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 教学大纲_第1页
公共行政学 教学大纲_第2页
公共行政学 教学大纲_第3页
公共行政学 教学大纲_第4页
公共行政学 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课程建设小组

天津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公共行政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公共行政学是专门研究政府有效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规律的学问,是一门新兴而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高级行政管理人才的必修之课。(二)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旨在研究公共行政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推广公共行政研究中的新观点、新思路,并借鉴国外有益的公共行政理论与管理经验,使学生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知识领域;认真汲取当今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全新的视角和开放的视野,分析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将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国外先进的公共行政理论与中国现实的行政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应用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从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较为系统地分析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组织、公共行政人员、公共行政决策、公共行政的执行活动、公共行政的保障活动、监督行政与道德自律、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公共行政的效率与绩效、公共行政发展等内容。(四)教学时数51学时(授课学时48,答疑学时3)。(五)教学方式《公共行政学》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全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的专题讨论,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使用。本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在开始学习某章内容之前,阅读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考核要求,以便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整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解题时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本课程的专项网站。《公共行政学》课程专项网站的内容包括:课程大纲、各章小结、教学课件、实用案例、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学术前沿、视频课堂等多项内容。课程专项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和学生的课余学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二、正文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含义与特征,明确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行政活动规律的学科。科学地理解公共行政含义和特点,了解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行政的涵义(一)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国内学者对行政概念的解释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广义与狭义两种代表性观点:从广义上理解,行政是指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有关管理活动;从狭义上理解:行政就是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国家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二)行政的涵义从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分工角度出发,将行政理解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的涵义及特征(一)公共行政的涵义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和其他履行公共行政职能的公共部门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二)公共行政的特征公共性,权威性,规范性,民主性,效率性。第二节公共行政学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和特点(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行政组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理论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政治性,应用性,变革性,综合性。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行政的主体,即公共行政组织,主要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行政活动的根本原则,即依法管理。探讨和发现公共行政活动的规律是公共行政学的重要任务。三、公共行政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公共行政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它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各自的研究范围和对象。第三节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意义与方法一、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公共行政规律,正确行使政府职能,指导我国政府的公共行政实践;有助于我国政府迎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可以为政府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有效地执行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而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行政的水平和行政效率;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行政人才。二、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思考题:1.简述行政、公共行政的概念。2.简述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行政涵义的理解。3.公共行政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4.简述公共的涵义。5.简述公共行政的基本特征。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和特点。7.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8.试述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9.简述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重要的现实意义。10.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第二章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公共行政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理解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建设的特点。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一、公共行政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公共行政学产生于19世纪末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形成的社会背景:美、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由生产和资本集中所引起的垄断统治开始形成;国家对外的政治扩张和经济扩张,国际交往频繁了。二、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原因强化国家职能的需要;科学管理运动的推动;社会生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政治理论和政府实践的产物。第二节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一、公共行政学的初创初创阶段始于19世纪末期。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首次将公共行政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威尔逊成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者。