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离技术-第1部分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1.gif)
![新型分离技术-第1部分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2.gif)
![新型分离技术-第1部分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3.gif)
![新型分离技术-第1部分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4.gif)
![新型分离技术-第1部分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bac4876fabc6a187ebeb0d85d77fbc9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分离技术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教研室陈建华新型分离技术漳州师范学院第一部分分离基础1.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待分离混合物分离装置分离产物1分离产物2分离剂(物质或能量)第一部分分离基础1.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待分离混分离技术通常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举例分离技术通常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方面的基建投资通常占50%-90%,所消耗能量也占绝大部分。如聚乙烯生产,精制所消耗能量占94%。(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方面的基建投资通常占50%-90分离技术类型分离技术类型1.2发展新型分离技术的必要性对产品质量及物质纯度的要求提高如,半导体工业要求高纯氩超过99.9999%;载人空间飞行器CO2去除和饮用水的制备等。资源利用与节能降耗的需求如,生物质转为能源产品;能源危机促进工业过程能耗技术的改造;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三废的处理。1.2发展新型分离技术的必要性多种需求,促使常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收、萃取等不断改进和发展;并出现特色明显的新型分离技术,如膜分离、泡沫分离、高梯度磁分离、印迹分离等技术。1.3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1)基于传统分离过程的改进技术基于萃取的超临界萃取(1974年从咖啡豆提取咖啡因)、双水相萃取(1955年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液膜分离(1968年胶黏纤维工业废水除锌)基于吸附的色谱分离(20世纪30年代叶绿素的分离)基于蒸馏的分子蒸馏(20世纪80年代进入广泛研究阶段)其它泡沫分离(1957年金属离子分离)、高梯度磁分离(20世纪70年代高岭土磁选)多种需求,促使常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收、萃取等不断改进和发(2)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分离技术(2)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分离技术(3)基于耦合与集成技术反应-分离耦合集成:反应精馏(1981年甲基叔丁基醚生产装置)、催化膜反应(1966年钯银膜上乙烷脱氢)、渗透汽化-反应(1992年丙酸丙酯合成)分离-分离耦合集成:精馏-渗透汽化(回收二甲基甲酰胺)、渗透汽化-萃取、错流过滤-蒸发、膜渗透-变压吸附。(3)基于耦合与集成技术1.4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混合物物化性质的差异是选择分离方法的主要依据。如分子量、沸点、密度、溶解度、渗透压、分配系数、热敏性等。工艺可行性与设备可靠性。如膜分离需对进料体系进行预处理,防止膜污染。过程的经济性。考虑物质分离剂和能耗的使用。组合工艺排列次序1.4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思考题厨房、卧室内有哪些现象可用分离方法来改善?举例说明哪些家用电器是基于分离概念进行设计的?自来水、纯净水和活性水的制备方法?自来水:沉淀、过滤、消毒纯净水: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技术进一步处理活性水:饮用水再经砂滤、炭滤、膜分离后,通过离子交换将酸性物质去除,获弱碱性饮用水。以精馏过程为例,说明何为平衡级分离?精馏是以能量(热能)为分离剂,使均相混合物系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差异为依据而实现分离。思考题厨房、卧室内有哪些现象可用分离方法来改善?2.1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基本定义与函数2.1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对多组分组成的多变体系对多组分组成的多变体系(2)化学位与偏摩尔量(2)化学位与偏摩尔量在等温等压下,在大量的体系中,保持除i组分外的其他组分的量不变,加入一摩尔组分i时所引起的体系容量性质的改变;或者是在有限量的体系中加入dni摩尔的i后,体系容量性质改变了dZ,dZ与dni的比值就是偏摩尔量。