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11明确课标要求课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第一课时进行整体感知、概括事件。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品味语言、感悟英雄气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概括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3.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精神形象。2.品味文中生动的字、词、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2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魏巍(1920一2008),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魏巍历时二十多年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于1982年荣获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写作背景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看见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我们多少战士被这百倍于惊雷的爆炸声震聋。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战士们是怎样的英勇顽强。我们眼前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们鲜血的代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作品影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揭示了彭德怀带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这些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的反响。它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毛泽东批示:《谁是最可爱的人》印发全军。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谁第一个喊出了时代和人民的心声?是作家魏巍。最可爱的人和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在当代中国已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家喻户晓,流传中外,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鼓舞、教育了几代人。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了魏巍的这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体知识通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通讯的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读准字音摁(èn)掰(bāi)坚韧(rèn)淳(chún)朴谦逊(xùn)覆(fù)灭过瘾(yǐn)豁(huò)亮犁耙(lípá)理解词语摁(èn):(用手)按。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坚韧(rèn):坚固有韧性。淳(chún)朴:诚实朴素。谦逊(xùn):谦虚恭谨。覆灭(fùmiè):全部被消灭。过瘾(yǐn):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豁(huò)亮:宽敞明亮。犁耙(lípá):“犁”,翻土用的农具;“耙”聚拢和散开柴草、谷物等或平整土地用的农具。33课堂交流探究新课导入播放张靓颖演唱的电影《长津湖》主题曲《最可爱的人》视频。歌词:听那年风雪回响传来冲锋号角多么地嘹亮有人用生命捍卫他心底的光那是信仰看白雪皑皑的战场有人化作丰碑遥望着故乡泪水冻在了年轻的脸庞可我知道你内心有多么滚烫可爱的人啊多想对你讲如今山河无恙如你所想最可爱的人啊我们不会遗忘你那永远坚毅的模样最可爱的人啊多想对你讲如今繁华盛世如你所想最可爱的人啊我们不会遗忘你那傲然不屈的脊梁新课展开【解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文题,采用问句的形式,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同时,“可爱”是这个题目的中心,“可爱”的意思是“令人敬爱的,也指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情热爱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围绕“可爱”感知全文。他们可爱在哪里呢?课文中有一段笔墨集中对他们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跳读课文试着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课文第三段: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作者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松骨峰战斗(5-8),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革命主义精神。第二件事,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助朝鲜小孩(9-12),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纯洁高贵的品质。第三件事,作者在防空洞与一位战士的谈话(13),三问三答,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纯朴谦逊的气质、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品味赏析】松骨峰战斗(5-8)1.用文中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次战斗。壮烈2.找出文中写志愿军战士动作描写的词语,品味一下其作用。“喊”“摔“扑”抱”“掐”“摁”“衔”等动词具体、准确又生动地在战场上的壮烈拼杀的情景,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链接考点:品味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思路:①运用“……”“……”等一系列动词,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景,③表达了人物……情感④为下文写……做铺垫。3.写敌人的飞机坦克、山顶的土被打翻、阵地烧红等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突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4.松骨峰战斗中战士们的可爱表现在哪里?主要表现在战士们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火中救小孩(9-12)读9-12段,找出环境描写和马玉祥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可爱的马玉祥?环境描写: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烟;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外貌描写: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心理描写:“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动作描写: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以上描写体现了马玉祥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13)为什么战士们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3段,找出小战士三次回答,结合神态、语气,体会一下分别表现了小战士什么精神品质?三次问答:1.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2.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3.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第一次问答:吃雪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蹲防空洞多敝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体现了志愿军战士高尚的苦乐观第二次问答: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体现了志愿军战士高度的责任感第三次问答: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荣誉感。分析到此,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第三段: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把握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深入探究】1.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点拨: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一应当先写。故事二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一的补充:对敌人的“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因此火中救人的故事应放在第二。