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提炼关键词,梳理文章思路,学习科学小论文严谨的结构和逻辑;2.品读中国建筑特征的语言表达之美,体会中国建筑语言的严谨与古典深意;3.品析文法、词汇、可译性的类比意义,激发学生抒写中国“文章”的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味中国建筑特征的语言表达之美,体会中国建筑之美。2.品析文法、词汇、可译性的类比意义,理解梁思成的中国建筑思想,激发学生书写中国“文章”的热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生互相问好)师:人们常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可是我觉得呀,这酷暑之日来扬州也别有一番风味。其实来扬州之前我也小小的做了一点攻略,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扬州有哪些地方,即便是酷暑之日也值得打卡一番的地方。有谁可以推荐一下?生:东关街,有些原汁原味的老建筑。师:东关街,我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颇有历史文化,谢谢你。生:瘦西湖。生:万福大桥的两座楼,两座塔楼,很有特点。生:个园。师:谢谢你们。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心生向往之地。我听说你们这里还有一个大明寺,寺内有一座鉴真纪念堂,它恰恰是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幻灯片展示:鉴真纪念堂)我觉得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扬州走近梁思成,走进《中国建筑的特征》。也许,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再去大明寺看鉴真纪念堂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悟。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会不会觉得有些困难?生:是的,看不懂,没意思。师:这是一篇科学小论文。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通读全文,提取文章的核心信息,也就是关键词,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3-8个,能够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在文章中提取关键词关键词,因为大家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同学们再利用2分钟时间,快速提取本文的关键词,写在导学案上。(幻灯片展示:提取关键词——请提取若干个能反映本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作为关键词。)师:请这位同学说一下你提取的关键词有哪些?生:我的关键词是“建筑体系”“基本特征”“风格手法”“文法词汇”和“可译性”。师:其他的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我只有一个地方和她不一样。我没有把“风格手法”写上去,我把它分成“文法”和“词汇”两个点。师:能说一下理由吗?生:因为文章的第14自然段写了,这一切的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在这里,作者把“风格和手法”比作“文法”,所以在关键词提取里面我认为可以把“风格手法”合并到“文法”里面。师:前面的那位同学,你赞同她的观点吗?生:我看了文章之后,赞同她的观点。师:现在我们的关键词基本上可以确定为“特征”“文法”“词汇”“可译性”。这四个同学基本上没有争议。有一个关键词,我有些疑惑。两个同学都提到了“建筑体系”,大家觉得这个概念完不完整?这位同学关于建筑体系,你会想到哪些?生:不同地域的建筑不同。中国的园林小巧别致,西方的开阔大气。师:你刚才提到了两个概念“中国”和“西方”,而咱们这篇课文中的“建筑体系”专指……生:中国。师:对,所以关键应该为——生:中国建筑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五个关键词再梳理一下。(幻灯片展示:中国建筑特征文法词汇可译性)师:文章前半部分,作者重点介绍的是哪个关键词?生:基本特征。师:是的。这篇文章的核心是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详细的介绍了九大基本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用提取信息的方式,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进行梳理。(幻灯片展示学案表格)师: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你的答案好吗?生:九大基本特征我写的是“平面布置”“斗拱”“举折、举架”“屋顶”“颜色的使用”“建筑材料”。师:很好。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生:我写的是“平面布置”“斗拱”“举折、举架”“屋顶”“使用朱红”“大量有色琉璃砖瓦”,好像差不多。师: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的争议出现在第二个和第九个特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特征,个别建筑。“个别”课下注释解释为“单独”,也就是单独的建筑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的屋顶(教师手部由下向上展示)这一个房子的纵向立体结构。而第二个特征,平面布置上,作者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所”。我家是个三居室,我可不敢觍颜说我家有一“所”房子。一“所”房子,“所”的概念是什么?生:单独的个体?(疑惑,不确定)师:再看一下文章,文章告诉我们了?生:(恍然大悟)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构成的。师:基本特征一是个别建筑构成,基本特征二就是建筑群构成。这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纵向立体,一个是平面布置,向我们整体的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层次美。师:同学们有争议的第九个特征,很多同学写的是“琉璃砖瓦”或者“油漆”,其实作者在这里统称为“建筑材料”。所以第九个特征应该是——生:建筑材料的装饰作用。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归纳的关键词重新梳理一下。这个环节的学习告诉我们,提取关键词一定不能想当然,要理解整个句子,理清楚内部逻辑关系。师:现在来看,表格后面两个问题就不难了。你来回答一下好吗?生:我认为3、4、5是结构特征,6、7、8、9是装饰特征。师:回答的很好,谢谢。这九个基本特征之间的顺序能否颠倒?可不可以先写我最喜欢的屋顶、斗拱、颜色?生:应该不可以。这里面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师:能说一下吗?生:九个特征是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师:很好。借助这张表格,我们知道了学习此类科学小论文的方法就是,提取关键词,理清文章内部结构和逻辑顺序。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此类科学小论文语言严谨,结构严密的特点。那作者所描述的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中,又有着怎样的建筑之美呢?请同学们说一下你发现了哪些美?生:我觉得屋顶最美,四角翘起。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师:作者是不是还引用了诗句?生:是的,还引用了《诗经》当中的诗句“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师:同学们对于《诗经》中的句子可能有些陌生,但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当中有没有描写屋顶的延展之美?生:《阿房宫赋》中“檐牙高啄,勾心斗角”。生:《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师:是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多么灵动。