初创阶段公共行政理论的三个内容: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是研究的主题之一;科学管理理论成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基础;总结行政规律,提出公共行政理论的基本模式和学科体系。二、公共行政理论的修正修正阶段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公共行政理论的修正:一方面是强调公共行政的政治性,修正了初创阶段公共行政和政治过程两分离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对科学管理理论中旧有倾向的再认识。三、公共行政理论的拓展拓展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拓展阶段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其一,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理论,拓宽了公共行政研究的领域;其二,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其三,公共行政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增强。四、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向理论研究的重心发生了转移;理论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紧密结合。第三节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建设中国的公共行政学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行政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建设借鉴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理论,加强自主创新。思考题:简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公共行政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初创阶段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简述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中的主要观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修正阶段有哪些修正?20世纪60年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何谓“新公共管理运动”?试述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向。10.试述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建设的特点。第三章公共行政环境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行政环境的涵义和特征,熟悉公共行政环境的类型;了解公共行政环境的一般理论;熟悉公共行政环境的内容;掌握公共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了解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环境及特点。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环境概述一、公共行政环境的涵义和特征(一)公共行政环境的涵义公共行政环境主要指公共行政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界限之外,对其存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诸要素、条件的总和。(二)公共行政环境的特征复杂性;差异性;变动性;综合性。二、公共行政环境的类型从环境内容上分为行政自然环境和行政社会环境;从区域和范围上可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从不同作用可分为有利的行政环境和不利的行政环境;从环境内容上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三、公共行政环境的一般理论高斯和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第二节公共行政环境的内容一、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公共行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家政权制度、政党政治、行政法律制度、政治文化等内容。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涉及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水平两个方面。三、文化环境文化环境为公共行政提供智力支持、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是影响公共行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四、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包括国际社会环境和国际自然环境两大方面,其中对公共行政影响最深、最直接的是国际社会环境。五、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海洋、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各种自然物和生态物。第三节公共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一、公共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公共行政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为动态平衡。二、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制约作用首先,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次,公共行政环境决定着公共行政的框架与结构,规定了公共行政运行的基本规则。公共行政环境中的政治、经济因素直接决定了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机构、公共行政运行机制与方式等公共行政方面的基本问题。第三,公共行政环境影响乃至决定公共行政职能的内容及其实现。第四,公共行政环境影响着公共行政过程。三、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的能动作用(一)公共行政可以利用公共行政环境所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心理等条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办法,并迅速有效地加以实施。(二)公共行政可以通过对公共行政环境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总结,主动地纠正不符合公共行政环境要求的管理行为、管理法规和管理方式。(三)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的能动作用,也表现在消极方面,即对公共行政环境起到阻碍和破坏作用。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环境一、中国公共行政的国际环境(一)政治环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二)经济环境国际经济与国际市场的全球化、一体化脚步越来越迅速,其不平衡性将进一步加剧。(三)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特别是发展高科技,创新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四)文化环境国际文化的特点是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五)社会环境人类社会活动愈来愈频繁,人类社会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国际社会环境在不断优化。二、中国公共行政的国内环境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环境发生的最为深刻、最为根本的变迁;中国开始由高度集权的执政体制向适度分权政治体制转变,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恢复与发展,公民权利得到大幅度提升;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涌入,当代中国的行政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要求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次,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行政改革经验和模式;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第四,转换公共行政职能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第五,综合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第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思考题:1.公共行政环境的涵义是什么?2.公共行政环境有何特征?3.简述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4.公共行政与行政环境的动态平衡表现为哪些特点?5.