售或进口货物〔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税劳务3、纳税人但凡从事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给税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1〕一般纳税人〔2〕小规模纳税人4、税率与征收率档次税率与征收率适用于基本税率17%一般纳税人低税率13%物质文化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用品征收率3%3%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商业企业小规模其他企业5、计税方法(城运)〔1〕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采用扣税法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给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税率计算并向购置方收取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当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缴纳的增值税额。销售额×税率

增值税专用发票例:金铃电扇厂〔一般纳税人〕2021年8月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20000元,购进材料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额为35182元,购进固定资产增值税额为34000元。计算该厂8月应纳增值税额。解: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420000×17%-35182=36218〔元〕〔2〕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例:某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一批,销售额为20000元,计算该企业此项业务应纳增值税额。解:应纳税额=20000×3%=600〔元〕例: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6月份A企业将甲产品销售给B商场,取得含税销售额234万元,那么A企业6月份销售甲产品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为〔〕万元。〔2005年单项选择考题〕

A、14

B、30.4

C、34

D、39.8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含税销售额为234万元,那么不含税销售额为234÷〔1+17%〕=200万元。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200×17%=34万元。某修车行8月份收入额为25780元,计算该修车行8月应纳增值税税额。解:在我国现行各税种中,收入规模最大的是〔

〕。〔2004年真题〕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企业所得税〔二〕消费税概念:是对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所征收的税。目的:调节特定消费品生产的较高收入。1、征税范围列入征税目录〔税目〕的消费品——列举征税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4、计税方法〔1〕从价定率计税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税率〔2〕从量定额计税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量×单位税额3、税目和税率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06.4.1.起实施〕例:某酿酒厂为小规模纳税人,该企业销售自产的粮食白酒一批,普通发票注明的销售价款为12720元(含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率为3%,消费税率为25%。计算该企业应纳消费税和增值税。解:应税销售额=12720÷(1+3%)

=12350元应纳消费税额=12350×25%=3087.5元应纳增值税额=12350×3%=370.5元四、所得税类所得税类的含义所得课税的特点〔1〕税负比较公平〔2〕属于单环节征税〔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一〕企业所得税1、概念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2、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1〕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2〕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的但取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时间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4〕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按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5〕征收管理纳税地点居民企业为企业登记注册地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为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计算期限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二〕个人所得税1、概念P17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征收制度。2、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P174〔1〕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课税对象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3〕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比例税率〔4〕计税方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级次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局部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局部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局部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局部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局部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局部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局部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局部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局部45%15375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个人收入30000元,不用速算扣除法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应税收入:30000-2000=28000元

应纳个税:500×5%=25元

〔2000-500〕×10%=150元

〔5000-2000〕×15%=450元

〔20000-5000〕×20%=3000元

〔28000-20000〕×25%=2000元

合计为25+150+450+3000+2000=5625元使用速算:28000×25%-1375=5625元级次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0元的局部5%02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局部10%250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局部20%1250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局部30%42505超过50000元的局部35%6750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5〕应纳税所得额确实定——根据所得类别不同分别计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费用2000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本钱、费用-损失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必要的费用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不超过四千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四千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它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的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例:王某某年12月取得以下收入:工资2000元,当月奖金500元,从所投资入股的企业取得股息收入600元。试计算王某12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解〔1〕月工资、奖金应税所得额=2000+500-2000=500〔元〕应纳所得税额=500×5%=25〔元〕〔2〕股息收入应税所得额=600〔元〕应纳所得税额=600×20%=120〔元〕〔3〕月合计应纳所得税额=25+120=145(元)五、财产税类1、概念P175财产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优点〔1〕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那么〔2〕税源比较充分〔3〕有收入分配功能〔4〕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减轻了无产者的负担3、缺点〔1〕税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2〕税收收入的弹性较小〔3〕一定程度上对资本的形成可能带来障碍4、财产税的主要税种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我国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包括〔〕〔2005年多项选择考题〕A、营业额B、增值额C、所得额D、财产额E、销售额【答案】ABE中国的财政状况1980-2003中国税收收入结构3.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看:购进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形成增值税房产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土地使用税消费税契税印花税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营业税关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土地增值税

1.

以下对税收的内涵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财产权力

C.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D.征收的主体是国家[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932.

税收的〔〕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主要标志。

A.无偿性

B.根本特征

C.目的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