这是屋顶的美,还有没有其他的美?生:我觉得构件的装饰作用比较美。举的例子“桃尖梁头”“蚂蚱头”“菊花头”,名字取得很美。师:是啊,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发现,想跟同学们分享。我觉得“间”这个字最美。大家找到了吗?生:在第6自然段,第三个特征中。师:“间”这个字在这里读一声,为什么不是四声?我们一起看一下文章。“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大家看这个“间”字,两边的竖和上面的横各像什么一样?生:两竖像柱子,横像梁架。“间”像房子的空间结构。师:是啊,空间结构。作者也是在文章把这个“间”字用引号示以强调。大家看一下PPT,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美、色彩美、层次美,连汉字都有着形象美。师:学到这里,我们明确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美。是不是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呢?作者为什么在后半段用大量的笔墨来讲述中国建筑的“文法”与“词汇”?当然,我知道我的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当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三个关键词的。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并圈画。(幻灯片展示:文法、词汇、可译性;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生:我找的是“文法”和“词汇”。在第14自然段“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而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还有第16自然段“归根来说,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生:我找的在第15自然段“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生:词汇,在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师:“那”指的是什么?生:是这一句前面提到的建筑元素,梁、柱、枋、檩、门、窗等。师:“文法”和“词汇”有什么特点呢?生:在第15自然段第一句“有一定的拘束性,但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可译性还是有些困难,我们暂时先搁置这个问题,稍后进行解释。至于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主要集中在14自然段,既然14段如此重要,又怎能不读呢?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14段,也许读过之后很多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全班朗读第14自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师:读完之后,大家发现这一段虽然长,但是并不困难。作者一个词语连用七次,同学们发现是哪个词语吗?生:“怎样的”,连用七个,形成了排比句。师:排比句的作用?生:形成句子的连贯性,加强语气。师:是的,强调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中国建筑之所以能展现出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因为我们所有的建筑无论怎么设计都必须遵循着一定的法式,也就是“文法”。师:那我就疑惑了,我还去什么何园、个园,去什么瘦西湖。去一个地方不就行了,反正都一样嘛。是不是我们中国建筑在这样“文法”的要求下,就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呢?生:不是,建筑的“文法”虽然有拘束性,但是仍然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表现。师:刚才老师给大家一个范例,就是通过品析语言、句式,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和内在的情感。同理,在15自然段的后半部也有相似的句式,请同学们试着划出并品析。生:“极不相同”。师:你能把句子读一下吗?生: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师:“不相同”,已经表示否定了。“极”,极点,极致,登峰造极。“极不相同”是——生:否定的最高形式。师:作者连用5个“极不相同”是为了表现什么样的情感?生:表现了这种“文法”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师:是啊,谁说我们中国的建筑是千篇一律的,我们中国建筑是多样的,是灵活的,是——生:极不相同的。师:(笑)这词用的好。我想用梁思成先生的原话来概括“中国的建筑,看似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让我们把句子读一读,品味其中情感。(幻灯片展示:中国的建筑,看似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梁思成)(师生共读15段最后一句)师: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人的存在。当你读到梁先生不厌其烦,如数家珍的向你罗列中国建筑的“文法”与“词汇”,无比肯定的用连用5个“极不相同”向你展现中国建筑的千变万化,你看到一位怎样的梁思成?生:热爱中国建筑。生:为中国建筑感到骄傲、自豪。师: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的热爱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把中国建筑放在世界的格局之下。所以他提出了“可译性”的问题。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在19段的第一句,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如同语言和文字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师生共读19段第一句)师:正如语言文字之间具有可译性一样,各民族建筑之间也有着可译性,也就是说各民族的建筑是——生: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师:是的,是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但是对于“可译性”问题,梁先生有着自己明确的观点,谁能告诉我?生:在最后一段“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吗?生:就是说,我们要建造新中国的建筑就必须熟悉我们本民族建筑上的“词汇”和“文法”,对优秀的传统加以传承,才能更好的弘扬。师:非常好。梁先生就“可译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提出“可译性”问题的时候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大家发现没有?生:他说,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打算”?师:我要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打算”一词,感觉梁先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有些——生:变弱了。生:迟疑。师:有些委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关,请看PPT。(幻灯片展示:一生只做一件事——保护古建筑梁思成,1950年初,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师:本文写于1954年,结合历史背景,你会发现梁思成先生写这篇文章哪里是简单的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哪里是简单的抒发自己对中国建筑的热爱与自豪。更多的是一种——生:更多的是对当时执政者的一种呼吁,呼吁人们、唤醒人们保护中国古代建筑的意识,提倡人们一起保护古建筑。师:我为你点赞,我太喜欢你用的一个词“唤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