在等温等压下,在大量的体系中,保持除i组分外的其他组分的量不偏摩尔自由能与化学位偏摩尔自由能与化学位(3)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克方程(3)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克方程液体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液体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4)渗透压与唐南平衡(4)渗透压与唐南平衡渗透:当溶液与溶剂(水)之间被半透膜隔开后,由于溶液内溶剂化学位较纯溶剂的化学位小,会使溶剂(水)透过膜扩散到溶液一侧。渗透平衡:当膜两侧存在着一定的液位差或压力差时,可使渗透达到平衡,维持平衡所需的压力差称为体系的渗透压。反渗透:当外加的压力差大于渗透压时,溶液内的溶剂将向纯溶剂进行反渗透。渗透压公式(由化学位推导,过程略)
ɸi为渗透压系数,可查手册获得。若ɸi不变,则Ci
与πi成正比。单组分:多组分:渗透:当溶液与溶剂(水)之间被半透膜隔开后,由于溶液内溶剂化唐南(Donnan)平衡假定一种分子或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溶剂等小分子和普通离子能自由通过,这时若系统中有这类分子电解质存在并达到平衡时,膜两侧电解质浓度并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唐南平衡。Na+zcNa+c’P
z–c
Cl–c’设在开始时情况如右图:左侧NazP水溶液浓度为c,右侧NaCl水溶液浓度为c’。由于Cl–可由右侧通过半透膜到达左侧,而为了维持电中性,每通过一个Cl–
到左侧,同时必有一个Na+透过半透膜到左侧。设平衡时有浓度为x的NaCl从右侧到达左侧。情况如右图。这时,两侧溶液的NaCl的化学势为:Na+zc+xNa+c´-xCl–xCl–c´-x
P
z–c唐南(Donnan)平衡假定一种分子或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因为达到渗透平衡时,膜两侧化学势相等,所以有:所以渗透压为:因为达到渗透平衡时,膜两侧化学势相等,所以有:所以渗透压代入x的解,得到:当NaCl浓度远远小于NaP的浓度时,即c´<<c时:此式与假设半透膜一侧为纯水时相同。(x
0)当NaCl浓度远远大于NaP的浓度时,即c´>>c时:此时代入x的解,得到:当NaCl浓度远远小于NaP的2.2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基础(1)费克第一定律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的混合物,如不考虑主体流动的影响,根据费克第一定律,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通量可表示为:考虑主体流动的影响,费克第一定律可表示为:式中,JA为A的扩散摩尔通量;DAB为A在B中的扩散系数;xA为A的摩尔分率;NA为A的主体流动通量。2.2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基础(2)费克第二定律对双组分体系,流体做多维流动,当在非稳态并伴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下进行传质时,采用传质微分方程对该情况下的传质过程进行全面描述:其中,,为cA的随体导数,表示流体质点上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率。速度的一阶导数:;浓度的二阶导数:(2)费克第二定律对于不可压缩性流体,且混合物总摩尔浓度c恒定,无化学反应时,由连续性方程▽·u=0,费克第一定律可简化为:若不考虑主体流动,无化学反应发生时,如固体或静止液体与流体组成的二元体系内的扩散,费克第二定律可简化为:新型分离技术-第1部分课件2.3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1)分子间和原子间的作用力2.3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2)溶解度参数内聚能:溶剂之间、聚合物之间以及溶剂和聚合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子间力,称为内聚能。
对小分子来说,内聚能在数值上等于汽化能。式中,ΔE为恒容汽化摩尔蒸发能;ΔUvap为摩尔蒸发内能;ΔH为摩尔蒸发焓;Vg和Vi分别为气、液体摩尔体积;ΔE/Vi为内聚能密度;δ为溶解度参数。(2)溶解度参数近几年,Smolders将i组分与膜材料或膜之间的矢量差和模数Δim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膜:δd,δp和δh分别为色散分量、偶极分量和氢键分量i组分和膜之间的亲和性随Δim减小而增大,极限为Δim=0。对于双组分,可用Δjm/Δim作为衡量组分i和j与膜组成的体系的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该比值越大,表示i和j组分的分离因子越大。近几年,Smolders将i组分与膜材料或膜之间的矢量差和模(3)溶解度系数温度对无相互作用气体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可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表示:(4)扩散系数对简单的无相互作用气体,温度对气体在聚合物中的扩散,其扩散系数也服从阿伦尼乌斯方程:(3)溶解度系数(5)渗透系数对于无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温度对渗透和扩散的相关性大致相同,可由下式确定:(5)渗透系数2.4分离因子分离因子是表征任一分离过程中混合物内各组分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实际分离因子可表示为:讨论:,则i和j组分没有分离作用。