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学 第一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_第1页
美 学 第一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_第2页
美 学 第一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_第3页
美 学 第一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_第4页
美 学 第一章 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美学1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第一节审美现象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审自然之美审社会生活之美《论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审艺术创造之美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第一节审美现象2二,审美现象就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审,动词,有主体的人在“审视”美,名词,供人审视的对象。审美是一种关系,美只有对人来说才具有价值。审美现象: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是主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审美关系。二,审美现象就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3三,审美现象的构成“关系在先”原则审美主客体是在个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现实地生成的。(法)杜夫海纳:艺术品必须被主体知觉

主体必须以审美的方式知觉这个对象。三,审美现象的构成“关系在先”原则4杜尚《泉》杜尚《泉》5杜桑书面答辩说:“这件《泉》是否我亲手制成,那无关紧要。是我选择了它,选择了一件普通生活用具,予它以新的标题,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罗马尼亚籍理论家布雷东为杜桑的《泉》辩解道:“作为《泉》的尿斗是工业品,这是事实,但它经过艺术家杜桑的选择,它就从工业转化为艺术品,因此关键在大艺术家的选择”。这件艺术品的问世表明达达主义对传统文明的否定,同时展现出它的意义在于将生活中现成品提高到艺术品的高度加以肯定,它标志着生活和艺术的界限以取消,生活就是艺术,这就开创了一个广大的领域,为后来的波普艺术开了先河杜桑书面答辩说:“这件《泉》是否我亲手制成,那无关紧要。是我6审美现象的构成1,审美主体2,审美对象:审美客体3,审美关系审美现象的构成71,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自然、艺术、社会、科学等多种多样的对象。审美对象中与审美主体及其美感相对应的结构是多层次的。1,形式层。(感官快适)2,意蕴层。(情感理解)3,道,存在。(生命承担)1,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自然、艺术、社会、8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9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0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1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2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3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4拉图雷特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五项原则一、用细柱抬高建筑离开地面,让连续的绿地在建筑下面通过;二、由于城市中地面已经被建筑充满了,将把公园抛向天空作有效的屋顶花园;三、由大柱距的空间结构体系必然带来开敞式的平面布局,其中可以安装隔断来划分空间;四、矩形窗不受柱距开间尺寸的限制,采光面积更为有效;五、外墙不承重,自由开闭的幕墙和隔断满足功能与美观的需要。

拉图雷特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五项原则15勒·柯布西耶接手这个工程时,被告之沿用原罗马风格,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最终造出的新教堂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的宗教建筑。它以清水芙蓉之态静静屹立,平添几丝亲切而圣洁的光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宗教不再独具古典形式中令人仰视的神灵之光。勒·柯布西耶接手这个工程时,被告之沿用原罗马风格,但他没有这16沿着倾斜的通道向前,打开一扇厚重的铜板门,就像是进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这里是修道院的核心部分:教堂。冷不丁的,头上一束强烈的光照射下来,让人仿佛与尘世瞬间隔离。约230平米的窄长空间,俭朴的混凝土墙体,如同漂浮在空中的简洁的顶板,从它们之间挤进来的阳光,逐步地把顶板照亮,投射入下方沉默的石头祭坛。

沿着倾斜的通道向前,打开一扇厚重的铜板门,就像是进了传说中的17整个教堂都没有彩色玻璃,也没有什么圆花窗,只有水平方向的通风口,上面涂满了各种鲜艳的色彩,与幽暗的墙壁形成极大的反差,有人说它甚至已经超越了万神殿的空间感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庄严感,让进入这里的人不断询问“我是谁?”,从而不自觉地去探求内心最真实的一面。这是真实对伪善的胜利,是灵魂对物质的胜利,而修道院,就是这一切的记录者。整个教堂都没有彩色玻璃,也没有什么圆花窗,只有水平方向的通风18虽然修道院的玻璃和混凝土的堆砌看起来毫无规律,但当阳光照进来、投射在地板上的阴影时,人们就能瞬间品味出暗的魅力、明的圣洁。人们或许才会惊觉:是光和影塑造出了这座建筑的真正精神,除此之外,它无须再添加任何东西。这,或许就是勒·柯布西耶所说的“真实的建筑”,这,也是他在诸神的黄昏,为人类的心灵所修筑的崭新居所。

虽然修道院的玻璃和混凝土的堆砌看起来毫无规律,但当阳光照进来19审美主客体之间关系静观关系:无功利与无目的对话关系:交流与共鸣存在关系:主客融为一体审美主客体之间关系静观关系:无功利与无目的20静观关系:无功利与无目的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静观关系:无功利与无目的

