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素养:
——谈领导干部见贤思齐与修身立志袁桂娥2014年11月7日主要问题:一、什么是国学?二、见贤思齐:领导干部必备的国学素养三、修身立志:领导干部自我提升的基础四、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国学素养一、什么是“国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子路》)
“国学”的定义在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我们可以取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给出一个基本的定义。就中国而言,国学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特质。“国学”溯源《周礼》:“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学”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这里所谓“国学”与今天所谓“国学”的概念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所指“国学”,主要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所谓“学问”,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积累与梳理;所谓“学术”,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西方学术被称为“新学”,中国固有学术就成了“旧学”。为了抗衡西学,学者们才提出了“国粹”、“国故”、“国学”等名称。章太炎《国粹学报》《国故论衡》胡适此外,外国学者称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一般叫做“汉学”(Sinology)“支那学”(英文China的译音)或“华学”,至于“中国学”的称谓,则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欧美学术界还有“东亚学”的称谓,其范围则包括对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研究。国学沟通古今的优势。国学诞生在中国新旧社会转型之际,从它立名之日起,就担负着沟通古今的特殊使命。国学在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中曾起到一种“中介”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国学承担着为和谐社会建设输送思想文化资源的任务。以学科分: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先秦诸子等;以四库分:经、史、子、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姜广辉研究员说:“‘经’是历史上被称作‘圣人’的先觉者为人们所制定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从本质上说,‘经’体现一定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作用在于维持该社会的整体性和相对的一致性,使某种社会化的生活方式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并在此社会化生活中培养人们应有的高尚道德和精神内涵,从而成为增强其民族凝聚力的文化精神。”唐代“九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左传》、《榖梁传》、《公羊传》宋代“十三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左传》、《谷梁传》、《公羊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儒家经典至此定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南宋朱熹首次提出,成为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明以后更是成为科举取士的教材。在“四书五经”中,《论语》的地位尤其重要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宋初两为相,人言普所读者止《论语》,宋太宗问普,普答道:“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二、见贤思齐:领导干部必备的国学素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出自两千多年前孔子《论语·里仁》的经典精论,亘古流传,并成为许多贤达之士、领导干部的“座右铭”,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具备“见贤思齐,见不贤也内自省”的品质,做领“贤”人。李源潮在中央党校2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强调:“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强调“见贤思齐”是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一剂“良方”,吃起来虽“苦”,但坚持下去,结果肯定是“甜”的。见贤思齐首先,要见“贤”。见贤思齐首要的就是能“见”到贤者,就是能够注意到、发现德才兼备者。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只有把自己放低一点,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有具备“虚怀若谷,海内百川”的胸怀,才能开阔视野,才能慧眼识英雄。见贤思齐其次,要辩“贤”。要有一双明眸慧眼能够辨别“贤”与“不贤”。“言行有雅俗之分,风气有良莠之别”。不可否认,存在少数是非不明、荣辱不变、美丑不分的现象。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被“潜规则”和“小圈子”所蒙蔽,误入不贤而思齐的错误攀比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深刻辨明什么人可以交,什么人不可以交,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做。见贤思齐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早期儒家典籍记载着许多有关“见贤思齐”的经典言论。这些言论不仅对传统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为当前领导干部提高国学素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我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言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当然,孔子见贤思齐思想也深刻影响着孔门后学。见贤思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孔子及孔门弟子不仅对“见贤思齐”思想从理论上论述,而且还为后世树立典型的圣贤榜样。修身立志孔子儒家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刑法与修德的关系问题,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用政纪来教导民众,用刑罚来规范民众,民众往往会为了侥幸得到逃脱而不顾忌耻辱;用道德来教导民众,用礼义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有明确的是非之心而且真心归附。其实,不仅民众需要明辨荣辱羞耻,领导干部更是如此。修身立志对己言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三思而后行。”
(八佾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篇)“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篇对己“君子不忧不惧。”(“无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颜渊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过犹不及。”
(先进篇)修身立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大学》修身立志“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四、领导修养中应具备的国学智慧(一)仁者境界:领导素质(二)君子风范:领导艺术(三)中庸之道:工作方法仁者境界:领导素质“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仁者,谓其心中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儒家学说中的“仁”,即“爱人”,实际上是在讲“二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妇等。“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仁者境界:领导素质“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梁惠王》仁者境界:领导素质仁的基础: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仁者境界:领导素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仁者境界:领导素质仁的主旨: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论语·里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仁者境界:领导素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原则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宗教和伦理的传统所寻获并持守的。”“这个终极的、绝对的标准,适用于人生各个范畴,家庭和社会,种族、国家和宗教。”——1993年9月世界各国宗教领袖《全球伦理宣言》仁者境界:领导素质仁的要求: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仁者境界:领导素质克己:约束自己,克制自我的私欲;礼: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礼仪。孔子所谓的“礼”为周礼,即相传周公旦“制礼作乐”的《仪礼》,是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复礼,即回复到周礼。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君子风范:领导艺术1、何谓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风范:领导艺术2、君子的理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君子风范:领导艺术文教德化“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修己以安百姓。”(宪问篇)“近者说(悦),远者来。”
(子路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篇)君子风范:领导艺术3、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吕氏春秋》“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韩非子·八经》中庸之道:工作方法“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二程遗书》卷七中庸之道:工作方法1、以和为胜“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中庸之道:工作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海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火电厂烟气净化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科技学院《生物技术制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房屋建筑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荆门职业学院《雷达信号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BIM技术与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纺织品实验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连锁经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礼仪E》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实训美容手术操作基本技术美容外科学概论讲解
- 北京市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统考三英语试题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大学生安全教育》(统编版)课件 第二章 人身安全
- InDesign实例教程(InDesign 2020)(电子活页微课版)课件 第1章 InDesign 2020入门知识
- 驼鸟养殖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方案模版(4篇)
- 会展服务与管理课件
- 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护理中级竞聘报告
- 《肩袖损伤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