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术威尼斯与尼德兰的文艺复兴2_第1页
近代美术威尼斯与尼德兰的文艺复兴2_第2页
近代美术威尼斯与尼德兰的文艺复兴2_第3页
近代美术威尼斯与尼德兰的文艺复兴2_第4页
近代美术威尼斯与尼德兰的文艺复兴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虽比佛罗伦萨画派形成稍晚,但就其矛头指向教会和禁欲主义而言,可说是后来居上。虽仍打着宗教的旗号,却以抛弃了佛罗伦萨的古典肃静的幕纱,成为地道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艺术。时髦的姑娘取代了圣母;放肆的物质享受取代了神的本体;艺术生气勃勃,健美愉快。为了充分表达感情,威尼斯艺术一反佛罗伦萨的注意线条,而是强调色彩的温柔和光影的变化。爱好色彩和光,可以说是威尼斯艺术一直不变的语言原则。贝利尼(1430——1516)《诸神的盛宴》、《草地上的圣母》乔尔乔内(1477——1510)《田园合奏》、《沉睡的维纳斯》提香(1482——1576)《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花神》委罗内塞(1526——1588)《利末家的宴会》丁托累托(1518——1594)《圣·马可的奇迹》弗拉-佐贡多(1435——1515)《维罗纳市政厅》1贝利尼(1430——1516)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他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风景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作品采用了外光,色彩明朗鲜艳,流畅的线条富有音乐感,这种和谐优美的基调促进威尼斯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诸神的盛宴》《草地上的圣母》2贝利尼《诸神的盛宴》3《草地上的圣母》贝利尼4乔尔乔内(1477~1510)乔尔乔内的生平资料几乎是个空白,仅能从侧面了解他的一些情况。一说他是著名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一说他是自学成才,并受到达芬奇的空气透视法的影响。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他与提香合作过一些作品,而且二人画风也十分相近,飘溢着一股抒情气氛和音乐感。他以轻松、透明的色彩描绘人物,运用暖的、深沉的色调对比,丰富而和谐。瓦萨利认为“大约在1507年,乔尔乔内开始在作品中贯注了极为柔美并具有深度的特制”,对人们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具有直接的意义。他的人物通常处在风景中,并多陷入静谧的沉思。人物虽聚在一个画面上,却又互不相关,以至使主题很不明确,《暴风雨》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从他仅存的作品已可看出他对威尼斯艺术的贡献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影响。不幸的是在欧洲大瘟疫流行期间,鼠疫夺去了他的生命,年仅32岁。代表作品:《田园合奏》、《沉睡的维纳斯》等。5《暴风雨》乔尔乔内6《暴风雨》画中描绘一位吉卜赛裸女和孩子,还有一个士兵,据经X光透视在士兵的位置上原来是在水池沐浴的裸女。画家着意描绘暴风雨来临前的瞬间情景,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一道闪电掠过画面天空,画家相当准确地捕捉住稍纵即逝的闪电,具有真实感。画中风景充满画面已成为主体艺术形象,而人物逐渐降到陪衬地位,这预示着风景画从此独立的趋势。7《田园合奏》乔尔乔内8充满阳光的乡村风景中,两位衣着华丽的年轻音乐家和两位体态丰艳的健美女神在乐器伴奏中欢乐,将人们引入恬静的诗意境界,宛如一首人生颂歌,赞扬世俗生活中人性人情和爱之美。画面将富有生机的自然风光与充满生命和谐的人体结合起来,体现了乔尔乔内人文主义的精神。乔尔乔内擅长用清新、晶莹的各种浓淡色彩塑造人物,他的轻快细腻的笔触具有充分的造型表现力。画中色调运用均衡的冷暖色,配置得恰如其分;色阶的交替变化,华丽而流畅,柔和而有层次感;光线的布置,明暗交错,呈现温暖的金色调,给人们以感官的审美享受。《田园合奏》9《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10《沉睡的维纳斯》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反封建专制、反禁欲主义的时代到来时,维纳斯再次来到人间、走进艺术殿堂,她预示着伟大的文艺复兴的曙光即将普照大地。全裸的维纳斯作对角线动势,横卧于户外自然中,她微闭双目,带着进入梦乡的安逸明朗的神情,作沉睡状,右手垫在后脑,右脚弯入左腿下,整个人体被一个密封的椭圆形曲线包围着。女神高抬右手枕于脑后,左手的姿势既有遮蔽又有性的暗示,体现一个开放与禁锢并存的时代。画家以人体依对角线布局,有一种视觉伸展的张力,似乎包含着无限发展的空间。画家将女神安置于自然景色中,这是一种非现实而具神韵的意境。女神从肉体到精神均体现了人间女子的全部美质,这种亦人亦神的形象,正是威尼斯文艺复兴初期资产阶级反封建过渡时代精神的反映。画家所描绘的自然正是意大利典型的乡村景色,画家赋予它和平宁静的境界,与沉入梦乡的女神安逸明朗的神情十分和谐默契,情景交融。是人体美、世俗精神美与自然景色美的完美统一的艺术典范。