《独坐敬亭山》21对话关系:交流与共鸣

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对话关系:交流与共鸣

虞美人听雨22存在关系:主客融为一体

梵高农鞋存在关系:主客融为一体

梵高农鞋23《形而上学导论》:海德格尔梵高的那幅油画:一双坚实的农鞋,别无其他.这幅画其实什么也没有说出.但你立即就单独与在此的东西一起在,就好像一个暮秋的傍晚,当最后一星烤土豆的火光熄灭,你跩着疲惫的步履,从田间向家里走去.什么东西在此在着呢?是亚麻画布呢?还是画面上的线条?抑或是那斑斑油彩?

《形而上学导论》:海德格尔24

《本源》:在谈到器具的器具性时,他提到了这幅鞋的油画:

从梵高的画上,我们甚至无法辩论这双鞋是放在什么地方的.除了一个不确定的空间外,这双农鞋的用处和所属只能归于无.鞋子上甚至连地里的土块或田陌上的泥浆也没有粘带一点,这些东西本可以多少为我们暗示它们的用途的.只是一双农鞋,再无别的.然而--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

《本源》:在谈到器具的器具性时,他提到了这幅鞋的油画:

25海德格尔的真理观不是流俗的"符合论"的真理观,他认为在"真理"的古希腊文"λθεια"(alethetia)中,否定前缀"α"包含褫夺、遮蔽的含义,而"λθεια"则表示显露、解蔽的含义,因此真理"λθεια"是对遮蔽的解蔽,是显现与遮蔽(隐藏)的不断"争执"(Streit)的动态的发生过程.什么是遮蔽呢?在《无蔽》一文中,海德格尔指出对希腊人来说,"遮蔽"意味着太阳沉到云层下,在云层背后消失.那么"解蔽"就意味着太阳浮出云层、显现出来、发光.海德格尔的真理观不是流俗的"符合论"的真理观,他认为在"真理26

审美现象的历史性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现象举例审美现象的历史性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现象27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审美思想与美学学科鲍姆加登与“美学”1750年,《美学》问世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什么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认为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黑格尔: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如何协调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审美思想与美学学科28美学研究的方法1,对审美现象进行观察,对现象作充分的了解。2,美学思考还需要体验,需要研究者自我卷入。3美学研究需要解释,是对意义的深层理解,对终极意义有一种跳跃性的把握。美学研究的方法1,对审美现象进行观察,对现象作充分的了解。29第二章美学的历史第一节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一,本体论阶段的西方美学本体、存在本体论阶段的西方美学,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属性。第二章美学的历史第一节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30

柏拉图论美

《大希庇阿斯篇》苏:客人,请告诉我什么是美?希:我想他问的意思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苏:希庇阿斯,他要问美是什么希:我懂了,我来告诉他什么是美,苏格拉底,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

柏拉图论美

《大希庇阿斯篇》31苏: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我就要回答他说,一个漂亮的年青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你以为如何?苏: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苏: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32亚里斯多德论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亚里斯多德论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33达芬奇《神圣比例》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从绘画中产生了谐调的比例,犹如各个声部齐唱,可以产生和谐的比例,使听觉大为愉快,使听众如醉如痴,但画中天使般脸庞协调的美,效果却更为巨大,因为这样的匀称产生了一种和谐达芬奇《神圣比例》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34达芬奇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