,则组分i在产物1中比产物2中高,即组分i在产物1中优先增浓,j在产物2中被提浓。2.4分离因子(1)平衡分离过程对于气-液非理想体系,固有(理想)分离因子为:对于液-液平衡体系,若组分i和j的蒸气分压相等,饱和蒸气压也相等,则固有(理想)分离因子为:(1)平衡分离过程(2)速率控制过程气体混合物的膜分离,组分的平均分子自由程比膜的微孔大,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组分在膜孔内呈努森流,其通量与组分分子量的关系为:假定气体扩散是在稳态条件下进行,且p1>p2,则固有分离因子为:式中,Mi,Mj
分别为组分的分子量。(2)速率控制过程新型分离技术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教研室陈建华新型分离技术漳州师范学院第一部分分离基础1.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待分离混合物分离装置分离产物1分离产物2分离剂(物质或能量)第一部分分离基础1.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待分离混分离技术通常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举例分离技术通常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方面的基建投资通常占50%-90%,所消耗能量也占绝大部分。如聚乙烯生产,精制所消耗能量占94%。(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方面的基建投资通常占50%-90分离技术类型分离技术类型1.2发展新型分离技术的必要性对产品质量及物质纯度的要求提高如,半导体工业要求高纯氩超过99.9999%;载人空间飞行器CO2去除和饮用水的制备等。资源利用与节能降耗的需求如,生物质转为能源产品;能源危机促进工业过程能耗技术的改造;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三废的处理。1.2发展新型分离技术的必要性多种需求,促使常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收、萃取等不断改进和发展;并出现特色明显的新型分离技术,如膜分离、泡沫分离、高梯度磁分离、印迹分离等技术。1.3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1)基于传统分离过程的改进技术基于萃取的超临界萃取(1974年从咖啡豆提取咖啡因)、双水相萃取(1955年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液膜分离(1968年胶黏纤维工业废水除锌)基于吸附的色谱分离(20世纪30年代叶绿素的分离)基于蒸馏的分子蒸馏(20世纪80年代进入广泛研究阶段)其它泡沫分离(1957年金属离子分离)、高梯度磁分离(20世纪70年代高岭土磁选)多种需求,促使常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收、萃取等不断改进和发(2)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分离技术(2)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分离技术(3)基于耦合与集成技术反应-分离耦合集成:反应精馏(1981年甲基叔丁基醚生产装置)、催化膜反应(1966年钯银膜上乙烷脱氢)、渗透汽化-反应(1992年丙酸丙酯合成)分离-分离耦合集成:精馏-渗透汽化(回收二甲基甲酰胺)、渗透汽化-萃取、错流过滤-蒸发、膜渗透-变压吸附。(3)基于耦合与集成技术1.4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混合物物化性质的差异是选择分离方法的主要依据。如分子量、沸点、密度、溶解度、渗透压、分配系数、热敏性等。工艺可行性与设备可靠性。如膜分离需对进料体系进行预处理,防止膜污染。过程的经济性。考虑物质分离剂和能耗的使用。组合工艺排列次序1.4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思考题厨房、卧室内有哪些现象可用分离方法来改善?举例说明哪些家用电器是基于分离概念进行设计的?自来水、纯净水和活性水的制备方法?自来水:沉淀、过滤、消毒纯净水: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技术进一步处理活性水:饮用水再经砂滤、炭滤、膜分离后,通过离子交换将酸性物质去除,获弱碱性饮用水。以精馏过程为例,说明何为平衡级分离?精馏是以能量(热能)为分离剂,使均相混合物系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差异为依据而实现分离。思考题厨房、卧室内有哪些现象可用分离方法来改善?2.1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基本定义与函数2.1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对多组分组成的多变体系对多组分组成的多变体系(2)化学位与偏摩尔量(2)化学位与偏摩尔量在等温等压下,在大量的体系中,保持除i组分外的其他组分的量不变,加入一摩尔组分i时所引起的体系容量性质的改变;或者是在有限量的体系中加入dni摩尔的i后,体系容量性质改变了dZ,dZ与dni的比值就是偏摩尔量。