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名词解释:1、汉赋:(赋:是一种富有文采要求协韵的、讲究铺陈侧重状物的、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特殊文体。)汉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汉大赋:汉大赋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七体:《七发》篇幅宏大,描写铺陈,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自此以后,这种以七段成篇的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而形成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号为“七体”。汉赋四大家:①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作赋二十九篇。但今存赋六篇:《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其中,以《子虚》、《上林》最负盛名。此二赋虽非一时之作,但内容前后衔接,故《史记》将其视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②班固:以《两都赋》最负盛名。此赋结构宏伟,风格典雅,辞采华丽,笔力遒劲,为京都赋的名篇。此赋开创了“京都大赋”一体,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都是在其影响下出现的。此外,班固还有《竹扇赋》、《幽通赋》、《答宾戏》及《终南山赋》等。③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其赋今存《二京赋》、《南都赋》、《思玄赋》、《应闲》、《归田赋》等全篇以及《定情赋》和《舞赋》的残文。其诗则有四言《怨篇》,五言《同声歌》、七言《四愁诗》。有辑本《张河间集》。张衡富有开创性的作品是《归田赋》(1)这是一篇述志言理的短篇小赋。是抒情小赋出现的标志。(2)它是典型的山林隐逸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描写田园隐居之乐为主题的作品。(3)从文体学角度看,它还是现存的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赋。在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④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有赋12篇。他模拟《子虚》、《上林》而作《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另较有特色的赋还有《逐贫赋》、《酒赋》、《太玄赋》、《蜀都赋》等。5、《史记》:《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它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构成了《史记》全书的整体结构。6、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文人所作,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内容多写游子、夫妇及朋友间的相互思念,或者抒写对于人生短促、光阴易逝的焦虑。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古诗十九首》不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古诗”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诗内容风格相近,大抵都产生于东汉末年桓、灵之际的下层文士之手,已是很成熟的文人五言诗。)7、乐府诗:(提纲9)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8、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两方面的统一。建安作家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品尝过时局的艰辛,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乱,抒发了伤时悯乱的感慨和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在凄苦的音调里激荡着一股昂扬奋发的精神。抒情直接,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把这种新的文学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9、竹林七贤:(提纲32)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他们处在魏晋易代的黑暗时期,崇尚老庄,鄙视礼教,纵酒任性,寄情山水。他们曾隐居山阳,常在竹林聚会,谈玄说理,饮酒赋诗,弹筝抚琴,无拘无束,“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10、宫体诗:(提纲52)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特别在贵族和宫廷中流行着一种轻艳柔靡的诗体,时人号之曰“宫体”。这种诗以描绘女性体态容貌与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绮丽轻靡。“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宫”即太子所居之东宫。11、永明体:(提纲50)齐永明(齐武帝年号)年间,周颙依据和模拟佛经的读音,把汉字定为四声(平、上、去、入),著有《四声切韵》。接着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迭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诗歌声律中应该避免的“八病”(即所谓“平头、上尾、峰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的主张,并结合建安以来诗歌逐渐讲究对偶、词藻、用典、雕琢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新体诗。因它产生于永明年间,被称为永明体。12、太康体:所谓“太康体”,大致如刘勰所说:“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龙·明诗》),“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益盛”(《情采》)。即诗歌创作多追求形式之华美,内容则比建安、正始贫弱,生气与力度亦弱于建安、正始。