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1页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2页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3页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4页
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view1、抗精神病药阻断中枢DR后可产生哪些效应?2、下列疾病可使用哪些治疗药物?1)伴显著兴奋躁狂的精神分裂症2)躁狂症3)抑郁症4)焦虑症Go抗精神病药抗躁狂症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Review1、抗精神病药阻断中枢DR后可产生哪些效应?Go1第15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第16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

Thedepartmentofpharmacology:辛志伟第15章镇痛药

Analgesics

第16章2目的和要求Tobemaster: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Tobefamilialwith:哌替啶、镇痛新、罗通定的作用特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Tobeknown:其他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特点。目的和要求Tobemaster: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ProfessionaltermsAnalgesics;morphine;pethidine,dolantin;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aspirin,acetylsalicylicacidProfessionaltermsAnalgesics;m4第15章镇痛药

AnalgesicDrugs第1节概述一、概念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主要作用于CNS,能选择性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因多有依赖性,故也称麻醉性镇痛药。★麻醉药:影响其他感觉★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镇痛作用部位在外周第15章镇痛药

AnalgesicDrugs第1节5镇痛药2二、疼痛与镇痛(一)病因:各种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二)类别1、按发生部位分: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痛2、按疼痛性质分:急性痛(锐痛)、慢性痛(钝痛)(三)危害:痛苦;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甚至神经性休克。(四)镇痛的意义:解除病人痛苦,防止休克的发生。镇痛药2二、疼痛与镇痛6镇痛药3三、镇痛药作用机制

激动阿片受体→增强内源性抗痛系统功能(一)内源性抗痛系统1、组成:(1)脑啡肽能神经元;(2)内阿片肽(包括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近20种);(3)阿片受体(包括各种亚型);(4)痛觉传导神经。2、阿片受体(1)亚型:(1、2)、(1、2)、(1、2、3)、?、?Fig.镇痛药3三、镇痛药作用机制Fig.7镇痛药4(2)分布:中枢及外周(3)在中枢的高密度分布区:①边缘系统、蓝斑核,与情绪、精神活动、镇静、欣快感有关;②脊髓罗氏胶质区(脊髓平面)、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平面以上),与镇痛作用有关;③延髓极后区、孤束核,与恶心、呕吐、镇咳、抑制呼吸、胃液分泌等有关。(4)激动时的效应:(5)作用于OR的药物Tab.Tab.镇痛药4(2)分布:中枢及外周Tab.Tab.8镇痛药5第2节常用药物一、生物碱类(Alkaloids)

吗啡(Morphine)【来源】【体内过程】吸收:口服首过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低,故常注射给药。分布:约1/3与血浆蛋白结合;全身分布,进入CNS量虽少,但已足以发挥作用。可透过胎盘。Fig.镇痛药5第2节常用药物Fig.9镇痛药6消除:主经肝代谢,尿、乳汁及胆汁中有少量原形药物,t1/22.5~3h.【药理作用】

1、对中枢的作用:“三镇一抑二兴奋”(1)镇痛:激动罗氏胶质区、丘脑、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强而持久(4~5h)的镇痛作用。特点:对持续性钝痛>间断性锐痛。(2)镇静:明显。镇痛药6消除:主经肝代谢,尿、乳汁及胆汁中有少量原形药物10激动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丘脑下部、杏仁核、纹状体阿片受体→解除疼痛伴发的情绪反应;环境安静易入睡,但易醒;产生欣快感,易促使滥用和依赖性。(3)镇咳:激动孤束核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强大的中枢性镇咳作用。但因成瘾性大,不作镇咳药用。(4)抑制呼吸:激动呼吸中枢阿片受体→降低其对CO2的敏感性→呼吸浅、慢。治疗量即出现,急性中毒时,主要死于呼吸麻痹。镇痛药7激动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丘脑下部、杏仁核、纹11(5)缩瞳:激动中脑盖前核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缩瞳。中毒时瞳孔呈针尖样。(6)催吐:激动极后区阿片受体→兴奋CTZ→恶心、呕吐2、对平滑肌的作用:兴奋治疗量:(1)兴奋胃肠平滑肌、括约肌→抑制胃肠蠕动抑制消化液分泌→肠内容物干燥抑制CNS→便意迟钝镇痛药8便秘(5)缩瞳:激动中脑盖前核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12(2)兴奋胆道平滑肌、奥迪氏括约肌→胆内压↑(3)兴奋输尿管、膀胱括约肌→尿潴留大量时: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诱发支气管哮喘3、对心血管的作用(1)心脏:无明显影响(2)血管:扩张

周围血管→体位性低血压脑血管→颅内压↑机制:1)扩周围血管:①促组胺释放;②兴奋孤束核阿片受体→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镇痛药9(2)兴奋胆道平滑肌、奥迪氏括约肌→胆内压↑镇痛药9132)扩脑血管:抑制呼吸→CO2↑4、其它作用:(1)抑制免疫系统:吸食者易患艾滋病。(2)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延长产程。(3)影响体温:早期:略降;后期:升高(4)影响内分泌:抑制下丘脑释放GnRH→LH、FSH↓CRF→ACTH↓镇痛药102)扩脑血管:抑制呼吸→CO2↑镇痛药1014【临床应用】1、镇痛:仅用于它药无效之剧痛。注意:①内脏绞痛应合用解痉药(如阿托品等);②禁用于分娩止痛;③心绞痛、心肌梗塞者,需BP正常时方可用2、心源性哮喘:需与强心苷、氨茶碱等合用;昏迷、休克、严重肺功不全、痰多、支气管哮喘者禁。扩张周围血管→心脏负荷(前、后)↓镇静→消除紧张、焦虑、恐惧→耗氧↓抑制呼吸→缓解浅快呼吸(提高呼吸效率)镇痛药11【临床应用】镇痛药11153、止泻:适于剧烈腹泻,感染性腹泻须与抗菌药合用。【不良反应】1、副作用:眩晕、恶心、便秘等,新生婴儿易致呼吸抑制,临产妇、哺乳妇禁。2、耐受性和依赖性:★产生依赖性的时间:一般一周,个别2~3d。★戒断症状:烦燥不安、失眠、流涎、出汗、呕吐、腹痛等,重者虚脱、休克、意识丧失。镇痛药123、止泻:适于剧烈腹泻,感染性腹泻须与抗菌药合用。镇痛药116镇痛药133、急性中毒: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浅、慢或不规则,BP↓等,多死于呼衰。治疗:人工呼吸,吸氧,静注纳洛酮0.4~0.8mg或尼可刹米0.25~0.5【禁忌症】产妇、哺乳妇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阻塞性肺疾病;颅脑损伤、颅压增高者;严重肝功不全者;新生儿、婴儿。镇痛药133、急性中毒:17镇痛药14【药物相互作用】1、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可增强或延长吗啡的中枢抑制作用。2、吗啡可降低噻嗪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3、长期应用吗啡可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待因(codeine)与吗啡比镇痛力为1/12;镇咳力1/4;成瘾性小;余似吗啡。主用于中度疼痛及剧烈干咳。镇痛药14【药物相互作用】18镇痛药15二、人工合成镇痛药(一)OR激动药【药理作用】激动各亚型阿片受体。【常用药物】哌替啶(pethidine,

