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基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宋僧传的文体自新是佛教著述领域的变革,也是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一部分,“援儒入释”是北宋僧传文体自新的契机。面对儒学的日渐强势的现实,北宋僧人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儒家文化,从而改变了僧传叙而不论的格局,丰富了僧传的文体内涵。宋代是僧传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北宋之前的僧人很少有自传,智圆改变了这种局面。智圆个人文集《闲居编》收录《中庸子传》《病夫传》,两篇均为自传。《中庸子传》洋洋数千言,篇幅规模远超唐人。《病夫传》也是作者自叙心志之作,篇幅较短,内容上承接《中庸子传》,可视为《中庸子传》的补充。自传和传记有一定区别。传记具有史传属性,应如实记述人物的言行事迹。然而,“自传”却有不同,尤其是中国的自传,注重精神世界的开拓和文化人格的塑造,至于人物事迹反倒在其次。《中庸子传》与《病夫传》继承了东晋以来的自传传统,注重自我思想的阐发,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譬如,《中庸子传》以儒家“中庸”解读释氏“中观”,又以“中观”反证“中庸”,由此建立“儒释互补”的文化格局;《病夫传》则以“病”为寓,表明“不为权动,不为名役”的人格理想。智圆的自传虽也涉及个人的部分经历和平生著述,但这些身外之事、身外之物无非是要阐述作者的“中道”观,表达“儒释相贯”的理念。儒、释合流的趋势在宋代已较为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儒、释之间有思想上的矛盾,更有文化上的冲突。释氏属于外来宗教,儒家则维护本土王权。宋代之前,儒、释两家大抵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北宋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释氏信徒亦能适应形势,积极与世俗政权合作,佛教发展也较为顺利。然而,随着儒学的复兴,宋儒的先行者,如孙复、柳开、石介出于倡导儒学的目的,抵制佛教。“排佛”情绪在士大夫群体中滋长,智圆也感受到来自儒学的压力。《中庸子传》云:“世有限于域内者”“故厚诬于吾教,谓弃之可也”。面对“好儒以恶释”的攻诟,释氏信徒的反拨容易走向另一种极端,即“贵释以贱儒”。《中庸子传》云“世有滞于释氏者,自张大于己学,往往以儒为戏”,想必是有现实依据的。智圆主张缓和与儒学的对立,寻求儒与释的互通共存。为此,《中庸子传》极力推尊儒家,称:“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此番言说并非取悦儒家,智圆所奉“天台宗”自晚唐以来便与世俗政权保持良好关系。五代天台高僧清竦,甚至告诫僧众,“王臣外护,得免兵革之忧,终日居安,可不进道以答国恩。”入宋后,知礼、遵式等天台高僧屡次为国祈福,宋真宗也投桃报李,赐知礼“法智大师”。佛教的生存依赖世俗政权的稳固,而巩固世俗政权则非儒莫属。天台先达对此体会颇深,作为后学的智圆,自然也会有所继承。智圆自号“中庸”,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出于初心本意。《论语》云“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反对偏执。佛家也主张断绝“执念”,不滞于己。智圆用儒家“中庸”阐释“中道义”,以示信仰扞格之可通。“中庸子”是一位现实说法者,《中庸子传》也怀有劝诫当世、昭示来者的用意,并不限于自传的固有体用。(摘编自孙文起《“援儒入释”:论北宋“僧传”的文体自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援儒入释”是北宋僧传文体自新的契机,也是北宋僧人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儒家文化的结果,意义重大。B.
智圆《中庸子传》与《病夫传》沿袭的是东晋以来的自传传统,注重精神世界的开拓和文化人格的塑造。C.
宋以前,儒、释两家呈此消彼长态势,是因为释氏属于外来宗教,儒家维护本土王权,两者天然有矛盾。D.
“天台宗”与世俗政权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宋朝的智圆为寻求儒与释的互通共存,曾极力推崇儒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明确了北宋僧传文体自新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在主体部分横向展开论证,条理清晰。B.
