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登泰山记》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的象征。我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文人的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奇特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浑壮丽景象。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简介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和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它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与它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与它在历史上曾具有的浓重的政治、宗教色彩分不开。

“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封禅: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登泰山记(清)姚鼐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解题①“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①“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称。②“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

了解“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了解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游记”是“记”的一种。它是通过叙述游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灵活自由。

了解“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确字音汶水(wèn)济水(jǐ)徂徕(cúlái)樗蒲(chūpú)绛皓(hào)1.3.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其:代词,它,指泰山2.4.名词作状语,向西流,向东流。4.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5.判断句。当其南北分者: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东至诸城。翻译: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事古长城。6.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泰山之阳①,汶(wèn)水西②流;其阴③,济水东④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⑤。最高日观峰⑥,在长城南十五里。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研读课文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层次清晰一句一景1.以:于,在,介词2.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3.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4.是:这;丁未:丁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5.通假字,有通“又”余以①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②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③,至于泰安。是月丁未④,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⑤余。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判断句。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2.省略句。循(中谷)以入:顺着(中谷)进入。以,而,连词。3.判断句。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4.及:等到…时。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此解覆盖。烛:照耀,用作动词。6.“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雾像带子一样。居:停着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①。余始循(xún)以入②,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③。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④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⑤;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研读课文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画出作者登泰山的路线图。京师泰安齐河长清长城中岭山巅中谷西谷研读课文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这几句写了作者从京城到泰安的旅程。旅程不短,但作者用“自”“乘”“历”“穿”“越”“至”几个动词领起的几个短句来叙述,突出了动作和地点,一气呵成,简练传神,也写出了作者登泰山的急切的心情。研读课文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四十五里”“七千余级”连个数据的使用,表现出了泰山山势的高峻、旅程的漫长、登山的艰险。研读课文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①有序。先写高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次写低处——汶水、徂徕,最后写近处——半山居雾。画面广阔,但秩序井然。②有法。首先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不言白雪覆盖着青山,而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积雪的明亮。其次是“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晚日映照之下的汶水、徂徕比作画,将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比作飘带,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感受。1.戊申:二十九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五鼓:五更。2.判断句。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3.通假字,通“彩”须臾:一会儿。4.或,有的人5.判断句。这就是东海。戊申晦,五鼓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②。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③。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④曰,此东海也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hào)驳色,而皆若偻(lóu)。研读课文这一段描写了观日出的情景,其中描写很有艺术性。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富于动态。作者先描述了日出前的情景,次写了日将出的情景,最后又写了日出时的情景和日出后诸座山峰的情景。善用修辞。作者以“摴蒱”为喻,描写了云雾迷漫中隐约可见的山峰;以“朱砂”为喻,描写了喷薄而出的太阳的颜色;“而皆若偻”则又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态。形象生动中颇见其美;善写颜色。日出前,积雪、云雾和山峰皆呈现为白;日将出时,则为“一线异色”,不久又呈五彩之色;日出后则“正赤如丹”。1.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2.形容词作动词,很少有。3.圜:通假字,通“圆”。4.石罅(xià下):石缝。5.瀑水:瀑布。山多①石,少②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③。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④,皆平顶。冰雪,无瀑水⑤,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研读课文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