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_第1页
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_第2页
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_第3页
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_第4页
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象共舞还是龙象之争——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1目录一、传统的中印关系二、新时期的中印关系三、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四、中印关系对大学生的启示2一、传统的中印关系3印度简介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首都新德里,国教为印度教1947年8月印度独立;1950年1月建国,属于英联邦成员。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人口11.66亿,仅次于中国;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七41、古代时期“白马驮经”的故事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5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此后二人和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后来即修建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被尊为“释源”和“祖庭”白马寺5中国高僧法显、玄奘等都先后访问印度,特别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印度社会风情,同时把中国的《老子》传到印度《大唐西域记》而印度的鸠摩罗什也将佛经《修多罗》译成中文,5世纪时菩提达摩还在中国创立禅宗6唐朝时两国互派使者来访,如王玄策曾数度受命赴印进行国事活动,并同戒日王结下深厚情谊

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四大发明传入了印度印度的天文、数学、医学、建筑以及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进入到中国,如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就是古印度发明的丝绸之路7泰戈尔访华1924年4月,应粱启超领导的讲学社之邀,泰戈尔一行来到中国访问1931年中国成立中印学会,蔡元培任第一任会长

1937年泰戈尔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正式开幕。该院邀请了不少著名的中国学者,培养了许多印度学者,成为中印两国之间的一条文化纽带1957年,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访问印度时,也曾专程造访中国学院泰戈尔与徐志摩等合影2.近代时期8二、新时期的中印关系9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两国还于1954年共同发表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印称“潘查希拉”)☆毛泽东时代新相知生别离中印在1962年10月至11月间在边境进行了一场战争战争,此后两国关系走向低谷10☆邓小平时代1988年12月19—23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这是34年后印度总理首次访华,受到邓小平的接见,两国关系开始回暖邓小平接见甘地11☆新时期的中印关系哥本哈根会议中的中印合作

在举世瞩目的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国草拟了一份联合文件,被各界称为“中印草案”。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并提出立场文件,敦促发达国家履行义务和承诺,为推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印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12新时期中印两国交往密切:

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双方确认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2000年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就大力发展印中友好合作、加强经贸合作和人员交往以及加快核实边境实控线进程等达成许多共识13

2001年1月,李鹏委员长对印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促进了中印两国和中国全国人大与印度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02年1月,朱镕基总理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包括旅游、科技等领域的6个合作文件,进一步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全面发展14

2003年6月22-27日,瓦杰帕伊总理访问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确认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2006年,“中印友好年”之际,胡锦涛成功访印,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印,也是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胡锦涛主席访印152008年辛格访问中国,两国签署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年,双方将举办“印度节”和“中国节”,两国还将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元首互访等中印总理签署《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16新时期中印关系呈现的新特点:首先是政治关系密切第二是经贸往来明显加强

胡锦涛与印度总统会谈17第三是军事关系得到改善

第四是国际合作明显增多

中印军演18三、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19地缘政治的影响国际因素的影响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四座大山”济济问题的影响边界问题的影响201.地缘政治的影响

印度历史上有“强邻为敌”的曼荼罗(mandala)理论,即外交圈理论,认为国家关系中“邻居是天然的敌人”,中国也有“一山难容二虎”等观念。这些都多少在当代还存在影响

印度目前还存在对中国经济腾飞与国际地位的提高而造成的中印实力与影响力差距加大感到“不舒服”

“中国威胁论”在印度颇有市场就是这种表现。2001年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就说,印度发展核力量的原因是由于印度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212.国际因素的影响中印关系发展道路中出现坎坷,还与国际因素的作用有关一些大国出于自身的需要,从中干预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这些国家包括苏联、美国等奥巴马与印总理辛格223.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印度近年来对中国商品实行“反倾销”,对中国投资设限等经贸摩擦事件屡屡发生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234.边界问题的影响边界问题的客观存在是影响中印关系的主要因素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千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一条传统习惯线,分东、中、西三段。东段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中段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沿喀喇昆仑山脉24东段,印度主张以所谓“麦克马洪”线为。中方主张此为非法的,且历来政府都不承认。但印度于1987年2月“麦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段,印度提出争议地区历来是属于中国的西段,印度提出的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的阿克塞钦和西藏的阿里地区中印东段线2520世纪50年代印度在争议地区实行“前进政策”,不断蚕食我国领土1959年11月周恩来致函印度总理,建议两国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但印度政府不仅不后撤,还加快步伐,到1962年8月底,在我国境内部署了100多个据点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居然公开声称,他已下令印军把中国人从东北边境特区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冲突过程261962年10月20日,我自卫反击战开始第一阶段(10月20日—28日);拔掉印度在我境内设立在达旺、红山头等侵略据点。消灭了印度第七旅第二阶段(11月16—11月21日)我军在东段西山口、瓦弄地区先后击溃印军,达到传统习惯线10月24日,中国政府提出和平三建议,印度不但不接受,还派其王牌部队参战27

1994年4月9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认为“彼此不正确的看待和判断对方一直是中印关系交恶和关系改善缓慢的原因之一”

它是轰动世界的一件大事,是抗美援朝战争以后,中国军队在世界屋脊上进行的一次打出国威、军威的作战。——毛泽东

尼赫鲁认为,中国通过战争把印度打回与巴基斯坦等国一样层次的国际地位。这是印度最不能容忍的,全民几乎疯狂起来,直接把中国视为印度第一号敌人边界战争的影响:28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双方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

1993年,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并成立专家小组,讨论制定协定的实施办法并取得一些积极进展

1996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中印边界谈判过程:29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这也是迄今为止,该机制在边界问题上取得的最大进展

2003年,中印两国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步走战略,即先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然后确立落实指导原则的框架协定,最后在地面上划界立桩

根据”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原则,截止2009年8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已经进行了13次会晤中国副外长和印特别代表会谈水均益谈中印关系30新时期的中印关系展望合作与竞争共存,但合作大于竞争2003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来访的印度鹰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德斯说,“在过去2200年的时间里,或者说,将近99.9%的时候,中印两国致力于友好合作。”

中印总理谈两国关系龙象会有相争,但龙象终将共舞31四、中印关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321、更全面的了解中印历史现状2、学习借鉴印度的先进经验和文化331、更全面的了解中印历史现状中、印建国各60周年342、学习借鉴印度的先进经验和文化泰姬陵印度对民族传统的珍视值得我们学习红堡35瑜伽

在瑜伽修炼过程中,修持者逐渐深化自己内在精神,从外到内,从感觉到精神、理性,而后到意识,最后把握自我同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