11《沉睡的维纳斯》整个画面被统一在淡金黄色调里,落日余晖映照着女神丰腴圆润的身体,放射出玛瑙般的光泽,显得格外纯洁、明亮,散发着青春和生命的活力。画家在女神所处的环境色彩配置上,从上半部的较深红色,转入蓝色、绿色和黄色,使几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既突出人体,又与周围的色调相呼应。乔尔乔内善于运用细腻柔和的笔触和流畅的曲线造型,人体组成与背景自然的直线形成柔中有刚的对比,圆润的裸体与繁密褶纹又形成了单纯与复杂的对比,画家以崇高的精神境界与高超的艺术技巧,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艺术交响曲。12提香(1482——1576)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10岁时被带到威尼斯。他经常采颉野花,挤出花汁作画,因而有人说在提香的作品中有着鲜花的芬芳。在世称威尼斯画派真正的创立者乔凡尼、贝利尼画室时认识了乔尔乔内。乔尔乔内去世后未完成的作品由他完成。颜料在他的绘画艺术中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他喜用金黄色,故有“金色的提香”之称。用气氛的爽朗自然,笔触的开拓流畅,光线的明媚华丽,色彩的金黄灿烂和文艺复兴的反禁欲主义精神,基本上可以概括提香艺术的特点。乔凡尼、贝利尼去世后,他成为威尼斯的首席画家。1533年所受的荣誉达到极点被神圣罗马帝国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任为宫廷画师,封为“皇帝的画家”、“皇帝的肖像家”、“金马镫骑士”,一生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1546年教皇保罗三世召他到罗马为教廷作画,并赐给他一座豪华的宅院。瓦萨利称他是“上帝的宠儿”绝非夸大。作品早年大多恬静、温和、明丽;中年有着欢快的色彩、细致的笔触、稳健的韵味;晚年色彩纯正而有变化、笔势豪放、风格华丽而不失典雅,十分注意色彩和笔触的相互作用。《圣母升天》、《带手套的青年》、《花神》、《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乌尔宾诺的圣母》、《卡多尔之战》都是人们时常论及的作品。13《自画像》提香14《花神》提香15《花神》花神原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芙罗拉。意大利人把每年的4月28日至5月3日定为花神节,在节日期间人们欢聚在一起尽情地嬉戏乐,人们用各种鲜花来装饰自己和动物,环境也布满花草,集会时有花神出现,往往是手持鲜花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扮。历来画家都喜爱借用神话中的女神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传达人性、人情和人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幅肖像性很强的主题性绘画,画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个形象就像盛开的鲜花令人倾慕。16《花神》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当时热恋的情人,画家只是借神话之名,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慕之情。画家以半身肖像构图。画中人转身俯视,目光专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转身的动态而使宽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丰腴的酥胸;金黄色的秀发披撒在圆浑的双肩上,与充满生命的肉体形成对比,使健壮的身体透露出青春活力,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提香是一位伟大的色彩大师,他特别强调色彩的和谐,绘画笔触要服从于色彩与光线对比的需要,笔触不仅要刻画对象的质感,同时笔触的动态起着塑造形体结构和传达情绪的作用。