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某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某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某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某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2PAGE1目录TOC\o"1-3"\h\u302381.总则 369371.1编制目的 3221481.2编制依据 327801.3工作原则 4186871.4适用范围 541631.5应急预案体系 5153222.公司基本情况 5249882.1公司概况 5124692.2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及公用辅助工程 652472.3主要原材料 7325982.4生产工艺过程 781603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9286743.1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9111513.2危险源情况与环境风险评价 10290503.2.1环境风险源识别 101773.2.2主要危险目标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 1141203.2.3主要危险物质分析及对环境的影响 11191873.3危险、有害性分析 11160313.3.1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 116291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1181054.1建立应急组织体系 11141944.2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 1297864.2.1指挥机构 12163154.2.2指挥机构的职责 1219494.2.3指挥部成员职责 13248234.2.4现场指挥与救援专业小组的组成及职责 14141735.预防与预警 15277735.1环境风险源监控 15176845.2预警行动:预警状态分为三级 15124465.2.1一级预警 15139535.2.2二级预警 1546125.2.3三级预警 1591965.2.4预警方式 15320155.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642265.3.1内部信息报告与通知 16223416.信息报告与通报 1698776.1突发环境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环保部门,拨打电话“5183886” 1764116.2事故报告基本要求与内容 17324916.2.1火灾报警基本内容 17149016.2.2内部报告基本内容 1749956.2.3政府部门报告基本内容 17123567.应急响应与措施 17167567.1分级响应机制 17294987.1.1一级响应(全体应急预案) 1768687.1.2二级响应(现场应急) 18262267.1.3三级响应 1842977.2应急措施 19114887.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19325637.2.2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21278117.2.3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22119177.2.4现场急救与紧急处理 22255507.2.5现场保护 23179167.3应急监测 242107.4应急终止 24139837.5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247608.后期处置 24129608.1善后处置 2430048.2保险 2555329.应急培训与演练 2541189.1培训 2544289.1.1培训工作组织 25207199.1.2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25185979.1.3员工与公众的培训 25318289.1.4应急培训要求 2553179.2演练 25258929.2.1演练方式 25190429.2.2演练组织与级别 26279799.2.3演练准备 26193519.2.4演练频次与范围 262427010.奖惩 262080611.保障措施 26465611.1经费及其他保障 262878211.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272993911.3应急队伍保障 271717311.4通讯与信息保障措施 272285911.5医疗急救保障 27659612.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275912.1预案评审 2742012.2预案备案 27657112.3预案发布与发放 27326012.4应急预案的修订 28467912.5.应急预案实施 2829921附件 291305附件一: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 2914158附件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与联系电话 305955附件三:应急响应行动程序 31130226附件四:消防设施 32

1.总则1.1编制目的为积极应对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规范公司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按照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预案。1.3工作原则应急救援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组织实施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规范运行、标准操作、快速反应、救援高效。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以部门为主,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业务人员参与。发生事故的部门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安徽荣捷化工有限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1.5应急预案体系本应急预案由总则、公司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与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应急预案实施、附录组成。