文章第三段通过对比区别了“传记”与“自传”,为后文介绍《中庸子传》与《病夫传》做了铺垫。C.
从文章可看出,作者对《中庸子传》和《病夫传》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对智圆的思想有一定理解。D.
作者提出观点后,多有文献的引用及相应分析,这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有助于读者理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之前僧人很少有自传,可能与此前儒释长期处于相对对立的此消彼长的状态有关。B.
读《中庸子传》,读者不仅能了解智圆的自我思想,还能看到儒释冲突的社会现状。C.
从高僧清竦告诫僧众的话语中可看出,释道已经意识到可利用世俗政权来发展自己。D.
智圆自号“中庸”非为取悦儒家,但不排除这是他寻求儒释的互通共存而做的表态。【答案】1.A
2.A
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注重精神世界的开拓和文化人格的塑造”错误。原文是“尤其是中国的自传,注重精神世界的开拓和文化人格的塑造,至于人物事迹反倒在其次。《中庸子传》与《病夫传》继承了东晋以来的自传传统,注重自我思想的阐发,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C.“宋以前,儒、释两家呈此消彼长态势”错误。原文是“宋代之前,儒、释两家大抵呈此消彼长的态势”,选项缺少“大抵”一词。D.“‘天台宗’与世俗政权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错误。原文是“智圆所奉‘天台宗’自晚唐以来便与世俗政权保持良好关系”,并非“一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在主体部分横向展开论证”错误。本文的主体部分并没有横向展开论证。本文先是提出论点“北宋僧传的文体自新,改变了僧传叙而不论的格局,丰富了僧传的文体内涵”,然后结合“宋代之前,儒、释两家大抵呈此消彼长的态势”“然而,随着儒学的复兴,宋儒的先行者,如孙复、柳开、石介出于倡导儒学的目的,抵制佛教”“智圆主张缓和与儒学的对立,寻求儒与释的互通共存”,纵向展开论述。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可能与此前儒释长期处于相对对立的此消彼长的状态有关”错误。原文是“北宋之前的僧人很少有自传,智圆改变了这种局面”“儒、释之间有思想上的矛盾,更有文化上的冲突。释氏属于外来宗教,儒家则维护本土王权。宋代之前,儒、释两家大抵呈此消彼长的态势”,推断不出“宋之前僧人很少有自传,可能与此前儒释长期处于相对对立的此消彼长的状态有关”,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6月13日四川考古院宣布,对三星堆近200个样品进行测年后,发现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前1012年,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为三星堆器物坑测年作出关键贡献的是碳十四技术。首先在三星堆的每个坑选出10份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前处理:植物碎屑要进行酸碱酸的处理,以排除环境中的碳污染;骨渣样品除了酸碱酸的处理之外,还要提取胶原蛋白,并进一步水解、离心、冷冻干燥,制备明胶蛋白。之后运用碳十四技术对样品进行年龄测试。植物在燃烧中高温脱水,但因为没有接触到氧气,植物形成碳化块,没有充分燃烧成为灰烬。这部分有形的植物碎屑,大都质地相对紧实致密,很好地保存了植物原生的含碳组分,经过后期处理可以有效排除埋藏环境带入的污染,有利于准确测年。动物骨骼通常是很好的碳十四测年样品,因为骨骼中的胶原蛋白基本不受环境的碳污染。然而三星堆器物坑里基本看不到成形的骨骼,都是骨渣,胶原蛋白大多降解殆尽,很可能是因为燃烧得不充分,又受到湿热气候、酸性土坡侵蚀的影响,这为测年带来困难。碳十四是碳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碳十四的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能广泛存在于有机物体内,所以根据生物体残余的碳十四成分,就可以推断其年龄。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在一座砖厂下面被发现,发掘时没有提取样品进行测年,一、二号坑的测年是1997年做的。但也只是零星地检测了一些样品,那时的年代结果并没有一锤定音。关于三星堆的年代始终没有停止争论,各类说法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产生被广泛信服的年代测年数据。当时采用常规碳十四测年法,所需的样品量很大。两座器物坑中的动植物经过火烧后,有机组分保存较差,很难提取足够量的纯净有机组分。2019年三星堆6个器物坑重见天日,这一次,考古人员系统地采集到了碳十四测年样品。如今北京大学已配备加速器质谱仪器,使得测量微小碳十四样品成为可能,可测量1mg的碳样品,比常规碳十四测年方法可测碳量小了上千倍。