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一节隐私权和隐私_第1页
第五课一节隐私权和隐私_第2页
第五课一节隐私权和隐私_第3页
第五课一节隐私权和隐私_第4页
第五课一节隐私权和隐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隐私和隐私权什么叫隐私?对上述行为你怎么评价?你认为什么是隐私?

近来,报纸报道,某中学“创新”使用猫眼,在女生宿舍的门上反装猫眼,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可里面不能看到外面,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师检查宿舍里面的情况,这件事在学校里面议论纷纷!小红刚上中学不久,就有同学问她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想到她家玩,有的还好奇地打听她父母是干什么的。由于彼此不熟悉小红没有回答。有的同学便说小红不合群、不开朗。小红知道后很难过,她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又说不出道理。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隐私:P46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或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1、

私人信息:家庭地址、身体缺陷婚恋状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2、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3、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具体包括:P46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

一为“隐”,二为“私”。

“隐”即隐藏,是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私”即个人之事,与“公”相对应,是指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甲深夜偷车被小李发现,小李马上报警。

乙的父母离婚了,小李得知后广为传播。问:甲的行为和乙的事情哪个属于隐私?共同点:

甲和乙都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具有“隐”的特点。不同点:甲的行为已侵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乙的纯属私事。

小结: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如果他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1、老师的收入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3、个人病情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5、我往来的朋友6、我双休日的安排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是—是—否—否—是—是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否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3、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1、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重?你有男朋友了吗?你多重?你有男朋友了吗?2、“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于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保护隐私的意识。但也不能因此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为保护隐私而排斥正常的社会交往。你有压在心底的小秘密吗?有人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你压在心底的都是见不得人的丑事吗?“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看了这幅漫画你想到了什么?当自己隐私被人知道时有什么感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P46--481、放松身体与心灵,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隐私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p462、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纰漏的可能性越大,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越迫切。p47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缓解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自由舒畅生活。p4810/12/202219

我们渴望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隐私权据报道,2010年前,上海将安装20多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面建立起“社会防控体系”。这一消息引发了上海市民议论纷纷。意见一:反对。在安装摄像头这项决策上,可能的收益是提高治安防空能力和打击犯罪能力。但有可能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问题,似有不妥。意见二:赞成。日常生活中,居民的隐私并不会暴露于公共场所。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本来就意味着会被众人所看见,那又何必担心给电视机前的监控员看见呢?新闻评述:思考:1、请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分别评析两种意见。2、你认为该怎样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新闻评述: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什么是隐私权?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维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隐私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包括(P48-50(1)、个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住宅不受非法侵犯。)(2)、个人信息的控制、保密权(3)、个人通信内容保密权(4)、个人对其隐私的正确利用权1、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2、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3、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4、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隐私权的特定作用P48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想一想1)个人生活安宁权。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都拘役。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确行使搜查权的限制:见P49相关连接(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是爱?是侵权?请你断案P49

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请你依据法律关于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请分析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谈谈你的理由。

1、老师拆看未满10周岁学生的信件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2、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3、老师不是法定的监护人或者其他监护人,所以拆看学生信件是不合法的。4、而家长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子女的信件是合法的,但应保护他们的隐私权。探究评解4、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力。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侵害隐私权构成要件:

第一,要有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侵害行为。比如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破坏他人的生活安宁,就是侵害他人隐私。

第二,要有加害人的过错。包括两种:一种是故意,一种是过失。也就是说,如果因你的过失披露了他人不想为人知悉的信息和资料,同样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

第三,侵害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侵犯隐私权后的处理方式:按照民法通则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

第一,停止侵害。就是当加害人正在实施侵害的时候,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停止侵害。

第二,赔礼道歉。也就是加害人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受害人进行道歉,取得谅解。

第三,赔偿损失。这里面的赔偿损失主要指的是非财产损害赔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精神损害赔偿。当父母的关爱与自己的隐私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想一想

因为父母这样做的出发点是”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体谅父母的苦心.

为此,我们应该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另外我们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情,少一些让父母疑心的举动.

尊重隐私,要看场合。街头、商场、车站、教室等公共场所,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可以任意看、任意评头品足的。警方依据法律,对公共场所实行监控,维护社会治安,有利于维护公众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有关部门应该在安装摄像头的地段做上标记,提醒市民在这个地段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了市民的知情权,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隐私曝光的可能性

新闻回放

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公共安全与隐私权如何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