度冷丁);芬太尼(fentanyl)及同系物;美沙酮(Methadone);羟考酮(oxycodone)等(二)O-R部分激动药【药理作用】对阿片受体内在活性较低或激动某些亚型而阻断另一些亚型,故也称混合型激动-拮抗药。Tab.镇痛药15二、人工合成镇痛药Tab.19镇痛药16【常用药物】喷他佐辛(镇痛新)、丁丙诺啡(布诺啡)、布托诺啡、纳布啡、曲马朵三、其他镇痛药【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不祥,镇痛力较弱。纳洛酮不能完全拮抗其作用。【常用药物】延胡索乙素、罗通定、布桂嗪、奈福泮、高乌甲素、氟吡汀等Tab.Tab.镇痛药16【常用药物】Tab.Tab.20镇痛药17第3节OR阻断药【药理作用】阻断OR→拮抗阿片受体激动药的作用。【临床应用】1、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翻转其作用2、诊断阿片类药物依赖性:诱发戒断症状。3、治疗休克及昏迷:多伴有内啡肽增多。4、试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常用药物】纳洛酮、纳曲酮、纳美芬Tab.镇痛药17第3节OR阻断药Tab.21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第1节

概述一、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是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且多数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因其化学结构和抗炎作用机理不同于甾体激素,故也称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22NSAID2二、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2、按对COX的选择性分三、基本作用机制

抑制COX→抑制PGs合成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简介:是含1个五元环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有A、B、C、D、E、F、G、H、I共9个类型,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中,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和病理意义。2、PGs的生物合成3、COX的同工酶GoTab.Fig.Tab.Tab.NSAID2二、分类GoTab.Fig.Tab.Tab.23NSAID3四、基本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解热作用1、发热简介2、作用机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s合成→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恢复正常3、作用特点:只降过热的体温,不降正常体温(与氯丙嗪不同)。4、临床应用:各种发热(对症)Fig.NSAID3四、基本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Fig.24NSAID45、用药注意事项(1)发热的利弊利:WBC↑、吞噬C活性↑、抗体↑;热程、热型有利诊断弊:消耗体力,降低酶活性→烦燥、失眠、头痛、谵妄、惊厥等(2)诊断不明不滥用;(3)不可过量:可致虚脱、休克;(4)需配合对因治疗措施NSAID45、用药注意事项25NSAID5(二)镇痛作用1、疼痛的产生2、作用机制:抑制损伤或炎症局部PGs合成3、作用特点:(1)镇痛力<镇痛药,中等强度,只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及内脏痛无效)。(2)无成瘾性,不抑制呼吸。(3)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但不排除有中枢作用的参与。4、临床应用:各种慢性钝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痛、关节痛、痛经、炎症性疼痛)。Fig.NSAID5(二)镇痛作用Fig.26NSAID6(三)消炎、抗风湿作用:苯胺类除外1、作用机制(1)抑制PGs合成(2)稳定溶酶体酶膜(3)抑制缓激肽形成2、作用特点(1)无特异性:对症不对因。(2)作用<糖皮质激素,但不良反应较少。3、临床应用:各种炎症,如风湿、类风湿等。减轻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损伤。NSAID6(三)消炎、抗风湿作用:苯胺类除外减轻血管扩张27NSAID7第2节常用药物一、代表药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aspirin,阿司匹林)【体内过程】吸收:快;少数在胃多数在小肠;Tmax1~2h。分布:水杨酸80%~90%与血浆蛋白结合消除:主经肝与甘氨酸、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剂量<1g时按恒比消除t1/23~5h;>1g时按恒量消除,可延至于t1/25~30h,碱化尿液可促进其排泄。NSAID7第2节常用药物28NSAID8【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常用于发热及慢性钝痛。0.3~0.6tid2、消炎、抗风湿作用强:用于诊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对急性风湿热24~48h退热,并缓解关节红、肿、痛,但需用1~1.5qid,疗程一般6~8w。3、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小剂量(50~100mg/d)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冠心病、中风等),加大剂量此作用反而减弱,甚至消失。NSAID8【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29NSAID9作用机制:小量:抑制TXA2合成大量:除抑制TXA2外也抑制PGI2合成(TXA2合成酶比PGI2合成酶对本品更敏感)【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诱发或加重溃疡。原因:小量:直接刺激胃粘膜大量:兴奋CTZ抑制胃粘膜PG合成NSAID9作用机制:30NSAID10宜饭后服或用肠溶片,消化性溃疡禁用;长期使用应定期查大便隐血。2、凝血障碍:小量: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量:抑制过所氧化物还原酶,抑制机体对VitK的循环利用→凝血酶原合成↓严重肝损,Vit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友病禁用,术前一周停用。3、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过敏者禁用。NSAID10宜饭后服或用肠溶片,消化性溃31NSAID114、阿司匹林哮喘:可致死,且Adr治疗效果差,而糖皮质激素效果好。有哮喘史者禁用。原因:PG合成↓→白三烯(LTs)合成相对↑5、肾损害:对有隐性肾损害者可致肾功↓。长期用药应监测血浓,成人≦200µg/ml,儿童≦20µg/ml,一旦出现,停药可恢复。6、水杨酸反应(毒性):>5g/d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重听、眼花、复视、头痛、精神错乱等,重者停药,加服NaHCO3以碱化尿液,促其排泄。NSAID114、阿司匹林哮喘:可致死,且Adr治疗效果差32NSAID127、瑞夷(Reye)综合征:患病毒感染伴发热的青少年,用本品后可发生严重肝功不良、急性脑水肿。虽少见,但可致死。故儿童患病毒感染时应慎用本品。【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可从血浆蛋白上置换出香豆素类抗凝药、磺酰脲类降血糖药、氨甲喋呤、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等,使之作用、毒性↑。2、糖皮质激素可促进水杨酸盐代谢,且合用时易致消化性溃疡,不宜合用。NSAID127、瑞夷(Reye)综合征:患病毒感染伴发热33NSAID133、抗酸药可减少本品吸收,且促其排泄。4、乙酰唑胺、氯化铵可增强本品毒性,不宜合用。5、本品可降低螺内酯的作用。二、其他药第3节复方制剂