对于三星堆的碳化植物碎屑,加速器质谱技术派上了大用场。结果显示,已经得到足够碳十四年代数据的三、四、六、八号坑的形成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1010之间。(摘编自倪伟《为三星堆测年龄为何那么难?》,《中国新闻周刊》)材料二:关于三星堆两个器物坑的绝对年代,我们可以从坑内器物本身表现的时代风格去探讨。一号坑的那件残铜瓿,其兽面主纹凸起,云雷地纹纤细,主次分明,并且凸起的主纹纹块边缘较厚,边缘转折处尖棱尖角,这些已经具有殷墟中期的纹样风格,年代显然较晚。二号坑铜容器中有的铜尊、铜罍却与一号坑的残铜瓿纹样相近,二者年代也应当相差不大,都属于殷墟中期偏早阶的器物。既然两个器物坑都有属于殷墟中期的铜容器,而没有见到殷墟晚期的典型铜器,它们应当都是殷墟中期的遗存。(节选自孙华《三星堆器物坑的埋藏问题——埋藏年代、性质、主人和背景》)材料三:学者金正耀先生等人于1995年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53件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根据文中报道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所有铜器中所含的铅都属于一种地质学中罕见的高放射性成因铅,这种铅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被大量发现,但早于商代的二里头文化和晚于商代的西周时期则基本没有。而三星堆的这种铅和在江西吴城、湖北盘龙城、郑州商城以及安阳殷墟的青铜器中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或许全部所含的铅都是一种类型。这显然暗示了这些地方在殷商时期一定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据此,金正耀先生提出了在商代,我国存在着从西南到殷墟的“青铜之路”。(节选自崔剑锋等《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金属学和铅同位素比值再分析》)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三星堆器物坑中的骨骼不成形,且其中胶原蛋白降解殆尽,所以难以成为碳十四测年样品。B.
根据碳十四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的特点,专家用该技术测三星堆样品,三星堆的年代基本确定。C.
二里头文化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基本没有高放射性成因铅,可见,三星堆年代应当在殷商时期。D.
在碳十四技术成熟之前,人们大多依据器物坑内器物本身的风格特点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6.
对三星堆测年有哪些可行的方法?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答案】4.C
5.A
6.
(1)运用碳十四技术对三星堆测年;(2)依据器物本身的风格特点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3)根据铅同位素比值数据可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结束三星堆年代之争”错误,原文材料一“关于三星堆的年代始终没有停止争论,各类说法层出不穷”“发现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前1012年,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结果显示,已经得到足够碳十四年代数据的三、四、六、八号坑的形成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1010之间”,可见,三星堆年代之争并没有定论。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其中胶原蛋白降解殆尽”错,材料一“胶原蛋白大多降解殆尽”是说“大多”。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为三星堆器物坑测年作出关键贡献的是碳十四技术”“已经得到足够碳十四年代数据的三、四、六、八号坑的形成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1010之间”可知,运用碳十四技术对三星堆测年;结合材料二“关于三星堆两个器物坑的绝对年代,我们可以从坑内器物本身表现的时代风格去探讨”可知,依据器物本身的风格特点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结合材料三“根据文中报道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所有铜器中所含的铅都属于一种地质学中罕见的高放射性成因铅,这种铅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被大量发现,但早于商代的二里头文化和晚于商代的西周时期则基本没有”可知,根据铅同位素比值数据可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漏斗户”主(节选)高晓声陈奂生背了一身粮债,他估计,今年口粮分下来后,还清债,连做年夜饭的米都不会有。