2.公司基本情况2.1公司概况******化工有限公司,位于皖东*****综合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始建于2006年5月,注册资本1000万,占地30亩、办公楼厂房建筑面积近3000平米。投资总额近6000万元。为产、供、销一体的生产型化工企业。我公司注重高科技投入和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所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并通过ISO9001:2008质量认证。公司坚持追求以“质量创造价值,价格赢得优势”;恪守“诚信、优质、创新、服务”的经营理念;以热情、周到、高标准的服务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类高品质安徽荣捷的化工产品。公司拥有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和一整套完善的营销网络,配合资深的生产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司主打产品:正己烷、石油醚、抽提溶剂等。广泛用于油脂行业、制药行业以及精细化工行业等。主要需求原料精6#溶剂油,年需求量25000吨左右。主要装置为21600吨/年的正己烷装置及试剂生产设备。公司于2008年3月建成并正式投产,实现年产值1.4亿元。公司坚持以“立足实业、安全第一,环保先行、聚焦创新”为企业精神,秉承“以人为本,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2.2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及公用辅助工程1、生产规模年产正己烷4800吨,石油醚2000吨,6#溶剂油2800吨。2、主要生产设备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1。表3-1主要生产设备表正己烷生产装置脱轻精馏塔直径0.8m1个高30m碳钢脱重精馏塔直径0.8m1个高30m碳钢回流罐2个1.8立方碳钢冷凝器316L列管式8个碳钢脱轻塔再沸器直径0.6m1只碳钢脱重塔再沸器直径0.6m1只碳钢离心泵12台不锈钢循环水冷却塔1只玻璃钢3、公用及辅助工程(1)给排水生产装置系统只利用循环水进行冷却,由厂内蓄水池进行供水;生活用水约1000吨/年,由开发区供水管网。(2)供电每年用电总量约10万度,由当地开发区电网提供。(3)供热由厂内锅炉房提供。2.3主要原材料年消耗量1、本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精6#溶剂油,年消耗量在25000吨左右。2.4生产工艺过程。一,正己烷的生产流程:1,原料由原料泵抽入脱轻塔进行加热脱轻,根据原料里的各种成份的沸点不同进行多次的传质传热,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脱轻塔的塔顶分离出来的轻馏分(石油醚);2,脱轻塔的塔釜的重馏分再通过中间泵送入脱重塔内进行多次的传质传热,最终脱重塔的塔顶分离出合格的正己烷;脱重塔的塔釜分离出溶剂油。图1-2正己烷的工艺流程图脱轻塔加热脱轻轻馏分1石油醚脱轻塔加热脱轻轻馏分1石油醚原料重馏分1脱轻塔釜重馏分1脱轻塔釜成品(正己烷)轻馏分2己烷精馏塔成品(正己烷)轻馏分2己烷精馏塔溶剂油重馏分2(精馏塔釜)溶剂油重馏分2(精馏塔釜)3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3.1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1、水污染产生及排放情况公司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3表3-3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表废水来源废水量(t/a)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mg/L)处理方式清洗设备及地面50吨/年COD300进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PH6~9石油类20甲醛4生活污水50吨/年COD120氨氮20总磷3合计100吨/年///3、噪声产生及排放情况噪声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5表3-5噪声产生及排放情况噪声源噪声级(dB(A))排放方式治理方式导热油循环泵30连续置于室内冷淋水循环泵30连续置于室内3.2危险源情况与环境风险评价3.2.1环境风险源识别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确定下述区域为危险目标:正己烷正己烷的生产操作车间。3.2.2主要危险目标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主要危险目标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见下表:表4-1主要危险目标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主主要危险因素危险目标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泄漏污染正己烷的储罐区√√√√3.2.3主要危险物质分析及对环境的影响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31005CAS号110-54-3中文名称正己烷英文名称n-hexane分子式C6H1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分子量86.17饱和蒸汽压13.33(15.8度)闪点:-25.5熔点-95.6℃沸点:68.7℃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66相对密度(空气=1)2.97主要用途广泛用于油脂、制药、精细化工行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稳定性稳定3.3危险、有害性分析3.3.1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生产过程中、储罐区装卸料、管道软管的连接在作业过程中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往往造成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装置风险特征见表3-1。