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模板二 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模板二 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模板二 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模板二 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模板二 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主题阶段特征】本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线索,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最明显的特征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推动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通过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同时期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36年确立了斯大林模式。聚焦考点考点一五四运动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点三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考点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考点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考点六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考点一五四运动[2012年4题已考](理解)油画《五四运动》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英法美等国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开始标志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斗争口号“还我青岛”[2011年2题已考]“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概况(1)前期:6月前,斗争中心在北京,学生是主力(先锋),集会、游行、示威、罢课等是主要斗争形式。(2)后期:6月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是主力,罢工、罢市是主要斗争形式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意义(1)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4)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1)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2)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3)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4)追求科学、进步、民主、真理等五四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14蒙城一模)下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A.五四运动B.抗日战争C.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A考点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识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成立条件(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2)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强大。五四运动期间,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组织准备: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会议内容(1)通过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历史意义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易错易混】陈独秀虽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由于他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影响很大,而且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组织,因此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15原创)纪录片《红色记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从嘉兴红船的希望之光到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的巨人之声,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使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与其中“嘉兴红船的希望之光”意义相搭配的关键词是()A.开天辟地B.生死攸关C.新纪元新时代D.衰败到振兴的转折考点训练A考点三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识记)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背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重要人物创办者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创办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办学特点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历史作用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条件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7月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派系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被称为“铁军”主战场(战役)湖南、湖北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和武昌战役)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北伐战争经过(1)两湖战场:攻克两桥,占武昌,击溃吴佩孚。(2)江西战场:攻江西,占南昌,打垮孙传芳;乘胜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另一路北伐军从福建进入浙江、上海。(3)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4)1927年4月,挥师北上,进攻张作霖的军队结果(1)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2)北伐战争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3)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根本原因)。(2)北伐方针正确。(3)工农群众的支持。(4)北伐将士英勇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易错易混】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发动的战争,而不是第二次合作时期。(’15原创)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有名的军官学校的校训,以下不属于此校创立的背景的是()A.军阀势力遍布中国大陆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D.全民抗战D考点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识记)成立时间1927年4月背景蒋介石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者蒋介石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政策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灭亡时间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旧址考点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识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南昌起义:起义军军帽、军服和红领带南昌起义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背景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实行血腥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目的挽救革命,建立自己的军队,领导武装斗争领导者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经过占领南昌,南下广东受挫,转战湘南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地点1927年9月,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结果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形势后,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影响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井冈山会师时间1928年4月人物会师部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结果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约一万人(第一支红军队伍,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井冈山会师影响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井冈山精神(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易错易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南昌起义,不是武昌起义。考点六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理解)周年热点导读:201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红军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原因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路线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陕西,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转折遵义会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红军长征胜利(1)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精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等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内容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教训;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意义(1)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2)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的重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易错易混】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而不是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14淮南一模)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展示出如下专题烟标,其反映的主题是()A.名山大川系列B.抗日岁月系列C.感受长征系列D.革命领袖系列C认识启示下列事件“新”在何处?(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革命“新”在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要求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无产阶级领导、广泛发动群众、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等。(3)黄埔军校培养新一代军人,“新”在不仅讲军事训练,还讲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军事政治人才。拓展提升异同比较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含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相同点革命性质都是民主革命革命任务都反侵略(反帝)反封建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起止时间1919—1949年1840—1919年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民主义革命结果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失败: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前途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14蒙城一模)中国的复兴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贡献,下列信息与人物不能对应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B.“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邓小平C.“求同存异”——周恩来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刘少奇D2.(’14合肥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