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等五校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五校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五校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测试卷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备氯气B.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钽等从其熔融盐中置换出来C.常温常压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共存于同一个体系中D.因为钝化,工业上可用铝槽盛放热的浓硫酸或浓硝酸2、下列排列有错误的是A.粒子半径:Al3+>Mg2+>Na+>F-B.稳定性:HF>HCl>HBr>HIC.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D.碱性:Al(OH)3<Mg(OH)2<Ca(OH)2<KOH3、为了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的硫酸钙和硫酸镁,先将它配成溶液,然后加入KOH、K2CO3、Ba(NO3)2等试剂,配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制成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其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A.K2CO3—Ba(NO3)2—KOH—HNO3B.Ba(NO3)2—KOH—HNO3—K2CO3C.KOH—K2CO3—Ba(NO3)2—HNO3D.Ba(NO3)2—KOH—K2CO3—HNO34、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阳离子半径:X>RB.X与Y可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C.M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Z<Y5、下列能说明苯环对侧链的性质有影响的是A.甲苯在30℃时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B.甲苯能使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C.甲苯在FeBr3催化下能与液溴反应D.1mol甲苯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6、下列指定粒子的个数比为1:2的是A.Be2+中的质子和电子 B.2H中的质子和中子C.NaHCO3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Na2O2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7.8g固体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4NAB、4℃时,18g2H216O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AC、1molN5+含有的电子数为34NAD、用金属铁、Cu片、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当金属铁质量减轻5.6g时,流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3NA8、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经过t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1.4mol·L-1,c(Y2)=1.8mol·L-1,则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A.X2+2Y22XY2 B.2X2+Y22X2YC.X2+3Y22XY3 D.3X2+Y22X3Y9、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物质宝库,工业上常用浓缩海水提取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的淡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B.步骤②中体现了溴易挥发的性质C.①—④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D.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2H++SO42-10、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aNbM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a∶b=1∶2B.t2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C.t3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D.t1时,v(N)的反应速率是2/t1mol/(L·min)1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mol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12、某100mL的溶液中仅含有以下三种溶质:溶质H2SO4HNO3KNO3浓度(mol/L)621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最多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A.8.96L B.6.72L C.4.48L D.2.24L13、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Y>X>M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RC.Z的氧化物可以做光导纤维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14、满足分子式为C5H11Cl的有机物共有A.6种B.7种C.8种D.9种15、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B.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可在人体内直接水解成葡萄糖C.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D.棉麻、蚕丝织品可通过灼烧时产生的气味来进行鉴别16、将两支盛有液态苯的试管分别插入95℃的水和4℃的水中,发现苯分别沸腾和凝固,以上事实说明()A.苯的熔点比水的低、沸点比水的高 B.苯的熔点比水的高、沸点比水的低C.苯的熔点、沸点都比水的高 D.苯的熔点、沸点都比水的低17、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H、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8、完全燃烧2mol某有机物,生成4molCO2和6molH2O,同时消耗5molO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A.C2H6O2B.C2H4OC.C2H6OD.C2H619、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B.c(N2)∶c(H2)∶c(NH3)=1∶3∶2C.断裂1molN≡N键的同时,形成6molN—H键D.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20、下列反应,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Pd+PdO2+2H2SO42PdSO4+2H2O B.2A1+3I22AlI3C.Mg(OH)2+H2SO4MgSO4+2H2O D.O2+2H22H2O2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满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若a为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钠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B.若a为氯化氢,b为硝酸银溶液,可出现白色喷泉C.若a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氢钠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D.若a为氨气,b为水(预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可出现红色喷泉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绝大多数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表中列出的7种元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④⑤⑥⑦(1)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其多种核素中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核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2)画出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在④⑤⑦三种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3)元素①与②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元素①与③组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由元素②的单质置换出元素⑥的单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化合物G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以烷烃A为原料合成G的路线如下:已知:CH3CH=CH2CH3CH2CH2OH(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2)已知B是A的一氯代物,且B分子中只有1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3)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现象,则其结构简式为___。(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①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为原料合成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_____25、(12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一硝基甲苯(包括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反应原理: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实验步骤:①浓硫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1:3配制混合溶液(即混酸)共40mL;②在三颈瓶中加入13g甲苯(易挥发),按图所示装好药品和其他仪器;③向三颈瓶中加入混酸;④控制温度约为50℃,反应大约10min,三颈瓶底有大量淡黄色油状液体出现;⑤分离出一硝基甲苯,经提纯最终得到纯净的一硝基甲苯共15g。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需要在三颈瓶中加入少许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冷却水从冷凝管的_______(填“a”或“b”)端进入。(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使用该仪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4)分离反应后产物的方案如下:其中,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操作2必需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温度计、锥形瓶、牛角管(尾接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中甲苯的转化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6、(10分)下图是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的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2)能证明A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支试管,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2min~3min后,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4)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下是用苯作为原料制备某些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已知:a.RNO2RNH2b.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c.+H2SO4(浓)+H2O①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②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27、(12分)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Ⅰ:一组同学按下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3)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还需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实验Ⅱ:另一组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i.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ii.待产生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iii.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4)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K4[Fe(CN)6]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②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5)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实验装置现象1.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2.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3.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①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____性。②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③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28、(14分)(1)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煤也可以直接液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2)由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为___;若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则其聚合度为__。(3)一种甲烷水合物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分子笼,每个分子笼可容纳1个甲烷分子或水分子,若这8个分子笼中有6个容纳的是甲烷分子,另外2个被水分子填充,这种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Ⅰ.已知:2CO(g)+O2(g)=2CO2

