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哲学与人生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1.gif)
![2015哲学与人生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2.gif)
![2015哲学与人生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3.gif)
![2015哲学与人生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4.gif)
![2015哲学与人生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fdda2cecb89ab48e41057d984593045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键入文字]序哲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内容。【教学重点】1.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1.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涵义与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哲学既是一门“专业学科”又是“最不专业的学科”)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及人生观的统一。哲学研究的是人与世界中的普遍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个领域中的特殊规律。因此,正确的哲学理论又可称为“科学的科学”;哲学理论可以指导及运用在一切具体科学之中。2.“教材的体系”1)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观点与看法(“世界观”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唯心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
②“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即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运动论、人的自觉能动性”三大部分。(PS:“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一个流派,其研究主要是探索世界及人的本质、因果顺序,以及探寻万事万物的终极规律或者“终极存在——支配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比如:“
世界的起源是什么?由什么组成的?地水火风、理气?还是原子?”“人如何维持其同一性?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
“因果关系。是不是凡事者有因果关系?是不是因已经决定了果?第一因是什么?”等等)2)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如果说“世界观是研究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方法论是研究“世界应该怎样去研究与改造”)狼绵羊(牧民)野羊草原“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即第二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普遍联系(万事万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变化发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矛盾观点(“对立统一”,比如“狼图腾”中的狼、绵羊(牧民)、野羊及草原的关系)、实践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象与本质(透过现象提示本质)狼绵羊(牧民)野羊草原(PS:“普遍联系”比如各学科间的联系——“两爱”,“爱迪生”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爱因斯坦”既研究物理学又研究哲学,其“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即“时空的相对变化”便来源于“永恒运动”的哲学观点,并将其用物理的方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3)历史论——人们对于历史的观念与看法。历史论主要分“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即第四单元的内容,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又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中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与思想观念等。),人民与历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与历史(个人是历史的一部分,其中的杰出人物可能对历史起重大影响,但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等”四大部分。4)人生观——探讨人的本质与意义(人为何而活)。“人”的本质——人是一种“社会生物”,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人”的意义——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了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体系,也对我们的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基本了解。下次课,我们将具体学习哲学课程中的基本知识与观点。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目标: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3.运用目标:把本课知识运用在生活学习,特别是就业问题的认识上。【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伊索寓言》是由古希腊寓言故事作家伊索所著,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是由古希腊寓言故事作家伊索所著,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有头驴驮盐过河.滑了一跤,跌倒在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觉得轻松多了,很高兴。后来,他驮着海绵过河,心想再跌倒站起来,一定也会轻松许多,就故意滑一跤,不料,海绵吸饱了水,他再也站不起来,便在水里淹死了。问: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实际”——客观存在的事与物,即“物质”。(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P5画下划线)(3)“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寓言故事——“黄莺与秃鹰”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4)“实事求是”——“实事”即“实际”,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P6画下划线)案例分析——“纸上谈兵”(5)“可能与现实”(P9)“现实”:即实际或物质。“可能”:是潜在的尚未变成现实的概率。“可能可以变成现实,也可以不成为现实。这取决于概率的大小及变化。”请举出应用“物质多样性”的语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请举出应用“物质多样性”的语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2、为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物质的多样性“世界万物都有其特殊的个性,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2)物质的统一性“世界万物都有其共同的共性,即‘物质性’,世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世界的根源是物质”。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P4画下划线)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大脑)3、练习“请大家谈谈从实际出发了解就业状况的方法有哪些?”【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及实事求是,世界的多样性及世界的统一性等观点”。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能够认真了解实际状况,做到实事求是,不靠“想当然”去做事做决策。