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四)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和必不可少的成分是指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C解析生产者能合成有机物,它是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也就不能生存,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没有分解者,则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它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题易错选B,误认为消费者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消费者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即无消费者时其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仍然是完整的。2.(2022·江苏淮安二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免、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答案A解析图中食物网由6条食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由生物富集现象可知,污染物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加,鹰为最高营养级,其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3.(09·浙江高考)经调查,某、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生物个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因此A正确。4.(2022·湖南衡阳质检)如图所示可构成一个 ()A.食物网 B.食物链C.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图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所以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5.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B.捕食食物链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食物链C.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D.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答案B解析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营养级别越来越高,但未必个体越来越大。食物链、食物网决定了生物未必只占一个营养级。6.(2022·浙大附中一模)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C解析个体、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依次增大的,A项错误。一片鱼塘中的所有动植物既不是种群(有多个物种),也不是群落(缺少微生物),也不是生态系统(没有无机环境等),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项错误。7.(2022·陕西西安模拟)到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答案B解析分解者的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南极分解者很少,所以必须把废物带离南极。8.(2022·广东韶关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C解析动物多数为消费者,少数为分解者,A项错,细菌多数为分解者,少数为生产者,B项错,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为多种生物成分。D项错。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个 个C.4个 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组成,语中未包含生产者,若不清楚任何食物链都是以生产者作为起点这一点,就容易出错。解答时应先完整地写出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然后确定营养级数为4个。10.(2022·湖南名校联考)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害虫→蛙→蛇水稻鼠如果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答案B解析蛙被大量捕捉后,短期内天敌而数目增加;蛇会因缺少一个食物来源,数目可能降低;鼠的数目会因蛇的取食量增加而有所下降;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在短期内无法看到。11.(2022·北京海淀期末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答案C解析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不参与一般食物链的构成,但却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具有关键作用。12.(2022·广东实验中学期末)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答案B解析A错误,营腐生生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B正确,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可被绿色植物吸收再度利用;C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需要;D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属于分解者。13.(2022·聊城模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三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B.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a→b→cC.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D.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a、b、c三者为捕食关系,A项错,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c→b→a,B项错,种群b为S型增长,始终受c、a种群制约,D项错。二、非选择题14.生态系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1、2号加清水,3、4号加少许河泥),同样的金鱼,等量的金鱼藻(2~4号),用橡胶塞塞紧。1~3号放在阳光下,4号放入黑暗的纸箱中。(均放于室温20℃条件下)(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条生存时间长?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1~4哪个瓶中金鱼生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2、3号锥形瓶相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3、4号锥形瓶相比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号锥形瓶中的鱼存活时间最短,说明________是生态系统根本的能量来源;3号锥形瓶的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5)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________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实验所得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号瓶中。因为4号瓶中有金鱼藻,但置于黑暗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且金鱼藻的细胞呼吸消耗水中溶解的O2,故金鱼生存时间更短。(2)3号瓶。因为3号瓶置于定的能量来源,金鱼藻和金鱼细胞的呼吸作用共同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产生CO2,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向水中提供溶解氧,清水、河泥又为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河泥中的分解者将金鱼粪便分解为无机物供金鱼藻利用,这种状况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故金鱼生存的时间最长。(3)水,温度和光照;4号无光照(4)光能;瓶内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无法长期保持稳定(5)不能。应再设置一组5号瓶与3号对照,除加入进行烘烤过的杀死其中微生物的河泥外,其他成分和条件与3号相同,观察并记录结果。(6)非生物的水、空气、矿物质和阳光等)、生产者(金鱼藻)、消费者(金鱼)和分解者(腐生微生物)四者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缺一不可。15.(2022·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1)有人选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关系。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本研究涉及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答案(1)①被滨螺取食竞争②浒苔B坑中浒苔不占优势,该环境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的捕食,因而数量较少;由于天敌(岸蟹)数量少,滨螺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数量较多③浒苔→滨螺→岸蟹→海鸥(2)①凸出基质就地保护②水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型生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①图A中移入滨螺后,由于滨螺捕食浒苔,导致浒苔数量下降,角叉苔数量有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亚叶酸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数字仿真计算机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光合细菌菌剂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对虾市场分析报告
- 中国2,3,6-三甲基苯酚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中国手写板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燃油脱蜡釜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机动脱粒机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婴儿汽车座椅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智能物业管理大数据应用方案
- 香港公司股东协议书范本
- DB11T 731-2010 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 玻璃屋顶漏水维修施工方案
- 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记录表
- 伤寒与副伤寒患者的护理
- 锁骨骨折的护理查房
- 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讲解(2024版)恒智天成软件
- 《药品质量管理》课件
- 9、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总体情况说明
- 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