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_第1页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_第2页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_第3页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_第4页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粒为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DNA多个重复序列。生物体内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处于不断地缩短或缩短和延长的变化之中。端粒酶能不断地延长染色体末端已缩短的端粒,是恶性肿瘤生长必需酶。在不表达端粒酶的正常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在连续的细胞分裂中逐渐丧失,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时,细胞增殖停止。在癌细胞中,端粒酶刺激端粒DNA的重新合成。因此,端粒不会缩短,细胞增殖以不受抑制的状态继续进行。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第十章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端粒(telomere)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从单细胞的有机体到高等的动植物,端粒的结构和功能都很保守.第十章端粒、端粒酶与肿瘤2端粒DNA大多数有机体的端粒DNA由非常短而且数目精确的串联重复DNA排列而成,富含鸟嘌呤.个别种类的端粒DNA重复单元很长.端粒的DNA序列多种多样,其功能不需要独特的序列来维持.尽管在许多物种中端粒DNA有相当大的变化,但仍可在进化关系非常远的生物中发现相同的端粒序列,端粒DNA的平均长度因物种而异.在人大约15kb,在人体中,随着细胞的持续分裂,端粒会缓慢缩短.端粒DNA3端粒结合蛋白目前对端粒结合蛋白还了解甚少.在酵母中,端粒的主要结合蛋白是Rap1p,在体外以很高的亲和性与端粒上的许多识别位点相结合,Rap1p与端粒长度的调节有关,Rap1p能够阻止端粒酶接近端粒从而负调节端粒的长度.相反,有人说,Rap1p可以在端粒周围通过聚集端粒酶或提高端粒酶活性而延长端粒.因此末端限制性结合蛋白可能是端粒染色质的一个普通特性.端粒结合蛋白4端粒酶(telomerase)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自身携带模板的反转录酶,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能够以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并添加于染色体末端,从而维持了端粒长度的稳定。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5

端粒酶活性取决于它的RNA和蛋白质亚基.端粒酶至少包含两个活性位点.端粒酶除了具有反转录活性外,还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合成串联重复的TTAGGG序列,为TRF2提供结合位点,防止染色体的末端融合.端粒酶的RNA亚基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对于端粒酶的结构和催化活性都十分重要.人端粒酶RNA有455个核苷酸.端粒酶RNA重要序列缺乏保守性,但都有保守的二级结构.,端粒酶的RNA决定了端粒DNA的序列.端粒酶活性取决于它的RNA和蛋白质亚基.端粒6端粒酶能不断地延长染色体末端已缩短的端粒,是恶性肿瘤生长必需酶。在不表达端粒酶的正常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在连续的细胞分裂中逐渐丧失,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时,细胞增殖停止。在癌细胞中,端粒酶刺激端粒DNA的重新合成。因此,端粒不会缩短,细胞增殖以不受抑制的状态继续进行。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7一、端粒的发现Muller和Mcdintock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Muller将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telomere),如果末端没有这个结构,染色体将相互粘着而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直到70年代人们才在四膜虫(一种单核细胞生物)中证实了这种端粒结构,为极简单的6个核苷酸TTGGGG序列多次重复。以后,人们在多种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均证实有端粒的存在。所有的端粒包括人、鼠和其他脊椎动物均表现为富含T和G核苷酸的DNA重复序列。人类端粒的结构为染色体末端TTGGGG序列上千次的重复。一、端粒的发现81972年JamesWatson提出复制末端问题,复制DNA的DNA多聚酶不能将线性染色体的DNA完全复制。也就是说在线性染色体的DNA复制时,DNA多聚酶留下染色体末端一段DNA(一段端粒)不被复制。这样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就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个缩短的端粒再传给子细胞后,随着细胞的再一次分裂进一步缩短。细胞每次分裂,染色体末端端粒逐渐缩短,直至细胞衰老。人类体细胞遵循这个规律从细胞出生到细胞衰老。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9端粒确实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缩短,但能被新合成的端粒片段再延长,1984年首先在四膜虫中证实了有这种能使端粒延长的酶的存在―端粒酶。端粒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端粒的合成是以一段RNA为模板,端粒酶通过反转录过程合成端粒片段并使其连接于染色体的端粒末端。端粒酶的发现解释了自然界如单细胞生物是如何处理“复制末端问题”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0二、人各种组织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的长度可以作为反映细胞分裂能力的“分子钟”。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细胞失去控制的无限增殖,造成对机体的损害。如果恶性肿瘤细胞缺乏端粒酶,随着细胞分裂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逐渐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进入衰老阶段,停止分裂将不造成机体损害;但恶性肿瘤内端粒酶的存在,将不断地延长已缩短的端粒,使恶性肿瘤显示无限制的增殖能力。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1检测方法:1.引物延伸分析法:(primer-extentionassay)检测细胞或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需大量的细胞及长时间放射自显影,所得的信号弱。1994年有人在恶性肿瘤组织中检测到端粒酶活性。2.端粒重复扩增分析法(telomeri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assay,TRAP)技术:PCR技术以检测端粒酶活性,检测组织的端粒酶活性3.在引物方面作了改进,相继建立了荧光法、原位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及TRAP与闪烁技术联用的SPA法等敏感的检测手段,在医疗检测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检测方法:12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3分析对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1.正常组织中,除生殖细胞和部分造血干细胞显示微弱的端粒酶活性外,均无端粒酶活性。2.良性病变组织中除个别病例有很微弱的端粒酶活性外,如肝炎、肝硬化、良性脑膜瘤,绝大多数病例均显示端粒酶活性阴性。3.恶性肿瘤组织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均显示明显的端粒酶活性。神经细胞瘤和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高表达病例生存期明显低于端粒酶的低表达病例。分析对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组织144.人组织胚胎和发育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在胚胎、新生儿和成人的睾丸和卵巢组织中始终具有端粒酶活性,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无酶活性。除脑组织外,胚胎发育的第16-20周,所有母细胞组织中均有明显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在新生儿外周血细胞和未满月婴儿包皮组织中显示活性。除生殖细胞外,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任何体细胞未见端粒酶活性。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5

