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xxx公司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商鞅变法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A.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B.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C.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D.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①打击旧贵族的特权②强化对基层的管理③发展封建经济④提高军队战斗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周王室衰.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D.争霸战争的需要6.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7.《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B.废分封,行县制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D.奖励耕织8.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9.“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①除旧布新②关注民生③国富兵强④最为彻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12.“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A、变法彻底B、赢得民心C、与时俱进D、仁义致远1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14.“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5.商鞅的“商”姓来源于()A.祖先姓氏B.出生地C.封地D.官职16.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对“轻罪重罚”评价错误的是:A、刑法严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B、树立了变法的权威C、给了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借口D、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的稳定17.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19.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一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地联系加强20.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①商鞅变法②孝文帝改革③明治维新④辛亥革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23.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鞍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舌2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25.“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26.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努力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贫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指不同阶层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以此概念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大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2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二、综合题(题型注释)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泰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为政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29.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谬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以为收拏(官奴婢)。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宜贵戚多怒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于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请指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商鞅变法中两个重要措施,并谈谈它们对后世历史发展的重大影晌。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单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一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莫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指出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勒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其变法要点是:改革爵禄制度,“废公族疏远者”,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把部分贵族搬迁到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整顿吏治,任贤用能,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打击游手好闲之人,奖励“耕战之士”,鼓励从事农业生产,保证生产发展;扩充军备,提高战士待遇,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吴起推行变法后,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明显效果,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吴起变法触动了权贵集团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旧贵族发动叛乱,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吴起变法》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与商鞅变法的相似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结合改革的过程分析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32.【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甘)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春秋五霸)不同法而霸。——《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今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1912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商鞅变法的必要性。(6分)根据材料二,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商鞅之法,良法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的出发点。(10分)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改“法”为“律”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备注:《说文》对“法”的解释是“平之如水”,即强调法的公平;对“律”的解释是“均布”,即强调法律规范在适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行性,强调法律的实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以法治国”思想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4分)参考答案1.B2.D3.D4.C5.C6.C7.D【名师点睛】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2、特点: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8.B9.A10.D11.D12.C【名师点睛】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秦孝公全力支持,绝对信任商鞅;(3)厉行法治,赏罚分明;(4)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5)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13.B【名师点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不同:(1)背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文帝改革: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2)内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实质:商鞅变法: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14.A15.C16.D17.C18.A20.B21.D22.C23.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名师点睛】商鞅变法的背景: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24.D25.A26.D27.D28.(1)措施:诛杀商鞅但不废其法,强化王权;对游说之士开禁,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对六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取得军事上的胜利。(2)在变法已经全面实施,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的前提下,诛杀商鞅,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任贤用能,针对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的形势,扩疆拓土,壮大实力;秦惠文王在秦国发展历史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得出诛杀商鞅但不废其法,强化王权,对游说之士开禁,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根据材料“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得出对六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取得军事上的胜利。(2)根据材料“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得出诛杀商鞅,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再根据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以及材料“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简述秦惠文王为政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秦惠文王改革·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29.(1)措施:军功授爵(废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影响:富国强兵:提高军队战斗力与作战积极性;为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2)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认识: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会触及旧贵族和特权者的既得利益;在改革的道路上荆棘从生,障碍重重。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名师点睛】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回答材料解析题要牢记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对题说话,也就是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直截了当,点到为止。二是看分说话,也就是分值大的要展开来论述,分数小的列出知识点即可。切记语言精练、准确,层次清晰、分明。30.(1)思想:以法治国(l分)出发点:维护秦国君主统治(2分)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2分)(2)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4分)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第一问由“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可以分析出商鞅的治国思想是以法治国。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维护秦国君主统治角度回答;第三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辩证地评价即可。(2)由“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单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第二问政治角度从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经济角度从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名师点睛】31.(15分)(1)相似:都受国君重用,自上而下进行变法;都采取了打击旧贵族特权、发展农业生产和扩充军备等改革措施;都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都遭到旧贵族的反对,都为变法付出了生命代价。(9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