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陕西省大学生为例_第1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陕西省大学生为例_第2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陕西省大学生为例_第3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陕西省大学生为例_第4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陕西省大学生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陕西省大学生为例

摘要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革新,在教育已经面向大众普遍实施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比率逐渐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首先结合对有关数据的分析,找出大学生就业出现供求矛盾、结构性失业问题和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等问题。

其次,通过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缘由,最后提出了缓和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业;经济学研究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progressofscienceandthecontinuousreformofeducation,ithasbeenunderthebackgroundoftheuniversalimplementationofeducation,

Ratioofthenumberofcollegegraduatesisgraduallyrise

,theemploymentproblemofcollegestudentsisconcernedbyallcirclesofthesociety.Inthispaper,throughtheanalysisofthedata,findoutthestudents'employmentexpectationsandreality,professionalstructuralunemploymentandregionalstructuralunemployment,theemploymentofcollegestudentshaveproblemssuchasthecontradictionbetweensupplyanddemand.Secondly,

throughthesupplyanddemandtheoryofeconomics,marketsegmentationtheoryandhumancapitaltheoryandotherrelatedtheoreticalanalysismethods

,analysisofthereasonsforthedifficultyof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Finally,easeemploymentadvice.

Keywords: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structuralunemployment;

economicsresearch

目录TOC\o"1-3"\h\u

21195引言1

8202一、相关概念界定1

4828(一)、大学生1

24617(二)、就业1

9894(三)、结构性失业2

10485二、陕西省大学生就业基本现状2

15846(一)、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供需状况不平衡2

23077(二)、毕业生与市场间存在错位,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3

23205(三)、毕业生就业观念传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差异较大6

7057三、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7

7417(一)、供求不平衡,就业难度增加7

27117(二)

、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大学生就业

9

30328(三)

、人力资本理论下的就业期望高于现实需要

9

461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探讨10

27488(一)、扩大就业规模,缓解供求失衡10

28836(二)、高校、政府施策应对结构性失业10

11476(三)、高校加强指导,大学生自身及时转变观念11

7806结语12

30786参考文献13

18059谢辞14

引言

近年来,随着初等教育的广泛施行,高校也逐渐扩大招生,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相应地毕业生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根据数据显示,从2002年中国第一届高校扩招毕业生后,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超300万

,2008年过500万,2011年更是突破600万,近3年更是达到16万到28万的单年涨幅,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由145万人攀升至前所未有的765万。[​[1]​]同时高校就业人数的增加速度也超越市场总需求的增加,导致供过于求,就业岗位是有限的,但毕业生人数却在成倍增长,这就引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而失业。

社会各界纷纷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与就业

。第一,大学生既然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其就业问题也与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有关;第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独特群体,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关;第三,大学生作为青年中奋斗人士的主力军,自己的前途与毕业生就业和经济利益也是脉脉相通的。再加上就业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过去的只要大学毕业就给分配工作到现在的自主就业,这一转变就暴露出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过高的社会期望和用人单位为减少大学生培训成本,更愿意招收具备“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等弊端。就业环境在改变,经济经济结构在升级,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既有挑战,又有考验。由此可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做出对策探讨已是迫在眉睫。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

常焕东(2009)指出,大学生,从广义上讲,大学生包括所有具有研究生、本专科学历的社会成员,狭义上大学生仅指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大专生

。[​[2]​]笔者所涉及的为狭义的大学生。

(二)、就业

王永红(2012)认为,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或者超过劳动年龄但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岗位上,从事合法的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状态

。[​[3]​]

具体的讲,就业可以归纳总结为三点:(1)需要就业人的年龄是要与国家规定的法定年纪相符,国家反对雇佣童工;(2)需要就业的人要保证是出于自愿,并符合劳动要求,身体素质较好且符合劳动能力;(3)需要就业的人的薪资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不触犯法律的正当劳动。因此,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就业才算是成功就业。

(三)、结构性失业

杜立夫(2007)指出,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结构不相称而出现的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现象,主要包括区域结构性失业和专业结构性失业

。[​[4]​]换句话来说,就是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没有顺着用人单位的要求去培养,从而不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追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并不同步,导致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领域、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并不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造成结构性失业。

二、陕西省大学生就业基本现状

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步入社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找工作这样的头等大事,这是高校毕业生人生历程中必要的选择。高校毕业生就业仿佛是一场无声的角逐比赛,是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抢夺、是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实力较量。