正常体细胞、肿瘤细胞和人组织胚胎及发育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不同。机体发育成熟后,体细胞端粒酶均被抑制,其端粒随着每次的细胞分裂逐渐缩短,当端粒完全或几乎完全丢失后,细胞将灭亡或死亡。当端粒短至一定阈值时会发出某种信号使细胞不再分裂。某种促癌基因突变阻止信号发出或使细胞不理会信号时,细胞将绕过正常的衰老过程继续分裂,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将继续缩短并使染色体异常,最后可能引起癌基因突变。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6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基因重排能使被抑制的端粒酶重新激活,激活的端粒酶将重新填补已缩短的端粒是细胞获得或保持无限的分裂能力变成恶性肿瘤细胞。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7三、端粒酶与肿瘤诊断和治疗由于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而人正常细胞中未见该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希望。首先,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希望成为早期恶性肿瘤的标志物,若能将转移癌细胞与外周血细胞分开亦可作为载体转移癌的标志物。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18在正常的人体细胞中,端粒程序性地缩短限制了转化细胞的生长能力,这可能是肿瘤形成的一个抑制机制.

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表达端粒酶的正常细胞更易癌变.在不同肿瘤大约1000多个活检样品中发现大约85%的样品呈端粒酶阳性反应.相反,90%以上的邻近正常组织却是端粒酶阴性.这个酶与永生化和肿瘤的形成联系密切.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这种特殊关系使之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对某些类型的肿瘤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治疗方法在正常的人体细胞中,端粒程序性地缩短限制了转化细胞的生19

端粒的数量控制着细胞的增殖能力,是细胞内的分裂钟.当正常人体细胞的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时,启动阻止细胞分裂的信号,细胞开始衰老死亡,此即所谓的Hayflick界限(M1期).一些细胞由于癌基因、抑癌基因等的突变逃逸M1期,获得一定的额外增殖能力,进入第二死亡期(M2).此时端粒酶仍为阴性,端粒进一步缩短.大部分细胞达到极限而死亡,生存下来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端粒酶重新活化,成为永生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的延长是一个重要的一个必要的步骤!端粒的数量控制着细胞的增殖能力,是细胞内的分裂钟.20四、端粒酶基因研究初步概况1.突变的端粒酶可抑制癌细胞生长2.研究发现,端粒酶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抑制在抗肿瘤疗法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3.仍未认识编码端粒酶全酶的整个基因。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21端粒为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DNA多个重复序列。生物体内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处于不断地缩短或缩短和延长的变化之中。端粒酶能不断地延长染色体末端已缩短的端粒,是恶性肿瘤生长必需酶。在不表达端粒酶的正常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在连续的细胞分裂中逐渐丧失,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时,细胞增殖停止。在癌细胞中,端粒酶刺激端粒DNA的重新合成。因此,端粒不会缩短,细胞增殖以不受抑制的状态继续进行。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22第十章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端粒(telomere)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从单细胞的有机体到高等的动植物,端粒的结构和功能都很保守.第十章端粒、端粒酶与肿瘤23端粒DNA大多数有机体的端粒DNA由非常短而且数目精确的串联重复DNA排列而成,富含鸟嘌呤.个别种类的端粒DNA重复单元很长.端粒的DNA序列多种多样,其功能不需要独特的序列来维持.尽管在许多物种中端粒DNA有相当大的变化,但仍可在进化关系非常远的生物中发现相同的端粒序列,端粒DNA的平均长度因物种而异.在人大约15kb,在人体中,随着细胞的持续分裂,端粒会缓慢缩短.端粒DNA24端粒结合蛋白目前对端粒结合蛋白还了解甚少.在酵母中,端粒的主要结合蛋白是Rap1p,在体外以很高的亲和性与端粒上的许多识别位点相结合,Rap1p与端粒长度的调节有关,Rap1p能够阻止端粒酶接近端粒从而负调节端粒的长度.相反,有人说,Rap1p可以在端粒周围通过聚集端粒酶或提高端粒酶活性而延长端粒.因此末端限制性结合蛋白可能是端粒染色质的一个普通特性.端粒结合蛋白25端粒酶(telomerase)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自身携带模板的反转录酶,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能够以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并添加于染色体末端,从而维持了端粒长度的稳定。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26