太康诗人追求形式华美,从积极的角度说,可以说是文学更加自觉的一种表现,其缺点是未能正确地处理好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南北朝之末,其教训是值得总结的。在这些作家中,陆机、潘岳并称“潘陆”,陆机被称为“太康之英”,代表了西晋文学——形式主义或唯美主义文风的主流,左思这位非主流作家则代表了西晋文学的最高成就。13、*大小谢:大谢指谢灵运。谢灵运祖籍陈郡阳夏,出生于会稽。为东晋名将、车骑将军谢玄之孙。灵运自以门第高贵,才华横溢,为人恃才傲物,放浪狂傲,且偏激、豪奢。史载他“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小谢指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出身贵族,是南朝最有才华的山水诗人,官至齐中书吏部郎,被萧遥光等人陷害而死,年仅36岁。谢朓曾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任宣城太守,后人为区别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而称“小谢”和谢宣城。14、*潘陆:指潘岳和陆机,他们两人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机,字士衡,世称陆平原,为著名文学理论家,所作诗文讲求辞藻和排偶,开六朝文学的风气,有《陆士衡集》。潘岳,字安仁,明人辑有《潘黄门集》。所作诗赋辞藻华艳,长于抒情。15、咏怀诗: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如果要再进一步分类的话,我感觉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淑世情怀,第二个类型是超世情调,第三个类型是游世情趣。16、*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之作,最早起于班固,班固曾写《咏史》。真正开拓了“咏史”艺术领域的是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打破了“咏史诗”的传统写法,开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从此以后,“咏史诗”为之一变。17、*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18、山水诗:所谓山水诗是指以自然景物特别是山川河流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19、*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敏)永嘉时,玄学清谈十分盛行,南渡后,势力有增无减。士人为了在心理上逃避惨痛的现实,普遍将热情贯注于哲学领域,对文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普遍使用抽象语言来谈论哲理,使文学成了玄学的牺牲,变得枯燥无味。这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被称为“玄言诗”,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孙绰和许询。(虹)精读与背诵作品曹操《蒿里行》(背)、《短歌行》(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背)、《杂诗》“南国有佳人”(背)《泰山梁甫行》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背)蔡琰《悲愤诗》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背)、“嘉树下成蹊”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一、骚体赋的特色,代表作家和作品(提纲5)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赋家主要追随楚辞的余绪,形成骚体赋。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情调凄恻哀怨,带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多用楚辞句式,句中多用语助词“兮”。代表作家有贾谊、枚乘,其他还有淮南小山、严忌、陆贾等人。贾谊是汉初著名的辞赋家和散文家。《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他辞赋的代表作。枚乘有赋九篇,但今存可靠而完整的只有《七发》一篇。二、汉大赋的特色,代表作家和作品大赋的基本特点是铺张扬厉,追求巨丽之美。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描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等生活。其主旨既美且刺。主要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三、司马相如的大赋特色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它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从而确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其最出名的赋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其艺术特色是:①铺陈夸张汉赋的特色是铺张,本篇中这一特色表现甚为突出。②文辞富丽
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对偶句、双声叠韵词等,使文章辞藻富丽。③句式多变,散文化的趋势明显。本篇的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这是继承了《诗经》、《楚辞》的句式,但又有所变化。不仅有三言、五言、七言等句式,还夹杂许多长句。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多用连接的词语。