(g)ΔH=-566.0kJ·mol-1;键能EO=O=499.0kJ·mol-1则CO(g)+O2(g)⇌CO2

(g)+O(g)的ΔH=______kJ·mol-1。Ⅱ.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反应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将1.0molNO、0.8molCO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分别在T1℃和T2℃下测得n(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1)T2℃时,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2)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假设ΔH,Δ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___(高温自发,低温自发,任何温度均不自发,任何温度均自发)。(3)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A.及时分离除C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CO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Ⅲ.工业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如图),将2molCO和3molH2放入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为VL,用铆钉固定在A、B点,发生反应,测得在不同条件,不同时段内CO的转化率,得出下列数据。(1)根据上表数据,比较T1_______T2(选填“>、=、<”);T2温度下,第2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2)T2温度下,第40min时,拔出铆钉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再向容器中通入6mol的CO,此时V(正)________V(逆)(选填“>、=、<”),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答案解析】

A.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备氯气,A正确;B.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钽等从其熔融盐中置换出来,B正确;C.常温常压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共存于同一个体系中,存在平衡关系:2NO2N2O4,C正确;D.因为钝化,工业上可用铝槽盛放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加热时铝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D错误;答案选D。2、A【答案解析】

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粒子半径:Al3+<Mg2+<Na+<F-,A错误;B.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则稳定性:HF>HCl>HBr>HI,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C正确;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则碱性:Al(OH)3<Mg(OH)2<Ca(OH)2<KOH,D正确。答案选A。3、D【答案解析】

为了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的硫酸钙和硫酸镁,先将它配成溶液,应先加入Ba(NO3)2,生成BaSO4,除去SO42-,然后加入过量的KOH,生成氢氧化镁,除去Mg2+,再加入过量的K2CO3,生成CaCO3和BaCO3沉淀,除去Ca2+和Ba2+,最后加入HNO3除去K2CO3和KOH,注意不能先加K2CO3,否则不能除去过量的Ba2+,即试剂加入顺序为Ba(NO3)2、KOH、K2CO3、HNO3,答案选D。【点晴】把握发生的反应及除杂的原则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时要考虑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本题中加入K2CO3的作用。4、B【答案解析】分析: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根据图中规律不难得出X、Y、Z、M分别为H,C,N,S,R为Na。详解:A项,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X<R,故A项错误;B项,H与C可以形成CH4,CH4为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故B项正确;C项,S的氢化物为H2S,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故C项错误;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N,所以酸性H2CO3<HNO3,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5、B【答案解析】分析:A.甲苯和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苯甲酸;C.甲苯和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苯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详解:A.甲苯和苯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甲苯生成三硝基甲苯说明了甲基对苯环的影响,A错误;B.甲苯可看作是CH4中的1个H原子被-C6H5取代,苯、甲烷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其褪色,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苯甲酸,苯环未变化,侧链甲基被氧化为羧基,说明苯环影响甲基的性质,B正确;C.甲苯和苯都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C错误;D.苯、甲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是苯环体现的性质,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性质产生影响,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以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考查为载体,旨在考查苯的同系物中苯环与侧链的相互影响,通过实验性质判断,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题目难度不大。6、D【答案解析】