在等温等压下,在大量的体系中,保持除i组分外的其他组分的量不偏摩尔自由能与化学位偏摩尔自由能与化学位(3)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克方程(3)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克方程液体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液体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4)渗透压与唐南平衡(4)渗透压与唐南平衡渗透:当溶液与溶剂(水)之间被半透膜隔开后,由于溶液内溶剂化学位较纯溶剂的化学位小,会使溶剂(水)透过膜扩散到溶液一侧。渗透平衡:当膜两侧存在着一定的液位差或压力差时,可使渗透达到平衡,维持平衡所需的压力差称为体系的渗透压。反渗透:当外加的压力差大于渗透压时,溶液内的溶剂将向纯溶剂进行反渗透。渗透压公式(由化学位推导,过程略)
ɸi为渗透压系数,可查手册获得。若ɸi不变,则Ci
与πi成正比。单组分:多组分:渗透:当溶液与溶剂(水)之间被半透膜隔开后,由于溶液内溶剂化唐南(Donnan)平衡假定一种分子或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溶剂等小分子和普通离子能自由通过,这时若系统中有这类分子电解质存在并达到平衡时,膜两侧电解质浓度并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唐南平衡。Na+zcNa+c’P
z–c
Cl–c’设在开始时情况如右图:左侧NazP水溶液浓度为c,右侧NaCl水溶液浓度为c’。由于Cl–可由右侧通过半透膜到达左侧,而为了维持电中性,每通过一个Cl–
到左侧,同时必有一个Na+透过半透膜到左侧。设平衡时有浓度为x的NaCl从右侧到达左侧。情况如右图。这时,两侧溶液的NaCl的化学势为:Na+zc+xNa+c´-xCl–xCl–c´-x
P
z–c唐南(Donnan)平衡假定一种分子或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因为达到渗透平衡时,膜两侧化学势相等,所以有:所以渗透压为:因为达到渗透平衡时,膜两侧化学势相等,所以有:所以渗透压代入x的解,得到:当NaCl浓度远远小于NaP的浓度时,即c´<<c时:此式与假设半透膜一侧为纯水时相同。(x
0)当NaCl浓度远远大于NaP的浓度时,即c´>>c时:此时代入x的解,得到:当NaCl浓度远远小于NaP的2.2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基础(1)费克第一定律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的混合物,如不考虑主体流动的影响,根据费克第一定律,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通量可表示为:考虑主体流动的影响,费克第一定律可表示为:式中,JA为A的扩散摩尔通量;DAB为A在B中的扩散系数;xA为A的摩尔分率;NA为A的主体流动通量。2.2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基础(2)费克第二定律对双组分体系,流体做多维流动,当在非稳态并伴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下进行传质时,采用传质微分方程对该情况下的传质过程进行全面描述:其中,,为cA的随体导数,表示流体质点上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率。速度的一阶导数:;浓度的二阶导数:(2)费克第二定律对于不可压缩性流体,且混合物总摩尔浓度c恒定,无化学反应时,由连续性方程▽·u=0,费克第一定律可简化为:若不考虑主体流动,无化学反应发生时,如固体或静止液体与流体组成的二元体系内的扩散,费克第二定律可简化为:新型分离技术-第1部分课件2.3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1)分子间和原子间的作用力2.3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2)溶解度参数内聚能:溶剂之间、聚合物之间以及溶剂和聚合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子间力,称为内聚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PA12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微博平台广告投放合作合同
- 2025年会议场地使用租约协议参考
- 2025年兽药购销合同样本
- 2025年企业借款担保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二手住宅居间合同样本
- 2025年医疗美容公司股权融资协议
- 2025年企业文化建设合同样本
- 2025年乡村道路路基工程承包合同样本
- GB/T 43824-202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沥青拌合设备结构认知
- 2023年北京高考政治真题试题及答案
- 复旦中华传统体育课程讲义05木兰拳基本技术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京颐得移动门诊产品输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