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_第1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_第2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_第3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_第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技巧1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反。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成之日,呕血而亡,双目凹陷,发尽白矣。千载百岁后,境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2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帝弘历好弈,闻之,欣然前往。清觉寺建于孤峰之巅,终年积雪,鸟兽不至。帝叹曰:“地势且险如此,则复棋局耶?”全寺上下,陈设简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见局虽古而不污,莹白光亮,皭(jiào)然如纸。帝执白,僧执黑,局开矣。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帝弘历好弈,闻3

帝弃子认输。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问:“然则何人可破此局?”僧不答,反问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为人生八苦。吾皇以为,何为最苦?”帝曰:“求不得。”帝弃子认输。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问:“4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破此局之道,盖留‘空’耳!”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珍珑》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5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创新思维课堂上,同6作者对文言(半文言)语言的运用、对围棋知识的熟悉、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均令人拍案称奇。这篇文章,作者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一挥而就,足见其文言功底的厚实;且能根据题意(“留一点空白”)来合理展开,想象独特、丰富,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积累(如历史、围棋、佛教等),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名师点评作者对文言(半文言)语言的运用、对围棋知识的7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3、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形容只要一个东西找到了很好的伙伴,便可以超过所有人。在自家门前被马踹下了地,长大了只有嫁给有钱人。老燕子赵薇还想演还珠格格,连蝉都反对。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8(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二是字字落实,以为主,以为辅(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信

雅直译

意译留、补、删、换、调、贯知识重温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9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10(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语气助词)如: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㈡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删去。

(偏义副词)(结构助词)(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语气助词)如:夫赵强而燕弱㈡删(11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单换双)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古今异义)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名作状)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为动)㈢换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疏远12字字落实留删换字字落实留删换13㈣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⒈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㈣调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定语后置、状语后14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⒈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你)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⒊竖子,不足与谋。⒋今以钟磬置水中。(鼓)(鼓)(之)(于)(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15

㈥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㈥贯: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注:牛马走,像牛16文从句顺调补贯文从句顺调补贯17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你记住了么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你记住了么18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

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有为齐王画之客调留(之)(画)(画)(客)补删换请你来解题:依次找出调留补删换的地方。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19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然后自首。”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练一练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20

太祖

马鞍在库,而

啮。今

单衣

啮,是以

忧戚。况

(于)

乎?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现在单衣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留)(留)(换)(换)(换)(换)(留)(补)(换)(调)(补)(换)(换)(留)(换)(补)(换)(换)练一练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太祖马鞍在库,而21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2分)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2分)“见”1分,表被动;“是以”宾语前置1分;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4分)

“为…所…”,被…怎么样,1分;啮,咬,咬破,1分“侧”1分,身边;“啮”被动,1分;“县”,1分,通假字“悬”;句意通顺1分。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22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多义实词、常见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主要考察翻译六字法中的哪几个?

留删换调补贯换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调

调整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多义23我来命题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请你为下面这段文字命一道翻译题,并定出评分标准。我来命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24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4分)评一评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5分)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3分)曾经困窘,境地尴尬认为时运,运气多次被动句被放逐,被流放认为遇到天下的人赞美了解省略主语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25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要有采点得分的意识,洞悉命题者想考你什么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词句不落实,就会徒劳无功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要有采点得分的意识26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总结文言语句重直译,总结2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3)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练习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练习提升28(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人,很同情他。(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译文: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没有一个人同情我。(3)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还会同情我吗?(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29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30参考答案①曾子衣敝衣以

耕。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于)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曾子穿着

破旧的衣服

从事耕作。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在他面前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参考答案①曾子衣敝衣以耕。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31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战国策·秦策二》)曾参杀人32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昔者曾子处费

处:

(2)投杼逾墙而走

走: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断句:翻译: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是:答: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33曾参杀人1.①在,住在;②逃跑2.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翻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3.我恐怕您也会听了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怀疑我。曾参杀人34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西汉·刘向《新序·刺奢》)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35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1)我诚邦士也

诚:

(2)而殊不病

病:(3)君勉之

勉: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断句:翻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36襄子饮酒1.①确实,实在②疲倦③努力2.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翻译:桀纣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襄子饮酒37(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翻译画线的句子(二)臧孙行猛政381.翻译: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1.翻译: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39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知人善任40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①子太叔美秀而文

文:

②谋于野则获

获:③是以鲜有败事

鲜: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答:3.给第二处画线句子断句,并翻译全句。断句: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答: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41(三)知人善任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三)知人善任42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国语·晋语二》)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②衅:破绽,弱点。③孥:妻子儿女。宫之奇知虞将亡43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宫之奇谏而不听

谏:

②寇知其衅而归图焉

图:③吾不去,惧及焉

及:2.为第一处划线句断句,并翻译。答:断句翻译: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答: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41、①劝告②图谋③累及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1、①劝告②图谋③累及45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战国策·齐策一》)齐人说靖郭君46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靖郭君将城薛

城:

②益一言,臣请烹

益:③亡,更言之

更:

④乃辍城薛

辍: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一句。答:3.给第一处画线文字断句,并翻译。答:断句翻译: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7齐人说靖郭君1.①修筑城墙②增加③再④停止2.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4.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齐人说靖郭君48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中山君飨士49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中山君飨都士

飨:

②中山君亡

亡:③中山君顾谓二人

顾:

④君下壶餐饵之

饵:2.翻译第一处划线的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答:3.为第二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答:断句翻译: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答: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50.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4.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51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不毁乡校52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①我闻忠善以损怨

损:

②吾不克救也

克:③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信:

④吾不信也

信:2.为第一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断句:翻译: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答: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答: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53子产不毁乡校1.①减少,消除②能③的确④相信2.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3.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4.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子产不毁乡校54楚庄樊姬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美人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哉!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楚庄樊姬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55

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楚庄樊姬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56课堂练习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课堂练习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57课堂练习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课堂练习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58课堂练习翻译下面这段内容。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课堂练习翻译下面这段内容。59译文:王元泽几岁的时候,客人有一只獐和一只鹿同装在一只笼子里,(客人)拿(它们)来问王雱:“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王雱其实不能识别,过了一会儿,他回答说:“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客人对他的聪明十分惊讶。译文:王元泽几岁的时候,客人有一只60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①:鲁国两位国君②:婢女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61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62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63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64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为国华)。”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65译文:我也愿意这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可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可以使国家繁荣,没有听说凭借婢女和马穿得好吃得好(可以使国家繁荣)的。译文:我也愿意这样。然而我看到国家66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技巧67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反。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成之日,呕血而亡,双目凹陷,发尽白矣。千载百岁后,境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68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帝弘历好弈,闻之,欣然前往。清觉寺建于孤峰之巅,终年积雪,鸟兽不至。帝叹曰:“地势且险如此,则复棋局耶?”全寺上下,陈设简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见局虽古而不污,莹白光亮,皭(jiào)然如纸。帝执白,僧执黑,局开矣。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帝弘历好弈,闻69

帝弃子认输。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问:“然则何人可破此局?”僧不答,反问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为人生八苦。吾皇以为,何为最苦?”帝曰:“求不得。”帝弃子认输。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问:“70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破此局之道,盖留‘空’耳!”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珍珑》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71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创新思维课堂上,同72作者对文言(半文言)语言的运用、对围棋知识的熟悉、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均令人拍案称奇。这篇文章,作者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一挥而就,足见其文言功底的厚实;且能根据题意(“留一点空白”)来合理展开,想象独特、丰富,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积累(如历史、围棋、佛教等),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名师点评作者对文言(半文言)语言的运用、对围棋知识的73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3、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形容只要一个东西找到了很好的伙伴,便可以超过所有人。在自家门前被马踹下了地,长大了只有嫁给有钱人。老燕子赵薇还想演还珠格格,连蝉都反对。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74(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二是字字落实,以为主,以为辅(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信

雅直译

意译留、补、删、换、调、贯知识重温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75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76(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语气助词)如: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㈡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删去。