A.Be2+中的质子为4、电子为2,个数比为2:1,故A错误;B.2H中的质子为1、中子为1,个数比为1:1,故B错误;C.NaHCO3中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HCO3―,个数比为1:1,故C错误;D.Na2O2中的阴离子为O22―、阳离子为Na+,个数比为1:2,故D正确;答案选D。7、C【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A.常温下,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在0.1mol该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错误;B.4℃时,18g2H216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其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小于2NA,错误;C.1个N5+中含有34个电子,则在1molN5+含有的电子数为34NA,正确;D.用金属铁、Cu片、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当金属铁质量减轻5.6g时,反应铁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Fe反应失去2个电子,所以流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2NA,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8、D【答案解析】

tmin后,△c(X2)=1mol•L-1-1.4mol•L-1=1.6mol•L-1,△c(Y2)=1mol•L-1-1.8mol•L-1=1.2mol•L-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2、Y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mol•L-1:1.2mol•L-1=3: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故反应可以表示为:3X2+Y2═2X3Y。故选D。9、D【答案解析】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Br-+4H++SO42-,故D错误。10、C【答案解析】分析:A、根据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计量数之间的关系;B、根据某一时间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变化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D、根据某一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多少判断浓度的关系。详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图象中,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的N和M的物质的之比.a∶b=2:1,选项A错误;B、由图可知t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继续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t3时,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C正确;D、容器的体积不明,且v(N)的反应速率也只能算平均速率,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做题时注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角度,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是否达到平衡,题目难度一般。11、B【答案解析】

A.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每生成2molAB吸收吸收(a−b)kJ热量,A项错误;B.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所以反应热△H=+(a-b)kJ•mol-1,B项正确;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C项错误;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则断裂1molA−A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D项错误;答案选B。12、A【答案解析】分析:根据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解答,注意反应离子过量与不足的判断,确定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详解:100mL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6×2+0.1×2=1.4mol,含有的硝酸根离子为:0.1×2+0.1×1=0.3mol,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8H+=3Fe2++2NO↑+4H2O和反应Fe+2H+=Fe2++H2↑,则:反应关系可知:2NO3---8H+-2NO,0.3molNO3-参加反应生成NO为0.3mol,消耗氢离子为1.2mol,剩余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4-1.2=0.2mol;根据2H+--H2关系可知,0.2mol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0.1mol,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3+0.1=0.4mol,标况下体积为:0.4×22.4=8.96L;正确选项A。点睛: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当溶液中氢离子的量和硝酸根离子的量为8:2时,金属铁全部氧化为亚铁离子,硝酸根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此题进行计算时,要考虑硫酸和硝酸提供的所有氢离子的量,还要考虑硝酸钾、硝酸提供所有的硝酸根离子的量,然后根据上述分析进行解答。

13、D【答案解析】

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M、R处于第三周期,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则R为S,根据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推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Al,M为P元素。【题目详解】A.磷酸的酸性碳酸的强,故非金属性P>C,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R>M,故氢化物稳定性:R>M,故B错误;C.Z的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铝,可以用作耐火材料,用作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Y>X,故最高价含氧酸酸性:Y>X,故D正确,故选D。14、C【答案解析】分析:分子式为C5H11Cl是C5H12的一氯代物,根据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CH3)4,每种同分异构体中的H原子有几种,则其一溴代物就有几种,据此分析。详解:分子式为C5H11Cl是C5H12的一氯代物,而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CH3)4。

CH3CH2CH2CH2CH3中的H原子有3种,故其一氯代物有3种;(CH3)2CHCH2CH3中的H原子有4种,则其一氯代物有4种;

C(CH3)4的H原子只有一种,则其一氯代物有1种。

故C5H12的一氯代物即C5H11Cl的结构有8种,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15、D【答案解析】A.含有碳碳双键的油脂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B.人体中不存在水解纤维素的酶,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直接水解成葡萄糖,B错误;C.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织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通过灼烧时产生的气味来进行鉴别,D正确,答案选D。16、B【答案解析】

依据苯在95℃的水和4℃的水中的状态结合其物理性质解答。【题目详解】苯在温度为95℃的水中,出现沸腾现象,说明:苯的沸点低于95℃,即低于水的沸点;苯在温度为4℃的水中,出现凝固现象,说明:苯的熔点高于0℃,即高于水的熔点;答案选B。17、C【答案解析】