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公共行政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7.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这些环境各有什么特点?8.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要求有哪些方面?第四章公共行政职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公共行政职能涵义与特征;熟悉当代社会公共行政职能的主要范围、功能和实现手段;理解公共行政的职能体系;掌握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涵义以及影响因素和转变的内容;初步了解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及职能转变的问题。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职能概述一、公共行政职能的涵义和特征(一)公共行政职能的涵义公共行政职能简称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二)公共行政职能的特征公共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其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都具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从政府对国家社会生活诸领域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和方式看,都具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运行职能。二、公共行政职能的主要范围和功能(一)公共行政职能的主要范围1.传统社会的公共行政职能范围2.当代社会的公共行政职能范围(二)公共行政职能的主要功能维持职能;护卫职能;管制职能;扶助职能;服务职能;发展职能。三、公共行政职能的实现手段(一)直接方式政府职能实现的直接方式即是行政命令手段。(二)间接方式间接方式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第二节公共行政职能体系一、基本职能政府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一般社会职能。运行职能政府的运行职能可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五项职能。第三节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一、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涵义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发生重大变化。二、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一)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影响(二)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影响(三)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四)体制改革的影响(五)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影响三、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一)公共行政职能内容的变化(二)公共行政职能作用范围的变化(三)公共行政职能作用性质的变化(四)公共行政职能作用程度的变化(五)公共行政职能方式的变化第四节中国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一、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一)政治职能阶级专政职能,军事保卫职能,社会治安职能,民主政治职能,;国际交往职能。(二)经济职能计划指导职能,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宏观调控职能,服务职能,检查监督职能。(三)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体育、卫生的职能。(四)社会职能社会福利职能,社会救济职能,社会保险职能,环境保护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二、中国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一)中国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中国公共行政职能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二)中国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理顺上下关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三)渐进的中国公共行政职能转变思考题:1.简述公共行政职能的涵义与特征。2.当代社会政府的行政职能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3.简述公共行政职能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手段。4.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5,政府的运行职能包括哪些方面?6.何谓政府职能转变?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有哪些方面?7.试述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8.中国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9.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0.简述中国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11.中国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12.如何理解中国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渐进性?第五章公共行政组织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行政组织的涵义、构成要素及一般特征;明确公共行政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类型;了解公共行政组织理论及其发展;掌握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因素、过程及一般条件;了解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及机构设置。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组织概述一、公共行政组织的涵义公共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本书着重研究静态的、狭义的公共行政组织,即政府行政组织。公共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公共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及一般特征(一)公共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职能目标;机构设置;公务职位;人员构成;权责体系;法规制度;物资经费。(二)公共行政组织的一般特征公共性;政治性;系统性;权威性;法制性。三、公共行政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政府职能相匹配的原则;职、责、权明确一致的原则;精简效能的原则;统一与权变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原则。四、公共行政组织的类型(一)公共行政组织的机构类型根据政治体制、行政职能和行政管辖范围,可以从宏观上对公共行政组织进行分类。根据行政工作的性质、内容和作用,可以对公共行政组织进行微观分类。(二)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类型纵向结构,横向结构。(三)公共行政组织的体制类型公共行政组织的领导体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公共行政组织的权力体制:集权制与分权制第二节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一、西方管理学者的公共行政组织理论(一)传统行政组织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组织理论和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二)行为科学行政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和西蒙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三)现代公共行政组织理论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的权变组织理论,西斯尼克的制度学派理论和康芒斯、科斯、威廉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四)当代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当代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集中在组织间关系和组织内部关系两个层面。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行政组织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对组织的建设提出了重要的原则构想。