但是,宁可没有吃,还是一定要还的。他总是这样对老婆说:“我们已经是‘漏斗户’了,还能再失掉信用吗?”年轻时,陈奂生有个绰号,叫“青鱼”。这是赞美他骨骼高大,身胚结实;但惋惜他直头直脑,只会劳动。他往往像青鱼一样,尾巴一扇,向前直穿,连碰破头都不管。一九七一年,当时陈奂生还只是个“新生”的缺粮户,仅仅是因为老婆过门时娘家“忘记”把她的口粮带过来造成的。关心他的人说:“奂生,你应该去把口粮要过来!”他却极动感情地回答:“连人都肯给我,这点粮叫我怎好开口呢?”这话把劝说的人也打动了。他们都清楚,奂生确实是一无所有,他父母生下四男四女,女的嫁了不说,三个男的都和女的一样嫁了,单留他一个养老。他能找到对象,对岳家感激不尽,还提什么粮不粮呢?况且岳家并非故意为难女婿,实在拿不出来啊!可是想不到,老婆生过脑炎,有后遗症,不大能劳动。奂生却能想得通,他觉得这个女人如果十全十美,他也没有条件同她配对了。以后就是生孩子,三年两个,不巧又都生在正月里,按当地规定当年的口粮没有供应,于是粮食又亏了一层。七一年是增产的,生产队除了余粮外,还多四万六千斤超产粮。照“四六”开的办法,国家购去四成,其余应作为社员的劳动奖粮。陈奂生的工分是五百四十七,得到的奖粮数足够使他踢开“缺粮户”的帽子了。想不到这竟是骗人的,结果仍旧照“有一斤余粮就得卖一斤”的公式处理了。真是吊足了胃口,骗饱了肚皮。“漏斗户”主真难啊!有一天晚上,陈奂生忍不住了,他跑去找堂兄陈正清,想请他写封信给报社,反映反映情况。陈正清一本正经地摇摇头说:“不能写。”“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没有你说的这种事实。”“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还会骗你吗?”“我知道你不骗我,”堂兄生气道,“可是你不懂,事实是为需要服务的,凡是事实,都要能够证明社会主义是天堂,所以你说的都不是事实,我若替你写这种信,那就是毒草,永世不得翻身!”陈奂生吓了一跳,忙说:“不写就不写吧,你别恼,我不害你。”艰难的岁月啊,只有看清陈奂生他们生活实情的人们,才会真正认识到“四人帮”把国家害到了什么程度。(有删改)文本二:陈奂生上城(节选)高晓声“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他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做买卖。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解放前是穷,买不起;解放后是正当青年,用不着;“文化大革命”中,幸亏有人送了他一顶“漏斗户主”帽,也就只得戴上,横竖不要钱。七八年后,帽子不翼而飞,当时只觉得头上轻松,竟不曾想到冷。今年好像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非买顶帽子不行。晚上十点半以后,陈奂生的油绳就已经卖光了,卖完一算账,竟少了三角钱。他叹了一口气,自认晦气。人家买他的油绳,是不能向公家报销的,那要吃而不肯掏私人腰包的,就会耍一点魔术,所以他总是特别当心,可还是丢了,真是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八方。只好认了吧,横竖三块钱赚头,还是有的。他又叹了口气,想动身凯旋回府。谁知一站起来,双腿发软,两膝打颤,一头横躺在椅子上卧倒了。他昏睡不久,一部吉普车载来了县委书记吴楚,他是要到省里去参加会议。吴楚在陈奂生的生产队蹲过两个月,一眼就认出他来,心想这老实肯干的忠厚人,怎么在这儿睡着了?一摸皮肤,热辣辣,才晓得他病倒了,连忙对司机说:“送他上招待所,给他一个单独房间,就说是我的朋友……”一觉醒来,陈奂生肢体瘫软,头脑不清,他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崭新的绸面,呱呱叫三层新。陈奂生不由自主地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悄悄开门走出去。他走到柜台处,朝里面的姑娘说:“同志,算账。”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多少?”他浑身燥热起来。“五元。”“一夜天?”他冒汗了。千不该,万不该,陈奂生竟说了一句这样的外行语:“我是半夜里来的呀!”姑娘立刻看出他不是一个人物,像菜刀剁着砧板似的笃笃响着说:“不管你什么时候来,都收一天钱。”陈奂生出了大价钱,心里忿忿然。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时间还早,就又回过来。推开房间,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鱼”这一外号贴切生动地体现出陈奂生的身心特点,既含褒义,也有贬义,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主人公的形象特点。B.
