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01 古代亚非文明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部编版)_第1页
单元复习01 古代亚非文明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部编版)_第2页
单元复习01 古代亚非文明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部编版)_第3页
单元复习01 古代亚非文明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部编版)_第4页
单元复习01 古代亚非文明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

单元01

古代亚非文明复习导入世界古代史总体发展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法兰克王国改革)。两大古代文明类型:东方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西方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希波战争)、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访华)。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世界古代史:知识纲要复习导入世界古代史:思维导图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单元概述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的文明。*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课程标准复习目标古代亚非文明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文明单元结构古代印度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创立佛教大河流域知识建构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时间轴一大宗教三大古国五大成果佛教。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金字塔、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时序坐标主题线索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文明也被称为“大河文明”。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政治方面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先迈入奴隶社会的文明古国之一;《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发展到高峰;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罗马在征服过程中,由贵族共和制逐步向君主专制转变。经济方面古代亚非文明以农业经济为主,古代欧洲文明工商业发达。思想文化方面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创造了太阳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人物雕刻、建筑艺术、哲学、法学、沿用至今的公历等共同构筑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繁荣景象。阶段特征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整体感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观察角度:大河流域、中纬度等。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他们分布有什么特点?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维度:20N——40N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气候适宜,适合原始农业发展。非洲(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亚洲(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

亚洲(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

亚洲(东亚)黄河流域—中国古代整体感知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2011版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思维导学知识点: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第1课古代埃及知识点1--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发源地非洲东北角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概况(1)产生:(2)统一:(3)发展:(4)灭亡:知识梳理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公元前525年以后,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占领,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古埃及文明文明成就特点地位知识点1--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制作中发展起来的解剖医学大河农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人类历史上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知识梳理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

公元前3100年统一曾经两次分裂和混乱,外族入侵公元前6世纪为波斯帝国所灭古埃及的历史变迁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时达到极盛,成为亚非军事强国难点突破文明:天文学、数学、医学

如:太阳历、象形文字、木乃伊等识图学史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识图学史【典型例题】1.(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解析】根据材料中“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南征北战,成就了地跨西亚与北非的洲际大帝国,故选A;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古埃及疆域并未扩展到欧洲地区,故排除BCD。A【变式训练】1.(2021·河南濮阳市·八年级期末)“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C【变式训练】2.(2021·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C.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D.月亮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C含义象征代表意义评价法老统治:奴隶制君主专制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法老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胡夫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积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消极:是法老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知识点1-2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知识梳理难点突破金字塔与古埃及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国王的坟墓。古埃及王权的体现。古埃及国家行政组织能力的体现。古埃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埃及宗教文化的体现。【典型例题】1.(2020年内蒙古通辽)之所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因为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②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③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④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的说法正确,①符合题意;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故“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的说法不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的说法正确,③符合题意;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说法是正确的,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④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C【典型例题】2.(2021年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A.“金字塔” B.万神庙C.帕特农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故A正确;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故B错误;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遗迹,故C错误;摩亨佐·达罗遗址属于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故D错误。综上故选A。。A【变式训练】1.(2021·江西赣州市·九年级期末)它是由国家征调农民和强迫奴隶劳动完成的,其气势之宏伟,技巧之精湛,令人惊叹。它是古埃及人勤劳智慧的丰碑,也是专制王权残暴的象征,是人民灾难的见证。对“它”描述正确的是()A.是古印度国王权力的象征 B.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C.反映了古埃及封建社会状况 D.是古埃及法老的寝宫B【变式训练】2.(2020·辽宁沈阳�初三月考)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上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那么,你知道下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是A.美元 B.英镑 C.埃及镑 D.印度卢比C知识梳理知识点1----3、法老的统治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金字塔铭文》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死后还会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因此,只要保住躯体,灵魂就能依附于它而万世长存。——书本第4页

1、根据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胡夫金字塔的建造用了20年,而且经计算,总共动用了800万人。为什么法老要动用这么多的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修建自己的陵墓?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知识梳理(1)政治: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2)宗教: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3.王权的衰落:2.法老的权力:知识点1----3、法老的统治【典型例题】古埃及文明没有得以延续下去的原因是A.法老具有无限的权力B.自身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C.其他古代文明的兴起D.法老修建金字塔耗费了大量财富【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新王国之后,古埃及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B项符合题意;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埃及的法老具有无限的权力;法老修建金字塔耗费了大量财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埃及的衰落。排除AD两项;其他古代文明的兴起,并没有直接打断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故选择B。B【变式训练】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庞大的金字塔。大河流域的古代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A.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B.帝王都重视墓葬规模C.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D.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A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2011版课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思维导学知识点2-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文明成就发展概况“美索不达米亚”;新月沃地;伊甸园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阴历: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和阴历;60进位制计数法;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新巴比伦王国修建的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知识梳理

太阴历1年分为360天,12个月(6个月有30天,6个月有29天,共354天,几年中加入一个闰月),1月划分为6周,顺应月亮的盈亏,1天分12个双子时,再分60双分钟引申出数学上的六十进位法和十二进位法(时钟、手表、鸡蛋),把圆周分为360°,双重计数法使用轮子—发明货车、战车