(二)列宁的组织理论(三)毛泽东、邓小平的组织理论第三节公共行政组织改革一、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因素与过程(一)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因素行政环境;行政目标与价值观;公共行政理论的演变;改革的心理因素;技术因素的推动。(二)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过程发现并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改革;绩效评估。二、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一般条件第四节中国政府组织一、中国政府组织的结构中国政府组织从纵向层次上来看,可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从横向结构上看,中国政府组织实行部门化。二、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三、编制管理和机构改革(一)编制管理的涵义与内容公共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职能和行政行为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个方面。(二)公共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方法1.运用行政方法,严格规范调控2.引入经济方法,实施激励调控3.利用法律方法,进行法治调控(三)编制管理与机构改革的关系机构改革实质上就是要通过对行政机构的法定地位、职责任务、行为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单位性质、人员编制、经费形式等基本原则和制度进行重新设计、组合和规定,以便使行政机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四、中国机构改革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八次大的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思考题:1.简述公共行政组织的涵义。2.简述公共行政组织构成要素及一般特征。3.公共行政组织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4.试述公共行政组织的分类。5.试述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6.试述公共行政组织的领导体制。7.试述公共行政组织的权力体制。8.简述官僚制组织理论。9.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因素有哪些?10.简述中国政府组织的结构。11.试述编制管理的涵义与内容。12.简述公共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方法。13.论述编制管理对机构改革的意义。14.简述机构改革的涵义。第六章公共行政人员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务与公务员的涵义与分类;掌握公共行政领导的涵义与类型,明确公共行政领导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熟悉行政领导的方式与艺术;了解公共行政领导的群体结构特点;在初步了解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公务员的管理有基本的认识。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务员及其分类一、公务与公务员(一)公务与私务公务是指是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组织、领导、监督等管理活动。公务的管理特征,职能特征,职务特征和合法性。(二)官员与公务员官员就是指在党政机关、军队里具有一定职务的公务人员,官员必须隶属于具体的组织,具有公众性、权威性、行为规范性等特点。中国公务员就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并由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二、公务员的分类(一)职位分类职位分类是指将适合分类的各种职位,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而进行的职位类别和等级系列的划分。职位分类的特征:职位设置以“事”为中心,职位数量的限制,职务与级别的对应,职位不与特定的人对应。(二)品位分类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它的分类依据是个人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公务员的身份。第二节公共行政领导者一、公共行政领导概述(一)公共行政领导与行政首长1.公共行政领导公共行政领导包括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依据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法律,运用人格号召、思想沟通、管制措施等各种方法与手段,行使其领导权和影响力,为达到某种组织目标所进行的行为或活动。另一方面,指公共行政领导者,是社会组织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是在组织活动中负责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人员,实质是实现领导活动的个人或群体。2.行政首长行政首长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及所授予的行政权力,在政府行政组织中,享有最高法定决策权力与指挥权力的领导者,它是行政系统的中枢统率机关。(二)公共行政领导权力领导权力是领导者控制、影响他人的力量。(三)公共行政领导权威领导权威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是领导权力的具体实现形式。(四)公共行政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是领导者的职责和社会功能。领导职能是领导者本质的具体体现。二、公共行政领导者的类型(一)专制型领导一切决策权力集中在首长一个人手中,以权威推行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二)民主型领导在理性的指导下及一定的规范中,使部下自觉努力的一种领导行为和方式。(三)放任型领导领导者不完全掌控领导权,一切听其自然发展的领导作风和方法。(四)体谅型领导以下属为主要参考对象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五)组织型领导重组织,轻个人,要下属牺牲小我,成全组织大我,使个人利益附属于组织利益之下。三、公共行政领导素质与能力(一)公共行政领导素质公共行政领导素质实质就是公共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二)公共行政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从狭义上讲,能力是指人胜任某种工作的主观条件。四、领导方式(一)领导方格理论(二)通路-目标领导理论(三)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式(四)领导生命周期模式五、领导艺术授权艺术、协调艺术、沟通艺术。六、公共行政领导的群体结构(一)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的涵义公共行政领导群体是指由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所组成的群体,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具有多种功能的整体。(二)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结构是指,在公共行政领导群体中,各种不同素质、经验、年龄和各种不同专业、知识的领导者的有机组合,其意义在于发挥领导群体的整体功能。(三)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原则第三节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公务员制度概述公务员制度最早形成于19世纪中叶。英国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发源地。(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1.实行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2.实行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三)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统一管理,公开考试录用,严格考核依功绩晋升,政治中立,法律保障,强化培训,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讲求职业道德。二、中国公务员制度(一)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有利于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有利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执政党管干部的原则。(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畅通的新陈代谢渠道,强调全过程监督的廉政机制,实施功过分明的勤政保障机制,实现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第四节中国的公务员管理一、中国公务员的范围中国公务员的范围: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等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二、中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管理,分类管理,监督与保障并行,功绩制,德才兼备。三、中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与职务序列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思考题:1.