(偏义副词)(结构助词)(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语气助词)如:夫赵强而燕弱㈡删(77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单换双)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古今异义)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名作状)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为动)㈢换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疏远78字字落实留删换字字落实留删换79㈣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⒈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㈣调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定语后置、状语后80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⒈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你)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⒊竖子,不足与谋。⒋今以钟磬置水中。(鼓)(鼓)(之)(于)(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81

㈥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㈥贯: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注:牛马走,像牛82文从句顺调补贯文从句顺调补贯83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你记住了么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你记住了么84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

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有为齐王画之客调留(之)(画)(画)(客)补删换请你来解题:依次找出调留补删换的地方。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85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然后自首。”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练一练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86

太祖

马鞍在库,而

啮。今

单衣

啮,是以

忧戚。况

(于)

乎?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现在单衣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留)(留)(换)(换)(换)(换)(留)(补)(换)(调)(补)(换)(换)(留)(换)(补)(换)(换)练一练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太祖马鞍在库,而87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2分)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2分)“见”1分,表被动;“是以”宾语前置1分;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4分)

“为…所…”,被…怎么样,1分;啮,咬,咬破,1分“侧”1分,身边;“啮”被动,1分;“县”,1分,通假字“悬”;句意通顺1分。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88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多义实词、常见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主要考察翻译六字法中的哪几个?

留删换调补贯换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调

调整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多义89我来命题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请你为下面这段文字命一道翻译题,并定出评分标准。我来命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90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4分)评一评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5分)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3分)曾经困窘,境地尴尬认为时运,运气多次被动句被放逐,被流放认为遇到天下的人赞美了解省略主语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91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要有采点得分的意识,洞悉命题者想考你什么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词句不落实,就会徒劳无功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要有采点得分的意识92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总结文言语句重直译,总结9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3)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练习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练习提升94(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人,很同情他。(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译文: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没有一个人同情我。(3)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还会同情我吗?(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95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96参考答案①曾子衣敝衣以

耕。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于)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曾子穿着

破旧的衣服

从事耕作。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在他面前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参考答案①曾子衣敝衣以耕。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97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战国策·秦策二》)曾参杀人98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昔者曾子处费

处:

(2)投杼逾墙而走

走: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断句:翻译: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是:答: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99曾参杀人1.①在,住在;②逃跑2.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翻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3.我恐怕您也会听了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怀疑我。曾参杀人100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西汉·刘向《新序·刺奢》)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10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1)我诚邦士也

诚:

(2)而殊不病

病:(3)君勉之

勉: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断句:翻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102襄子饮酒1.①确实,实在②疲倦③努力2.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翻译:桀纣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襄子饮酒103(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翻译画线的句子(二)臧孙行猛政1041.翻译: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1.翻译: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105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知人善任106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①子太叔美秀而文

文:

②谋于野则获

获:③是以鲜有败事

鲜: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答:3.给第二处画线句子断句,并翻译全句。断句: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答: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107(三)知人善任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三)知人善任108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国语·晋语二》)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②衅:破绽,弱点。③孥:妻子儿女。宫之奇知虞将亡109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宫之奇谏而不听

谏:

②寇知其衅而归图焉

图:③吾不去,惧及焉

及:2.为第一处划线句断句,并翻译。答:断句翻译: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答: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1101、①劝告②图谋③累及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1、①劝告②图谋③累及111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战国策·齐策一》)齐人说靖郭君11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靖郭君将城薛

城:

②益一言,臣请烹

益:③亡,更言之

更:

④乃辍城薛

辍: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一句。答:3.给第一处画线文字断句,并翻译。答:断句翻译: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13齐人说靖郭君1.①修筑城墙②增加③再④停止2.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4.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齐人说靖郭君114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中山君飨士115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中山君飨都士

飨:

②中山君亡

亡:③中山君顾谓二人

顾:

④君下壶餐饵之

饵:2.翻译第一处划线的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答:3.为第二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答:断句翻译: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答: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16.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4.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117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不毁乡校118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①我闻忠善以损怨

损:

②吾不克救也

克:③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