本类药是构成抗感冒药的重要成分。一、基本组分二、常用药物Tab.Tab.Tab.NSAID133、抗酸药可减少本品吸收,且促其排泄。Tab34Summary一、镇痛药1、共性:①镇痛而不影响其它感觉;②多数具有依赖性;③多数通过激动阿片受体而产生作用。2、吗啡的作用:1)对中枢(三镇一抑二兴奋);2)对心血管(扩张脑及周围血管);3)对内脏平滑肌及括约肌(收缩);4)对内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5)抑制免疫;6)其它(影响体温、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Summary一、镇痛药35Summary23、非管制镇痛药:喷他佐辛、曲马多、奈福泮、克痛宁(眼镜蛇神经毒素)、罗通定及延胡索乙素二、NSAIDs1、主要作用及机制:抑制COX→抑制PGs合成→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有的小剂量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2、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胃肠反应;②凝血障碍;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⑤阿司匹林哮喘;⑥瑞夷氏综合征;⑦肾损害。Summary23、非管制镇痛药:喷他佐辛、曲马多、奈福泮36Questions1、为什么镇痛药用于治疗内脏绞痛时必须合用阿托品?2、哪些镇痛药不能用于分娩止痛?

3、哪些非甾体抗炎药不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Questions1、为什么镇痛药用于治疗内脏绞痛时必须合用37ToprepareLessons

forNextclassCalciumchannelblockersDrugsactingonRASToprepareLessons

forNextc38各型阿片受体激动时的效应效应阿片受体亚型(1,2)(1,2)(1,2,3)镇痛镇静抑制呼吸缩瞳胃肠活动欣快感依赖性脊髓以上平面强强强抑制强强脊髓平面强强弱抑制强强脊髓平面弱弱无影响无影响烦躁不安弱无影响致幻无影响散大无影响烦躁不安无影响Back

各型阿片受体激动时的效应效应阿片受体亚型(1,2)(1,39各类药物对阿片受体的影响药物内源性配体-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强啡肽完全激动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埃托啡芬太尼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布托啡诺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

––––––+++++++++++++++++0+––––+++00++++++++++0++++––––000000000+–––+:激动;–:拮抗;0:无作用Back各类药物对阿片受体的影响药物内源性配体+:激动;–40PGs的作用PGE1PGE2PGF2TXA2PGI2血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胃肠平滑肌纵肌环肌气道平滑肌子宫平滑肌血小板聚集体温激素释放(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素、ACTH、促卵激素、黄体生成素)胃酸分泌松驰松驰抑制升高抑制松驰收缩松驰松驰收缩升高促进抑制收缩收缩收缩收缩收缩收缩促进收缩促进松驰收缩松弛抑制BackPGs的作用PGE1PGE2PGF2TXA2PGI2血管平41内啡肽能神经元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次级神经元痛觉初级传入神经元镇痛药作用机理示意图:谷氨酸,快递质:P物质,慢递质Back内啡肽能神经元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次级神经元痛觉初级传入神经元42DrugMainfeatures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美沙酮羟考酮安那度