四、结构宏大严谨。四、西汉哲理文在题材内容的特色西汉前期、中期[高祖元年到宣帝黄龙元年(前206—前49)]共157年。此时政论哲理文之作者都兼具政治家与文学家之双重身份,其人生理想与政治热情,其个人命运与王朝(国家)安危都浑融在一起。文章多继承先秦诸子散文之传统,多以总结亡秦之历史教训,向新王朝提供巩固封建统治之良策为中心论题。作家们往往敢于借古讽今,尖锐批评现实政治,不怕触犯时讳——尚无文字狱之恐怖。文风多纵横驰骋,气势宏放,有战国策士说词之风,而又比战国散文要整饬谨严。此时期杰出的政论哲理散文家有陆贾、贾谊、晁错、刘安、桓宽等。五、贾谊、晁错散文创作的异同相比较而言,贾谊文感情充沛,语言犀利、文采激扬,气势酣畅;晁错文识见深刻,语言晓畅,条理清晰。其细密严谨处,超过贾生,而其情感文采则稍逊于贾生;贾生之见解略显疏阔,晁错之见解,较合实际。二人之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六、阐述《史记》的体例《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它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构成了《史记》全书的整体结构。七、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司马迁向往的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清净无为”的黄老政治。他就是根据这个标准对历史人物进行褒贬的。司马迁反对严刑重罚,主张清净无为,所以凡反对暴政,反抗强权的历史人物,司马迁都给予了热情赞颂。他对历史上的汤放桀、武王伐纣做了了大力肯定,对陈涉、吴广领导的反暴秦的斗争,进行了颂扬,“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就是这样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抑扬褒贬,寄寓他的政治理想和爱憎感情。这种抑扬褒贬,和当时统治集团的思想是不一致的,的确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班固父子批评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正显示出司马迁的思想高出于当时那些正统的思想家和学者。八、司马迁人物传记创作的特色(如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1、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项羽本纪》写项羽的一生,除头一段写了他起义前的几件小事外,突出地写他参加反暴秦斗争的八年历史。不但概括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成败的主要因素,而且生动地显示了项羽这一传奇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叱咤风云、勇武过人、直率磊落而又刚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于斗智。2、善于在场面描写中刻画人物。《史记》中有许多精彩的场面描写。如《项羽本纪》写鸿门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完璧归赵、渑池会;《刺客列传》写易水送别、荆轲刺秦王等。3、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及《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关于田蚡、窦婴、灌夫之间斗争的情况,情节曲折而富有波烂,写出了人物各具的特征。4、善于描写琐事表现人物的特征。如陈涉的“垄上之叹”,项羽的“三学不竟”等。5、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貌、行动、语言,来刻划人物。如樊哙入军门的形貌是“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司马迁更突出的还是描写人物的语言,狡诈的、粗犷的、幽默的、急迫的、感叹的各种语态的语言以及俚语俗语,从各式各类的人口中说出,无不适合说话时的场面和人物身份,表现出人物的神情与性格特点。如刘邦、项羽在起义前都见过秦始皇,都说了一句表达观感的话:项羽:“彼可取而代也!”——强悍直爽;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沉着蕴藉九、司马迁人生三事对写作史记的影响(家世、漫游、李陵之祸)(提纲58)(1)家世与家庭。司马迁处在史官世家和自己担任太史令的职务提供了丰富历史资料,秉承史家遗志。(2)中青年时期大规模的漫游和交往。从汉武帝元朔三年到汉武帝元封元年期间,司马迁曾多次游历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山东河南、巡视四川南部和云南边境一带,后随汉武帝巡视,这极大地丰富了阅历,为写作史记搜集了天下的遗文旧事,取得了很多生动的现实资料。(3)李陵之祸。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42岁。以“诬上”罪,遭受“腐刑”。李陵之祸,使司马迁亲身体会了最高统治者的冷酷无情和统治集团人物的虚伪本性,感受了社会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从而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有了独特的感悟。同时,汉武帝对李陵全家和司马迁的残酷处置,也把司马迁的忠君之心打得粉碎,使他在绝望中可以看清原本看不清楚或者看到了而不愿承认的事实,于是他便能够撕开假象去观察历史,观察人生。偶像已不复存在,批判的精神在心中高扬。这对《史记》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史记》和《汉书》异同(提纲5)①《汉书》思想不如《史记》深刻开阔,儒家正统思想的色彩较浓。但总体上看,班固对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是充分的肯定和努力追求的。书中对汉朝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志士仁人,也能给予较为客观真实的反映,有些篇章,寄予了作者的爱憎与批判。首先反对分裂割据对外戚专权,维护王朝统一和刘氏正统。其次是强调忠坚两个人物类型。再次,《汉书》写人更注重整体,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公允。②《汉书》不像《史记》那样绘声绘色夸张场面,渲染气节,描写情节,而是在娓娓而谈中简练准确地勾画人物,使各样人物的心理神情也跃然纸上。③《汉书》的语言不像《史记》那样生动活泼、感情浓烈、气势雄伟,但简洁规范,词章韵远,自有一种妙处。十一、汉乐府诗的大致发展、总体情况十二、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 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广大汉乐府民歌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劳动群众爱憎的真实反映,就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而且在对现实反映的深度和广度来说,乐府都超过了《诗经》。文学史上,从建安时代起,凡是以诗歌抨击时政黑暗、反映民生疾苦而取得成就的诗人,大都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艺术养料。