表3-1装置风险特征风险类型危害原因简析泄漏污染大气引起池火灾引起爆炸地震、雷击等不可预见因素管道设备损坏、腐蚀,阀门松动等操作失误火灾爆炸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污染环境冲击波破坏作用储存物质泄漏存在机械、高温、电气、化学火源3.3.2相关公用工程危险性识别供配电系统故障,主要包括变压器爆炸着火、油开关短路和电缆着火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腐蚀造成事故;管线作业不当时,可能导致泄漏事故;明火维修作业时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产生严重的后果。3.3.3危险识别结果根据以上使用、储存物质的火灾爆炸及毒性、物质的危险性类别、重大危险源识别、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和相关公用工程危险性识别,本项目的危险识别结果如表3-2所示。表3-2危险识别结果序号风险类别评价内容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生产事故废水泄漏废水进入河沟,对环境的影响2设备事故正己烷罐区泄漏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阻断危险物源,防止次生事故。出现重大危险情况,应对人员紧急疏散。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4.1建立应急组织体系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厂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员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夜间由中夜班班长轮流值班),负责日常应急管理事务与协调。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领导小组组织处置,由总经理:***任总指挥,由厂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和指挥。注:如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不在时,由车间主任或安环科负责人/总值班人员/当班班长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指挥。4.2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4.2.1指挥机构一级指挥(总指挥)总经理二级指挥(副总指挥)副总经理三级指挥(专业指挥)生产厂长生产车间主任业务经理安环科主管保障体系:***医院值班电话医疗急救120公司值班电话****相关联络电话:厂办****财务部***安保部******采购部*****仓库*****县环保局*****市环保局*****县安监局*****4.2.2指挥机构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的储备;(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企业内部各级应急预案);(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4.2.3指挥部成员职责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行使总指挥职责;安环科主管: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火灾扑救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和增援力量的引导;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工作、监测工作;车间主任:负责事故处置时储运系统作业关、停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应急报警、救援联系;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财务部/市场业务部经理: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物资采购的资金调用,协助后保障工作。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兼职救援专业队伍与义务消防队员为事故应急救援骨干力量,承担各类事故的救援及处置。4.2.4现场指挥与救援专业小组的组成及职责4.2.4.1现场应急抢险作战组组长:郑军成员:班组长为骨干:张奇峰、王玉明、王永卿,由岗位操作人员和其他部门班组人员组成兼职消防队员。职责:***化工的生产区或者储罐区一旦发生火灾、泄漏时;现场由生产厂长(***)指挥班组长(张奇峰、王玉明、王永卿)等人员实施灭火或者用围堰封堵,当泄露少量污染源时,应立即用沙土掩埋覆盖;当大量泄露时,首先要封堵储罐源头,其次再把已泄露的污染源引到环境应急处理池中等待下一步紧急处理;第三:防止污染源随下水道外流造成大面积污染,立即封堵下水道出口。另一方面防止设施、设备抢修、堵漏,突击转移危险物品、抢救现场中毒、受伤人员,疏散现场人员,设立安全警戒和事故善后现场清理等。4.2.4.2医疗救护组组长:业务部经理(由业务经理:****担任)成员:**、*****、***等有关人员组成职责:负责现场医疗急救,联系/通知医疗机构救援,陪送伤者,联络伤者家属。4.2.4.3治安组组长:安环科科长(由****担任)成员:*****、***、****等有关人员组成职责: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秩序维护,设置警戒,组织指导疏散、撤离与增援指引向导。5.预防与预警5.1环境风险源监控公司有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配备完善消防系统,设有固定泡沫、干粉灭火系统。各重点部位设置完善的报警联锁系统、以及水消防系统和ABC类干粉灭火器等。5.2预警行动:预警状态分为三级5.2.1一级预警一级预警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大面积泄漏事故,泄漏已流入水域或扩散到周边区域;造成的泄漏公司已无能力进行控制,以及恐怖袭击已发生的事故或事件。5.2.2二级预警二级预警为已发生火灾和泄漏,在及短时间内可处置控制,未对周边企业、社区产生影响的事故以及获悉恐怖袭击事件即将发生信息时。5.2.3三级预警设备、设施严重故障,将会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的;可燃气体检测系统发出警报;遇雷雨、强台风、极端高温、汛涝等恶劣气候;接到恐怖袭击恐吓电话或政府发面预防恐怖袭击通知时;其他异常现象。5.2.4预警方式预警方式依据初步判断的预警级别,采用以下报告程序:5.2.4.1一级预警现场人员报告值班调度,调度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启动预案,依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通知相关机构协助应急救援。5.2.4.2二级预警现场人员或调度向安全或环保部门报告,由安全或环保部门负责上报事故情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启动预案。