(一)、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供需状况不平衡

图1.1毕业生人数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1998年,陕西省毕业人数仅为25000人,到2015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已经增长到332899人,十几年间竟增长了10倍还多,由上图也可以看出,陕西省大学生毕业人数整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现象,研究生从2012年到2015年在缓慢增长,而大学本科生则以相对快的速度在增长,专科生的增长出现起伏,但从2014年到2015年来看,仍出于增长状态。但是由于大量的大学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市场需求又明显不够,引发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见,就业环境局势紧张,就业难度加大。

(二)、毕业生与市场间存在错位,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表1-1本科毕业生就业学科门类分布统计表

学科类型毕业人数已就业人数就业率(%)

合计18513616565989.48

工学663986095691.80

理学158571444891.11

农学1977179991.00

历史学102892790.18

艺术学16915289.94

医学6581591789.91

管理学389703466688.96

教育学6520576388.39

文学342103000787.71

经济学8416715985.06

法学4866375877.23

哲学14410774.31

图1.2不同高校毕业生薪酬水平

由上图得出,在2016年陕西省本科就业人数中,就业率相对高的依次为工学、理学和农学;法学和哲学的就业率相对低一些;在薪酬方面,也可以看出工学的薪资最高,大多数薪酬报酬在5000元以上,可见工学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占据明显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青睐,能更好更快的就业,但相对法学和哲学的文史类专业在就业时容易遭遇瓶颈,从而引发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

专业结构性失业,学科专业结构不均衡导致的大学生相对性失业

。[​[5]​]具体是指大学生现在接触的专业与市场发展和社会要求之间发生错位,造成对接不上,从一个角度剖析,许多专业的大学生生找不到合适自己专业的工作,专业不对口而导致失业;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一些专业的大学生在择业中就遭遇逆境,市场需要较少,从而引发失业。

一些专业和科目的大学生顺应市场的需要,呈现出的局面是供给小于需求,一些专业和科目的市场需要低迷,呈现出局面是供给大于需求

,可见,大学生在就业中因为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专业所遭受的境遇是有差别的。

区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表1-2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表

单位所在省合计学历比例

博士硕士本科专科

陕西省1747476289976784288571559.30%

广东省12033251525779426894.08%

北京市7482531141432019682.54%

浙江省657010634359423322.23%

江苏省587834802330417381.99%

上海市570327811340014651.94%

甘肃省50809343159231361.72%

河南省4701651008214914791.60%

山东省446720968233211471.52%

山西省423233392209517121.44%

新疆自治区37149205202914711.26%

四川省353429571164112931.20%

湖北省26942540615367270.91%

河北省26641241717794560.90%

贵州省2305810414417520.78%

内蒙古自治区2150618611737850.73%

安徽省189891979007920.64%

天津市1869927810964860.63%

宁夏自治区1862141627869000.63%

重庆市153891797775730.52%

福建省145741569843130.49%

江西省140913849064060.48%

青海省125814886914650.43%

湖南省116481487872210.39%

云南省11474827882730.39%

辽宁省82671214472510.28%

广西自治区687121004741010.23%

海南省6123463622010.21%

吉林省38411542191000.13%

西藏自治区334139263310.113%

黑龙江省320133257290.109%

台湾省27001260.009%

香港特区301110.001%

其他2994986112523376536210.16%

合计294698119822382151722119396

根据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公布和上表分析得出,在陕西省省内就业的毕业生最多

,共有174747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59.30%,比2014年增加16207人,同比增长10.22%。在西部地区(除陕西)就业的毕业生23609人,占8.01%;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20078人,占6.81%;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46285人,占15.71%,同比增长11.23%。

[​[6]​]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更愿意去较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去就业,而不愿意去相对贫穷的城市去就业,从而容易引发区域结构性失业

。区域性结构性失业,因为资源是否丰富和环境是否优越等因素,促使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这种地区间发展不平均衡的因素既与所处地理环境因素有关,也与国家的发展政策息息相关。事实证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在地区之间的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也展现出不同的景象,城市发展较快,基础设备完善,农村发展落后,基础设备欠缺。那么我国区域性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正是因为高校毕业生较为反感去相对贫穷的西部地区工作,或者说反感去设备较差的农村去劳动,更喜欢选择较为发达,发展较快、大城市比较密集的东部地区去工作,退而求其次,也更乐意去中部地区就业。

(三)、毕业生就业观念传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差异较大

单位性质合计研究生本科专科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已就业人数205485100%9306100%97514100%98665100%

