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是一种制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才智、动机、经验、独特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表达。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20XX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忙。20XX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推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浸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2、组织商量,深化思维。3、强化训练,进展思维。预习作业:1.概念(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2)像这样,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旋转,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称为旋转中心;称为旋转角(3)如何找到旋转角?2.性质你能依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3.画图研讨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显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工程的运动改变相同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好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顺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改变。平移就是物体顺着直线移动。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顺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2.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慧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刚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围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围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如今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3.学习例题3(1)与同学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同学独立完成。(2)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在全班进行讲评。4.学习例题4(1)引导同学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2)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忙同学订正。三、课内训练四、课后作业你能依据他们不同的运动改变分分类吗?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好友听听!再请同学答复。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四周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1.第6页2题。2.第9页4题、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推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板书设计:旋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改变。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围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20XX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观看、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加空间观念。3.让同学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把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理解、把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老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提问:观看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同学在沟通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围着一点转动;(3)钟表上的指针顺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顺着逆时针方向转动。老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生答复后板书。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同学自己举例说一说。二、新课讲授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1)观看,描述旋转现象。观看: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指针的旋转过程。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好地描述一下刚刚的这个旋转过程?(老师引导同学讲述完好)观看: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观看: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相互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提问:假如指针从“6”连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老师:依据我们刚刚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应当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不仅要说清晰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晰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四、课堂训练完成课本第85页训练二十一的第1~3题。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明白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不仅要说清晰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晰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教学板书:旋转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20XX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1.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育同学动手操作、观看、抽象概括的力量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浸透事物是互相联系,进展改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2.老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老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老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老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老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老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商量提纲来研讨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商量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老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老师:请完好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3.比拟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分呢?请观看,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老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终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看。老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老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特征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老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拟有什么改变?(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2.对比长方体的特征同学自己研讨正方体的特征。同学商量、归纳后,老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3.同学商量比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外形、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老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20XX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同学的观看、比照、小组商量,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3、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和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从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同学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的?同学举例。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外形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讨。(二)认识长方体。1.老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2.同学拿学具小组商量,并出示小组商量提纲,同时商量后填写操作试验报告。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外形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试验报告。(2)汇报商量结果。(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4.引导同学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转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同学说明长、宽、高依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转变。5.训练:要求依据特征推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同学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看,观看后按提提纲独立答复问题,独立填写试验操作报告。独立观看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外形?相对的面的外形、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试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外形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商量,订正同学独立完成的试验报告,并完成老师板书,留意启发同学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外形、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3.引导同学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四)新课小结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三、看书质疑(略)四、稳固训练(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4)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20XX小学五班级数学下册教案5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把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帮忙同学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同学观看、分析、推理的力量。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互相联系和改变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育同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根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假如把这样大小的很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外形?(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许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同学观看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同学感受的基础上,告知同学这叫做“面”。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同学看。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连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显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同学观看后答复,有几个面,有几条棱。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师:刚刚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4.老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同学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看,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答复: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同学认真观看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以下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商量后,老师依据同学答复简要板书。(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称为相对的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2)长方体有12条棱,同方向的棱长度相等。(3)长方体8个顶点。3.接着老师出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告知同学这也是长方体,在它的6个面中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在长方体中,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4.指导同学进行想象。(1)师:①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体的学问,回忆一下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依据这些特征,联系生活实际中你们见到的一些实物,说说它们的面、棱、顶点(同学依据老师的提问各抒己见,进行商量)。②谁能说说教室这个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2)出示长方体模型。①师: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哪几个面?②一般我们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③出示透视图。告知同学:这幅图称为长方体的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