5.2.4.3三级预警现场人员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值班调度并通知安全或环保部门,部门负责人或调度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安全或环保部门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5.2.4.4以上预警信息报告通知,遇非工作日时,通知值班调度和总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和有关人员。5.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5.3.1内部信息报告与通知保卫人员为24小时值班,一旦发生事故,通过内、外线电话与有关应急救援部门、人员联系;人工报警:辖区现场人员发现火灾时,可通过现场火灾报警按钮或呼叫、内线电话报警;事故信息通报:发现事故信息人员向调度或部门负责人报告,接报人向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报告、通知安全、环保部门,指挥现场处置,总经理或安全、环保部门经理视事故程度、应急等级发出应急救援指令,提出应急响应建议措施,启动相应应急预案。6.信息报告与通报发生火灾、重大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等事故,在第一时间,按事故类别向公安消防、安监所等部门报告,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上报,由总指挥或指令有关人员立即通过电话或派员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通报事故情况。6.1突发环境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环保部门,拨打电话“12369,******6.2事故报告基本要求与内容6.2.1火灾报警基本内容1)单位名称、地址;2)火灾发生地点、燃烧物质与面积;3)有无人员伤亡与被困人员;4)报警人姓名与联系电话,待接警人挂电话后才搁电话;5)报警时应使用普通话。6.2.2内部报告基本内容1)事故地点、时间以及设备设施;2)事故类型:火灾、中毒、泄漏等;3)有无人员伤亡与被困人员;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6.2.3政府部门报告基本内容1)单位名称、事故发生时间、装置、设备;2)事故类型:火灾、中毒、泄漏等,3)事故伤亡情况、严重程度,有无被困人员;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将要采取的措施;5)事故可能的原因和影响范围;6)需要增援和救援的需求;具体联系电话及外部通报传递程序见附录。7.应急响应与措施7.1分级响应机制按照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应急响应所需资源,将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一级应急状态(重、特大事故),二级应急状态(较大事故),三级应急状态(一般或轻微事故或事件)。7.1.1一级响应(全体应急预案)7.1.1.1一级应急状态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与储罐区一般火灾事故;多人伤亡、中毒和触电事故;化学品污染水域或严重污染土壤事故;遇战争、地震或严重汛涝、决堤自然灾害时;发生恐怖袭击或报案事件及获悉三级恐怖袭击信息时;其他事故发生后,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遇需要全体人员疏散撤离和影响周边社区或企业的事故或事件。7.1.1.2一级应急响应指挥:一级应急响应指挥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执行;总指挥不在时,依序由副总指挥、车间主任、安环科科长、当班班长执行;总指挥到位后向总指挥移交指挥;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火灾时在公安消防部门到场后移交消防部门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7.1.2二级响应(现场应急)7.1.2.1二级应急状态储罐区以外场所小面积初期火灾事故;个别人员伤亡、中毒和触电事故;接台风预警或遇突发性恶劣气候时;获悉二级恐怖袭击信息时;遇需局部人员撤离的事件。7.1.2.2二级应急响应指挥二级应急指挥由现场指挥组成员执行,依序由车间主任、安环科科长执行,非工作日期间由当班班长执行。7.1.3三级响应小型火警;可能发生小范围或有少量化学危险品泄漏事件;人员轻微伤害事件;一般保安事件。三级应急指挥由值班调度指挥,初期的指挥由班长,或现场在场最高职务人员组织指挥应急处置。7.2应急措施7.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7.2.1.1储存区火灾、爆炸应急处置1)各作业岗位停止作业,关闭相关的机泵、电源,相临贯通的储罐或管道工艺阀门,转移现场可燃或易燃物品;2)就近人员立即抢救或搜寻可能的受伤、被困人员;3)发现者向厂长报告,厂长接报后立即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并向公司应急指挥报告;4)门卫立即启动泡沫供水泵,启动操作泡沫系统相应电动阀门,对储罐实施泡沫灭火;5)防火堤内如遇有流淌火时,视情组织人员就近在泡沫消火栓处敷设1-2支泡沫枪喷射泡沫扑救;6)检查事故罐区污、雨排水阀和闸,确认处于关闭状态(视堤内污水与消防水情况及时开启污水阀排至污水池);7)检查封堵防火堤的泄漏孔洞,用砂土封堵,防止污水与受污染消防水外溢;8)遇有物料泄漏时,视不同物料性质,及时组织人员用沙土围堵或引至安全场所和容器;9)公安消防队到场后,由消防指挥员指挥火灾扑救,公司抢险人员协同扑救;10)遇着火罐离临近周边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告知作好相应的防范准备;11)遇火势无法控制,着火罐有迹象发生爆炸或危及临近罐爆炸时,及时疏散撤离所有人员。7.2.1.2车间火灾处置1)确认起火地点或位置;2)按报告程序报警;3)就地使用现场与附近灭火器扑救;4)转移重要物资、资料或易燃、可燃物资,保持消防救援通道畅通;5)如有人在建筑物内时,须在安全的条件下组织搜救或通知消防人员搜救,遇有受伤,应及时抢救伤员;6)火势较小时,就地使用灭火器材灭火,组织人员集中周边移动灭火器协同扑救;7)火势威胁工艺设备、管线和建筑物时,实施冷却,组织人员操作启动就近泡沫灭火系统,敷设水带、泡沫枪,喷射泡沫扑救;8)检查、关闭现场周边雨排水阀和闸,打开排污阀;9)遇火势无法控制,及时疏散撤离所有人员。