其他企业12182759.29%283930.51%5853360.03%6045561.27%

国有企业3223815.69%228424.54%1236912.68%1758517.82%

医疗卫生单位90164.39%3523.78%25742.64%60906.17%

三资企业82714.03%3593.86%38703.97%40424.10%

中初教育单位62623.05%5826.25%28642.94%28162.85%

其他事业单位34611.68%2833.04%14801.52%16981.72%

机关25301.23%2212.37%12691.30%10401.05%

高等教育单位13770.67%106411.43%1880.19%1250.13%

科研设计单位7060.34%4644.99%1610.17%810.08%

部队6160.30%1401.50%3790.39%970.10%

城镇社区2500.12%90.10%580.06%1830.19%

农村建制村440.02%30.03%140.01%270.03%

其他188879.19%7067.59%1375514.11%44264.49%

表1-3陕西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

一方面,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首要挑选的工作单位便是一些大型的三资和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但一些基层项目、农村建制村等职位却无人问津,岗位相对空缺。

因为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现在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待遇丰厚和环境优良的好岗位和工作

,更喜欢去企业工作,依然秉持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愿从小事或者基层干起。

表1-4陕西省公务员报考人数比例

序号部门名称职位名称审核通过人数比例

1西安市(行政系统)[153010769]西安市碑林区信访局信访接待科员571571:1

2西安市(行政系统)[153010870]蓝田县九间房镇人民政府综合管理科员323323:1

3榆林市(行政系统)[153071756]榆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榆阳分局鼓楼工商所综合管理科员265265:1

4省垂直管理系统(行政系统)[153132601]子长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参照管理]养老保险经办科员249249:1

另一方面,每年大学生考公务员的热潮只增不减,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陕西省公务员考试中几百个大学生在争一个比较好的岗位,可见其竞争激烈,但这仍挡不住广大毕业生赴考的决心,在公务员考试下,各事业单位、社区等职位也是大学生想要选择的就业方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固定的社会编制,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略高于同职称岗位人员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特殊”权利,导致每年大量学子报考国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

可见,高校毕业生选择待遇好、稳定、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岗位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去改变和调整。在就业态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多数大学生的工作理念还是没能从根本上去尝试变换,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依然存在,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愿望难以实现,因为与现实不符,现实是会出现职位空缺和人才闲置共存的现象,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冲突。

三、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供求不平衡,就业难度增加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

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紧俏,是卖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给方,需求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商品滞销,是买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需求方,没有供给方选择的余地

[​[7]​]造成高校毕业生的供给大于需求,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就是因为基于供求理论下

,在市场中,持续扩充的是大学生的供给量,而市场所需要的总量却在缓慢增长,导致进度不一致。

从供给方面来看,首先,随着每年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高校招生的规模变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上的供给也会变大,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数量远远超过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其次,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会受到工资刚性的影响,招聘企业工资高,那大学生供给也会增加,招聘企业工资低,大学生供给也会减少

。最后,供给质量也存在问题,即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因为自各高校不断扩招以来,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年轻人与日俱增,进入大学门槛的标准相对降低,这就难保有很多学生在大学教育的熏陶下,自身素质依然较差。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有着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不用学习了的不良心理,逃课、挂科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大学生虽获得了四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等相关证书,但英语的口语和听力等方面依然很差,对于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那这一些大学生必然被社会所淘汰,从而导致就业困难。

从需求方面来看,首先,一国经济的发展决定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总量。

受就业弹性的影响,我们发现,大学生的需求总量的扩充需要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越快,工作岗位也会越来越多

其次,决定高校大学生需求的是大学生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对于招聘企业而言,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宗旨

,招聘企业作为买方市场,占据优势,就会对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是否胜任工作的要求提高标准。就目前来看,双方互相需要,各得其所。各企业在录用合格高校毕业生的流程中,会进行严格筛选,经一系列选拔标准进行选择,最终选择录用优秀的毕业生作为企业的新注入力量,而大学生自身条件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会使其就业受到阻碍,自然就会导致就业困难。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学历,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党员身份和职业等级证书更看重高校毕业生在大学四年里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是否经常参与社团活动、有没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大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具体的实践,学生大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考试过后就忘得差不多了,没有真正学到知识技能。针对急需人才的单位,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培养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是不划算的,因此这些单位在应聘时,不乐意去选刚毕业毫无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更乐意要一些有老练工作经历的社会人士。

、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大学生就业

针对专业性结构性失业,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为了抢夺生源,而不切实际的开设各种所谓的热门专业来吸引学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却难以掌握社会需要,按自己设定的专业和培养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教学,所造就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欠缺,再加上教育模式千篇一律,师资储备较为缺乏和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从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一些专业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导致专业被社会所淘汰,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失业。

针对所产生的区域结构性失业问题,与劳动力市场分割有着较大的关联。

劳动力市场可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有着如下特点:工资水平高、福利待遇好、就业稳定有保障