一个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型和“火”字型的姿态,并同时被分别嵌入到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当中达芬奇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一个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35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36达·芬奇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八幅人体头骨解剖图“a-m线与c-b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各种感觉的交汇之所”达·芬奇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37中世纪:美学导向神学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美即以上帝为原型的完善、和谐的纯形式中世纪:美学导向神学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38二,认识论阶段的西方美学美学主旨: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法国启蒙主义美学——狄德罗:美在关系二,认识论阶段的西方美学美学主旨: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39康德:《判断力批判》美是主观的审美的快感是一种不计较厉害的自由的快感,是非理智的,是情感的判断。审美判断中,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注意:与利害、概念无关。需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虽是个人,但又具有普遍有效性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康德:《判断力批判》美是主观的40黑格尔:绝对理念真正的美是艺术美,在艺术中“理念的感性呈现”,就是指作品的“意蕴”呈现。一切造型、色彩、线条、音调的运用,都是为了显示出一种内在精神,也就是“意蕴”。黑格尔:绝对理念真正的美是艺术美,在艺术中“理念的感性呈现”41黑格尔论哥特式建筑方柱变成细瘦苗条,高到一眼不能看遍,眼睛就势必向上转动,左右巡视,一直等到看到两股拱相交形成微微倾斜的拱顶,才安息下来,就像心灵在虔诚的修持中起先动荡不宁,然后超脱有限时间的纷纭扰攘,把自己提升到神那里,才得到安息。黑格尔论哥特式建筑方柱变成细瘦苗条,高到一眼不能看遍,眼睛就42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43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44方柱变成细瘦苗条,高到一眼不能看遍,眼睛就势必向上转动,左右巡视,一直等到看到两股拱相交形成微微倾斜的拱顶,才安息下来,就像心灵在虔诚的修持中起先动荡不宁,然后超脱有限时间的纷纭扰攘,把自己提升到神那里,才得到安息。方柱变成细瘦苗条,高到一眼不能看遍,眼睛就势必向上转动,左右45十二和十三世纪教堂里的彩色窗玻璃镶嵌画,深蓝的颜色彷佛像丝绒,紫得如此温柔,红得如此热烈,充满爱娇的意味,非常悦目。因为这些色调表达出那个时代虔诚的艺术家希望在梦想的天国中能享受的那种神秘的幸福。十二和十三世纪教堂里的彩色窗玻璃镶嵌画,深蓝的颜色彷佛像丝绒46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47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48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49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50三、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当代西方美学视野里,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符号,传达思想、观念、情感、意志等。一方面是本体,是人的存在的家园,是人生在世的生存实践。美学主旨:人如何生存于世界以及如何谈论世界和人对世界的认识的。三、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当代西方美学视野里,语言具有二重性:51语言学阶段的美学转向1,处在语言活动中的人,不再是静态的观照对象,而是不断开显自身和世界存在意义的动态的人。2,只有当语言正确,才有认识和谈论世界的正确,才有世界向我们呈现的正确,也才有人自身生成意义揭示的正确。从语言入手揭示审美和艺术的本体,而不再关系那个终极的、永恒的美本身。(举例)语言学阶段的美学转向1,处在语言活动中的人,不再是静态的观照52第二节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个性个体的内心和谐——心与心和谐——人际关系之间和谐——人与天地万物和谐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在于它始终从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着眼,探求审美现象的根源,实质和含义。第二节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基本特53先秦两汉的美学思想儒家美学观中庸美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评述观点:中庸之道,是孔子处于变革时代思想矛盾状况的反应,他企图在新与旧,进步与保守的激烈冲突中,把双方调和统一起来。《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中为大本,和则为用”中和之美,是内部正直而焕发出来的协调之美,是事物以内在品格之端正而自觉处于平衡、均匀状态之下。先秦两汉的美学思想儒家美学观54道家美学观庄子反对人为造作的艺术。主张无为,主张任真自然。他认为自由的活动,即是不带任何实用的目的。《天道篇》: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常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馀,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道家美学观55去除功利性与目的的纯粹审美《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道篇》: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大宗师》: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去除功利性与目的的纯粹审美56人籁、地籁、天籁人籁是人借助乐器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地籁是风吹动自然藉大大小小的孔窍而发出的自然之音。天籁:无乐之乐,乐之至也。特征: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行,充满天地,苞裹六极人籁、地籁、天籁57绘画:解衣般礴《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檀檀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绘画:解衣般礴58三、魏晋隋唐美学思想发生背景佛教东传玄学兴起文学艺术发展三、魏晋隋唐美学思想发生背景59美学走向审美追求与感性个体生存风貌与存在价值结合在一起。文艺审美——对文艺自身审美特征的探索1,诗缘情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2,艺术形式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黾勉,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美学走向60唐代:意境理论提出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物镜、情境、意境皎然:《诗式》取境、“意境神王,佳句纵横”司空图《诗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举例: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代:意境理论提出王昌龄:《诗格》61四,宋元明清审美思想宋代:草虫瓜实图平淡天真四,宋元明清审美思想62《山园小梅》作者:林逋【宋代】赏析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山园小梅》63寒食帖寒食帖64北宋汝窑:雨过天晴云破处,