其代谢物有中枢兴奋作用;镇痛力为吗啡的1/8~1/10,持续时间2~4h;镇静作用明显;其它作用较弱,不引起便秘,不延长产程。应用广泛。镇痛力为吗啡的80倍,维持1~2h,主作麻醉辅助用药,也常与氟哌啶合用于神经安定镇痛。其同系物(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主要用于辅助麻醉。镇痛力与吗啡相当,依赖性产生慢且戒断症状较轻。除用于镇痛(分娩止痛除外)外,也可用于戒毒。主要用于中、重度慢性疼痛。镇痛力为吗啡的1/3,维持1~2h,主用于短时镇痛。SyntheticORagonistBackDrugMainfeatures哌替啶其代谢物有中43SyntheticO-Rpartialagonist药物对O-R作用特点与用途喷他佐辛(镇痛新)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纳布啡曲马朵-±+-++/-0-00++++0镇痛力为吗啡的1/3,维持3~5h,依赖性低(未列入麻醉药品)。适用于急、慢性疼痛。镇痛力及呼吸抑制为吗啡的3.5~7倍。抑制呼吸不随剂量增加而加重;可增加心脏负荷。镇痛力为吗啡的25~40倍;成瘾性<吗啡;易致呼吸抑制。可用于吗啡或海洛因的脱毒治疗。镇痛力略<吗啡;抑制呼吸、依赖性均较小;不增加心脏负荷。可用于心肌梗塞及心绞痛止痛。兼能抑制NA及5-HT的重摄取,镇痛力为吗啡1/10,纳洛酮仅部分对抗其镇痛作用。治疗量不抑制呼吸,依赖性较小(未列入麻醉药品)。主用于中度疼痛。BackSyntheticO-Rpartialagonist药44OtheranalgesicsDrugMainfeatures延胡索乙素罗通定奈福泮布桂嗪(强痛定)高乌甲素氟吡汀为中药延胡索中的生物碱,其有效部分为罗通定;镇痛作用机理与阿片受体及PGs无关;兼有镇静、镇痛和中枢性肌松作用,镇痛力介于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之间,无成瘾性。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包括分娩止痛)及因疼痛而引起的失眠。罗通定作用>延胡索乙素镇痛机理可能是拮抗NMDA受体和抑制DA、5-HT、NA的重摄取,镇痛力为吗啡的1/3,长效,无依赖性,兼有中枢性肌松、抗胆碱和拟交感作用。主用于中度疼痛镇痛力为吗啡的1/3,其它作用较弱。可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症性或外伤性疼痛及晚期癌痛。主要通过阻滞钠通道,抑制NA重摄取,抑制P物质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镇痛力为吗啡的1/8,显效慢而维持久,兼有解热为、抗炎及局麻作用,无依赖性。可用于中度疼痛。通过选择性开放神经元钾通道而镇痛,兼能松驰肌肉和保护神经,镇痛力为吗啡的1/3,尤其适用于治疗肌紧张引起的疼痛。BackOtheranalgesicsDrugMainfeatu45OpiumReceptorBlockers药物主要特点纳洛酮纳曲酮纳美芬阻断>>;静注2分钟显效,持续30~60分钟。

阻断作用强于纳洛酮,作用更持久。作用似钠曲酮,t1/2为8~10h。BackOpiumReceptorBlockers药物主要特点纳46BiosynthesisofPGs

细胞膜磷酯

糖皮质激素磷酯酯A2酯加氧酶花生四烯酸白三烯(LTs)

PG合成酶(环氧酶)环内过氧化物PGG2、H2TXA2合成酶血小板内TXA2前列环素合成酶动脉上皮C内PGI2PGD2PGE2PGF2a异构酶还原酶解热镇痛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收缩支气管、趋化白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收缩支气管、趋化白细胞BackBiosynthesisofPGs细胞膜磷酯糖47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及其代谢物、织分解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外热原(脂多糖)吞噬细胞内热原(IL-1)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体温调定点↑(产热↑、散热↓)发热解热镇痛药NSAIDs的解热作用机理Back致热原致热过程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及其代谢物、外热原(脂多糖)吞噬细胞内热48痛觉感受器疼痛增强其它物质的致炎、致痛作用缓激肽5-羟色胺组织胺前列腺素增敏作用局部组织损伤炎症致痛物质解热镇痛药(-)(-)说明:

(1)PG不仅致痛,尚可提高感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也能扩张血管,增加其通透性。(2)本类药虽镇痛力弱,但不抑制呼吸,无成瘾性,故常用于一般钝痛。(3)本类药镇痛部位主要在外周,不同于镇痛药。NSAIDs的镇痛作用机理Back痛觉疼痛增强其它缓激肽增敏作用局部组织损伤致痛解热镇痛药(-49抗感冒药的组方类别常用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过敏药镇咳药中枢兴奋药缩血管药中药对乙酰氨基酚等扑尔敏、苯海拉明右美沙芬、二氧丙嗪咖啡因麻黄碱、伪麻黄碱人工牛黄等解热、镇痛减轻过敏症状缓解咳嗽收缩脑血管,缓解头痛;对抗中枢抑制缓解卡他症状和鼻塞清热解毒Back抗感冒药的组方类别常用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过敏药对乙酰氨基酚50常用抗感冒药药名组成感冒通片999感冒灵颗粒护彤感康新康泰克白加黑白片黑片力克舒胶囊双氯灭痛、扑尔敏、人工牛黄三叉苦、岗梅、野菊花、金盏银盘、薄荷油、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咖啡因

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人工牛黄金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人工牛黄、咖啡因

伪麻黄碱、氯苯那敏

伪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白片+苯海拉明

消炎酶、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

Back常用抗感冒药药名组成感冒通片双氯灭痛51阻断脑内D-R的效应1、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抗精神病2、纹状体: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继发)3、漏斗部:内分泌紊乱(催乳素释放增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减少)。4、CTZ、呕吐中枢及呃逆调节中枢:镇吐5、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其调节功能Back阻断脑内D-R的效应1、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抗精神病Back52羧酸类烯酸类甲酸类乙酸类丙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有机酸类其它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舒林酸萘丁美酮双氯芬酸芬布芬布洛芬萘普生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水杨酸类吲哚乙酸类茚乙酸类萘乙酸类邻氨苯乙酸类苯乙酸类苯丙酸类萘丙酸类苯并噻嗪类NSAIDs按化学结构的分类Back羧酸类甲酸类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类吲哚乙酸类苯丙酸类苯并53NSAIDs按对COX的选择性分类Back类别COX-2IC50/COX-1IC50药物COX非选择性抑制药0.1~2萘普生、氟比洛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COX-1低选择性抑制药2~50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COX-1高选择性抑制药>50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舒林酸、托美汀COX-2选择性抑制药<0.1塞来昔布、尼美舒利部分药物对COX-1和COX-2的IC50及其比值:Tab.NSAIDs按对COX的选择性分类Back类别COX-2IC54COX-1COX-2亚型来源生成条件生理功能病理学固有型绝大多数组织自然存在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血小板功能调节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肾血流量和肾功能损伤早期的疼痛、风湿病诱生型炎性细胞为主受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刺激后诱导生成细胞间信号转导骨骼肌细胞生长分娩炎症反应COX的同工酶BackCOX-1COX-2亚型固有型诱生型COX的同工酶Back55DrugIC50