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一、物质与运动1、运动案例一: “刻舟求剑”说明什么?教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案例二: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对吗?教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2、运动的形式与主体运动的形式运动的主体机械运动固态物体物理运动分子、电子等基本粒子化学运动原子、元素的化合及分解等生命运动生物体社会运动人【辨析】“人不能同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否认静止的存在3、相对静止——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状态。——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案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拔苗助长”P17画下划线P17画下划线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如:万有引力——规律;守株待兔——表面、偶然、暂时的联系。)(1)自然界运动有规律;(2)人类社会发展有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人的思维活动有规律——脑科学、心理学。2、规律是客观的(1)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如P18布鲁诺、伽利略的故事,说明不管人的认识怎样,规律总是客观存在着,人只能不断发现规律,以及利用规律。(2)历史规律是客观的;三、人生行动俗语:“水往低处走,人往高处走”;“树挪死,人挪活”。1、人在不断地变化——人生行动。(体现物质的绝对运动)2、人行动的特殊性——物体的运动是自然规律,动物的运动是本能,而人的运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1)人的行动应遵循规律。如“杞人忧天”与“今人忧天”——“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谈谈其中的原因?(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2005年,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2)人可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如人工降雨,新产品的研发(电动汽车)等。(3)人的行动应有底线——符合道德与法律。(4)人的行动应有方向——理想与目标。(5)人的行动应有落实——执行力、做大于说。如P15哥伦布(6)人的行动应有坚持——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如“千手观音”第3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Ⅰ导入新课“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是哲学中最基本的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意识、精神根源于人类的大脑以及外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思考】如果人的意识、精神仅被动的反映“当时的、周围的外部世界”,我们如何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具有自觉能动性”“物质决定意识”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Ⅱ讲授新课一、自觉能动性的概念思考1:人不像鸟儿那样有翅膀可以展翅高飞;人的奔跑能力远远不如骏马;人的眼睛没有鹰的眼睛锐利……既然人体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为什么还讲“人是万物之灵”呢?P17画下划线思考2:P23“P17画下划线含义:自觉能动性是指人可以通过意识活动(即精神活动)来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表现:①人可以通过精神活动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认识世界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人不仅能感觉到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状,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人可以通过精神活动能动地改造世界;——人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将意识变为存在,将观念变为现实,使世界发生合乎人的需要的变化。【辨析1】“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辨析2】“在现代社会中,雷锋精神已经可有可无”——“雷锋及雷锋纪念日”:雷锋(1940~1962),原名雷正兴,乳名“庚伢子”,是一位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逝世;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习雷锋日”。至今,雷锋已逝世50周年,“学习雷锋日”活动已经实行49周年。——“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刻苦学习、爱岗敬业(螺丝钉精神)、助人为乐、勤俭节约、集体意识、参加志愿公益活动等等。——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讨论”到“小悦悦事件”再到“合肥少女被毁容案”等众多社会事件都在明确地说明——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正是现代社会所急需的。二、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可以发挥自觉能动性改造世界;个人可以发挥自觉能动性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的发展。【思考】那么,作为个人,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靠天靠地靠别人还是靠自己?)每个人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或逆境,我们该如何面对自身的困境逆境?(逃避退缩否认怨恨还是面对与坚强?)总之,我们该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来实现自我的发展?【案例分析】案例:《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住的大山》——记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自尊(怎样形成合理的自尊?)P27尊重自己,肯定自己,完善自己——“伟人的必要气质,是他自以为必须伟大起来”(如“朗朗”)——“不卑躬屈膝”“不接受歧视与侮辱”尊重他人2、自信——“我能行”P30“李开复自信训练方法”:(1)不盲目相信别人也不盲目攻击别人;(2)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有原则的做事;(3)自信与自我表视相关,积极的自我表现利于自信;(4)培养自信的行为方式。①用我语句‘我希望、我认为、我决定、我要求’等。②讲话声音清晰有底气。③能与他人目光接触。④拒绝沉默,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⑤不让他人随意打断,也不默许他人不理会自己。⑥做事有准备,不盲目做事。3、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的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水滴石穿”“铁杵成针”)。Ⅲ本课小结Ⅳ练习:完成《学习指导》第1-3课的练习。第二单元第4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Ⅰ导入新课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联系”。类似的成语还有哪些?“兔死狐悲”“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Ⅱ讲授新课一、一切处于普遍联系之中1、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狼狼绵羊(牧民)野羊草原“事无孤立之理”,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狼图腾》中,内蒙草原上生活的生物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包括:草原、绵羊(牧民)、野羊和狼。维持这个整体的平衡,才能让所有的生物和谐共处。又比如,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都要走向社会,去建立各种社会联系,孤立难以发展;而国家亦是如此,孤立就要落后。(2)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普遍的,并不代表联系都是一模一样的。