者般颜色做将来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北宋汝窑:雨过天晴云破处,

65明代:性灵诗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明代:性灵诗论66明式家居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明式家居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67第一品简练第一品简练68这种塌北京匠师通称罗汉床,由于只容一人,故又有“独睡”之称。床用三块光素的独板做围子,只后背一块拼了一窄条,这是因为紫檀很难得到比此更宽的大料的缘故。床身无束腰,大边及抹头,线脚简单,用素冰盘沿,只压边线一道。腿子为四根粗大圆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罗锅枨加矮老。此床从结构到装饰都采用了极为简练的造法,每个构件交代得干净利落,功能明确,所以不仅在结构上是合理的,在造型上也是优美的,它给予我们视觉上的满足和享受,无单调之嫌,有隽永之趣。这种塌北京匠师通称罗汉床,由于只容一人,故又有“独睡”之称。69第二品淳朴第二品淳朴70清代:美学转向以实学为根基,但主情说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明清:传统文人审美思想继续发展的同时,传统中潜在的世俗文化风情喷薄而出,为中国审美思想增添了平凡生活的意趣、现实人生叙写的瑰丽以及追求情感实现的浪漫。《红楼梦》人物审美、环境审美、意境审美清代:美学转向以实学为根基,但主情说依然占据重要地位。71第三章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美学哲学基础的形成审美活动是人最基本存在方式之一,表征着最基本的人生经验的一种,因此美学不可避免地要牵涉人生与世界的根本哲学问题。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来认识美学问题第三章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美学哲学基础的形成72二,人生在世与美学的哲学基础人生在世:人与世界在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关系中双向建构、生成发展。人生在世的三种要素:世界、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美学的哲学基础:人生在世1,人不能离开世界而存在,世界也不能离开人。2,人与世界是一体圆融的,双向建构的生存关系。3,人与世界都处于永远的生成状态,未完成的,不定型状态。4,人与世界关系的两种状态:“人——世界”一体模式“主体——客体”二分模式二,人生在世与美学的哲学基础人生在世:人与世界在相互依存,融73人—世界一体模式海德格尔Dasein:在世界中存在世界中存在”并不是Dasein展开其生存活动的“空间”、“场所”、“条件”、“背景”……,好像Dasein为一方,世界为一方,Dasein活动于世界之中。不是这样。“在世界中存在”就是Dasein的生存活动本身。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没有无Dasein的世界,也没有无世界的Dasein,两者原本水乳交融。它体现了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基本观念:深入到主客尚未分化的源始境域。在海德格尔看来,有一个主体与一个客体相对而立,两者之间构成了某种所谓认识关系,那是后来才发生的是。从“源头处”说,存在――具体到Dasein就是生存无论如何是在先的、源始的。人—世界一体模式海德格尔Dasein:在世界中存在74第二节美学的内在问题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审美关系从属与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世界一体存在关系之下的审美关系,应是1体验关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关系在先