(M)COX-1COX-2COX-2/COX-1吡罗昔康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美洛昔康双氯芬酸萘普生尼美舒利0.00151.60.0284.80.2141.579.5﹤100.9062771.6872.80.1711.15.60.076001736015.160.80.70.58﹤0.007部份药物对COX-1和COX-2的IC50及其比值BackDrugIC50(M)COX-1COX-2COX-2/C56常用NSAIDs(1)类别药物主要特点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类乙酸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保泰松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解热镇痛作用较好,几无抗炎作用。主用于解热镇痛。胃肠反应轻,可致肝、肾损害。

解热作用较弱,而抗炎作用强。主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不良反应多而重,巳少用。兼能抑制磷酯酶A2和磷酯酶C,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强,也能抗血小板聚集。主用于对他药不能耐受或无效的各种炎症及顽固性发热。不良反应多而重。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于吲哚美辛,不良反应较轻,但可致肝损害及白细胞减少,主用于各种炎症及疼痛。常用NSAIDs(1)类别药物主要特点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57常用NSAIDs(2)类别药物主要特点丙酸类烯醇酸类萘普生布洛芬非诺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氯诺昔康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较强,不良反应较多。胃肠反应常见但较轻,主用于多种炎症、慢性钝痛。

兼能抑制软骨中的黏多糖酸酶和胶原酶,减轻软骨破坏。主用于各种关节炎。不良反应多而较重。对COX-2选择性较高,胃肠反应较轻。氯诺昔康镇痛作用强(可诱导内源性阿片肽释放,疗效与曲马朵相当),适用于镇痛。

常用NSAIDs(2)类别药物主要特点丙酸类萘普生解58常用NSAIDs(3)类别药物主要特点烷酮类异丁芬酸类选择性COX-2抑制药萘丁美酮舒林酸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为前药。抗炎作用强而不良反应较轻,主用于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为前药。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较强,不良反应较少,尤其胃肠反应少而轻。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较强,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胃肠反应较轻,但可能增加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可用于多种炎症。Back常用NSAIDs(3)类别药物主要特点烷酮类萘丁美酮59

癌痛的镇痛治疗原则一、三级止痛阶梯治疗:二、其它原则:①尽量口服给药;②有规律按时给药;③剂量个体化;④必要时可加用辅助药物:如解痉药(止针刺样痛、浅表性灼痛)、精神治疗药(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等。疼痛程度选择药物轻中重NSAIDs: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弱阿片类:如可待因、氨酚待因、强痛定、曲马朵等。强阿片类:吗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Back癌痛的镇痛治60吗啡的来源Back吗啡的来源Back61Review1、抗精神病药阻断中枢DR后可产生哪些效应?2、下列疾病可使用哪些治疗药物?1)伴显著兴奋躁狂的精神分裂症2)躁狂症3)抑郁症4)焦虑症Go抗精神病药抗躁狂症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Review1、抗精神病药阻断中枢DR后可产生哪些效应?Go62第15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第16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

Thedepartmentofpharmacology:辛志伟第15章镇痛药

Analgesics

第16章63目的和要求Tobemaster: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Tobefamilialwith:哌替啶、镇痛新、罗通定的作用特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Tobeknown:其他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特点。目的和要求Tobemaster: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64ProfessionaltermsAnalgesics;morphine;pethidine,dolantin;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aspirin,acetylsalicylicacidProfessionaltermsAnalgesics;m65第15章镇痛药

AnalgesicDrugs第1节概述一、概念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主要作用于CNS,能选择性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因多有依赖性,故也称麻醉性镇痛药。★麻醉药:影响其他感觉★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镇痛作用部位在外周第15章镇痛药

AnalgesicDrugs第1节66镇痛药2二、疼痛与镇痛(一)病因:各种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二)类别1、按发生部位分: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痛2、按疼痛性质分:急性痛(锐痛)、慢性痛(钝痛)(三)危害:痛苦;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甚至神经性休克。(四)镇痛的意义:解除病人痛苦,防止休克的发生。镇痛药2二、疼痛与镇痛67镇痛药3三、镇痛药作用机制

激动阿片受体→增强内源性抗痛系统功能(一)内源性抗痛系统1、组成:(1)脑啡肽能神经元;(2)内阿片肽(包括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近20种);(3)阿片受体(包括各种亚型);(4)痛觉传导神经。2、阿片受体(1)亚型:(1、2)、(1、2)、(1、2、3)、?、?Fig.镇痛药3三、镇痛药作用机制Fig.68镇痛药4(2)分布:中枢及外周(3)在中枢的高密度分布区:①边缘系统、蓝斑核,与情绪、精神活动、镇静、欣快感有关;②脊髓罗氏胶质区(脊髓平面)、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平面以上),与镇痛作用有关;③延髓极后区、孤束核,与恶心、呕吐、镇咳、抑制呼吸、胃液分泌等有关。(4)激动时的效应:(5)作用于OR的药物Tab.Tab.镇痛药4(2)分布:中枢及外周Tab.Tab.69镇痛药5第2节常用药物一、生物碱类(Alkaloids)

吗啡(Morphine)【来源】【体内过程】吸收:口服首过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低,故常注射给药。分布:约1/3与血浆蛋白结合;全身分布,进入CNS量虽少,但已足以发挥作用。可透过胎盘。Fig.镇痛药5第2节常用药物Fig.70镇痛药6消除:主经肝代谢,尿、乳汁及胆汁中有少量原形药物,t1/22.5~3h.【药理作用】