防空洞谈话的故事揭示了对敌人“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应放在最后。2.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不仅在事实的记叙中饱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试着找出这样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其抒情效果。参考答案:课文开头部分:课文第一段直接抒情,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思想感情”比喻为“潮水”在“放纵奔流”,使文章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文学性,也更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第二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战士们的品质、意志、气质和胸怀,语句整齐,语气酣畅,感情强烈,为文章具体事例的叙述做了思想认识方面的提示和感情的铺垫。(2)课文结尾部分,多处运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强烈的赞美之情。最后一段第一句中的六个“你”分别指“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父母”“夫妻或情侣”这六类不同身份的人,作者运用第二人称来写,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结尾段运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感情浓郁,气势强烈,体现了作者对志愿军的怀念和敬重。【特色总结】选材典型、精严。文章在写三个事例时,灵活变换笔法,做了适当的剪裁:第一个事例呈现的是集体,以写战斗过程和战场面貌为主;第二个事例写的是个体,主要是通过行动、语言并结合环境描写来表现的;第三个事例写的也是个体,较多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三个事例互相印证,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中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比如第⑦段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这时,作者趁热打铁,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马上问“你的感想”,紧接着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又如第②段、第④段,它们都是在以抒情、议论的方式对一个事例作总结,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内容上看,会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统一,感情产生共鸣。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比如故事一描述战后战场的一段,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动词有:抱、掐、摁、握、衔、扣…这些动词用得准确,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耳朵”则要“衔”……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掐”“摁”“扣”充分表达了战士对敌人的恨。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写一并描绘出一幅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44课堂学以致用写作方法运用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指通过某件事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能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注意事例要新鲜感人。2.用典型的细节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通过细节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3.事例的先后安排要有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过渡要自然。最能表现人物个性、品质,吸引读者的事例要详写,其余的可略写,注意详略得当。[例]一阵冷风吹来,我裹了裹身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暖和了许多。我突然发现,衣服上的针脚又密又匀,于是,我的思绪回到了临行前的那一晚:我正忙着打点行装,无意中一瞥,看到母亲正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缝制衣服,灯油掉在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上,母亲竟浑然不知,只是一针一线地缝着。母亲头上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闪着白色的圣洁而又温暖的爱的光芒……(从母亲缝制衣服的动作、布满老茧的手、白发等细节,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我又看了看垫在座位上的紫毛大衣,回想起了这件御寒之物的来历。听父亲说,那天母亲环顾四周,家徒四壁,想起当初陪嫁的那对银手镯还在,于是她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她怕惊醒当时正在他们房间睡觉的我。父亲说她轻轻地拉开抽屉,把用手帕包裹着的手镯稳稳地放在自己的手上,再缓缓地揭开手帕,端详着那对闪闪发亮的银手镯,像是看着自己要出远门的孩子一样,眼里含着泪花。最后,她把手帕盖上,紧紧地攥着手镯,轻轻地走出门去…通过写母亲忍痛割爱卖掉银手镯而为“我”买来大衣一事,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现了母亲爱子心切的特点。[练]请以母亲为写作对象,运用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的方法来展现她对你的关爱。(300字左右)课后思考探究1.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作者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松骨峰战斗(5-8),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革命主义精神。第二件事,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助朝鲜小孩(9-12),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纯洁高贵的品质。第三件事,作者在防空洞与一位战士的谈话(13),三问三答,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纯朴谦逊的气质、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2.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相关例子,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文中第二个事例“马玉祥火中救人”,叙述部分用了两个段落,这里有以作者的话进行叙述的内容,如写马玉祥的外貌、年龄、籍贯,调到步兵连的原因,以及敌机打机关炮、扔燃烧弹,马玉祥走到燃烧的房屋门前等情况;也有直接引用马玉祥谈话的内容,如写他回答作者的提问、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及他救人的情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引用马玉祥的话,则进一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也便于展示志愿军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3.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不仅在事实的记叙中饱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试着找出这样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其抒情效果。参考答案:(1)课文开头部分①课文第一段直接抒情,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思想感情”比喻为“潮水”在“放纵奔流”,使文章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文学性,也更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第二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客户双方调解协议书范本
- 农村养牛合伙协议书范本
- 梅州户口转让协议书范本
- 站务员边门管理课件下载
- 心理健康课教学课件
- 心理健康课件获奖证书
- 2025版纺织品行业社会责任履行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公证操作中的法律咨询与支持
- 二零二五年高端餐饮服务定制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工程居间佣金结算及项目进度关联合同
- DB63∕T 2330-2024 小微企业融资信用评价规范
- 2025四川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要点
- 停呼等三原则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MT/T 1212-2024煤矿信息综合承载网通用技术规范
- 氢能产业链中的区块链技术如何助力碳足迹认证
- 2025年福建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元素)
- 事业单位请假新版制度管理统一规定
-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