3,审美关系蕴含于人生在世的意义关系中4,具有多层次性和流变性5,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第二节美学的内在问题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75二美与审美形态传统美学的思考范式: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只能是以当下生成的境界方式存在,以当下显现的意义形式存在。对美的解释,应该是生成论而非现成论二美与审美形态传统美学的思考范式:76人生在世即人的生成实践,是解答全部美学问题的本体论根基审美对象:1,人生形象2,意义形象3,自由形象4,超越形象人生在世即人的生成实践,是解答全部美学问题的本体论根基77多角度解读——亚伯拉罕献祭以撒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上帝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亚伯拉罕说:“我儿,上帝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于是二人同行。多角度解读——亚伯拉罕献祭以撒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78他们到了上帝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料,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亚伯拉罕给那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注:意思就是“耶和华必预备”),直到今日人还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他们到了上帝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79耶和华的使者第二次从天上呼叫亚伯拉罕说:“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耶和华的使者第二次从天上呼叫亚伯拉罕说:“耶和华说:‘你既行80第一种解读:荒诞性在这个无人止步于信仰的时代中,亚伯拉罕的形象是悲剧性的,甚至是精神错乱的,整个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试验都象一场卑鄙无耻的调侃和捉弄。正当亚伯拉罕在他唯一且是最爱的儿子的哀号中痛苦的前进的时候,正当亚伯拉罕沉重的踏步,一次一次让以撒年轻而尖锐的骨头深深的刺进他的肉体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的时候,忽然间,荆棘消失了,火退去了,痛苦没有了,好像是黑暗的房间突然亮起了灯,亚伯拉罕的试验突然结束了。上帝离开他的宝座,以撒从血泊中站起来,甚至树林中的那只公羊也双腿直立,所有参与这次实弹演习的演员们都离开他们的角色,聚集起来,在眩目缤纷的灯光中捧着一个大蛋糕,笑容可掬的走向亚伯拉罕,一边还在高唱“HappyBirthdaytoU”!第一种解读:荒诞性在这个无人止步于信仰的时代中,亚伯拉罕的形81克尔凯郭尔解读克尔凯郭尔的信仰悖论中,上帝是沉默的上帝,是在信仰彼岸隐藏的上帝。在克尔凯郭尔的亚伯拉罕和克尔凯郭尔的上帝之间,是一条荆棘与火铺成的路,亚伯拉罕孤独的伫立在这边,上帝在另一边,神情冷漠的坐在他的宝座上,手中拿着一顶信仰的冠冕。上帝许诺,凡是能从这荆棘与火的道路中走过来,并最终到达他的宝座前的人都能够得到这顶辉煌的冠冕。亚伯拉罕必须做出选择,或者放弃对这顶冠冕的追求而在此岸做一个最终会被上帝弃绝的凡夫俗子,或者走过这段漫长而痛苦的荆棘与火之路,分享上帝的荣耀。克尔凯郭尔解读克尔凯郭尔的信仰悖论中,上帝是沉默的上帝,是在82亚伯拉罕上路了。这段路漫长而痛苦,但是这一切与亚伯拉罕将要面对的荒谬和不确定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亚伯拉罕不但要独自一人前行,而且要弃绝并且是无限的弃绝身后属于此岸的一切,他必须赤身踏上信仰之路,包括他自己他也要留在身后,所以亚伯拉罕没有回头路。他要杀死自己唯一并最爱的以撒,而这样做的唯一效果就是使这段漫长而痛苦的荆棘与火之路更加漫长痛苦,更多荆棘与火。这痛苦是自己心爱儿子在阴间的哀号,这荆棘是以撒被折断的尖锐的骨头,这火是以撒的灵魂在燃烧。这一切使得亚伯拉罕宁愿是自己的骨头铺在这路上,宁愿是自己的灵魂在燃烧,如此他也会觉得好受一点。而在这条路的尽头,上帝在他的宝座中冷漠的注视着,手中是他所允诺的那顶信仰冠冕。走上了这条路的亚伯拉罕没有回头路,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走完这条路,甚至——这可能是亚伯拉罕悖论最大的荒谬——亚伯拉罕不知道在这条路的尽头的上帝和他手中的冠冕是不是一个幻觉,一个玩笑。亚伯拉罕上路了。这段路漫长而痛苦,但是这一切与亚伯拉罕将要面83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信仰就是对那“不可能性”的需要,唯有不可能性才使得信仰成为信仰,因为“信仰就是一种激情”,就是在无限弃绝之后居然还能重新“依靠信仰的力量获得一切”。信仰行动的前提不在信仰之外,信仰自己就是自己的理由。换言之,无论亚伯拉罕走上的这条荆棘与火之路是不是一个幻觉,无论那顶许诺中的神圣冠冕是不是一个玩笑甚至一个肮脏的阴谋,亚伯拉罕的信仰本身就是信仰的胜利,他的信仰行动本身已经使亚伯拉罕获得了那一顶辉煌的冠冕,因为尽管上帝在最后关头阻止了亚伯拉罕的行动,但是显然亚伯拉罕已经完成了信仰所需要的“无限弃绝”,他已经在精神上杀死了以撒,走过了那条通向上帝的荆棘与火之路。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信仰就是对那“不可能性”的需要,唯有不可能84一种宗教性的,指向上帝之爱的解读我们所信仰的上帝不是一个在荆棘与火的尽头冷漠注视人间的上帝,亚伯拉罕的上帝不是这样的上帝。上帝所召唤的那一位亚伯拉罕是上帝与之同在的亚伯拉罕,是上帝与其一同走完了三天前往摩利亚山路程的亚伯拉罕。没有错,信仰的前提是“无限弃绝”,这是一件“每个人都必须自己缝制的衬衫”,信仰无法仅仅化作概念,信仰不可能仅仅出自对于他人信仰行动的注视和感动,信仰必须是个体自我的行动。但是信仰却不是一件每个人都不得不孤独缝制的衬衫,上帝与我们同在,那件衬衫的缝线不仅仅是眼泪纺成的,更是耶稣的血纺成的。上帝与摩利亚山上的亚伯拉罕同在,事实上,上帝从未离开过亚伯拉罕,他在永恒中祝福亚伯拉罕的人生。如果说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是古往今来所有信仰者的楷模的话,原因不是亚伯拉罕自己,而是因为上帝的同在。