劳资权利平等、管理规范、晋升机会多等,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往往是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工作环境差

就业不稳定、管理的随意性大、培训和晋升机会少等

[​[8]​]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就存在明显的分割

在市场经济理论下,我们知道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下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那在劳动力市场下,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中,才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正因为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割,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喜欢去中西部等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就业,而更喜欢去发达地区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结构性失业

、人力资本理论下的就业期望高于现实需要

基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积累认为,不同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主要受教育的影响,人力资本积累高的大学毕业生

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较高,劳动生产率也相应较高,反之,接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者,劳动生产率也较低

。[​[9]​]也因此,高校毕业生作为高资本存量的个体,会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下的资本积累作为自己就业的标准,因为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自己和家庭共同所面临的挑战。那找到工作后,从个人角度来看,成功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开端,对家庭而言,多年的人力资本投资开始有了回报。

大学生对自己产生较高的就业期望,过高的衡量自己的个人人力资本价值,依据是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的高低和自身人力资本成本的多少

但如今的普遍状况便是高校毕业生过度思量了人力资本,忽视了社会需求,导致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期望之间的错位,引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理想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使得企业与毕业生双方互不满意

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探讨

、扩大就业规模,缓解供求失衡

1.政府制定合理就业政策

从供给总量和质量分析,大学生就业人数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供给数量出现失衡,那就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具体的就业政策来扩大就业

,因为扩大就业可以缓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矛盾,也是完成社会就业更加饱满的重要途径。首先,面对现如今的毕业生整体流向,选择在中小民营单位工作的大学生逐渐增多,那就需要政府给于这些单位充分的优惠政策来帮助其扩大规模,通过这样的途径创造更多的岗位来处理大学生供给总量的失衡。其次,需要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大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给总量所带来的压力。最后,政府应推出合理政策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只有教育足够到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更优秀的人才,现如今处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和国家给教育的支出较为紧张的形势下,高校人数上去了,但是大学生供给的质量却没有跟上去,导致就业困难。那么,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以后,高校就会有更多的经费来培养大学生,缓解高校毕业生供给质量所带来的问题。经济发展了,产业结构升级了,社会岗位增加了,大学生自身能力优秀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会得以缓解。

2.企业加强与高校的相互配合

因为用人单位在大学毕为业生实现择业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当今的招聘市场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他们的招聘要求和用人理念都会成为市场导向,其在招聘过程中的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结果。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工作经验,这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也是不公平的,这跟社会的真实水平不吻合。企业是在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实际介入的一方,应该做到积极友好的与高校毕业生进行沟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多给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大学生有机会在单位工作,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和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也是为企业日后招聘能力优秀人才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高校、政府施策应对结构性失业

1.改革教育体制,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相一致

高校一直沿用的教育体制在专业设置方面,教学方式方面落后于社会市场的需要,所造就的高校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要,造成了招聘企业与毕业生错乱的关系

。未解决大学生所出现的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这就需要各高校应该顺应当今就业市场的方向,来制定更加精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保证课程、专业设置的合理性。高校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的有效出路就在于教育中以市场需求为主,以科学的预测、评估和辨析系统体系为辅,这样才能和社会市场的需要同步。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贫富差距

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大

。[​[10]​]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间接导致结构性失业。正所谓,人往高处走,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谁也不希望自己在落后贫穷的西部地区工作,更向往自己去繁华的东部大城市工作,贫穷的西部地区缺乏人才,经济也无法被带动起来。所以,我们必须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首先,通过各地区的同步发展,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其次,通过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努力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加强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建设

。这样,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3.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

首先,就目前来看,结构性失业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长期下去,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其次,大学生失业对自身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没有工作,生活就失去了保障,再加之家庭负担,长期如此,会使大学生的情绪发生变化,变得急躁不安,就业压力加大,处于迷茫期,对自己未来就业失去信心,对未来生活质量下降充满恐惧;那么如果为暂时失业的贫困大学生建立一个失业保障制度,给予一定的失业经济补偿,帮助贫困大学生度过艰难地失业期,增加信心,积极寻找工作,摆脱失业状态。

(三)、高校加强指导,大学生自身及时转变观念

1.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运行,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在就业中产生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本身在就求职过程中没有经验,“自我表现”能力欠缺,那么通过高校就业指导,可以给大学生一些合理地建议,是大学时被录用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较大问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环境缺乏理论认识,市场信息掌握,对就业机制也不够了解。通过高校就业指导,让大学生学会利用市场信息,及时纠正自己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清楚的明白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合理就业。

2.大学生应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除了本身存在的经济结构和规则等对大学生寻找工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高校毕业生本身对找工作的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