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1-8课笔记整理常外历史分享课件_第1页
初一历史1-8课笔记整理常外历史分享课件_第2页
初一历史1-8课笔记整理常外历史分享课件_第3页
初一历史1-8课笔记整理常外历史分享课件_第4页
初一历史1-8课笔记整理常外历史分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历史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贞观、开元、隆兴、洪武、永乐、康熙、嘉靖~导言课重要知识点(2)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公元元年公元2年公元前元年-112(3)公元纪年法(西元纪年、公历)4、历史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贞观、开元、隆兴、洪武、永乐、1公元元年公元2012年公元前2012年?L=问:AB一个公元前A年,一个是公元B年L=A+B-1公元元年公元2012年公元前2012年?L=问:AB一个公元2小结:在计算周年时1、如果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年或公元前??年,直接相减(大减小)。2、如果两个时间中一个是公元前??年,另一个是公元??年,相加之后再减1。小结:在计算周年时3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二、北京人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元谋3、生产生活特点: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知道用火1、距今时间:约70-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3、体质体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4、生产生活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猎取采集食物;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1、距今时间:约1.8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3、体质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生活特点: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有审美意识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生活的集体是氏族;(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二、北京人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4体质特征上生产工具上生产生活上北京人保留猿的一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面貌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使用磨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渔猎,人工取火,骨针制兽衣,装饰品装扮(2)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1、火的作用:(1)具体作用:熟食、照明、御寒、驱赶野兽。2、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体质特征上生产工具上生产生活上北京人保留猿的一些特征使用打制5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聚落1、距今时间:约6000多年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3、生活状况:(1)居住房屋:半地穴式

(2)食物来源:粟、猪、狗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4)生活用具:陶器(彩陶)

(5)其他:壕沟1、距今时间:约7000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1、距今时间:约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3、生活状况:(1)居住房屋:干栏式

(2)食物来源:水稻、猪、狗、水牛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4)生活用具:陶器(黑陶)

(5)其他:水井二、河姆渡聚落三、大汶口原始居民3、生活状况:陶器、玉器

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1、距今时间:约6000多年2、地61、半坡、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结构:(1)区别:半地穴式、干栏式(2)区别原因:地理位置、气候不同(3)启示: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设计2、比较河姆渡与半坡聚落原始生活的异同同: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1)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2)从事农业生产(3)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异:地理环境:半坡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半坡为半地穴,河姆渡为干栏式;种植作物:半坡主要种粟,河姆渡主要种水稻。制陶特点:半坡是彩陶,河姆渡是黑陶。农耕文明的特征1、半坡、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结构:(1)区别:半地穴式、干栏式7一、炎帝与黄帝三、大禹治水1、炎、黄二帝的贡献2、炎黄二帝战蚩尤1、禅让的概念:2、禅让典型:尧舜禹1、治水方法: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2、大禹的贡献:(1)治水(2)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发展农业(3)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3、启示: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3、炎黄二帝的斗争4、炎黄二部的联合二、尧舜“禅让”涿鹿之战,联合战败蚩尤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形成华夏族的主体原始社会民主推举出有才有德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和平的方式)(任人唯贤)炎帝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贡献: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和指南车下属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第3课一、炎帝与黄帝三、大禹治水1、炎、黄二帝的8大禹治水的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1、大禹灵活改变治水方法,有创新精神。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奉献精神。3、从洪水成因来看,启示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大禹治水的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1、大禹灵活改变治水方法,91、夏朝建立: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国家机构的建立:6、灭亡:(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启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等公天下(禅让制)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一、夏朝(约BC2070年—约BC1600年)(1)农业(农耕为主,使用石制、蚌制、骨制工具)(2)手工业(青铜器、陶器)4、经济:(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亡国之君:桀5、文化:刻画符号,已具有文字的笔画形状第5课1、夏朝建立: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国家机构的建立:6、10二、商朝(约BC1600年—BC1046年)1、商朝建立:(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盘庚迁殷:(3)都城:亳(2)建立者:汤约公元前1300年3、社会状况:(1)政治上:设置官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2)经济上: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还有规模较大的畜牧业。