一种宗教性的,指向上帝之爱的解读我们所信仰的上帝不是一个在荆85审美形态与主体相关,也与客体相涉。西方: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荒诞等。中国:中和,神妙,气韵、意境等。审美形态86三美感与审美经验1,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本身即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本身能显示出完满自足性,无须依靠知性转化提升就能让人感到富有意味。2,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整合着理性审美是透过形形色色感性事物去升达到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自由的,理想的人生境界。3,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提升着欲望审美地追求和占有对象,主体关心的是虚化的意义对象和对象意义。三美感与审美经验1,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本身即是有意味的形式87四艺术和审美教育艺术和艺术活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狭义的艺术指艺术活动,围绕艺术品展开广义的艺术指所有的审美现象,展现在人生实践的方方面面。福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件艺术品四艺术和审美教育艺术和艺术活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88第三节审美与人生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人类生存实践分为有限的、片面实践与无限的、全面实践。有限实践与单一追求有关。无限实践与人和世界关系中的全面实践有关。审美活动不仅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一种样式,而且是与生存本身最契合,最相通的一种样式。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生成实践,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成长。审美活动是一种与人生本体最切近,最易相通的人生实践。第三节审美与人生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89二,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境界,境:时空界限——人的存在与生活行为境的内涵包括人与世界的两维。佛教:境界《无量寿经》:“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北宋郭熙论画《林泉高致》:“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从世俗到宗教,从宗教到艺术,从艺术到人生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人的文章与谈论,常常第一句讲宇宙,第二句便讲人生。”二,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境界,境:时空界限——人的存在与生活行90冯友兰:“人生是有觉解底生活,或有较高程序觉解底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生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冯友兰:“人生是有觉解底生活,或有较高程序觉解底生活。这是人91论语

侍坐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侍坐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92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93“《少仪》云:‘侍坐弗使,不执琴瑟。’曾皙叙说自己的志向就是在这样的时节,去沂水盥洗面手,在舞雩台上看巫舞呼“雩”的表演,采风谱曲,歌之咏之,兴尽唱着歌回家去。曾皙这种怡然自乐,又与人同乐,寓志于乐的说法深得孔子喜欢。孔子本人也是对乐有着极深的爱好的。曾皙所言最后一句“咏而归”,给人留下了“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意蕴。“《少仪》云:‘侍坐弗使,不执琴瑟。’94第二编审美活动论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一,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是感官欲求的享受。第二编审美活动论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95鹳鸟鱼斧彩陶罐鹳鸟鱼斧彩陶罐96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97二,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理性观念,而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特点。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98三代文质观:夏质殷鬼周文三代文质观:夏质殷鬼周文99周代亚丑方尊周代亚丑方尊100西周雁尊西周雁尊101三审美趣味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是能力或鉴赏力,外在表现是兴趣和品味。审美趣味是在个体心理与生理条件基础上形成的,个体条件的差异性与审美经验所要求的共同性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矛盾与对立。反映个人主观爱好的审美趣味,实际上仍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审美趣味有好坏高下之分。审美理想是从宏观方面规范审美活动的范围和趋向,那么审美趣味则是从微观层面具体地规定主体对于对象的选择和评价。三审美趣味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是能力或鉴赏力,外在表现是兴趣102病态的审美趣味:缠足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认为起于南唐李后主。因为“李后主窈娘以帛绕足,令纤小屈足新月状”,于是宫女竞相模仿,上行下效很快由宫内传至民间,缠足之风得以盛行。到了元、明时代,“士大夫家以至编民小户,莫不裹足,似足之不能不裹,而为容貌之一助也”病态的审美趣味:缠足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认为起于南唐李后主。103《中国的儿童生活》

“裹脚时先将带子的一端放在足背下,然后缠住四个小脚趾,裹到脚底下,用另外一根绳子将脚后跟与拇脚趾拉紧靠近,在脚底下留个缺口。缠完时,带子的头就被牢牢地压住,这样过一两个星期。此外还要不时地更换新带子,但动作要迅速,否则的话,血液会在失去知觉的脚内重新流通,那痛疼是无法忍受的。”《中国的儿童生活》

“裹脚时先将带子的一端放在足背下,然后104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05陈继儒(陈绍珩)的《小窗幽记》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鹤报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却;酒行有醉,醉欲不归。陈继儒(陈绍珩)的《小窗幽记》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106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仅全面地敞开自己的生命状态,尤为重要的是,他能在一种更加本真的境域中去真实地面对自己,在一种宁静的处身状态中去深刻地领悟人生的独特意义,并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和更开放的视野中,去完整地把握自己存在的种种可能性。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107一,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席勒:“在审美的国度里,人就只须以形象的身份呈现于人,之作为自由游戏的一种对象而与人对立。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的国度的法律。”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交往与对话。一,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108里尔克《秋日》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1]