我们在花神的形象上看不到笔触和色彩,映入眼帘的是真实的秀发、肉体和服饰,它们之间所富有的节奏韵律恰似一首优美和谐的交响乐曲。17《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提香18《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提香19《维纳斯和阿东尼斯》神话传说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的象牙女子,维纳斯为成全他的爱,赋予了象牙女子以生命,她与雕刻家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喀尼剌斯,喀尼剌斯和西喀利斯生一个女儿密耳拉,可怜的密耳拉为命运所嘲弄,爱上了自己的父亲、乱伦怀孕,终因羞愧而死变成一棵没药树,不久树身爆裂,生出一个孩子名叫阿东尼斯,这位美貌绝伦的阿东尼斯又为维纳斯所钟爱,但因母亲乱伦而生的阿东尼斯决心拒绝一切爱情,维纳斯竭尽全力向他求爱终不如愿,施人类以爱的爱神自己却得不到爱。画中描绘维纳斯以全部的爱搂抱住行进中的阿东尼斯,可是这位美少年目视这位多情而貌美的爱神决不动心,他那急速不停留的动势几乎使维纳斯倒地。可怜的维纳斯失去了一切爱的魔力。落地的水罐,那是专为取泉水献给阿东尼斯的。小爱神远远地进入梦乡,不能向母神发出爱的金箭。这是一曲人体美与自然风光美交融的赞歌,连动物都生龙活现,画面光和色彩变化丰富,体现了威尼斯画派的追求享乐的美学理想。20《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21《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如果说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描绘的是亦神亦人的艺术形象的话,那么在28年后,提香60岁时画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则完全是世俗环境中的女子。这幅和《入睡的维纳斯》可谓姊妹之作。提香对画中人的动态、神情以及环境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乔尔乔内笔下的维纳斯在沉睡,而提香的女神则已醒来,深情地看着这个现实世界,右手从后脑挪开,打破了禁锢身体的椭圆形密封的包围线,呈开放状,已从大自然来到现实的豪华卧室。整个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位贵夫人出浴后躺在华贵的卧榻上,期待着情人的到来。人物的动态、神情和环境已无一点神性,完全是世俗女子的写照,更具感官的魅力。有人说画中裸女是一位叫埃列奥诺拉·乌尔比诺夫人的肖像,画家是受乌尔比诺公爵委托创作的,提香所描绘的裸女较乔尔乔内更加具有人性,是充满生命的血肉之躯,体态更加丰腴完美,容貌端庄大方,既富青春魅力,又健康成熟,体现了文艺复兴开放人性的本质精神,用具体真实的艺术形象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22《酒神祭》提香23《酒神祭》酒神巴库斯,希腊名叫狄俄尼索斯。巴库斯的好友因决斗而死,他含泪将他埋葬,不久在墓上长出葡萄,他将葡萄的汁榨在牛角杯里饮下,顿觉兴奋异常,这就是葡萄酒。后来他把这甘醇的美酒奉献给奥林匹斯诸神,同时希腊人民也得到了他的恩赐。所以在每年秋季葡萄收获时节,希腊人都要举行酒神祭,成为希腊的重要节日。这幅画又名《安德罗斯岛居民欢庆酒神节》。画中所描绘的情节,是在爱琴海基克拉迪斯群岛中的一个叫安德罗斯的小岛上,居民们正在纵情狂欢,饮酒作乐,谈情说爱和跳舞,以庆祝酒神的节日。画家借诸神饮酒的狂欢场面,表达人类的激情。画中人物形象大胆而放荡,色彩丰富多变,气氛热烈,群情激昂。这是对人性的赞扬和对神学的宣战。在画幅压角处,仰卧着一位全身袒裸的美丽女子,这是适应画面的构图需要。这“斜倚的女人体”姿势是继承和发展乔尔乔内的样式,也为后来的历代画家树立了这种姿势的典范。24委罗内塞(1526-1588)委罗内塞是威尼斯学派继提香之后的杰出画家。他给画幅以银灰色的魅力,故有“银色的委罗内塞”之称。他的艺术把宗教故事完全变成了威尼斯商人和上层社会豪华奢靡生活世俗化的描述;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做了最彻底的反抗,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作了最公开的宣扬和歌颂。他善于把盛大的宴会设置在豪华巨大的建筑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才能。《利未家的宴会》是其绘画与建筑的结合和运用错觉而论,委罗内塞可说是巴洛艺术风格的先驱之一,对推动西方美术的发展,有着他人无法代替的美学意义。代表作品:《利未家的宴会》25《利末家的宴会》委罗内塞26《发现摩西》委罗内塞27丁托累托(1518-1594)丁托累托出生于一个手工作坊家庭,曾从提香学画,因少年气盛,不太听老师教导,离开提香。