何谓公务?公务有哪些特征?2.各国关于公务员的界定有哪些类型?3.如何理解我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界定?4.简述职位分类的涵义与特征。5.如何理解公共行政领导的涵义?6.何谓公共行政领导?领导的基本职能应包括哪些方面?7.民主型领导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8.领导者素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9.现代领导能力应由哪些方面构成?10.行政领导的艺术主要有哪些内容?11.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主要有哪些方面?12.试述国外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13.简述中国公务员管理应坚持基本原则。14.试述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的内容。第七章公共行政决策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在了解公共行政决策的涵义、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熟悉公共行政决策理论和决策模型;掌握公共行政决策体制;重点掌握公共行政决策的原则与基本过程;熟悉公共行政决策的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决策概述一、公共行政决策的涵义公共行政决策,是指具有公共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依据国家的法律,为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行政目标、制定并选择行政方案的过程。二、公共行政决策的特点公共行政决策主体的合法权威性,公共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公共行政决策制定的关联性,公共行政决策功能的社会性。三、公共行政决策的类型(一)依据公共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二)依照决策目标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三)依照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及可靠程度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四)依照决策问题出现的情况不同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五)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六)按照决策者的思维模式不同可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四、公共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公共行政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是进行科学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的关健,直接影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二节公共行政决策理论和决策模型一、公共行政决策理论的发展初创时期、繁荣时期、新发展时期。二、公共行政决策的分析模式公共行政决策模式又称为决策行为模式,可以有多种划分。第三节公共行政决策体制一、公共行政决策体制的要素公共行政决策体制在广义上是指承担公共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在狭义上指公共行政决策权力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公共行政决策体制的基本要素:决策权力,决策主体。二、公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公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是狭义的公共行政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权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形成的权力格局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公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也称公共行政决策中心或政府首脑机关。三、公共行政决策咨询系统公共行政决策咨询系统指决策的智囊团,是广泛开发智力,集思广益,协助公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进行决策的组织形式。四、公共行政决策信息系统公共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为公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收集、加工、传输和贮存信息的组织机构形式。第四节公共行政决策的原则与基本过程一、公共行政决策的原则信息准、全、快原则,科学预测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切实可行原则,目标优化原则,动态调整原则,大胆创新原则,民主参与原则。二、公共行政决策基本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第五节公共行政决策方法一、情报活动阶段常用的方法采集信息与情报获取的方法:文献调查法,社会调查与研究,民意测验,统计调查法,检查和视察。科学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德尔菲法。二、设计活动阶段常用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三、抉择活动阶段常用的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四、审查活动阶段常用的方法“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法,回溯分析法。思考题:1.简述公共行政决策的涵义。2.简述公共行政决策的特点。3.论述公共行政决策的类型。4.论述公共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与作用。5.分析有限理性决策的原因。6.简述公共行政决策体制及基本要素。7.简述公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8.何谓“智囊团”?现代公共行政决策咨询机构有哪些类型?9.简述公共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10.论述公共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1.论述公共行政决策的程序。12.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注意哪些问题?第八章公共行政的执行活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在掌握公共行政执行的涵义、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明确公共行政执行的步骤和影响因素;掌握公共行政执行的原则和手段;重点掌握公共行政执行中的计划、协调与控制。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执行的概述一、公共行政执行的涵义、特征及分类(一)公共行政执行的涵义公共行政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最基本的职能,是行政权的集中表现。公共行政执行是指按照公共行政的客观规律,为实现公共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行政活动。(二)公共行政执行的特征目标性,实务性,经常性,时效性,灵活性,层次性,强制性。(三)公共行政执行的分类行政决定、行政检查、行政处置、行政强制执行。二、公共行政执行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公共行政执行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二)公共行政执行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指导协调,沟通信息,传递情报,控制执行情况和进程,监督执行的效能。三、公共行政执行的步骤和影响因素(一)公共行政执行的步骤公共行政执行的准备;公共行政执行的实施;公共行政执行的评估总结。(二)公共行政执行的影响因素行政任务方面的影响,公共行政执行主体方面的影响,公共行政执行客体的影响,行政环境方面的影响。第二节公共行政执行的原则和手段一、公共行政执行的原则强制原则,规范原则,效率原则,灵活原则。二、公共行政执行的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第三节公共行政执行中的计划一、计划和公共行政计划公共行政计划是计划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或其他有关规定,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或为实现这些社会目标准备条件,所制定的行动方案,这种方案一经制定,便具有法律效力,或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政府活动的根据和准则。制定这种行动方案的过程便是计划过程或规划过程。二、公共行政计划的作用总的来说是设定指标性的行政目标来引导相对人以行政主体自身的行为。三、公共行政计划的编制过程四、公共行政计划方法综合平衡法,规划——计划——预算系统法,公共行政计划评审法,关键路线法。第四节公共行政执行中的协调一、公共行政协调的涵义与特点公共行政协调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的总目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国家工作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关系,引导各行政机关之间和人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和工作的活动。