里尔克《秋日》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109二,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仅不与对象分离,而且他就直接栖居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审美活动中,感性,个别性是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二,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仅不与对象分离,而110三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审美活动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人自我构成的手段,而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本体性活动。三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审美活动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111第三节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一,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活动指向主体的深层生命,以客体为中介而达到对生命的注解,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的交往与沟通。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第三节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一,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112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主体从生活世界中暂时退出,又是向生活世界更深的突进。摆脱人生厉害关系,无所为而为地去观照世界以情感去拥抱人生意义。审美活动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113弘一法师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114第四节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的特殊性质与方式。人根本上是一种开放性的、可能性的、超越性的存在。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人才能把现实与理想、内在与外在、个人与社会完全统一起来,从而充分体验到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尊严与价值。第四节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的特殊性质与115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116阿尔的梵高卧室阿尔的梵高卧室117这一回画的仅是我的一间卧室。在这上面起主要作用的应是色彩,它以简化的处理手法赋予室内所有的陈设以一种高雅的风格,并造成一种宁静或睡眠的总气氛。谁看了这幅画都会使自己的头脑得到安宁,或确切地说,能使他的想象得到安宁。墙壁是淡紫色的,地板由红色方块组成;木床和椅子是黄色的、黄油色的,床单和枕垫很亮,是柠檬与黄绿色的,被子是大红色的,窗子是绿色的,梳妆桌是橙黄色的,脸盆是蓝色的,门是淡紫色的,如此而已。此外,这些紧闭板窗的房间里再也没有什么。家具的尺寸也应当表现出划不破的宁静。墙上挂有肖像、镜子、毛巾和一件衣服。由于画面上没有一点白色,画框自当用白色的。我是以此来对我自己安排的强迫性休息复仇的。这幅画我明天还得画一天,但你现在就能看出,它的构思是多么简单。所有的阴影和半阴影都被我免除了;一切都是用均匀的纯色画出,就象东方的彩色木刻一样"这一回画的仅是我的一间卧室。在这上面起主要作用的应是色彩,它118马克思维尔修斯《佛洛格和小鸭》马克思维尔修斯《佛洛格和小鸭》119第二章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一节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互相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第二章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一节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120第二节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主体是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注意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一,惊异:从日常生活中跃出。柏拉图:惊异是哲学研究决定性的起点。海德格尔:惊讶承荷着哲学,贯通并支配着哲学。生活的惊异与美学的惊异前者:暂时,短暂,外在特征后者:内在的精神召唤第二节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主体是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注意121审美惊异的两个特点一,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它不是要回到自己的原始起点,而是在主客分化的新基础上对主客融合新境界的一种深情的期待。它不是像猎人发现猎物一样,表现为一种意欲现实占有的强烈兴奋,而是像流浪的游子瞥见母亲的眼光一样,在疲惫的心头涌动起一股深永缠绵的情思。”审美惊异的两个特点一,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122第二,审美惊异的产生从主体方面来讲,必须具备相当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从对象方面来说,也必须具备某种独特之处。第二,审美惊异的产生从主体方面来讲,必须具备相当的审美修养和123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24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25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26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27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28JohnWilliamGodward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新古典主义画家格威德最擅长的就是画美女他用女性柔软的纱织面料的服饰来体现她们肌肤的肉感他画笔下众多的年轻美女大都神态悠闲而感性JohnWilliamGodward129国境の长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车が止まった。叶渭渠译本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林少华译本穿出两县之间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了。夜空深处已经泛白。火车在信号所停了下来。国境の长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130高慧勤译本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侍桁译本穿出长长的国境隧道就是雪国了。天边的夜色明亮起来。火车停在信号房前面。高慧勤译本131少年游并刀如水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并刀如水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132二,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体验不是一个认识论范畴,而是一个存在论范畴。处在审美体验中的人,不是要去客观的认识对象的物理属性,而是要把客体对象完全接纳到自己生命世界中,并通过与对象的交融把自己生命的本真性全面开启出来。二,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133沉思沉思134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135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136三,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三,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137唐刘禹锡《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山顶自澂明,人间已霶霈。”梁元帝《乌栖曲》:“月华似璧星如珮,流影澄明玉堂内。”唐刘禹锡《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山顶自138澄明之境,就是光明、敞亮的境界。人如何走向澄明?柏拉图:借助理性实践哲学:揭示创造、显示自身价值,揭示、扩展对象的意义。审美:在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主体进入到光亮无蔽的澄明之境,最高的生存状态。澄明之境,就是光明、敞亮的境界。139朱自清《荷塘月色》解读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解读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140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141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142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一,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一)色彩不同色彩中储藏积淀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意味。色彩具有表情性与象征性。表情性——与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有关。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一,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143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144黑色象征权威、高雅、低调、;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但身上白色面积太大,会给人疏离、梦幻的感觉。红色红色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要别人注意你。黑色145粉红色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没有压力,可以软化攻击、安抚浮躁。橙色橙色富于母爱或大姐姐的热心特质、给人亲切、坦率、开朗、健康的感觉黄色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具有警告的效果,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粉红色146绿色绿色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绿色象色彩征自由和平、新鲜舒适;黄绿色给人清新、有活力、快乐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墨绿、橄榄绿则给人沉稳、知性的印象。蓝色蓝色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在色彩心理学的测试中发现几乎没有人对蓝色反感。明亮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独立;暗沉的蓝,意味着诚实、信赖与权威。正蓝、宝蓝在热情中带着坚定与智能;淡蓝、粉蓝可以让自己、也让对方完全放松。紫色紫色是优雅、浪漫,并且具有哲学家气质的颜色。紫色的光波最短,在自然界中较少见到,所以被引申为象征高贵的色彩。绿色147(二)线条直线表现力量,刚强,曲线具有飘逸和柔和的意味。高迪:自然界原没有纯粹的直线,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曲线属于上帝