一说提香恐怕他超过自己而将其开除。从次小染匠发奋图强,誓言成为真正的画家。后来果然在艺术上成为直追提香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多为宗教而创作,却也不乏动人的神话题材。《银河的起源》就以其健壮的女性人体和感人的母爱冲击着人的心弦。《酒神和亚丽娅德妮》洋溢粗旷的浪漫气氛。他的画往往以宏伟的构图、巨大的画幅、磅礴的气势取胜。70岁时绘出的大型作品《天堂》,就可证实其魄力超人,由此得到“雷画家”之称。根据这一作品加以历史的回顾和评述,美术史家均认为丁托累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杰出的大师。代表作品:《银河的起源》、《圣·马可的奇迹》、《酒神和亚丽娅德妮》等。28《圣·马可的奇迹》丁托累托29《最后的晚餐》丁托累托30《圣保罗的皈依》丁托累托31费拉·佐贡多(1435~1515)费拉·佐贡多为威尼斯维罗纳设计的市政厅底层为八开间、畅廊,用科林斯式连续卷,比例宽阔。二层四开间,用小山花组织成精致的双联窗。大片的墙面上满布灰塑图案和刮粉画,使人感到十分亲切。代表作品:《维罗纳市政厅》等。32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

一、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概述“尼德兰”意为洼地,欧洲西北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的一些地方,总称尼德兰,中古后期属西班牙统治。33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尼德兰文艺复兴的特点,在具体表现上:1、尼德兰存在着细密画和镶嵌彩色玻璃的痕迹;2、意大利流行壁画,尼德兰盛行祭坛画3、尼德兰不象意大利受古希腊的影响,有着较深的哥特式美术传统,中世纪还没有完全退去;4、意大利以古人的名义画现代的女性,只是加一个“圣”或“神”的标签,对农村没有足够的认识,尼德兰不同,时代、现实的遭遇给了它艰巨的任务,这就是民族独立。因而要求艺术家们改进艺术的表现手段,以至成了油画的故乡;扩大了艺术的题材范围。反映民间民俗和直接揭露敌人屠杀儿童、妇女、老人的作品也成了画题。34二、画家介绍与作品鉴赏

凡-艾克兄弟(1390——1414、1384——1426):《根特祭坛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布鲁盖尔(1525——1569):《农民的婚礼》、《冬猎》博斯(1459——1516):《愚人船》维登(1399——1464):《妇女肖像》35凡-艾克兄弟(1390-1414、1384—1426):

凡·艾克兄弟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对西方的油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哥哥休伯特的生平人们知道得很少,甚至有的学者怀疑他存在与否,不过在根特祭坛画的边框上确实记有他的名字。对弟弟扬的文字记载较为详细。1442年他开始被称为画师,曾任维罗依斯大公的宫廷画家,有人说他是得到“宫廷艺术家”的称号的第一人。他曾从事外交活动,出使过西班.葡萄牙等国。但他仍是城市的普通市民,在中产阶级度过一生.休伯特比他早逝15年,二人合作的作品实际由他一个完成。兄弟二人不同之处在于扬是真正的革新者。他们不只使宗教画得到了了新的解释,而且对油画的色彩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有人认为油画的发明虽不能归功于他们,但有一点却无可质疑,既对他们对油质颜料所具有的光线。色调和肌理充分的运用,发挥了它的特殊性能,以致油画更加完美,传到意大利并逐步成为欧洲最为主要的画种。他们现传的作品不多,却件件是稀世珍品,为美术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代表作品:《根特祭坛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凡·艾克兄弟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对西方的油画发展起重要作用。36《根特祭坛画》凡·艾克37《局部》凡·艾克38《根特祭坛画》凡·艾克39《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凡·艾克40博斯(1459~1516)博斯和布鲁盖尔一样出生于绘画世家。文献中说他是位具有奇特风格的画家,从美与幻想中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他的作品是当时民家笑话“民谚民间传说”寓言的总汇,有的已无法说清其真正的涵义,人物形象奇形怪状,如《愚人船》、《贤人崇拜》,《世俗欢乐的花园》、《圣安东尼的诱惑》都是他著名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以现代的观点看,似乎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出现的前兆。