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中考语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姓名:班级:【知识要点】一、文言文命题特点面对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1、选文。中考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2、题型。中考文言文会涉及字词解释、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第二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或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3、考点。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快速浏览题目,了解题干。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疏通词句,了解具体写了什么事。3、“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二、文言文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即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相同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留、删、调、换、补;字字落实,变单为双,文从句顺。留: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不用翻译。删: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不译。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调: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太不聪明了换:古今异义词要更换。如:走——跑;汤——热水;补: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加上括号。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补上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总之: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3、内容理解题:(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专项练习】1、阅读《〈孟子〉二章》,完成(1)-(4)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2)下列四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B、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C、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以为死(2)请把“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开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既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也抒发了怀才不遇者常有的感慨。B、“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愤慨之情。C、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D、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期望。3、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便舍船屋舍俨然B、是谓大同秦王谓唐雎曰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故人不独亲其亲亲贤臣,远小人(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A、两个文段都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B、“外户而不闭”说明作者认为在理想社会当中,盗窃和害人等坏事情不会发生。C、“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D、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和儒家的大同社会中老人和小孩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横无际涯受任于败军之际B、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C、去国怀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微斯人,吾谁与归?(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C、山间之朝暮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往来而不绝者湖中人鸟声俱绝(2)把“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引出“山水之乐”,过渡巧妙,景情相联。B、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运用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谐美,抒发了陶醉于美景的欢乐心情。C、第三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写滁人游乐和太守宴饮。太守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治下政通人和。D、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现出太守与游人互为知音,共享盛世。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B、天下缟素可以弹素琴C、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敬受命。”(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D、无论秦王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以头抢地耳。②徒以有先生也。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宜B、礼愈至天子先驱至C、故余虽愚公问其故D、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而取义(2)请把“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临别赠言,作者讲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B、选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简洁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向老师虚心求教时的情态。C、太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优越,若还是“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品行不良,则多半是不够刻苦专心。D、作者成年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既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光先帝遗德仿佛若有光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C、悉以咨之已而之细柳军D、每与臣论此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把“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二)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①泓而来,有司曰:“请迨②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③,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注:①济:过河②迨:趁着③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公将鼓之已陈,然后襄公鼓之B、公将驰之年与时驰C、再而衰寓逆旅,主人日再食D、齐师伐我伐竹取道(2)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一)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弱国战胜强国的关键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打仗时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B、文(一)采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以曹刿的“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强烈爱国热情来衬托同乡的人对国事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C、文(一)语言精练,以“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两句体现了庄公冒进急躁,以“未可”“可矣”等句体现了曹刿从容不迫。D、文(二)“泓水之战”中,宋公固执愚蠢,拒绝接受有司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他与鲁庄公形成鲜明对比。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齐策一》)(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参考答案】1、(1)A(2)D(3)C(4)①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②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③(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2、(1)C(2)想要与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C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前一个“而”表示转折,可译成但是。后一个“而”表示顺承,可译为来。用法不同。B.前一个“见”通“现”,表现。后一个“见”的意思是明了。用法不同。C.两个以都是按照的意思。用法相同。D.前一个“或”的意思是有时,后一个“或”的意思是有人。用法不同。故选C。(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且,尚且。等,一样。安,怎么。其,代词,它。故译为,想要与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与掌握。A.正确.B.正确。C.有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D.正确。故选C。3、(1)C(2)A(3)①老人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②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4、(1)C(2)①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复兴起来了。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C解析:(1)A.边际/时候。B.迫近/轻视。C.国都。D.日光/景象,景物。本题除却考查《岳阳楼记》重点实词意思之外,兼考查了《出师表》《惠子相梁》《醉翁亭记》中的几个实词,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中考考纲要求掌握的古诗文。(2)①“具”是通假字,同“俱”,译为“全”“皆”。“兴”译为“复兴”。②“微”译为“没有”,“斯”译为“这”。注意“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注意还原宾语语序。(3)C选项“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原文说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对境遇有更高体会,不论失意、得意时皆勿因之或悲或喜。5、(1)C(2)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3)D解析:(1)A.景色/日光;B.表陈述语气/表判断语气;C.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D.断/消失。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高踞。还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断句的翻译。(3)D.“共享盛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的与民同乐思想。“共享盛世”显然属于拔高的理解。故选D。6、(1)C(2)C(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和原文不符)(3)①把头往地上撞罢了。②只因为有先生你啊。7、(1)A(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C解析:(1)A.都解释为“有时”。周到/到达;C.所以/……的原因;D.客舍/舍弃。(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以:因为。中:心中。足:值得。乐: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应译为:使……快乐。不知:不觉得。口体之奉:泛指吃穿。不若人:比不上别人。(3)C项理解有误。“天质之卑”指天资低下,并非品行不良。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8、(1)B(2)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3)C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