(3)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文字。4、灭亡:(1)时间:公元前1046年(2)亡国之君:纣二、商朝(约BC1600年—BC1046年)1、商朝建立:(11三、西周(BC1046年—BC771年)1、西周建立:(1)时间:公元前1046年(3)都城:镐京(2)建立者:周武王2、社会状况:(1)政治上:分封制(2)经济上:全国土地归国王所有,平民和贵族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①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②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③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3、灭亡:(1)时间:公元前771年(2)亡国之君:周幽王犬戎攻破镐京4、东周建立:(1)时间:公元前770年(3)都城:洛邑(2)建立者:周平王三、西周(BC1046年—BC771年)1、西周建立:(1)121、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区别王位世袭制: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始于启。禅让制: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有才有德的人为部落首领的制度,始于尧,止于禹。2、从夏商灭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应唯才是举,广纳谏言。(2)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1、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区别王位世袭制: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131、目的: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内容:(1)周王的分封: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授民授疆土")(2)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朝觐、纳贡、服役、随从作战3、对象:5、作用:(1)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2)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4、依据

(基础):宗法制一、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王族、功臣、前代贵族巩固了国家的统治第6课1、目的: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内容:(1)周王的分封:周王14享有各种特权,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隶属于贵族,被驱使进行大规模集体劳作,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作者。毫无人身自由,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被强迫做苦役、充当祭祀供品、殉葬。二、社会等级制度1、贵族:2、平民:3、奴隶:——按血缘亲疏关系进行区分尊卑等级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享有各种特权,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隶属于贵族,被驱使15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目的:2.手段:3.作用:巩固统治暴力镇压(军队、刑法)+礼仪教化军队刑法——作用: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礼仪教化——作用: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Q:你认为分封制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的统治永远牢固吗?为什么?(1)不能。(2)原因: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时间推移,诸侯间力量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他们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分封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目的:2.手段:3.作用:巩固统16一、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逐渐瓦解的时期

第7课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1)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2)几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1、齐桓公首霸原因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根本原因)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提高了齐国的地位;(高明手段)公元前651年,召集诸侯“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称霸标志)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是东方大国;(物质条件)2、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楚)3、楚庄王称霸:邲之战(晋楚)一、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逐渐瓦解的时期第717二、战国(前770—前476)—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2、合纵连横Q: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没有成功?1)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2)秦国采取“连横”的策略,破了“合纵”。3)六国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二、战国(前770—前476)—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1、18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西周的农业生产2、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木石工具3、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铁犁牛耕广泛使用千耦其耘个体农耕作用: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极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1)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2)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第8课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西周的农业生产2、春秋战国时期的19(1)李悝变法(魏国)(2)吴起变法(楚国)(3)申不害改革(韩国)(4)邹忌改革(齐国)(5)商鞅变法(秦国)——最成功(影响最大、最彻底)富国强兵最早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目的:(1)李悝变法(魏国)20三、商鞅变法和秦的崛起1、历史背景2、概况:3、历史作用(1)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的现实压力(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商鞅(秦孝公支持)(3)内容:①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

②强兵:奖励军功;

③加强中央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使秦国逐步成为国富兵强的国家,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封建统治。——目的:富国强兵商鞅个人命运:因触犯旧贵族的利益,对其恨之入骨,惨遭车裂。三、商鞅变法和秦的崛起1、历史背景2、概况:3、历史作用(121

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根本原因)②秦孝公的支持。③百姓的欢迎。④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问:评价历史事件的成败,不能以实行者的生死来论断。关键要看这个事件的目的是否实现,看它的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原因何在?启示:(1)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根本原因)问:评价历224、历史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贞观、开元、隆兴、洪武、永乐、康熙、嘉靖~导言课重要知识点(2)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公元元年公元2年公元前元年-112(3)公元纪年法(西元纪年、公历)4、历史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贞观、开元、隆兴、洪武、永乐、23公元元年公元2012年公元前2012年?L=问:AB一个公元前A年,一个是公元B年L=A+B-1公元元年公元2012年公元前2012年?L=问:AB一个公元24小结:在计算周年时1、如果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年或公元前??年,直接相减(大减小)。2、如果两个时间中一个是公元前??年,另一个是公元??年,相加之后再减1。小结:在计算周年时25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二、北京人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元谋3、生产生活特点: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知道用火1、距今时间:约70-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3、体质体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4、生产生活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猎取采集食物;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1、距今时间:约1.8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3、体质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生活特点: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有审美意识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生活的集体是氏族;(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二、北京人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26体质特征上生产工具上生产生活上北京人保留猿的一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面貌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使用磨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渔猎,人工取火,骨针制兽衣,装饰品装扮(2)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1、火的作用:(1)具体作用:熟食、照明、御寒、驱赶野兽。2、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体质特征上生产工具上生产生活上北京人保留猿的一些特征使用打制27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聚落1、距今时间:约6000多年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3、生活状况:(1)居住房屋:半地穴式