代表作品《愚人船》41《愚人船》博斯15世纪尼德兰的人文主义学者们,已经拿起笔揭露教会的腐败,曾创作有《愚人船》和《愚蠢的颂赞》等讽刺性文学作品,对教士的贪婪淫荡、神学家的虚妄无知、封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愚蠢顽固进行尖锐的讽刺、揭露和抨击。42《干草车》博斯干草垛原为尼德兰古老谚语,意为:“世界本是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为所欲为。”画中有浪子坐在修女腿上弹奏调情,有圣女祈祷魔鬼演奏,鬼怪拖着干草车,教皇国王带领众人随后,到处是凶杀和打斗,人与鬼怪、善良与丑恶混杂于这个现实世界,是一幅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的大舞台,一切生物都现出自己的原型。有趣的是在蓝天祥云里钻出一个瘦小的基督,他张开双手,表示对这个丑恶世界也无能为力,可悲可笑。43《干草车》在画面中心,高大的干草车周围是一群人兽混杂,荒诞怪异的艺术形象。这是一幅隐喻性和真实性相结合的寓言画。干草垛原为尼德兰古老谚语,意为:“世界本是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为所欲为。”画中有浪子坐在修女腿上弹奏调情,有圣女祈祷魔鬼演奏,鬼怪拖着干草车,教皇国王带领众人随后,到处是凶杀和打斗,人与鬼怪、善良与丑恶混杂于这个现实世界,是一幅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的大舞台,一切生物都现出自己的原型。有趣的是在蓝天祥云里钻出一个瘦小的基督,他张开双手,表示对这个丑恶世界也无能为力,可悲可笑。画面布局看似混乱,实际上主次分明、人物组合有序、有聚有散、疏密相间。疏处空无一物,密处人群重叠。画面以黄色为主色调,产生既热烈又恐怖的气氛,间以大块蓝天对比,使画面鲜明而响亮。44《圣安东尼的诱惑》博斯45《圣安东尼的诱惑》博斯喜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具有象征含义,多以寓言或宗教故事及幻想化的表现形式,来影射当世的现实,而被后世艺术家奉为独特的现实主义大师。《圣安东尼的诱惑》,是博斯的代表作品。圣安东尼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父母去世后,他将财产尽数分给穷人,自己隐居墓地,苦苦修行。其时经历了魔鬼的种种诱惑,从未动摇过他的坚定信念。画家画了满幅离奇古怪的各种动物、人物、半人半兽的怪物,借以影射天主教会、教士的虚伪。圣安东尼跪在平台上举着一碗清水,而周围都沉浸在花天酒地的寻欢作乐中,在平台右下角,那个长着狐狸头、老鼠脸、长鼻上架着一付眼镜的伪君子,假正经地在阅读圣经;屋顶上那个教士正和一个女人饮酒作乐,旁边立着一位裸女。圣安东尼提倡人应绝欲,可是他周围的人却在拼命地追求各种欲念。这些都表现出教会的虚伪、可耻、可笑。这种画法如同一面照妖镜,使观者看到这个社会的本质。46《人间欢乐园》博斯这是一个幻想的世界,隐寓人兽共处的罪恶社会,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抨击。47《人间欢乐园》这幅画完成于他艺术最成熟时期。画家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天堂、夏娃的创造、最初的诱惑三个画面。这幅《人间欢乐园》又叫《夏娃的创造》以寓言性造型,讽刺了世间男女种种怪相。画中人物繁杂有序,但无法说清画中人物情节,在全画中充满着人性、情欲以及飘忽不定的人间寻欢作乐的梦幻。在画家看来人类本身处在各种诱惑之中。画面分三层:上面是神奇的天堂,中间是旋转着的无节制的追逐,下面是夏娃后代的众生相各有各的乐园。这是一个幻想的世界,隐寓人兽共处的罪恶社会,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抨击。48布鲁盖尔(1525~1569)

彼得·布鲁盖尔出生于绘画世家,除他之外还有小皮耶特·布鲁盖尔和扬·布鲁盖尔。他的年龄最大,成就也就大,般称他为他为老布鲁盖尔(简称布鲁盖尔)。布鲁盖尔是著名的素描家、铜版家、油画家,是尼得兰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画家和荷兰画派的奠基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尼得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惊醒民族革命战争的严酷岁月。他目睹并亲身感受到民族的特别是农民的苦难,因而农村的情景再他的作品中占了重要分量。他被称为“农民的画家”。他生于布达,据传曾向皮耶特·寇克艾斯特学画。1551年加入了安特卫普的·路加公会。曾到法国、意大利等地旅行。1553年迁居安特卫普后,既与出版商取得了联系,结识了很多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和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爱国志士,增加了民族使命感爱国主义感情,他深切地了解农民,终生都在反映农民、描绘农民、歌颂农民,唤醒人们勇于支配自己命运的意志和信心。他的一系列作品都围绕者这一激动人心的主题。