1、对中枢的作用:“三镇一抑二兴奋”(1)镇痛:激动罗氏胶质区、丘脑、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强而持久(4~5h)的镇痛作用。特点:对持续性钝痛>间断性锐痛。(2)镇静:明显。镇痛药6消除:主经肝代谢,尿、乳汁及胆汁中有少量原形药物71激动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丘脑下部、杏仁核、纹状体阿片受体→解除疼痛伴发的情绪反应;环境安静易入睡,但易醒;产生欣快感,易促使滥用和依赖性。(3)镇咳:激动孤束核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强大的中枢性镇咳作用。但因成瘾性大,不作镇咳药用。(4)抑制呼吸:激动呼吸中枢阿片受体→降低其对CO2的敏感性→呼吸浅、慢。治疗量即出现,急性中毒时,主要死于呼吸麻痹。镇痛药7激动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丘脑下部、杏仁核、纹72(5)缩瞳:激动中脑盖前核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缩瞳。中毒时瞳孔呈针尖样。(6)催吐:激动极后区阿片受体→兴奋CTZ→恶心、呕吐2、对平滑肌的作用:兴奋治疗量:(1)兴奋胃肠平滑肌、括约肌→抑制胃肠蠕动抑制消化液分泌→肠内容物干燥抑制CNS→便意迟钝镇痛药8便秘(5)缩瞳:激动中脑盖前核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73(2)兴奋胆道平滑肌、奥迪氏括约肌→胆内压↑(3)兴奋输尿管、膀胱括约肌→尿潴留大量时: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诱发支气管哮喘3、对心血管的作用(1)心脏:无明显影响(2)血管:扩张

周围血管→体位性低血压脑血管→颅内压↑机制:1)扩周围血管:①促组胺释放;②兴奋孤束核阿片受体→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镇痛药9(2)兴奋胆道平滑肌、奥迪氏括约肌→胆内压↑镇痛药9742)扩脑血管:抑制呼吸→CO2↑4、其它作用:(1)抑制免疫系统:吸食者易患艾滋病。(2)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延长产程。(3)影响体温:早期:略降;后期:升高(4)影响内分泌:抑制下丘脑释放GnRH→LH、FSH↓CRF→ACTH↓镇痛药102)扩脑血管:抑制呼吸→CO2↑镇痛药1075【临床应用】1、镇痛:仅用于它药无效之剧痛。注意:①内脏绞痛应合用解痉药(如阿托品等);②禁用于分娩止痛;③心绞痛、心肌梗塞者,需BP正常时方可用2、心源性哮喘:需与强心苷、氨茶碱等合用;昏迷、休克、严重肺功不全、痰多、支气管哮喘者禁。扩张周围血管→心脏负荷(前、后)↓镇静→消除紧张、焦虑、恐惧→耗氧↓抑制呼吸→缓解浅快呼吸(提高呼吸效率)镇痛药11【临床应用】镇痛药11763、止泻:适于剧烈腹泻,感染性腹泻须与抗菌药合用。【不良反应】1、副作用:眩晕、恶心、便秘等,新生婴儿易致呼吸抑制,临产妇、哺乳妇禁。2、耐受性和依赖性:★产生依赖性的时间:一般一周,个别2~3d。★戒断症状:烦燥不安、失眠、流涎、出汗、呕吐、腹痛等,重者虚脱、休克、意识丧失。镇痛药123、止泻:适于剧烈腹泻,感染性腹泻须与抗菌药合用。镇痛药177镇痛药133、急性中毒: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浅、慢或不规则,BP↓等,多死于呼衰。治疗:人工呼吸,吸氧,静注纳洛酮0.4~0.8mg或尼可刹米0.25~0.5【禁忌症】产妇、哺乳妇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阻塞性肺疾病;颅脑损伤、颅压增高者;严重肝功不全者;新生儿、婴儿。镇痛药133、急性中毒:78镇痛药14【药物相互作用】1、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可增强或延长吗啡的中枢抑制作用。2、吗啡可降低噻嗪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3、长期应用吗啡可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待因(codeine)与吗啡比镇痛力为1/12;镇咳力1/4;成瘾性小;余似吗啡。主用于中度疼痛及剧烈干咳。镇痛药14【药物相互作用】79镇痛药15二、人工合成镇痛药(一)OR激动药【药理作用】激动各亚型阿片受体。【常用药物】哌替啶(pethidine,

度冷丁);芬太尼(fentanyl)及同系物;美沙酮(Methadone);羟考酮(oxycodone)等(二)O-R部分激动药【药理作用】对阿片受体内在活性较低或激动某些亚型而阻断另一些亚型,故也称混合型激动-拮抗药。Tab.镇痛药15二、人工合成镇痛药Tab.80镇痛药16【常用药物】喷他佐辛(镇痛新)、丁丙诺啡(布诺啡)、布托诺啡、纳布啡、曲马朵三、其他镇痛药【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不祥,镇痛力较弱。纳洛酮不能完全拮抗其作用。【常用药物】延胡索乙素、罗通定、布桂嗪、奈福泮、高乌甲素、氟吡汀等Tab.Tab.镇痛药16【常用药物】Tab.Tab.81镇痛药17第3节OR阻断药【药理作用】阻断OR→拮抗阿片受体激动药的作用。【临床应用】1、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翻转其作用2、诊断阿片类药物依赖性:诱发戒断症状。3、治疗休克及昏迷:多伴有内啡肽增多。4、试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常用药物】纳洛酮、纳曲酮、纳美芬Tab.镇痛药17第3节OR阻断药Tab.82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第1节

概述一、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drugs)是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且多数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因其化学结构和抗炎作用机理不同于甾体激素,故也称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83NSAID2二、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2、按对COX的选择性分三、基本作用机制