公共行政协调的特点:广泛性,目的性,层次性,权威性,灵活性,相对性。二、公共行政协调功能目标导向功能,团结凝聚功能,有序控制功能。三、公共行政协调的范围(一)政府内部协调(二)政府外部协调四、公共行政协调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公共行政协调中应遵循和坚持的原则:坚持原则,服从总目标;统筹兼顾,方法灵活;注重调查研究。公共行政协调方式主要包括:律令式,说服式,建议式。公共行政协调手段主要包括:会议形式协调;文件形式协调;谈心形式协调。第五节公共行政执行中的控制一、公共行政控制的涵义公共行政控制指的是行政领导者为保证公共行政计划的实现,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针对公共行政执行中计划目标与实施情况之间发生的偏差而采取的纠正行为。二、公共行政控制的方式公共行政控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控制时间的差别,可以分为事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按照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上下对立的控制方式和上下协调的控制方式。三、公共行政控制的程序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思考题:1.简述公共行政执行的涵义与特征。2.简述公共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3.论述公共行政执行的步骤。4.影响公共行政执行的因素有哪些?5.公共行政执行应坚持哪些原则?6.简述公共行政执行的手段。7.一个完整的公共行政计划,一般由哪些因素构成?8.公共行政计划编制过程大致可以包括哪些基本环节?9.何谓公共行政协调?构成公共行政协调活动的要素主要有哪些?10.简述公共行政协调的功能。11.简述公共行政协调的方式与方法。12.简述公共行政控制的涵义与方式。公共行政的保障活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行政的保障活动分为公共行政的法制活动、公共行政的监督活动、公共行政的财务活动和公共行政的信息活动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了解行政公共行政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掌握公共行政监督的涵义、作用和内容;了解财务行政、政府预决算及预算会计活动;熟悉公共行政信息管理及电子政务。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的法制活动一、行政法制(一)行政法制的作用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防止行政权的扩张,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共行政改革成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保障公民民主权利与其他权利的实现。(二)行政法制的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保障公民权利自由原则。(三)行政法制建设的意义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行政机关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二、行政立法狭义的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即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国家公共行政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一)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二)行政立法的效力三、行政执法(一)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种类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和适用法律规范的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个人或组织的行为。行政执法主要分为行政指导、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执行三种。(二)行政执法程序的有关制度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主体按照特定的过程、步骤、顺序和方式执行国家法律的制度。四、行政司法(一)行政司法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司法公正原则;程序简便原则。(二)行政司法的基本形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第二节公共行政的监督活动一、行政监督的涵义和分类(一)行政监督的涵义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检查、督促和纠偏。(二)行政监督的分类行政监督可以从不同角度、依不同需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二、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一般监督、业务监督,专门监督。三、行政监督的作用预防作用;惩戒作用;保障作用;促进作用。四、行政监督的原则依法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回避监督原则。五、行政监督的内容(一)合法性监督(二)合理性监督(三)廉政监督(四)工作监督六、行政监察和政府审计(一)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设专门的监察部门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它是行政监督的一种,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错的监督。(二)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第三节公共行政的财务活动一、财务行政(一)财务行政的概念财务行政又称财务公共行政,是行政主体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及其组织内部管理中的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监督等管理活动的总称。(二)财务行政的特点 强制性;政策性;社会性;计划性。(三)财务行政的功能宏观调控;筹集资金;配置资源;调节分配关系。(四)财务行政的原则第一,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第二,理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第三,量入为出、厉行节约,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争取各种收益的最大化。第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五,遵循价值规律与运用宏观调控相结合。二、政府预决算(一)政府预算政府预算,也叫国家预算。是指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根据施政方针,以其整体资源和国民负担能力为基础所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二)政府决算政府决算是指各级政府对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年度总结,也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决算包括中央决算和地方决算。三、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各级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对国家预算资金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业确定、计量、记录、报告等管理活动的统称。是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的。预算会计具体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第四节公共行政的信息活动一、公共行政信息(一)公共行政信息对公共行政的意义公共行政信息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公共行政工作中公共行政人员之间、公共行政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传递的,反映公共行政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状态及特征的消息、情报、数据、语言、符号等信号序列的总称。(二)公共行政信息的特征1.公共行政信息的一般特征客观普遍性;共享性;依附性;传递性。2.公共行政信息的独有特征政治性;权威性。(三)公共行政信息系统及其功能公共行政信息系统是指能够向自身所在行政机构和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并且能够对公共行政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播的职能体系。公共行政信息系统的功能:输入功能,处理功能,存储功能,传播功能。二、公共行政信息管理(一)公共行政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共享原则,系统原则,有序原则,时效原则。(二)公共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1.对公共行政信息人员的管理2.对公共行政信息载体和技术的管理3.公共行政信息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三)公共行政信息管理的基本环节公共行政信息的采集;公共行政信息的加工;公共行政信息的存储;公共行政信息的传播。