49他是一位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文主义大师,是以为牢记祖国的伟大艺术家。他的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出农民朴实的和道德的感化力量,如《胖子的宴会》、《瘦子的宴会》、《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有的表现坚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精神,如《农民的跳舞》、《农民的宴会》和《农民的婚礼》;有的揭露敌人的残酷暴行,如《绞刑架下的跳舞》、《断头台的风景》和《虐杀婴儿》有的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斗争,如《冬猎》等等.他的艺术特点是:对人物只画农民,不画国王、达官贵人、主教和富有者。人的身体被夸张的圆浑茁壮、结实憨厚,人体比例有意缩短、性格诙谐自信,构图饱满,场面热闹,细节丰富,叙事性强;没有明显的中心人物,具有民间的生活情趣,多采用全景式画面,通俗易懂,质朴的风格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能战胜一切的力量。代表作品:《农民的婚礼》、《冬猎》等。50《农民的婚礼》布鲁盖尔51《农民的舞蹈》布鲁盖尔52《农民的舞蹈》布鲁盖尔53《农民的舞蹈》布鲁盖尔对农民的形象和生活细节观察入微、描绘如真。他后来虽然离开农村,但常常去农村,他身着农民的服装,带着礼物参加农民的节日庆典,体察各方面的细节,然后再现于自己的画幅中。《农民的舞蹈》是一幅风俗画,描绘的是一群农民在乡村空地上跳着笨拙的舞蹈。人物形象天真、纯朴、憨厚,性格豪迈、乐观,是一群饱经风霜、受尽压迫的农民肖像画。人物装束富有鲜明民族性特征,画中环境有地方特色,不失为一幅写实的风景画。从农民们使用的生活用品可见静物写实之功力。风俗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时代、人生的真实形象记录。透过平凡生活表面,可以窥视到画家深刻的思想内含和对时代、社会、人生的哲理认识和评价。54《雪中猎人》布鲁盖尔55《雪中猎人》这是一幅深远的有人物活动的风景画,画家似乎是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的猎人,透过猎人远视全景。山坡和地平线都以对角线形式交叉组合画面,从而构成伸向低谷的变化多端的斜坡。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画面动静处理十分巧妙。浓重的树木类似剪影般屹立于前景,白雪覆盖着沉睡的大地,肃穆宁静,而穿越于林间的猎人和机灵的猎狗、远处冰河上的溜冰者身影以及空中飞翔的小鸟,使沉静的山野充满生机。画家基本上是采用黑白灰色调的对比塑造自然、人物、空气和光,给人以寒冷且透明的感觉。凡熟悉欧洲地理环境的人都认为,画家所描绘的正是尼德兰地形的特殊风貌及其美丽的容姿。布鲁盖尔对大自然的深情描绘,使他成为尼德兰民族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创始人。56《绞刑架下的舞蹈》布鲁盖尔57《绞刑架下的舞蹈》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活动受到血腥镇压,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被迫转入低潮。但是不屈服的尼德兰人民并没有放下武器,他们分散进入海上和森林,用游击战来打击敌人。进入森林的游击队就是尼德兰历史上有名的“森林乞丐”。《绞刑架下的舞蹈》很可能描绘的是这支队伍战斗生活的一个场面。画面前景中间的山岗上,树立一副被遗弃的绞刑架,这里曾经是西班牙人绞杀起义者的刑场。绞架下方是牺牲者的坟墓。透过这死亡的标志,是一望无际的尼德兰大好河山,美丽的大自然似乎无视人间的苦难沧桑,依然显现她的妩媚诱人。这就是美丽的祖国,人民为她而战。画家着意描绘这么一个情节:一个游击战士辗转于森林山峦间,突然看到这一绞杀反抗者的绞刑架,他们无视敌人的威胁,而是在它下面即兴歌唱、舞蹈。只有伟大的民族、勇敢的人民才能这样,绞刑架下的跳舞,是尼德兰民间流行的口头语,含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