文本一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性,陈奂生缺粮的家庭现状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揭示出当时“四人帮”对国家的危害。C.
文本二中陈奂生想买顶帽子的情节体现出作者的精妙笔法,上承文革中主人公被扣帽子,下启新时代主人公的新风貌。D.
“三角钱”的损失与“五元”的房费形成鲜明对比,强化艺术张力,进而体现出县委官员对平民百姓生活贫苦的漠视。8.
“陈奂生”是当代文学史中的经典形象,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塑造其形象?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9.
高晓声针对“陈奂生系列小说”讲“我的情绪轻快而又沉重,高兴而又慨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情绪的理解。【答案】7.D
8.
①语言描写展现了陈奂生的真诚善良、憨厚老实。②动作描写展现了陈奂生的自卑自贱、自我欺骗的狭隘落后。③心理描写展现了陈奂生的易于满足和作为小生产者的落后愚昧。
9.
①作者情绪轻快而高兴是因为看到农民的生活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为农民的变化而开心。②作者心情沉重而慨叹是因为以陈奂生为代表的农民还没有从愚昧落后、自卑自贱、目光短浅等落后思想中解脱出来。③作者情绪轻快而沉重,高兴而慨叹展现了一名有责任感的作家对农民精神世界的严肃探讨和对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进而体现出县委官员对平民百姓生活贫苦的漠视”错误。原文体现的县委官员对农民的关怀。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他总是这样对老婆说:‘我们已经是‘漏斗户’了,还能再失掉信用吗?’”“陈奂生吓了一跳,忙说:‘不写就不写吧,你别恼,我不害你。’”“‘一夜天?’他冒汗了。千不该,万不该,陈奂生竟说了一句这样的外行语:‘我是半夜里来的呀!’”等语言描写形象展现了陈奂生的真诚善良和憨厚老实。②“陈奂生不由自主地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悄悄开门走出去”“推开房间,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等动作描写展现了陈奂生的自卑心理和自我欺骗的狭隘落后。③“老婆生过脑炎,有后遗症,不大能劳动。奂生却能想得通,他觉得这个女人如果十全十美,他也没有条件同她配对了”是心理描写,显示了陈奂生易于满足。“陈奂生出了大价钱,心里忿忿然。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时间还早……‘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这一段心理描写展现了陈奂生的落后愚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①“他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做买卖。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文段的描写轻快愉悦的展示了时代的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陈奂生不由自主地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悄悄开门走出去”“陈奂生出了大价钱,心里忿忿然。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时间还早,就又回过来。推开房间,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等文段展现了陈奂生的自卑自贱、自我欺骗和狭隘落后。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表达了对农民落后狭隘思想的沉重慨叹。③文章有轻松的笔调写陈奂生的变化也有沉重的描摹和叙述写陈奂生的落后愚昧,作者情绪轻快而沉重,高兴而慨叹展现了一名有责任感的作家对农民精神世界的严肃探讨和对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兴师而伐吴,不胜,栖于会稽。后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后二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其可乎?”对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诺。”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曰:“今岁晚矣,子将奈何?”对曰:“微君王之言,臣故将谒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王曰:“诺。”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吴人闻之,出而挑战。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今其来也,刚强而力疾,王姑待之。”王曰:“诺。”弗与战。居军三年,吴师自溃。吴王使王孙雒行成于越,请复会稽之和。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君王其忘会稽之事乎?”王曰:“诺。”不许。使者往而复来,辞愈卑,礼愈尊,王又欲许之。范蠡谏曰:“孰使我蚤朝而晏罢者,非吴乎?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王姑勿许,其事将易冀已。”王曰:“吾欲勿许,而难对其使者,子其对之。”范蠡以应使者,使者辞反。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不伤越民,遂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节选自《国语•越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B.