如建安作家的“借古乐府写时事”的古题乐府,鲍照“悲凉跌宕,曼声促节”的拟乐府歌行,唐代杜甫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和元稹、白居易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新题乐府,就是与这一传统一脉相承的。2、汉乐府叙事诗数量多而艺术性高,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3.形式自由多样,有杂言诗,并逐渐趋向五言而出现成熟的五言诗4、汉乐府民歌所创造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给后世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三、文言五言诗的发展源流五言诗是从民间产生的。从民间歌谣到文人五言诗的正式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①五言诗起源于民歌。《诗经》中的《召南·行露》、《卫风·木瓜》、《小雅·北山》等,就有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②春秋末到战国时期,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如楚国民歌《沧浪歌》。③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④但五言诗的成熟还是体现在汉乐府民歌中,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都是成熟的五言体诗。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⑤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今存五言诗有名可考者,即有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二首、秦嘉《赠妇诗》三首、赵壹《疾邪诗》、蔡邕《翠鸟诗》。⑥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可以说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十四、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提纲18)、艺术成就、重要作品的名句基本内容:《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当时中下层文士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在乱离社会中所感受到的种种苦闷和忧愤。具体来说,表现在这么两个方面:1、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如《涉江采芙蓉》2、另一类是表现文士们的人生愿望和他们对生存状态的深切感受。他们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们体验了知音难遇的苦痛;他们更感受到人生的飘忽如寄;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他们开始执着于现实的人生,看重当前生活的快乐。艺术成就:钟嵘《诗品》说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论它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1、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往往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2、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涵咏不尽的艺术效果。《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宋人吕本中《童蒙诗训》评论《古诗十九首》说:“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3、明白晓畅、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是《古诗十九首》语言的重要特色。它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揭开了我国诗歌史发展新的一页,而又是建安诗歌的先导,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五、建安诗歌群体、基本创作特色建安时期俊才云集,群星灿烂,形成了诗歌史上第一个文学集团——邺下文学集团。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即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基本创作特色:①确立了“建安风骨”的诗学典范。建安风骨是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两方面的统一。②开辟了五言诗创作的新境界。建安诗人勇于创新,使诗歌脱离了四言的格局,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可谓五言腾踊,云蒸霞蔚,五言诗成为“居文词之要”的流行诗体,第一次掀起了文人五言诗创作的高潮。十六、曹植艺术成就前后两期的作品曹植诗歌的成就1、五言诗的集大成者。建安时期是文人创作五言诗的高潮,曹操、王粲、曹丕、刘桢、蔡琰等都有一些五言诗的佳作,出现繁花纷呈的局面。而曹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并以其极大的创造性,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成为五言诗的集大成者。2、提升了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他的五言诗脱胎于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但他却又讲究词采与对仗,注意炼字,讲究声色,表现出语言洗练、词采华美的特点,尤其功于锤炼文采熠然、音韵铿锵、沁人肺腑的警句,并往往以警句带动全篇,使五言诗达到同时代的高峰。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称帝为界,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29岁以前),由于过着优裕的贵族公子的闲适生活;同时又由于他出生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加之深受曹操的影响,所以自幼就怀有为国建功的雄心壮志。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是倾吐自己“戮力上国,流杰下民”的豪情壮志的。而在风格上,显得乐观而开朗。