7.2.1.3配电房火灾处置1)按报警程序报告;2)切断电源;3)带电灭火时,应选用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方法,确保灭火时的安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距离大于0.4米;4)保证切断电源的安全操作和停电后力求不影响消防设备、设施的用电;5)检查、扑灭电缆敷设沟串火;6)遇变压器油流淌时组织人员用沙土围堵;7.2.1.4火灾处置注意事项:1、灭火抢险时应视现场情况和人员力量、设施,按有利于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灵活实施具体灭火抢险措施;2、抢险人员应注意作好自身防护,需要时佩戴呼吸防护器具;3、对接近火场的抢险人员应穿着防火隔热服,注意用喷雾水进行掩护;4、在无把握扑救时注意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冷却,控制火势等待增援;5、在有可能发生对人身重大伤害时,及时撤离现场人员;6、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提供燃烧物质特性、储量、工艺设备等火场情况,服从消防部门的指挥。7.2.1.5废水泄漏应急处置1)停止作业,关闭有关机泵、阀门;2)按报告程序报告;3)控制一切火源,在变电所切断泄漏区域电源;4)派员监测泄漏成份、浓度;划定警戒区域,疏散无关车辆、人员,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5)准备消防器材、设备,作好扑救准备;6)检查污、雨排水阀和闸,确认处于关闭状态;7)组织人员盛接回收泄漏物,使用堵漏工具、材料控制泄漏或倒罐;8)检查封堵防火堤孔洞,防止外流;9)泄漏控制后,冲洗清理现场。10)如物料流入河内时:①迅速用围油缆(或绳)围拦堵截,控制泄漏源;②用化工泵吸回泄漏物;③联系通知水利部门关闭随塘河水闸,控制泄漏污染随水流扩散;④联系报告环保部门协助处置;⑤联系水域附近企业单位,通报情况、告知作好应对准备;7.2.2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对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置,应注意根据其化学危险特性,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具体参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相应的化学品章节中的“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置。1、现场应划定警戒区域,派员警戒阻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2、切断泄漏气体波及场所内电源,控制一切火源,现场禁止使用非防爆通讯器材;3、现场人员必须配戴相应有效的呼吸防护器具;4、有影响邻近企业时,及时通知,要求采取相应措施;5、需要时,向邻近企业请求设备、器材和技术支援;6、必要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增援。7.2.3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对废水泄漏的应急处置,应注意根据其所含化学物质危险特性,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具体参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相应的化学品章节中的“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置。1、现场应划定警戒区域,派员警戒阻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3、现场人员必须配戴相应有效的防护器具;4、有影响邻近企业时,及时通知,要求采取相应措施;5、需要时,向邻近企业请求设备、器材和技术支援;6、必要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增援;7、现场清理泄漏物料时:1)将冲洗的污水应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危险固体废弃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2)清理时可咨询有关专家,以决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进行,必要时由具备资质的清洗机构清洗。8、污染水域时,及时与水利、水政部门取得联系,防止污染水域扩大蔓延。7.2.4现场急救与紧急处理7.2.4.1中毒时的急救处置1)吸入化学品气体中毒时,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场所,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冬季应注意保暖,送医院治疗;2)沾染皮肤时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清水冲洗;3)溅入眼睛时,用清水冲洗后,送医院治疗;4)口服中毒时,如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误服强酸强碱者,不宜催吐,可服牛奶、蛋清等(误服石油类物品和失去知觉者及抽搐、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的患者不能催吐),送医院治疗;5)急性中毒时为防止虚脱,应使患者头部无枕躺下,挣扎乱闹时,按住手脚,注意不应妨碍血液循环和呼吸,送医院治疗;6)神智不清时,应使其侧卧,注意呼吸畅通,防止气道梗阻,送医院治疗;7)呼吸微弱或休克时,可施行心肺复苏术,恢复呼吸后,送医院治疗或请求医院派员至现场急救。8)食物中毒时(1)立即送医院治疗;(2)封存所食用的食物,送有关部门化验;(3)妥善处理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理,需要时留样送化验;(4)报医疗卫生部门消毒处理现场。7.2.4.2外伤急救处置1)一般外伤:脱离现场,清除污物,止血包扎,需要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2)骨折时用夹板固定包扎,移动护送时应平躺,防止弯折,送医院治疗。3)遇静脉大出血时及时绑扎或压迫止血,立即送医院救治。7.2.4.3医院救治1)个别受伤人员救援时,由所在部门派员在西门或北门处接引救护车辆至现场;2)门卫保安协助救护车辆的入库安全措施的落实;3)多人受伤、中毒救援时,后勤保障组指挥协调派员接引与接洽,并派员跟随;7.2.5现场保护7.2.5.1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期间,由治安组组织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7.2.5.2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部门、岗位实行警戒,未经应急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7.2.5.3事故现场拍照、录像,除事故调查管理部门或人员外,需经总指挥批准;7.2.5.4事故现场的设备、设施等物件证据不得随意移动和清除,抢险必须移动的需作好标记。