星座图,精确计算日食、月食

勾股定理

数、数位拱顶建筑古代两河流域科技成就知识延伸楔(xiē)形文字(钉头文字)(1)发明:公元前31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并使用。(2)特点: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3)书写材料:用芦秆、木棒或骨棒压刻在粘土泥板上,都是就地取材。(4)历史价值: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知识拓展【典型例题】1.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成文法典的国家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B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典,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属于两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型例题】2.(2020·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初三月考)下图中河流孕育的文明古国是A.古巴比伦B.古埃及C.古印度D.中国A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而古巴比伦文明就发源于两河流域,A项符合题意;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的文明,B项不符合题意;古印度是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文明,C项不符合题意;中国是发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训练】(2020·新疆天山�初三零模)古代“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①象形文字②楔形文字③《汉谟拉比法典》④《十二铜表法》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B知识点2--2.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知识梳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约5000前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在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同时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古城,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流传最早的文化是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知识拓展前3500年出现小国前2400年实现逐步统一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前7世纪末到6世纪前期新巴比伦王国前4000前2000公元元年古代两河流域兴衰史前3000前1000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灭亡知识拓展【典型例题】(2020年湖南张家界)通过“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等关键词,可以联想到的文明古国是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中国C

【解析】紧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能确定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因为“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古巴比伦王国源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楔形文字。故C符合题意;古埃及的古老文字是象形文字,排除A;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是种姓制度和佛教,排除B;古代中国的古老文字是甲骨文,排除D。故选C。【变式训练】(2021·福建九年级单元测试)某考古学家准备探寻四大文明古国的奥秘,拟由东向西出发,到达亚洲最西端的文明古国,则该古明古国应是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C制定者目的内容地位意义君权神授汉谟拉比太阳神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巩固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等级严格: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2)奴隶制发达:家庭奴隶制为一大特征3)商品经济活跃:对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作出规定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知识点2-3《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用楔形文字记载;文献内容表明严格保护奴隶主利益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知识梳理【典型例题】1.下图是一根古代石柱的局部,该石柱上刻有约8000字的法律条文,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A.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见证B.极力维护封建主的统治C.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历史遗物D.是伯里克利制定颁行的【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以及“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所以题干的图片描述的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历史遗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国家没有制定《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C【典型例题】2.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解析】材料“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说明早在公元前18世纪就已经有了法制意识,并开始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故B正确;法制是理性的表现,不是浪漫,排除A;法制不能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排除C;材料中论述的是法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并不是说明奴隶制度的完美,排除D。故选B。B【变式训练】1.(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变式训练】2.(2020·福建闽侯�初三开学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法典的颁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此“法典”是指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C.《罗马法》 D.《权利法案》B第3课古代印度2011版课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思维导学古代印度社会发源地发展概况文明成就哈拉帕、摩亨佐・达罗遗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佛教;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为代表的梵文史诗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知识点3--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知识梳理古印度的主要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佛教种姓制度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重点突破知识点3--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典型例题】(2020年四川内江)如图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A.发源于世界著名大河流域 B.产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C.公元前36世纪时出现了国家 D.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故A符合题意;只有古印度产生了世界性宗教,故B不符合题意;只有古埃及公元前36世纪出现了国家,故C不符合题意;两者文明均中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训练】(2020·山东巨野�初三一模)对下图亚非文明解读正确的是()A.①-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B.②-尼罗河流域-金字塔C.③-恒河流域-种姓制度 D.④-长江流域-民主制度C婆罗门(第一等级)吠舍(第三等级)刹帝利(第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掌握神权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梵天考点3-2.森严的种姓制度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知识梳理首陀罗Sudra吠舍Vaisya刹帝利Ksatriya婆罗门Brahman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特权等级(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特点: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影响及实质?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制度考点3-2.森严的种姓制度知识梳理如何评价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利与弊各是什么?)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重要文明成果,在当时它暂时维护了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这种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利)(弊)难点突破考点3-2.森严的种姓制度【典型例题】1.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依据材料,种姓制度的特点有①界限森严②职业世袭③种姓间通婚④种姓内婚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第三、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所以题干材料“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说的是种姓制度之间界限森严,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即种姓内婚,①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②和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B【典型例题】2.(2021年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解析】根据“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发端于古代印度。C正确;古埃及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A错误;古巴比伦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B错误;古罗马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D错误。综上故选C。C【变式训练】(2020·河南洛阳�初三一模)“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段史料反映了古印度A.社会等级森严 B.佛教传播广泛C.奴隶制度发达 D.人际关系和睦A时间诞生地创始人教义传播时间路线影响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唐朝-玄奘西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1)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主张“众生平等”(2)宣扬“忍耐顺从”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到中国内地北传:印度-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适应了当时其他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同时吸引了受压迫的下层民众,因此在印度社会迅速发展,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考点3-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知识梳理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中亚中国(公元前1世纪)东南亚朝鲜日本佛教的传播识图学史考点3-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的传播: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称为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中的一支是藏传佛教,也称为喇嘛教。两个方向

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的佛教,称为南传佛教。难点突破考点3-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另一方面,佛教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主张忍耐顺从,也就是放弃了与统治阶级的斗争,这些有利于统治者对广大民众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有的统治阶级后来就把佛教定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难点突破考点3-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典型例题】1.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伊斯兰教B.它的经典是《圣经》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D.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解析】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世界三大宗教最晚的是伊斯兰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先后北传、南传,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故选D。D【典型例题】2.(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选项D符合题意;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A排除;李耳一般指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B排除;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C排除。故选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