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C.
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D.
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兴师指发动军队,“师”与《师说》中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的“师”含义不同。B.
遗种指留下后代,“遗”与《苏武传》“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的“遗”含义相同。C.
晏罢指很晚退朝,“晏”与《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晏”含义不同。D.
辞反指辞别返回,“辞”与《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辞”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王即位三年后出兵伐吴失败,之后与范蠡一起给吴王做仆隶,归国后密切关注吴国动向,虽复仇心切,但他能够听取范蠡的意见,静待时机。B.
范蠡思虑周全,善于审时度势,他既能从人事、天应方面考虑越王伐吴时机的合理性,进而劝谏越王做出正确选择,也能冷静应对吴国的挑衅。C.
灭吴之事,范蠡功不可没,但其始终未忘君王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和自己作为臣子的应尽之责,没有居功自傲,最终选择了辞别越王,泛舟远游。D.
吴国被灭既有其君主纵情声色,不顾念百姓的内因,也有天应惩罚的外因。面对越国的讨伐,吴国只得两次卑辞尊礼遣使求和,最终不战而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2)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也?”【答案】10.B
11.B
12.D
13.
(1)我听说,利用时机,就像救火和追击逃亡者一样,跌跌撞撞地奔跑,只怕来不及。(2)范蠡说:“国君您努力勤勉治理国家吧,我就不回越国了。”勾践问道:“我很疑惑先生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范蠡回答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如果国君忧虑,臣子就要为国君分担忧虑并为国君操劳,如果国君受到了侮辱,臣子就要为国君而死。当年,国君您在会稽时遭受兵败之辱。那个时候我之所以没有为您去死,是为了留着性命报仇。”“君忧臣劳”与“君辱臣死”是对称结构,各自成句断开,排除AC;“于会稽”是“辱”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的“师”指老师。句意: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的“遗”是送给,赠送。句意:到了匈奴以后,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含义不相同。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晏”是和悦的样子。句意:少年时我和你一起愉快地玩耍,说说笑笑,和和乐乐。D.“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辞”是辞别返回。句意:清晨乘船辞别了白帝城,转眼间回望,白帝城早已彩云萦绕。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战而败”错误,原文“不伤越民,遂灭吴”是说越国的兵员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就灭掉了吴国,没有说吴国是不战而败。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从时”,顺应时机、捕捉机遇;“亡人”,逃犯;“蹶”,跌倒;“趋”,奔跑、追赶;“及”,赶得上。(2)“勉”,勤勉治理;“疑”,疑惑;“何”,为什么。参考译文:越王勾践继承王位后的第三年就发动军队攻打吴国,没有战胜,就退守在会稽。后来与范蠡到吴国任职为官。三年以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又过了二年,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前次我同你商讨报复吴国,你说还不可以。如今吴王整日里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不顾百姓的疾苦,您看现在可以讨伐吴国了吗?”范蠡说:“人事方面的机会已经到了,只是上天还没有征兆,君王您请再耐心等待机会吧。”越王勾践说:“好吧。”又过了一年,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如今吴国天灾严重,稻和蟹都吃得没有剩余了,你看现在可以行动了吗?”范蠡答道:“上天的报应可说已经来到了,可是人事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君王还是再等一等吧。”到了这年的九月,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如今一年快要完了,你看怎么办呢?”范蠡说:“君王不说这话,我也要请求君王攻打吴国了。