抑制COX→抑制PGs合成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简介:是含1个五元环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有A、B、C、D、E、F、G、H、I共9个类型,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中,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和病理意义。2、PGs的生物合成3、COX的同工酶GoTab.Fig.Tab.Tab.NSAID2二、分类GoTab.Fig.Tab.Tab.84NSAID3四、基本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解热作用1、发热简介2、作用机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s合成→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恢复正常3、作用特点:只降过热的体温,不降正常体温(与氯丙嗪不同)。4、临床应用:各种发热(对症)Fig.NSAID3四、基本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Fig.85NSAID45、用药注意事项(1)发热的利弊利:WBC↑、吞噬C活性↑、抗体↑;热程、热型有利诊断弊:消耗体力,降低酶活性→烦燥、失眠、头痛、谵妄、惊厥等(2)诊断不明不滥用;(3)不可过量:可致虚脱、休克;(4)需配合对因治疗措施NSAID45、用药注意事项86NSAID5(二)镇痛作用1、疼痛的产生2、作用机制:抑制损伤或炎症局部PGs合成3、作用特点:(1)镇痛力<镇痛药,中等强度,只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及内脏痛无效)。(2)无成瘾性,不抑制呼吸。(3)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但不排除有中枢作用的参与。4、临床应用:各种慢性钝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痛、关节痛、痛经、炎症性疼痛)。Fig.NSAID5(二)镇痛作用Fig.87NSAID6(三)消炎、抗风湿作用:苯胺类除外1、作用机制(1)抑制PGs合成(2)稳定溶酶体酶膜(3)抑制缓激肽形成2、作用特点(1)无特异性:对症不对因。(2)作用<糖皮质激素,但不良反应较少。3、临床应用:各种炎症,如风湿、类风湿等。减轻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损伤。NSAID6(三)消炎、抗风湿作用:苯胺类除外减轻血管扩张88NSAID7第2节常用药物一、代表药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aspirin,阿司匹林)【体内过程】吸收:快;少数在胃多数在小肠;Tmax1~2h。分布:水杨酸80%~90%与血浆蛋白结合消除:主经肝与甘氨酸、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剂量<1g时按恒比消除t1/23~5h;>1g时按恒量消除,可延至于t1/25~30h,碱化尿液可促进其排泄。NSAID7第2节常用药物89NSAID8【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常用于发热及慢性钝痛。0.3~0.6tid2、消炎、抗风湿作用强:用于诊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对急性风湿热24~48h退热,并缓解关节红、肿、痛,但需用1~1.5qid,疗程一般6~8w。3、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小剂量(50~100mg/d)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冠心病、中风等),加大剂量此作用反而减弱,甚至消失。NSAID8【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0NSAID9作用机制:小量:抑制TXA2合成大量:除抑制TXA2外也抑制PGI2合成(TXA2合成酶比PGI2合成酶对本品更敏感)【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诱发或加重溃疡。原因:小量:直接刺激胃粘膜大量:兴奋CTZ抑制胃粘膜PG合成NSAID9作用机制:91NSAID10宜饭后服或用肠溶片,消化性溃疡禁用;长期使用应定期查大便隐血。2、凝血障碍:小量: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量:抑制过所氧化物还原酶,抑制机体对VitK的循环利用→凝血酶原合成↓严重肝损,Vit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友病禁用,术前一周停用。3、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过敏者禁用。NSAID10宜饭后服或用肠溶片,消化性溃92NSAID114、阿司匹林哮喘:可致死,且Adr治疗效果差,而糖皮质激素效果好。有哮喘史者禁用。原因:PG合成↓→白三烯(LTs)合成相对↑5、肾损害:对有隐性肾损害者可致肾功↓。长期用药应监测血浓,成人≦200µg/ml,儿童≦20µg/ml,一旦出现,停药可恢复。6、水杨酸反应(毒性):>5g/d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重听、眼花、复视、头痛、精神错乱等,重者停药,加服NaHCO3以碱化尿液,促其排泄。NSAID114、阿司匹林哮喘:可致死,且Adr治疗效果差93NSAID127、瑞夷(Reye)综合征:患病毒感染伴发热的青少年,用本品后可发生严重肝功不良、急性脑水肿。虽少见,但可致死。故儿童患病毒感染时应慎用本品。【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可从血浆蛋白上置换出香豆素类抗凝药、磺酰脲类降血糖药、氨甲喋呤、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等,使之作用、毒性↑。2、糖皮质激素可促进水杨酸盐代谢,且合用时易致消化性溃疡,不宜合用。NSAID127、瑞夷(Reye)综合征:患病毒感染伴发热94NSAID133、抗酸药可减少本品吸收,且促其排泄。4、乙酰唑胺、氯化铵可增强本品毒性,不宜合用。5、本品可降低螺内酯的作用。二、其他药第3节复方制剂

本类药是构成抗感冒药的重要成分。一、基本组分二、常用药物Tab.Tab.Tab.NSAID133、抗酸药可减少本品吸收,且促其排泄。Tab95Summary一、镇痛药1、共性:①镇痛而不影响其它感觉;②多数具有依赖性;③多数通过激动阿片受体而产生作用。2、吗啡的作用:1)对中枢(三镇一抑二兴奋);2)对心血管(扩张脑及周围血管);3)对内脏平滑肌及括约肌(收缩);4)对内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5)抑制免疫;6)其它(影响体温、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Summary一、镇痛药96Summary23、非管制镇痛药:喷他佐辛、曲马多、奈福泮、克痛宁(眼镜蛇神经毒素)、罗通定及延胡索乙素二、NSAIDs1、主要作用及机制:抑制COX→抑制PGs合成→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有的小剂量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2、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胃肠反应;②凝血障碍;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⑤阿司匹林哮喘;⑥瑞夷氏综合征;⑦肾损害。Summary23、非管制镇痛药:喷他佐辛、曲马多、奈福泮97Questions1、为什么镇痛药用于治疗内脏绞痛时必须合用阿托品?2、哪些镇痛药不能用于分娩止痛?

