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_第1页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_第2页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_第3页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_第4页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教学重难点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壹1.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贰弎肆3.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诗词鉴赏能力。4.背诵整首词;体味词人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教学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2一、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3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幼安稼轩豪放苏辛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号4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只给他一些地方官职,不肯让他带兵抗金复国。因此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5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zān

jìkuàiqìngwèn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6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7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文白对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8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文白对译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9通过译文解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上阕写了词人登临所见所为所感。下阕写了词人登临所想(历史人物)。通过译文解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整体感10三、文本欣赏三、文本欣赏1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上阙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12分析词的上阙,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群山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分析词的上阙,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融入了13“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看拍会登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吴钩”,后也泛指利剑。“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1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下阙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15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结合这些历史人物,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季鹰求田问舍刘郎才气树犹如此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16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17《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18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19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光阴的感慨。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20jyq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jyq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21“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思考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2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归纳总结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23“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白雨斋诗话》

①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②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③采用白描、反衬的手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艺术特色24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苏辛词比较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25课后作业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完成课后作业【限时训练】。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课后作业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鲁人版《唐诗宋词选261.学习可以彻底的改变自己,即使失去原来改变的条件,人也不会退回到原来的样子,因为经过“輮”。人已经脱离一个旧我,变成一个新我.2.这一段介绍了怎样学习,也就是学习的要素。荀子认为积累是学习的第一要素,也是学习的根本。学习可以达到奇妙的效果,可以“兴风雨”“生蛟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从人的角度,来说学习的效果。接着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积累的效果,体现了荀子文章说理的生动性。3.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4.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5.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6.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7.“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8.总之,说明文中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能增强文章内容表达上的形象性、可感性和文学色彩,使读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美感体验,受到美的陶冶,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增知益智。感谢观看,欢迎指导!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1.学习可以彻底的改变自己,即使失去原来改变的条件,人也不会2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8教学重难点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壹1.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贰弎肆3.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诗词鉴赏能力。4.背诵整首词;体味词人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教学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29一、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30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幼安稼轩豪放苏辛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号31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只给他一些地方官职,不肯让他带兵抗金复国。因此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32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zān

jìkuàiqìngwèn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33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34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文白对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3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文白对译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36通过译文解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上阕写了词人登临所见所为所感。下阕写了词人登临所想(历史人物)。通过译文解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整体感37三、文本欣赏三、文本欣赏38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上阙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39分析词的上阙,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群山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分析词的上阙,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融入了40“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看拍会登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吴钩”,后也泛指利剑。“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4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下阙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42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结合这些历史人物,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季鹰求田问舍刘郎才气树犹如此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43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44《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45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46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光阴的感慨。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47jyq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jyq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4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思考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9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归纳总结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50“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白雨斋诗话》

①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②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③采用白描、反衬的手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艺术特色51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苏辛词比较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52课后作业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完成课后作业【限时训练】。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美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水龙吟》课件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