A、H、Be、B、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A正确;B、P、S、Cl的最高正价依次为+5、+6、+7,则最高正价依次增大,B正确;C、B、C、N、O、F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错误;D、Li、Na、K、Rb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金属性依次增大,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C。18、A【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设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xHyOz,据题意有2x=4,2y=6×2,x+y/4-z/2=5/2,解得x=2,y=6,z=2,其分子式为C2H6O2。考点: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燃烧计算。19、A【答案解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题目详解】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都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量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A正确;B.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c(N2)∶c(H2)∶c(NH3)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这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B错误;C.断裂1molN≡N键和形成6molN—H键都表示反应正向进行,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也可能不是2倍,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20、C【答案解析】

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Pd+PdO2+2H2SO4=2PdSO4+2H2O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不选;B.2A1+3I2=2AlI3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不选;C.Mg(OH)2+H2SO4=MgSO4+2H2O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C选;D.O2+2H2=2H2O燃烧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选;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具备的条件,解题关键:明确能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难点D,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21、C【答案解析】

A、CO2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出现无色喷泉,A正确;B、HCl和AgNO3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可出现白色喷泉,B正确;C、二氧化碳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不会出现无色喷泉,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可出现红色喷泉,D正确。答案选C。【答案点睛】明确喷泉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其原理为(1)减小烧瓶内压强: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②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2)增大烧瓶外压强,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22、A【答案解析】

A.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果糖为单糖,故A错误;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不是蛋白质,如复合酶,故B正确;C.植物油为液态油脂,分子的烃基中含不饱和碳碳双键,这种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为多糖,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故D正确;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第2周期ⅣA族612CS2-SiO2+3CSiC+2CO【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根据元素周期表,②为C,位于第二周期IVA族,用作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核素是碳-12,其符号是612C;(2)⑦为S,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④⑤⑦分别是Na、Al、S,其离子分别是Na+、Al3+和S2-,半径大小比较①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有S2->Na+>Al3+;(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其结构式为;(4)①为H,③为O,组成个数比为2:1,即为H2O,其电子式为:;(5)②为C,⑥为Si,反应方程式为:SiO2+3CSiC+2CO。24、消去反应CH3CH=CHCH3或【答案解析】

通过G分析可知,D、F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F为D为(CH3)2CHCH2OH,根据F推出E为,根据D为(CH3)2CHCH2OH何已知信息,可推出C为(CH3)2C=CH2,B到C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题目详解】⑴根据反应条件可知,是氯代烃在氢氧化钠醇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因此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⑵C为(CH3)2C=CH2,B是A的一氯代物,且B分子中只有1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⑶该物质(CH3)2C=CH2没有顺反异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顺反异构现象,即碳碳双键两边的碳原子不能连接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故答案为CH3CH=CHCH3;⑷①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水解后含有苯酚,进一步说明是酚酸酯,②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说明苯环上有三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因此写出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⑸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为原料合成成路线流程图该题主要用逆向思维来分析,要生成,只能通过HOOCCH2OCH2CH2OH发生酯化反应得到,而HOOCCH2OCH2CH2OH是通过HOOCCH2OCH=CH2来得到,再结合水解生成的分析,得到HOOCCH2OCH=CH2是通过消去反应得到,因此整个流程或,故答案为或。25、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暴沸冷凝回流a分液漏斗检漏分液蒸馏烧瓶冷凝管77.5%【答案解析】

(1)反应物甲苯沸点低,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2)冷凝管用于将蒸汽冷却为液体,冷凝水应是下进上出,延长热量交换时间,使热量能更充分交换,确保气体充分冷凝;(3)仪器A是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4)因为分离得到的是无机和有机两种液体,而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不相溶的,因此方法是分液;分离两种一硝基化合物只能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因此采用蒸馏的方法,根据蒸馏所需仪器分析解答;(5)根椐方程式可知,一摩尔的甲苯可以得到一摩尔的对硝基甲苯与一摩尔的邻硝基甲苯,本实验中分离出一硝基甲苯,经提纯最终得到纯净的一硝基甲苯共15g,根据方程克制13g甲苯理论产生硝基甲苯的质量,产率的计算方法就是用实际产量除以理论产量。【题目详解】(1)甲苯的沸点为110.6℃易挥发,容易发生暴沸,需用碎瓷片(沸石),防止暴沸;(2)冷凝管用于将蒸汽冷却为液体,因此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可使冷凝管充满冷水而进行充分冷却,所以冷却水从冷凝管的a端进入;(3)仪器A是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4)因为分离得到的是无机和有机两种液体,而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不相溶的,因此操作1的名称为分液;分离两种一硝基化合物只能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因此采用蒸馏的方法,蒸馏烧瓶盛放两种一硝基化合物混合物,酒精灯用于加热蒸馏烧瓶,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冷凝管用于将蒸汽冷却为液体,铁架台用于固定蒸馏烧瓶,牛角管(尾接管)用于承接冷凝后的液体,锥形瓶用于盛放产品,所以操作2必需的玻璃仪器还有蒸馏烧瓶、冷凝管;(5)产率等于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根椐方程式可知,1mol的甲苯可以得到1mol的对硝基甲苯与1mol的邻硝基甲苯,换成质量即:92g的甲苯可以得到137g的对硝基苯和邻硝基苯,则13g的甲苯就能得到的一硝基苯的质量m=g=19.35g,本实验中分离出一硝基甲苯,经提纯最终得到纯净的一硝基甲苯共15g,所以一硝基苯的产率为:×100%≈77.5%。【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硝基甲苯的制备的知识,涉及实验流程、产率的计算等知识,明确物质的制备原理即流程的意义与目的为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充分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6、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的Br2蒸汽D管中溶液变红E管中产生浅黄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底层出现油状液体【答案解析】

