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创新研究综述_第1页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创新研究综述_第2页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创新研究综述_第3页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创新研究综述_第4页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创新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创新研究综述引言根据2018年由胡晶晶[1]发表的《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研究》一文中可以得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逐渐在高校传媒环境中体现。作为传统媒体的校园广播曾以其自身独特的声音特性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意义被赋予重要职能。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的梁嘉[2](2018)认为受众流失、体制僵化等问题让高校校园广播也开始努力与新媒体融合,实现转型。通过分析王翼[3](2018)的《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及创新研究》一文,得出高校校园广播的特质、新媒体语境特质及新媒体语境之下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当前新媒体发展现状,探索高校校园广播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严格甄选培训广播台内人员、提升软硬件技术支撑条件、通过“两微一端”和各类直播平台创新播出方式等。借由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探寻高校校园广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之道。1.研究缘起其他任何媒介接收信息都来得简单方便,所以在对于校园文化的塑造与传承方面,高校广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周泽恩[4](2018)认为,目前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广播新媒体化,但是仅仅停在触网阶段,即把放送内容搬运至网络平台上,收效并不好。同时毛宸[5](2017)也在《高校校园广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研究》中提到,为了更好地研究高校校园广播的新媒体化程度,将新媒体广播定义为:传统的广播内容通过数字化技术,借助网站、移动端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从而具有新媒体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的广播形式。2.高校广播发展现状2.1内容特质高校校园广播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邱淑永[6](2017)认为,高校校园广播能通过多样的节目,为师生补充和丰富政治、道德、科学、人文、历史文化,是校园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以外的教育阵地。2.2形式特质高校校园广播具有多样性。不同于地市级广播现有的表现形式。在张得荣[7](2017)的《新时期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探索》中指出,高校校园广播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在放送的时间、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张郁[8](2017)也认为校园广播的组织形式非常特殊,如广播站可组织学校各个社团举办活动、联合制作节目,也可为学校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提供实操机会,充分地利用了校园资源。2.3目标特质苏安辉[9](2016)的研究显示,高校校园广播的受众有特定、集中的特点,绝大多数是在校的师生、员工。根据这样的受众特点,校园广播的播放时间通常在中午下课后的12点到12点半之间、下午下课后的6点到6点半之间。3.高校校园广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新发展3.1抓住移动化浪潮的机遇3.1.1开发高校校园广播APP英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吴永满,宋贵林[10](2016)在《新时期高校广播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探析》中论述了,BBC开发了各种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主要有iPlayer,BBCNews,WorldNews等。其中BBCNews,WorldNews两个应用让用户可以随时收看国内和国际新闻资讯,iPlayer让用户可以用过手机免费收看或下载电视电台节目。刘长宇等人[11](2016)也有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BBC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应用主要与历史、教育类相关。高校校园广播可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捷,打破自身原本的局限打造校园广播“随身听”这样一个概念的移动端应用软件,受众可通过该软件进行节目在线收听、下载、留言等。卢林东[12](2016)认为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校园广播的收听源和覆盖范围的局限性,即使不在校园范围内也可以收听到校园广播,并且可以进行重播和下载,告别校园广播“一次性”播放的缺陷,从软件上改变收听习惯,但又不与传统校园播放相冲突,二者相辅相成,让高校校园广播真正融入新媒体语境之中。3.1.2“两微一端”三足鼎立高校校园广播应开通官方的微博、微信及户端平台。蔡丽丽[13](2015)觉得,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广播台都有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但由于技术问题并未十分普及。但张洛诚[14](2014)提出了开通与经营是两码事,高校校园广播需安排专门的新媒体后台管理人员,每天对“两微一端”进行更新、完善以及维护,特别是涉及到能够产生互动的平台,管理人员需及时更新评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线上的互动交流,真正与师生“打成一片”。马红[15](2014)认为通过“两微一端”的开发、经营,将高校校园广播立于一个平易近人的角度,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宣传平台。3.2依托移动互联网在内容与形式上革新3.2.1融合新媒体意识应当将新媒体的意识融汇进高校校园广播的内容与形式之中。黄美[16](2014)发表的论文中认为,在组织构架方面积极探索声音、文字通过新媒体窗口有效传播,并与可视的传播媒体区分开来。在报道组织、策划的工作中融入新媒体意识,利用新媒体渠道在实践中优化工作的流程。3.2.2完善软硬件建设李敏[17](2007)指出,高校必须提高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抓好对广播台的建设支持,特别是在新媒体语境之下,更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增强软硬件的投放,一面关注高校校园广播的发展,一面增加投资,不能让硬件条件成为制约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的因素。由于高校之中对于广播的利用率不算很高,绝大多数高校所配备的广播设备并未真正完善到能与省市级专业的广播台设备相抗衡。