这一时期,他在诗歌方面写下了《白马篇》、《箜篌引》、《名都篇》、《美女篇》、《鰕鲌篇》、《送应氏》等优秀作品。其中《白马篇》则是他这一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后期的作品,在强烈抒发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这一点上,与前期精神是一致的。但由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在情调上却因壮志难酬和横遭迫害而显得隐曲深沉。许多地方甚至流露出无限的哀伤和极度的忧愤。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作有《赠白马王彪》、《泰山梁甫吟》、《门有万里客行》、《野田黄雀行》、《吁嗟篇》、《七哀》、《杂诗》等篇。其中足以代表他这一时期的创作特色的杰作是《赠白马王彪》。十七、阮籍咏怀诗的特色和在文学史上地位(提纲31)艺术特色①是长于抒情,作为玄学家的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在人命危贱的时代,迫于司马氏集团的黑暗统治,其人生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只有寄情老庄,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的满腔愤懑发而为咏怀诗,形成其为独特的抒情风格,其抒情意味极浓,各篇都有感而发。②是工于比兴;③是精于用典;④是善于曲笔。在诗歌史上,咏怀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咏怀诗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方面是不如建安诗歌的,但它在个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内心曲折的活动上,以及运用比兴的手法上,则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树。它堪称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代表性的优秀五言诗之一。十八、左思咏史诗的内容、特色、地位内容: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卒的蔑视与抗争。(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特色:左思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作者是借题发挥,借古喻今,以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左思的诗继承和发扬了汉魏诗的优良传统,情调慷慨,语言简劲,才力充沛,风骨兼备,在西晋诗坛上超然独拔,而有“左思风力”之称。地位:①左思《咏史》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左思的《咏史》诗真正开拓了“咏史”艺术领域,它打破了“咏史诗”的传统写法,开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从此以后,“咏史诗”为之一变。②左思的《咏史》诗,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他在“咏史诗”上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鲍照、李白、杜甫等,无不受其影响。左思的变化“咏史”,到唐代已成为“咏史诗”的正宗,变体转化为正体,从而创造出既新又美的艺术境界。左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与他的《咏史》诗分不开的。十九、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内容1、表现田园的恬美静穆以及诗人在田园中的闲适自得的情趣。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时运》、《移居》其二等等。2、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这一方面的作品主要有《归园田居》其三、《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劝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等。3、陶渊明还有一部分田园诗是写闲居交游、饮酒赋诗等生活的。例如《游斜川》、《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连雨独饮》等。二十、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开拓了一个以平淡为美的新天地。这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形成陶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其次是浑融完整的独特意境。一是陶诗的意境是在形似与神似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陶诗所写之景,有时并非实有之景,而只是诗人借以抒情的一种手段。二是将情、景、事、理融为一体,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警人,给读者以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感受。二十一、《桃花源并序》描写的社会图景的内容、对其评论《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这个桃花源理想社会有三个突出特点:没有君臣上下,没有剥削和压迫;生活自由而平等。第二、人们共同劳动,自给自足;生活富庶而安宁。第三、人们不用智慧,没有机心,淳朴厚道,生活因在自然。二十二、陶渊明的诗被鲁迅评为“金刚怒目式”,为什么?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主要有《杂诗》、《咏贫士》、《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等。陶渊明的咏史诗中颇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咏荆轲》写荆轲刺秦王之事,极其慷慨悲壮。其实,陶渊明的性格本有刚烈的一面,他并不是缺少斗争精神的人。鲁迅把这类诗称做“金刚怒目式”。二十三、山水诗在南朝兴起及原因1、山水诗的兴起所谓山水诗是指以自然景物特别是山川河流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南朝文人诗歌从刘宋开始,逐渐由谈玄转到描绘山水自然,于是山水诗取代了玄言诗在诗坛上的地位。这是南朝诗歌第一个重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变化。