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不是每个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直接联系,恰当增长自己的见识与阅历就是在扩大自己的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时间与空间联系)、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3、人际交往是联系的重要形式与内容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个人也都有一套自己的人际交往的方法与体系。但万变不离其宗,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往往是相同的。(1)利益原则(马克思: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利益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既要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又要协调处理好与“他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看到长远利益,协调好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比如有人为了小钱不要信誉、丢失人格,是得不偿失的。)(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成功而不骄傲自负(骄傲自负、盛气凌人让人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骄兵必败”),失意而不自卑怯弱(缩手缩脚是永远无法登上成功的高峰的)。(3)宽容原则宽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你的心胸有多宽大,你就可能有多宽大的成就;你的心胸有多狭小,你就只能有多狭小的成绩。”[故事]“六尺巷”: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管国家宣传、文化、教育及外交事务,相当于四部部长职权于一身,国级领导)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老家人想在自家花园后方建一条三尺巷,但与邻居叶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叶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家人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尚书一家的宽容行为,感动了邻居叶家,叶家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六尺巷由此得名。(4)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尽可能的在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实现双赢与多赢。”[故事]“天堂与地狱”:有一位虔诚的教徒问上帝“天堂与地狱”有何区别。上帝没有回答他,而是把他领进一间房子,只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汤勺,可勺柄太长,盛起菜也送不到嘴里,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美味,却饿的面黄肌瘦。上帝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同样的锅,人们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上帝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5)欣赏原则欣赏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人无完人,与其紧盯着别人的缺点站双方都不快,不如去肯定别人的优点,让双方都愉快。”(欣赏不是吹捧,吹捧是不顾对方的实际状况去讨好对方)[故事]“人际交往的放大镜与望远镜”:一位心理学家在演讲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果现在有一位十分漂亮的美女,在我们面前,但我们都拿着500倍的放大镜去看她,会看到什么?只会看到一张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脸。而我们每个人拿着一个望远镜去看一座山,我们看到的是青山绿水,绿荫葱葱的美景。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欣赏他人,放大他人的优点”的重要性。正是“有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6)积极原则积极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积极了解与理解他人。过问别人是修养,被别人过问是幸福。从不过问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过问。”P45Ⅲ本课小结第5课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Ⅰ导入新课用圆表示“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运动的特征是“规律”;运动的状态是“变化发展”即“上升或下降、量变与质变用圆表示“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运动运动变化发展Ⅱ讲授新课一、变化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1、“变化”与“发展”的含义1)变化: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状态或性质的改变。可以是上升的,也可以是下降的。2)发展:事物变化中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P47)(事物在不停的运动,在不停的变化,是否在不断地发展呢?)3)“运动是绝对的,发展是永恒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从总的方向上来说,世界是在不断地发展的。2、变化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量变、质变的含义P492)量变、质变的特点量变——渐进的、缓慢的;质变——“突变”,急剧的、突然的。3)“度”度——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即量与质的分界线)4)意义量与质的意义——把握好“度”。对于积极的事情要促使量变到质变,要突破度(比如“工作”)。对于慎重的事情,要适度,控制量的范围,防止产生不利地质变。(比如“人际交往”)3、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方向——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路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二、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应用——人生发展的顺境与逆境1、顺境与逆境的必然性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这说明人生的发展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是伴随着“顺境与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机分离膜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版安置房买卖合同范本:限价房交易政策范本
- 2025年度厂区门卫智能化升级改造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高压清洗车合作协议书
- 社团活动反馈与改进方案计划
-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策略计划
- 企业未来发展的创新思考计划
- 财务企划管理计划
- 建立健全院内沟通反馈机制的计划
- 资本运作管理策略计划
-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5《这些事我来做》(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025年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国有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省深圳法院招聘书记员招聘14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2025长江航道工程局招聘10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八省联考四川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供电营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