(2)食物来源:粟、猪、狗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4)生活用具:陶器(彩陶)

(5)其他:壕沟1、距今时间:约7000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1、距今时间:约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3、生活状况:(1)居住房屋:干栏式

(2)食物来源:水稻、猪、狗、水牛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4)生活用具:陶器(黑陶)

(5)其他:水井二、河姆渡聚落三、大汶口原始居民3、生活状况:陶器、玉器

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1、距今时间:约6000多年2、地281、半坡、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结构:(1)区别:半地穴式、干栏式(2)区别原因:地理位置、气候不同(3)启示: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设计2、比较河姆渡与半坡聚落原始生活的异同同: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1)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2)从事农业生产(3)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异:地理环境:半坡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半坡为半地穴,河姆渡为干栏式;种植作物:半坡主要种粟,河姆渡主要种水稻。制陶特点:半坡是彩陶,河姆渡是黑陶。农耕文明的特征1、半坡、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结构:(1)区别:半地穴式、干栏式29一、炎帝与黄帝三、大禹治水1、炎、黄二帝的贡献2、炎黄二帝战蚩尤1、禅让的概念:2、禅让典型:尧舜禹1、治水方法: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2、大禹的贡献:(1)治水(2)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发展农业(3)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3、启示: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3、炎黄二帝的斗争4、炎黄二部的联合二、尧舜“禅让”涿鹿之战,联合战败蚩尤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形成华夏族的主体原始社会民主推举出有才有德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和平的方式)(任人唯贤)炎帝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贡献: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和指南车下属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第3课一、炎帝与黄帝三、大禹治水1、炎、黄二帝的30大禹治水的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1、大禹灵活改变治水方法,有创新精神。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奉献精神。3、从洪水成因来看,启示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大禹治水的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1、大禹灵活改变治水方法,311、夏朝建立: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国家机构的建立:6、灭亡:(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启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等公天下(禅让制)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一、夏朝(约BC2070年—约BC1600年)(1)农业(农耕为主,使用石制、蚌制、骨制工具)(2)手工业(青铜器、陶器)4、经济:(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亡国之君:桀5、文化:刻画符号,已具有文字的笔画形状第5课1、夏朝建立: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国家机构的建立:6、32二、商朝(约BC1600年—BC1046年)1、商朝建立:(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盘庚迁殷:(3)都城:亳(2)建立者:汤约公元前1300年3、社会状况:(1)政治上:设置官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2)经济上: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还有规模较大的畜牧业。

(3)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文字。4、灭亡:(1)时间:公元前1046年(2)亡国之君:纣二、商朝(约BC1600年—BC1046年)1、商朝建立:(33三、西周(BC1046年—BC771年)1、西周建立:(1)时间:公元前1046年(3)都城:镐京(2)建立者:周武王2、社会状况:(1)政治上:分封制(2)经济上:全国土地归国王所有,平民和贵族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①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②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③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3、灭亡:(1)时间:公元前771年(2)亡国之君:周幽王犬戎攻破镐京4、东周建立:(1)时间:公元前770年(3)都城:洛邑(2)建立者:周平王三、西周(BC1046年—BC771年)1、西周建立:(1)341、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区别王位世袭制: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始于启。禅让制: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有才有德的人为部落首领的制度,始于尧,止于禹。2、从夏商灭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应唯才是举,广纳谏言。(2)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1、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区别王位世袭制: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351、目的: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内容:(1)周王的分封: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授民授疆土")(2)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朝觐、纳贡、服役、随从作战3、对象:5、作用:(1)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2)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4、依据

(基础):宗法制一、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王族、功臣、前代贵族巩固了国家的统治第6课1、目的: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内容:(1)周王的分封:周王36享有各种特权,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隶属于贵族,被驱使进行大规模集体劳作,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作者。毫无人身自由,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被强迫做苦役、充当祭祀供品、殉葬。二、社会等级制度1、贵族:2、平民:3、奴隶:——按血缘亲疏关系进行区分尊卑等级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享有各种特权,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隶属于贵族,被驱使37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目的:2.手段:3.作用:巩固统治暴力镇压(军队、刑法)+礼仪教化军队刑法——作用: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礼仪教化——作用: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Q:你认为分封制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的统治永远牢固吗?为什么?(1)不能。(2)原因: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时间推移,诸侯间力量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他们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分封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目的:2.手段:3.作用:巩固统38一、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逐渐瓦解的时期

第7课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1)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2)几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1、齐桓公首霸原因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根本原因)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提高了齐国的地位;(高明手段)公元前651年,召集诸侯“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称霸标志)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是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