三、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电子政务(一)电子政务的特征一是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同时需要具备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开发技术的支撑。二是电子政务不仅涉及公共权力的相关业务,而且涉及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这就决定了电子政务具有广泛的内容。三是电子政务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搬上互联网,而是对现有政府的运行方式、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等进行优化、重组和再造,使其更好地提高效率发挥服务功能。(二)电子政务推动公共行政的发展1.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的管理理念2.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3.电子政务增强政府的服务理念4.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的廉政建设思考题:1.简述行政法制的涵义与作用。2.如何理解行政合法性的涵义?3.行政立法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4.简述行政立法的适用范围。5.何谓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有哪些种类?6.简述我国行政执法程序制度的内容。7.简述行政司法的基本形式。8.简述行政监督的涵义和作用。9.简述行政监督的内容。10.简述财务行政的涵义与特点。11.政府审计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12.公共行政信息对公共行政有什么意义?13.公共行政信息管理包括哪些基本环节?14.如何理解电子政务推动公共行政的发展?第十章监督行政与道德自律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监督行政的涵义及我国监督行政体系构成;了解行政道德的涵义和特征;明确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行政组织的道德体现;了解行政道德伦理失范的类型、原因及治理措施。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监督行政监督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即对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监督。其监督权是我国人民通过宪法确定的。(一)监督法律(二)监督工作二、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进行的监督。(一)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二)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三、政党监督政党监督是指各政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既包括执政党的监督,又包括非执政党的监督。在我国,政党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四、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一)社会团体的监督(二)群众监督(三)舆论监督第二节道德自律一、行政道德的涵义和特征(一)行政道德的涵义行政道德是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组织或行政个体在行政公务活动中所遵循的伦理规范。(二)行政道德的特征行政道德的政治特性;行政道德的自律特性;行政道德的他律特性;行政道德的变动性。二、行政道德的分类(一)国家公职人员道德国家公职人员道德具有两层涵义:一层指公职人员个体道德,一层指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的职业道德。(二)公共行政组织道德组织制度;行政责任;组织文化。(三)政策道德政策道德是指政策制定时的道德选择。是指政策制定过程中道德价值是否存在并起什么样的作用,是以公共利益为先,还是个人的偏好影响决策。三、行政道德失范与治理(一)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政治类失范;失职类失范;经济类失范。(二)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文化的原因,制度的原因,结构的原因和政治的原因。(三)行政道德失范的治理1.行政道德协调机构的建立2.行政道德的教育3.行政道德立法思考题:1.何谓监督行政?我国的监督行政体系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2.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哪些方面?3.我国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监督方式有哪些?4.社会监督包括哪些?5.简述行政道德的涵义与特征。6.简述国家公职人员道德的涵义。7.公共行政组织道德体现在哪些方面?8.行政伦理失范有哪些类型?9.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哪些?10.如何治理行政道德的失范?第十一章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任务和作用;初步了解办公室管理与办公自动化;了解会议的涵义、功能、分类和内容;认识公文和档案事务管理要求;明确信访事务管理原则和程序;了解后勤事务管理的内容和原则;了解秘书工作的特点与内容。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政府机关及其内部事务一、政府机关及其内部事务管理(一)政府机关与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的涵义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也称机关管理,是指对政府机关自身内部事务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事务管理、公文和档案事务管理、信访事务管理和后勤事务管理。(二)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特点服务性;政策性;广泛性;综合性;时效性;保密性;节约性。二、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任务(一)参与政务(二)处理事务(三)提供服务(四)抓好协调三、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作用(一)良好的机关内部事务管理能够辅助行政领导者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二)良好的机关内部事务管理能够为行政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为机关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三)良好的机关内部事务管理能够改进机关作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声誉第二节办公室管理与办公自动化一、办公室管理(一)办公室管理的涵义办公室管理是指办公室对机关内部事务的综合性管理。(二)办公室管理的内容对办公室人员的管理;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的协调;对机关工作环境的管理。二、办公自动化(一)办公自动化的涵义与特点办公自动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主要特点:综合性;互补性;共享性和增值性。(二)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或称OA系统)的构成要素:办公人员、办公机构、办公制度、办公技术工具、办公信息以及办公环境。(三)办公自动化的意义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对于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三节会议事务管理一、会议的涵义、功能和分类(一)会议的涵义与功能会议是指有关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聚集在一起商讨事情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在政府机关行政活动中,会议是一种常用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二)会议的分类会议按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二、会议事务管理的内容(一)严格会议审批制度,精简会议数量(二)控制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益(三)周密安排会议各阶段的工作,确保会议质量(四)着力端正会风,务必讲求实效第四节公文和档案事务管理一、公文处理(一)公文的涵义、特点与作用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文书的一种。本书研究的是国家政府机关的公文。公文的特点:第一,公文是由法定的组织或个人制定和发布的。第二,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第三,公文具有统一、规范的体式。(二)公文的分类公文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行文关系,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按照密级程度,公文可分为密级件、机密件、秘密件、一般件;按照公文的缓急程度,公文可分为特急件、急件、一般件;按照公文的作用,公文可分为指导性文件、报请性文件、规范性文件、记录性文件等。(三)公文处理的原则与要求1.公文处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精简原则;高效原则。2.公文处理的要求及时;准确;安全。3.