(1)反应容器A中苯和液溴在铁屑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2)能证明A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说明生成物为溴苯和溴化氢,由于溴易挥发,溴化氢气体中混有溴蒸汽;(3)溴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溴苯和氢氧化钠溶液不互溶,且溴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4)①由有机物转化关系可知,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②由苯生成的转化关系可知,若苯环上先引入硝基,新导入的取代基会进入苯环的间位,由苯生成的转化关系可知,若苯环上先引入溴原子,新导入的取代基会进入苯环的对位。【题目详解】(1)反应容器A中苯和液溴在铁屑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能证明A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说明生成物为溴苯和溴化氢,由于溴易挥发,溴化氢气体中混有溴蒸汽,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溴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C中苯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汽,防止溴蒸汽干扰溴化氢的检验;溴化氢溶于水得到氢溴酸,氢溴酸是酸性物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溴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则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是D管中变红,E管中产生浅黄色沉淀,故答案为: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的Br2蒸汽;D管中溶液变红,E管中产生浅黄色沉淀;(3)溴与铁反应生成溴化铁,溴化铁做反应的催化剂,溴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溴苯和氢氧化钠溶液不互溶,且溴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底层出现油状液体,故答案为:红褐色沉淀;底层出现油状液体;(4)①由有机物转化关系可知,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则A为硝基苯;硝基苯与CH3Cl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则B为,故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②由苯生成的转化关系可知,若苯环上先引入硝基,新导入的取代基会进入苯环的间位,由苯生成的转化关系可知,若苯环上先引入溴原子,新导入的取代基会进入苯环的对位,则E一定为,故答案为:。【答案点睛】注意苯的取代反应实验原理的理解,注意题给信息的分析是解答关键。27、Cu+2H2SO4(浓)CuSO4+SO2↑+2H2OD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使用上述装置,不放入铜丝进行实验,观察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黑色沉淀中不含有CuO还原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2NO2-+3SO2+3Ba2++2H2O3BaSO4↓+2NO↑+4H+(或NO2+SO2+Ba2++H2OBaSO4↓+NO↑+2H+)取冷却后A装置试管中的溶液,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说明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答案解析】分析:实验Ⅰ:(1)A中的反应是浓硫酸和铜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2)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利用元素化合价变化生成的产物分析判断,若生成氢气,D装置会黑色变化为红色,若生成二氧化硫E装置中品红会褪色;(3)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进行的实验是:利用装置中铜不与浓硫酸接触反应,观察B装置是否变蓝;实验Ⅱ:(4)根据题中信息中检验铜离子的方法对②进行分析。(5)①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说明稀硝酸被还原生成一氧化氮,黑色固体具有还原性;②根据反应现象③可知黑色固体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硫元素;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还需要确定黑色固体中含有铜离子;实验Ⅰ:(1)A中的反应是浓硫酸和铜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Cu+2H2SO4(浓)CuSO4+SO2↑+2H2O;(2)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利用元素化合价变化生成的产物分析判断,若生成氢气,D装置会黑色变化为红色,若生成二氧化硫E装置中品红会褪色,所以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D装置中氧化铜黑色不变化,说明无氢气生成,E装置中品红试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3)利用装置中铜不与浓硫酸接触反应,不放入铜丝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