熊艳[18](2013)认为在有限的条件之下,高校校园广播还存在设备维护、更新换代不及时的情况,黄雨彤[19](2013)也觉得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资金不足,也可能是因为管理人员在观念上没有跟上,还没有对设备更换周期、配置、型号等专业知识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同样是影响高校校园广播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3.2.3开创多种播放模式高校校园广播除了传统地通过收音机和校园功放这两种模式进行播放之外,还应当融合进新媒体语境,开辟一些新的播放模式。在2011年,朱正安,崔良平等人[20]就已经对在前面的论述之中己经提到可利用创建智能手机客户端来进行播放,除此之外,高校校园广播还可以将每期节目上传至网络,通过微博、微信进行发布、传播。同时,张得荣[21](2017)在《新时期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探索》中提出,在高校校园广播还可以巧妙结合新媒体语境之下热门的传播模式进行创新。3.2.4培养人才,提高节目质量北京大学的卢林东[22](2016)指出,高校校园广播与其他广播最为特殊的地方应该就是人员的流动性大,除了主管的指导老师之外,其他的成员基本都是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可以说大学四年时间,他们能在广播台内工作的时间也就只有三年,其中还包括了招新、培训、应用上手这样一个过渡的过程,往往当一批成员在做节目方面己经成为熟手之时,就面临着实习、毕业的情况,如此循环往复,可以说高校校园广播想要让节目保持在同一个较高的水准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好好培养人才。4.高校校园广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优势4.1垄断式播放王艳玲,王磊[23](2014)在发文中提出,高校校园广播的收听覆盖性质很奇特,它并不像社会上的广播或者网络平台的广播,各个频道形成竞争关系,它是一个极具垄断性质的播放平台。通常情况之下,每所高校都只会有一个校级广播台,即便高校可能会有多个校区,但是广播台却始终只有一个。王海等人[24](2014)认为,在这种条件下,高校校园广播就垄断了所属院校的广播收听率,广播一旦响起,整个校园的师生基本上都能听到,其中确实充满了不少强制性的因素,校园内的听众并不能在公共区域选择调台或者关闭广播,自主选择权在此变得较为薄弱。4.2更多灵活性徐静洁[25](2014)在《新媒体环境下河北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出,高校校园广播作为学校的“喉舌”部门,担任了党建、思政、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宣传工作,但所制作、播出的节目并不会因此而流于形式或是过于刻板。相反,郭林[26](2013)认为由于前面提到的垄断特性,高校校园广播在节目的研发、创新方面更加灵活,少了对收听率的担忧和过分地追求,反倒可以更加专心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之中。4.3无营利压力高校校园广播另一大特质在于它是非营利性质的一种媒体平台。黄雨彤[27](2013)《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中提出,在社会上的各类调频电台或者网络电台之中,营利是其发展的动力之一,即便是所谓事业单位性质的各地市级广播电台也需要不断提升节目的收听率以扩大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广告。可以说不光是广播行业,绝大多数的媒体行业都是需要依靠广告创收的。结论高校校园广播应借鉴专业的电台发展模式,利用“内容+平台+终端”模式有效发展自身“活力”,把各类型节目、文字、图片、声音,甚至是影像聚合在“两微一端”,或是其一些专业新媒体平台、终端之上,当累积了一定的用户量作支撑后,高校校园广播的发展会自然而然越来越丰富、顺畅,这是新媒体语境之中特有的信息传播优势,应当好好利用。巧用新媒体增强广播深度互动,通过“两微一端”等平台让广播的互动方式更加多样、有深度,通过互联网上的互动,听众可在各类平台上发表想法、意见、评论表达所需;主播通过这些平台不断集思广益、完善更新节目内容,令听众群不断稳定中求扩大。参考文献[1]胡晶晶.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2]梁嘉.浅议分众化时代下的校园广播发展——以安徽理工大学广播为例[J].新西部,2018(09):58-59.[3]王翼.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及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224-225.[4]周泽恩.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78+80.[5]毛宸.高校校园广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3(05):73-78.[6]邱淑永.校园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57.[7]张得荣.新时期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256.[8]张郁.论校园广播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7(06):71.[9]苏安辉.基于智能化背景的校园广播系统升级设计[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5):87-89.[10]吴永满,宋贵林.新时期高校广播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6,37(07):161-163.[11]刘长宇,李彦翰.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现状及发展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26(04):81-84.[12]卢林东.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宣传教育的“不变”与“变”[J].北京教育(高教),2016(04):34-37.[13]蔡丽丽.高校校园广播:大学文化建设的有“声”力量[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30(03):69-72.[14]张洛诚.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探析——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新闻前哨,2014(11):89-90.[15]马红.浅谈高校校园广播建设的对策[J].民营科技,2014(06):289.[16]黄美.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的困境及发展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24(03):138-140.[17]李敏.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广播育人功能的拓展[J].新闻知识,2013(07):96-97.[18]熊艳.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114-115.[19]黄雨彤.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J].新闻世界,2013(02):86-88.[20]朱正安,崔良平,陈姝君.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的发展与应对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70-73.[21]张得荣.新时期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256.[22]卢林东.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宣传教育的“不变”与“变”[J].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