《文心雕龙·明诗》指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2、山水诗在南朝刘宋时期勃兴之原因首先,江南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有秀丽的自然山水。士族文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了百年之久,到处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们的玄言诗里便出现了山水诗句,借助山水自然来表现老庄的哲理。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到谢灵运终于以大量的山水景物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其次,诗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的加深,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出现做好了文学上准备。二十四、谢灵运山水诗的兴起及其原因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有如下特色:1、客观精细地描绘山水景物之本来面貌,揭示山水景物固有的美感。在这里,他表现出与陶潜不同的特色。他是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描写对象,而不是将其作为情感的裁体。他不像陶诗那样,把主体情感倾注到所写景物中去,而是力求对山水进行客观的细致刻画,力求形似逼真。可以说,陶诗侧重写意,谢诗偏于写实。——由此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前者情景统一,后者情景分离。2、从艺术表现上看,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3、谢灵运山水诗有一基本的结构模式:即通常采取“记出游——写景物——抒理思”的三段式结构。单一而少变化。前后两部分往往枯燥乏味,有价值的主要是中间部分。这种结构模式必然带来有句无篇——有名句而少佳篇的缺陷。二十五、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缺陷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有如下特色:1、客观精细地描绘山水景物之本来面貌,揭示山水景物固有的美感。在这里,他表现出与陶潜不同的特色。他是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描写对象,而不是将其作为情感的裁体。他不像陶诗那样,把主体情感倾注到所写景物中去,而是力求对山水进行客观的细致刻画,力求形似逼真。可以说,陶诗侧重写意,谢诗偏于写实。——由此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前者情景统一,后者情景分离。2、从艺术表现上看,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3、谢灵运山水诗有一基本的结构模式:即通常采取“记出游——写景物——抒理思”的三段式结构。单一而少变化。前后两部分往往枯燥乏味,有价值的主要是中间部分。这种结构模式必然带来有句无篇——有名句而少佳篇的缺陷。二十六、谢灵运五言诗在风格上有何特点鲍照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这一特点体现于对山水形象捕捉的准确。“春晚绿野秀”“青翠杳深沉”,同样是绿色,却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前者为暮春,后者为深秋。谢灵运诗中时时可以见到佳句,但通篇完整的作品不很多。他登山临水“寓目辄书”(《诗品》),自然难于有那么许多精致工巧的名句,因而常常借助于汉赋铺陈排比的手法,填塞一些典故完篇。而致力于追求新奇,也易流于艰涩险怪。同时,谢灵运本人还没有摆脱玄言诗的消极影响。他兼通玄佛,有的诗篇固然能够做到寓理于情,寓情于景,但也有不少作品的结尾,理往往游离于情景之外,类似说教,沉闷乏味。谢灵运诗篇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其中虽有一些对时政的不满,但多是个人的怨望。二十七、鲍照创作情感方面特色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鲍照的人生道路,是向着士族门阀制度抗争的,同时又是郁郁不得志和悲剧性的。出身寒微的鲍照,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士,他不甘于自己低下的地位,且才高气盛,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了自信,如果社会机制不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如果他的努力奋进总是受到现实的压制,有志难伸,羽翼低垂,那么他的情感心灵之中,就最容易激起汹涌的波澜。现实恰恰如此:“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尖锐的人生矛盾使鲍照内心之中积郁着愤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铝合金模板工程安装与环保评估合同4篇
- 2025年盆景市场推广与销售合作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设计咨询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铝扣板吊顶施工与维护一体化服务合同协议
- 2025游泳馆会员卡年度健康体检及运动康复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模板与婚姻律师团队全程支持服务协议3篇
- 上海建筑工地劳务合作协议样书
- 2025年度个人物流运输承包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私立学校教师聘用合同范本(创新教育版)
- 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课件
- 小学网管的工作总结
- 2024年银行考试-兴业银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改善措施
- 2024届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瓦楞纸箱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 DB32-T 4004-2021水质 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清现行)
- DB15T 2724-2022 羊粪污收集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