我听说,利用时机,就像救火和追击逃亡者一样,跌跌撞撞地奔跑,只怕来不及。”越王说:“好。”于是马上起兵攻打吴国,进军到五湖。吴国人听说越军来了,出兵挑战。越王按捺不住,准备答应交战。范蠡进谏说:“如今敌方的来势凶猛而迅速,君王还是暂且等一等吧。”越王说:“好。”于是没有和吴军交战。越王出兵围困吴国三年后,吴军终于自己崩溃了。吴王派王孙雒向越国求和,请求恢复当年在会稽实行的和好。越王有点不忍心,打算答应讲和。范蠡进谏说:“君王难道忘记了在会稽蒙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说:“好吧。”于是没有答应同吴国讲和。吴国的使者离开后没多久,又返回了越国,这一次,求和措辞比上一次更加诚恳卑微,礼节也比上一次更加恭敬。越王勾践又打算答应吴国的求和。范蠡进谏说:“是谁让我们清早就上朝,到夜晚才下朝,整日里忧心国事,不就是吴国吗?同我们争夺三江五湖利益的,不也是吴国吗?我们为了复国辛辛苦苦地谋划了十年,只在这一日之间就放弃前功,这样做怎么可以呢?至于讲和,君王您姑且不要答应他们,这样事情就容易有转机了。”越王说:“我也想过不答应,可我为难于不知道该怎么答复他,这样吧,你替我去答复他吧。”于是范蠡去回复吴国的使者,使者只好告辞回去。范蠡没有向越王报告情况,而是擂起了战鼓,跟在吴国使者的后面直接向吴国发兵,一直追到吴国姑苏台的王宫之上,就这样,越国的兵员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就灭掉了吴国。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返回五湖,这时范蠡向越王勾践请辞,说:“国君您努力勤勉治理国家吧,我就不回越国了。”勾践很诧异地问道:“我很疑惑先生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范蠡回答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如果国君忧虑,臣子就要为国君分担忧虑并为国君操劳,如果国君受到了侮辱,臣子就要为国君而死。当年,国君您在会稽时遭受兵败之辱。那个时候我之所以没有为您去死,是为了留着性命报仇,如今大仇已报,我请求补上我原本在会稽就应该受到的惩罚。”于是,范蠡就乘着小船在五湖上乘舟泛游而去,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门人欧阳秀才①游江西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②,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③荣,举酒一相送。注:①秀才:这里是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的泛称。②桂林:传说桂林是凤凰栖集之处:③桂枝:《晋书•郤诜传》:“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先从对方着笔,写出欧阳秀才出游江西的愿望如草木在春风中萌芽一般,随风而动。B.
三四句描写眼前落花飘飞之哀景,用“落花”“梦”来暗示诗人对门人远游江西的担忧之情。C.
五至八句中,诗人以“家无梧桐”自谦,然后以凤为喻,表达了对门人才情与品性的赞赏。D.
诗中大量使用比喻,使诗在含蓄蕴藉的同时富有形象性,增添了诗情画意,颇具艺术效果。15.
诗的后四句饱含诗人对门人的谆谆嘱咐,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嘱咐的具体内容。【答案】14.B
15.
①“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②“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写眼前落花飘飞之哀景,用‘落花’‘梦’来暗示诗人对门人远游江西的担忧之情”错误,由萌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此处是虚写想象之景,不是眼前实景。写落花飞举飘扬,充满生机,用比喻手法,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这里的落花不是哀景,写“梦”也没有担忧之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桂林指桂树林,传说桂树林是凤凰栖集之处。此诗即以“乌哺”指乌鸦,是凡鸟,借喻平庸之辈。此诗“凤巢”两句即暗用其意,是要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结尾紧接“桂林”,举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补足送别之意。“无忘桂枝荣”,就是要欧阳秀才不要放弃科举;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只有应试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行人步履的艰难,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答案】
①.
水击三千里
②.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
扪参历井仰胁息
④.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⑤.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⑥.