端粒酶活性取决于它的RNA和蛋白质亚基.端粒酶至少包含两个活性位点.端粒酶除了具有反转录活性外,还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合成串联重复的TTAGGG序列,为TRF2提供结合位点,防止染色体的末端融合.端粒酶的RNA亚基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对于端粒酶的结构和催化活性都十分重要.人端粒酶RNA有455个核苷酸.端粒酶RNA重要序列缺乏保守性,但都有保守的二级结构.,端粒酶的RNA决定了端粒DNA的序列.端粒酶活性取决于它的RNA和蛋白质亚基.端粒27端粒酶能不断地延长染色体末端已缩短的端粒,是恶性肿瘤生长必需酶。在不表达端粒酶的正常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在连续的细胞分裂中逐渐丧失,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时,细胞增殖停止。在癌细胞中,端粒酶刺激端粒DNA的重新合成。因此,端粒不会缩短,细胞增殖以不受抑制的状态继续进行。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28一、端粒的发现Muller和Mcdintock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Muller将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telomere),如果末端没有这个结构,染色体将相互粘着而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直到70年代人们才在四膜虫(一种单核细胞生物)中证实了这种端粒结构,为极简单的6个核苷酸TTGGGG序列多次重复。以后,人们在多种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均证实有端粒的存在。所有的端粒包括人、鼠和其他脊椎动物均表现为富含T和G核苷酸的DNA重复序列。人类端粒的结构为染色体末端TTGGGG序列上千次的重复。一、端粒的发现291972年JamesWatson提出复制末端问题,复制DNA的DNA多聚酶不能将线性染色体的DNA完全复制。也就是说在线性染色体的DNA复制时,DNA多聚酶留下染色体末端一段DNA(一段端粒)不被复制。这样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就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个缩短的端粒再传给子细胞后,随着细胞的再一次分裂进一步缩短。细胞每次分裂,染色体末端端粒逐渐缩短,直至细胞衰老。人类体细胞遵循这个规律从细胞出生到细胞衰老。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30端粒确实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缩短,但能被新合成的端粒片段再延长,1984年首先在四膜虫中证实了有这种能使端粒延长的酶的存在―端粒酶。端粒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端粒的合成是以一段RNA为模板,端粒酶通过反转录过程合成端粒片段并使其连接于染色体的端粒末端。端粒酶的发现解释了自然界如单细胞生物是如何处理“复制末端问题”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31二、人各种组织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的长度可以作为反映细胞分裂能力的“分子钟”。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细胞失去控制的无限增殖,造成对机体的损害。如果恶性肿瘤细胞缺乏端粒酶,随着细胞分裂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逐渐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进入衰老阶段,停止分裂将不造成机体损害;但恶性肿瘤内端粒酶的存在,将不断地延长已缩短的端粒,使恶性肿瘤显示无限制的增殖能力。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32检测方法:1.引物延伸分析法:(primer-extentionassay)检测细胞或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需大量的细胞及长时间放射自显影,所得的信号弱。1994年有人在恶性肿瘤组织中检测到端粒酶活性。2.端粒重复扩增分析法(telomeri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assay,TRAP)技术:PCR技术以检测端粒酶活性,检测组织的端粒酶活性3.在引物方面作了改进,相继建立了荧光法、原位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及TRAP与闪烁技术联用的SPA法等敏感的检测手段,在医疗检测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检测方法:33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34分析对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1.正常组织中,除生殖细胞和部分造血干细胞显示微弱的端粒酶活性外,均无端粒酶活性。2.良性病变组织中除个别病例有很微弱的端粒酶活性外,如肝炎、肝硬化、良性脑膜瘤,绝大多数病例均显示端粒酶活性阴性。3.恶性肿瘤组织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均显示明显的端粒酶活性。神经细胞瘤和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高表达病例生存期明显低于端粒酶的低表达病例。分析对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组织354.人组织胚胎和发育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在胚胎、新生儿和成人的睾丸和卵巢组织中始终具有端粒酶活性,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无酶活性。除脑组织外,胚胎发育的第16-20周,所有母细胞组织中均有明显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在新生儿外周血细胞和未满月婴儿包皮组织中显示活性。除生殖细胞外,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任何体细胞未见端粒酶活性。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36

正常体细胞、肿瘤细胞和人组织胚胎及发育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不同。机体发育成熟后,体细胞端粒酶均被抑制,其端粒随着每次的细胞分裂逐渐缩短,当端粒完全或几乎完全丢失后,细胞将灭亡或死亡。当端粒短至一定阈值时会发出某种信号使细胞不再分裂。某种促癌基因突变阻止信号发出或使细胞不理会信号时,细胞将绕过正常的衰老过程继续分裂,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将继续缩短并使染色体异常,最后可能引起癌基因突变。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37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基因重排能使被抑制的端粒酶重新激活,激活的端粒酶将重新填补已缩短的端粒是细胞获得或保持无限的分裂能力变成恶性肿瘤细胞。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课件38三、端粒酶与肿瘤诊断和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