3、哪些非甾体抗炎药不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Questions1、为什么镇痛药用于治疗内脏绞痛时必须合用98ToprepareLessons

forNextclassCalciumchannelblockersDrugsactingonRASToprepareLessons

forNextc99各型阿片受体激动时的效应效应阿片受体亚型(1,2)(1,2)(1,2,3)镇痛镇静抑制呼吸缩瞳胃肠活动欣快感依赖性脊髓以上平面强强强抑制强强脊髓平面强强弱抑制强强脊髓平面弱弱无影响无影响烦躁不安弱无影响致幻无影响散大无影响烦躁不安无影响Back

各型阿片受体激动时的效应效应阿片受体亚型(1,2)(1,100各类药物对阿片受体的影响药物内源性配体-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强啡肽完全激动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埃托啡芬太尼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布托啡诺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

––––––+++++++++++++++++0+––––+++00++++++++++0++++––––000000000+–––+:激动;–:拮抗;0:无作用Back各类药物对阿片受体的影响药物内源性配体+:激动;–101PGs的作用PGE1PGE2PGF2TXA2PGI2血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胃肠平滑肌纵肌环肌气道平滑肌子宫平滑肌血小板聚集体温激素释放(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素、ACTH、促卵激素、黄体生成素)胃酸分泌松驰松驰抑制升高抑制松驰收缩松驰松驰收缩升高促进抑制收缩收缩收缩收缩收缩收缩促进收缩促进松驰收缩松弛抑制BackPGs的作用PGE1PGE2PGF2TXA2PGI2血管平102内啡肽能神经元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次级神经元痛觉初级传入神经元镇痛药作用机理示意图:谷氨酸,快递质:P物质,慢递质Back内啡肽能神经元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次级神经元痛觉初级传入神经元103DrugMainfeatures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美沙酮羟考酮安那度

其代谢物有中枢兴奋作用;镇痛力为吗啡的1/8~1/10,持续时间2~4h;镇静作用明显;其它作用较弱,不引起便秘,不延长产程。应用广泛。镇痛力为吗啡的80倍,维持1~2h,主作麻醉辅助用药,也常与氟哌啶合用于神经安定镇痛。其同系物(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主要用于辅助麻醉。镇痛力与吗啡相当,依赖性产生慢且戒断症状较轻。除用于镇痛(分娩止痛除外)外,也可用于戒毒。主要用于中、重度慢性疼痛。镇痛力为吗啡的1/3,维持1~2h,主用于短时镇痛。SyntheticORagonistBackDrugMainfeatures哌替啶其代谢物有中104SyntheticO-Rpartialagonist药物对O-R作用特点与用途喷他佐辛(镇痛新)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纳布啡曲马朵-±+-++/-0-00++++0镇痛力为吗啡的1/3,维持3~5h,依赖性低(未列入麻醉药品)。适用于急、慢性疼痛。镇痛力及呼吸抑制为吗啡的3.5~7倍。抑制呼吸不随剂量增加而加重;可增加心脏负荷。镇痛力为吗啡的25~40倍;成瘾性<吗啡;易致呼吸抑制。可用于吗啡或海洛因的脱毒治疗。镇痛力略<吗啡;抑制呼吸、依赖性均较小;不增加心脏负荷。可用于心肌梗塞及心绞痛止痛。兼能抑制NA及5-HT的重摄取,镇痛力为吗啡1/10,纳洛酮仅部分对抗其镇痛作用。治疗量不抑制呼吸,依赖性较小(未列入麻醉药品)。主用于中度疼痛。BackSyntheticO-Rpartialagonist药105OtheranalgesicsDrugMainfeatures延胡索乙素罗通定奈福泮布桂嗪(强痛定)高乌甲素氟吡汀为中药延胡索中的生物碱,其有效部分为罗通定;镇痛作用机理与阿片受体及PGs无关;兼有镇静、镇痛和中枢性肌松作用,镇痛力介于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之间,无成瘾性。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包括分娩止痛)及因疼痛而引起的失眠。罗通定作用>延胡索乙素镇痛机理可能是拮抗NMDA受体和抑制DA、5-HT、NA的重摄取,镇痛力为吗啡的1/3,长效,无依赖性,兼有中枢性肌松、抗胆碱和拟交感作用。主用于中度疼痛镇痛力为吗啡的1/3,其它作用较弱。可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症性或外伤性疼痛及晚期癌痛。主要通过阻滞钠通道,抑制NA重摄取,抑制P物质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镇痛力为吗啡的1/8,显效慢而维持久,兼有解热为、抗炎及局麻作用,无依赖性。可用于中度疼痛。通过选择性开放神经元钾通道而镇痛,兼能松驰肌肉和保护神经,镇痛力为吗啡的1/3,尤其适用于治疗肌紧张引起的疼痛。BackOtheranalgesicsDrugMainfeatu106OpiumReceptorBlockers药物主要特点纳洛酮纳曲酮纳美芬阻断>>;静注2分钟显效,持续30~60分钟。

阻断作用强于纳洛酮,作用更持久。作用似钠曲酮,t1/2为8~10h。BackOpiumReceptorBlockers药物主要特点纳107BiosynthesisofPGs

细胞膜磷酯

糖皮质激素磷酯酯A2酯加氧酶花生四烯酸白三烯(LTs)

PG合成酶(环氧酶)环内过氧化物PGG2、H2TXA2合成酶血小板内TXA2前列环素合成酶动脉上皮C内PGI2PGD2PGE2PGF2a异构酶还原酶解热镇痛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收缩支气管、趋化白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收缩支气管、趋化白细胞BackBiosynthesisofPGs细胞膜磷酯糖108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及其代谢物、织分解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外热原(脂多糖)吞噬细胞内热原(IL-1)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体温调定点↑(产热↑、散热↓)发热解热镇痛药NSAIDs的解热作用机理Back致热原致热过程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及其代谢物、外热原(脂多糖)吞噬细胞内热109痛觉感受器疼痛增强其它物质的致炎、致痛作用缓激肽5-羟色胺组织胺前列腺素增敏作用局部组织损伤炎症致痛物质解热镇痛药(-)(-)说明:

(1)PG不仅致痛,尚可提高感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也能扩张血管,增加其通透性。(2)本类药虽镇痛力弱,但不抑制呼吸,无成瘾性,故常用于一般钝痛。(3)本类药镇痛部位主要在外周,不同于镇痛药。NSAIDs的镇痛作用机理Back痛觉疼痛增强其它缓激肽增敏作用局部组织损伤致痛解热镇痛药(-110抗感冒药的组方类别常用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过敏药镇咳药中枢兴奋药缩血管药中药对乙酰氨基酚等扑尔敏、苯海拉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