渚清沙白鸟飞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抟、扪、胁、膺、渚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上高中的时候,大略看过一点儿《简•爱》,看过一点儿《傲慢与偏见》,觉得实在不如武侠小说好看。等到上了点岁数,我才发觉19世纪的英国小说很有意思。我偏爱这样一类故事:一个牛奶厂的女工,或是一个穷苦的石匠,或是一个想治病救人的年轻医生,他们的庄严理想与平庸的际遇
①
,只能过一种
②
的生活,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回忆年轻时读小说,我总想获得一些人生经验,简单地把里面的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待心智成熟之后,大量的英国经典作品对我已经很熟悉了,我才看到小说的复杂性,领略小说家洞幽烛微的知人论世。假设有一天,你到英国乡下去喝一次下午茶,在座的是几位英国女作家。和勃朗特三姐妹的沉默寡言相比,奥斯汀小姐则
③
地发表观点,但她常常言在此意在彼,不掌握反讽就领会不了她的意思。座中有一位男人婆似的小姐最难对付,她有个男性化的名字,叫乔治·艾略特。她聪明,富有同情心,偶尔也会出言讥讽,和她聊天,你千万不要轻率地评价他人或
④
地发表什么观点。她会让你更深刻地思考究竟什么叫作“道德”,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到今天,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许多流行的东西如同纸币,一些过时的东西却是黄金。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有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不断放大这种滑稽,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法律好像不那么庄严,军人好像也没什么荣誉感,眼中所见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了。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他身材高大,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B.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C.
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D.
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答案】17.①格格不入②湮没无闻(默默无闻)③滔滔不绝④自以为是(故作聪明)
18.
我对大量的英国经典作品已经很熟悉了,我才看到小说的复杂性,领略小说家知人论世的洞幽烛微。
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前文提到“一个牛奶厂的女工,或是一个穷苦的石匠,或是一个想治病救人的年轻医生”,可知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庄严理想与平庸的际遇也有很大差别,故填“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是相互抵触,不投合。第二空,后文提到“几乎不为世人所知”,故填“湮没无闻”。“湮没无闻”,是指名声、事迹被埋没,没有人知道。也作“湮灭无闻”。第三空,前文提到“和勃朗特三姐妹的沉默寡言相比”,故填“滔滔不绝”。“滔滔不绝”,是指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第四空,前文提到“你千万不要轻率地评价他人”和后文提到“她会让你更深刻地思考究竟什么叫作‘道德’,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故填“自以为是”。“自以为是”,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两处:“大量的英国经典作品对我已经很熟悉了”主客体颠倒,应改为“我对大量的英国经典作品已经很熟悉了”;“领略小说家洞幽烛微的知人论世”语序不当,根据上一分句“我才看到小说的复杂性”,此处应改为“领略小说家知人论世的洞幽烛微”。【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道德”,引号表示突出强调。A.“北京话”,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做”或者“不做”,引号表示突出强调;C.“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是俗语,引号表示引用;D.“活菩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提到二氧化硫,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酸雨、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气体。它会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对肝脏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但是,
①
。这是为什么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原来,二氧化硫遇水会形成亚硫酸,亚硫酸有抗氧化作用。在食品即将被氧化时,亚硫酸可减缓食品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压缩式垃圾车项目提案报告范文
- 企业员工辞职信范文(15篇)
- 2024年未实缴出资股权投资退出与转让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抗蛇毒血清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柔性树脂版项目申请报告模式
- 教师综合培训的心得体会5篇
- 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
- 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稿(15篇)
- 学校学生实习自我鉴定(集合5篇)
- 长江引航中心公开招聘45人【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简约企业报刊报纸设计排版word模板
- 大班科学活动 有害的噪音
- 鱼骨图PPT模板精品教案0002
- 话剧《林黛玉进贾府》
- 油墨组成和分类
-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 《化装舞会》课件(共8张PPT)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复习课件ppt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二单词默写表
- 美的分权规范手册
- 混凝土连续箱梁满堂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标准By阿拉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