7.3应急监测物料泄漏,造成大气、水的环境污染,由安环科负责,联系当地滁州市环境监测站,对事发区域进行监测。监测因子:泄漏物料和可能伴生次生的有毒有害物品。水监测断面:根据物料泄露量、物料特性等具体确定。水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大气监测布点:***、***经济开发区。7.4应急终止当现场符合应急结束条件时,按应急响应级别,分别由现场指挥或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如系启动政府或港区应急预案,则由政府应急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条件(1)火源已得到控制、扑灭,现场检查确认无残余火种、热源,无物料泄漏;(2)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的救治,失踪人员已确认查实;(3)现场事故设备、设施、建筑已检查确认无危险隐患或可能发生次生危害;(4)泄漏物已得到控制,现场经检测无有毒有害气体。7.5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社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消洗;(3)事件情况上报事项;(4)需向事件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5)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6)应急过程评价;(7)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9)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8.后期处置8.1善后处置由公司善后处置小组负责对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工作。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生态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8.2保险公司已办理财产险、设备险,由财务部门及时联系保险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处理理赔事宜。9.应急培训与演练安环科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培训分为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培训,演练分为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演练。9.1培训9.1.1培训工作组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应急救援专业组负责人作好日常预案的学习培训,根据预案实施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应做好记录和培训评估。9.1.2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危险重点部位的分布与事故风险;事故报警与报告程序、方式;火灾、泄漏的抢险处置措施;各种应急设备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正确佩戴;应急疏散程序与事故现场的保护;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9.1.3员工与公众的培训可能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其后果;事故报警与报告;灭火器的使用与基本灭火方法;泄漏处置与化学品基本防护知识;疏散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9.1.4应急培训要求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周期性:公司级的培训一般每年一次,部门与功能性的培训每季一次;真实性:培训应贴近实际应急活动。9.2演练9.2.1演练方式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综合演练三种。9.2.2演练组织与级别9.2.2.1应急演练分为部门、公司级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9.2.2.2部门级的演练由部门负责人(现场指挥)组织进行,公司安全、环保、技术及相关部门派员观摩指导;9.2.2.3公司级演练由公司应急指挥小组组织进行,各相关部门参加;9.2.2.4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演练,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配合。9.2.3演练准备9.2.3.1演练确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制订演练方案,按演练级别报应急指挥负责人审批;9.2.3.2演练前应落实所需的各种器材装备与物资、交通车辆、防护器材的准备,以确保演练顺利进行;9.2.3.3演练前应通知周边社区、企业人员,必要时与新闻媒体沟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9.2.4演练频次与范围9.2.4.1车间部门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紧急疏散等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4次以上;9.2.4.2公司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调进行的演练与公司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9.2.4.3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公司积极组织参加。10.奖惩奖惩按公司《管理制度总则》执行,企业对在事故抢险中表现优异的,分别给予嘉奖、记小功、记大功等奖励。出现事故,从重处罚,视情节分别作:警告、罚款、辞退处理;情节严重的,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11.保障措施11.1经费及其他保障财务部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确保事故应急处置装备的添置、更新及紧急购置的经费。11.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公司根据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需要,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