公文处理的原则与要求的关系公文处理的原则是从宏观的层面来为公文处理工作指明方向,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可以看作是公文处理的指导思想;公文处理的要求是从具体、微观的层面为公文处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应该依据的标准,及时、准确、安全可以看作是公文处理的操作建议。(四)公文处理的程序公文处理程序通常可分为收文处理程序和发文处理程序两个方面。二、档案事务管理(一)档案的涵义与作用所谓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在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档案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三)档案事务管理的内容档案事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和统计等六个基本环节。第五节信访事务管理一、信访工作的涵义和意义信访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反映个人或集体的意见、建议、要求和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社会活动。信访事务管理,即信访工作,是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对信访的处理工作。信访工作是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二、信访事务管理的原则(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原则(三)方便信访人原则(四)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原则三、信访工作的程序信访主要有来信和来访两种形式,信访工作的程序也分为两类。处理来信的程序:拆阅、登记、呈批、转办交办、答复和归档。处理来访的程序:接待、登记、接谈、处理和答复。第六节后勤事务管理一、后勤事务管理的涵义、作用和特点后勤事务管理是指对本机关的环境、物材、日常生活事务、接待工作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后勤事务管理是机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机关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各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与后勤保障,促使其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机关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后勤事务管理具有服务性、广泛性、具体性、时效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二、后勤事务管理的内容(一)环境管理(二)物材管理(三)日常生活事务管理(四)接待工作管理三、后勤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服务原则(二)节俭原则(三)满足需要原则(四)科学管理原则第七节秘书工作一、秘书的涵义和分类政府机关的秘书是指通过综合处理信息和事务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人员。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秘书大致分为三类:政务秘书、事务秘书和专业秘书。二、秘书工作的特点与内容(一)秘书工作的特点辅助性;事务性;保密性;综合性;服务性。(二)秘书工作的内容三、秘书工作对秘书素质的要求(一)政治素质(二)职业素质(三)能力素质(四)心理素质(五)身体素质思考题:1.简述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的涵义与特点。2.分析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任务。3.试述办公自动化的涵义与意义。4.简述会议事务管理的内容。5.公文在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中有哪些作用?6.试述公文处理的原则与要求。7.简述档案事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8.信访工作具有什么意义?9.论述信访工作的程序。10.简述后勤事务管理的内容。11.论述秘书工作的特点与内容。12.秘书工作对秘书素质有哪些要求?第十二章公共行政的效率与绩效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行政效率的涵义、特征、分类及构成要素;明确影响公共行政效率的因素;掌握公共行政效率的测评的原则、标准和方法;重点掌握公共行政绩效管理的意义和程序;明确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认识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绩效的有效途径。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效率概述一、公共行政效率的涵义与特征(一)公共行政效率的涵义公共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政府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二)公共行政效率的特征定性与定量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公共行政效率的分类公共行政效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外部行政效率和内部行政效率(二)微观行政效率和宏观行政效率(三)行政技术效率与行政配置效率(四)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三、公共行政效率的构成要素行政速度、行政成本、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四、影响公共行政效率的因素(一)行政环境因素(二)行政组织因素(三)行政人员因素(四)科学技术因素第二节公共行政效率的测评一、公共行政效率的测评原则(一)实事求是原则(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四)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二、公共行政效率的测评标准(一)公共行政系统的合理程度(二)公共行政流程的通畅程度(三)综合社会效果的大小程度三、公共行政效率的测评方法(一)行政费用测量法(二)行政职能测量法(三)标准比较法(四)要素评分测量法第三节公共行政的绩效管理一、公共行政绩效(一)绩效与公共行政绩效绩效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公共行政绩效即政府机关和所属公共部门的工作成就或公共行政和服务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二)公共行政绩效管理的涵义公共行政绩效管理,是一种针对特定公共组织(政府或公共部门)设定和实施计划,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旨在提高其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的新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技术。(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讲究结果导向;注重组织绩效;重视动态管理。二、公共行政绩效管理的意义(一)绩效管理有利于正确地选择公共行政目标(二)绩效管理体现了“以结果为本”的公共行政新理念(三)绩效管理有助于树立“顾客至上”的现代管理意识(四)绩效管理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五)绩效管理有助于促使公共组织进行制度创新三、公共行政绩效管理的程序(一)明确组织使命(二)制定绩效计划(三)持续性的绩效管理(四)绩效衡量与评估(五)绩效追踪与改进第四节公共行政绩效的评估一、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涵义公共行政绩效评估是指公共行政绩效评估主体根据统一的评估指标和标准,按照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通过定性定量对比分析,对政府机关和所属公共部门在进行公共行政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中所取得的结果、业绩、效能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的过程。二、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一)责任落实作用(二)对比作用(三)计划辅助作用(四)监控支持作用(五)民主和教育作用(六)吸引政治资源的作用三、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一)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1.制定公共行政绩效评估计划2.建立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组织3.构建公共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4.收集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5.选择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方法6.撰写公共行政绩效评估报告7.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二)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目标评估法;因素评估法;综合计分评估法;比较评估法;标准比较法;用户满意度评价。四、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绩效的有效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