(二)线条148巴特罗公寓巴特罗公寓149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50巴特罗公寓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都各有其怪异形状,表面贴以五颜六色的碎瓷片。它的外墙缀满了蓝色色调的西班牙瓷砖,露台设计则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巴特罗公寓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151米拉之家米拉之家152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53圣家族大教堂圣家族大教堂154(三)形状形状是事物的轮廓,是一切审美对象得以存在的基本层次。形状也具有表情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三)形状155(四)音响声音是客体审美条件必不可少的又一个构成因素。构成审美条件的诸种物质因素,并不是字独立的,认识在对立,协调,转变和融合之中产生效果。(四)音响156二,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当主体全面地向对象开放自己的时候,审美对象也就完整地向主体昭显出来。袁中道《爽籁亭记》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邮果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泉畔有石,可敷蒲,至则跌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瞑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昆弦铁拨,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冷然,浣濯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二,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当主体全面地向对象开放自己的157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土陶写性灵之用,虽帝王之咸英韶武,犹不能与此冷冷世外之声较也,而况其他乎!于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责予者欤?于是置几移璞,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158三,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直接就等于这种感性客体。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幻象——虚的实体三,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非实体性159英伽登对“维纳斯”审美过程的分析英伽登对“维纳斯”审美过程的分析160开放性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开放性161安格尔《里维耶夫人肖像》

安格尔《里维耶夫人肖像》

162约翰济慈凡美的东西都是永恒的喜悦:

它越来越可爱,永远不会消失;

它为我们常备一处宁静的树荫、

充满好梦的睡眠、健康、平静的呼吸。

编织一个花环,把我们与大地连在一起,

尽管有失望,

尽管高尚品格日渐匮乏,

尽管有阴暗的日子,

尽管有许多不健康的黑暗曲径

供我们搜寻:是的,尽管有这一切,

某种形式的美总会揭去

笼罩在我们心灵上的黑幕。

像太阳、月亮、老树和小树,

为纯朴的羊群长出遮荫的凉棚;

像旱地黄水仙和它们生活的绿色世界;

像清澈的溪流,为自己创造凉爽的树丛

去抵御炎热的季节;像林间的灌木中,

洒满了麝香蔷薇漂亮的小花:

又譬如我们为过去的伟人

想象出来的崇高的评判;

我们听到读到的所有美好的故事:

这些构成无尽的不朽仙泉,

从天际注入我们的心田约翰济慈163第三章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一节审美发生理论概述一、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游戏说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什么现象标志着野蛮人达到了任性呢?不论我们队历史追溯到多么遥远,在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一切民族中,这种现象都是一致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第三章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一节审美发生理论概述164(二)生物本能说达尔文“人和许多低于人的动物对同样的颜色,同样美妙的一些描影和形态,同样一些声音,同样地具有愉快的感觉。”(二)生物本能说165(三)巫术说弗雷泽《金枝》(三)巫术说166(四)劳动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艺术原始狩猎者的心理本性决定着他一般地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而他的生产力状况,他的狩猎生活方式则使他恰好有这些人非别的审美趣味的概念。马克思“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食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四)劳动说167二,审美发生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研究途径一,基本问题:审美活动何时发生审美活动何以发生审美活动怎样发生二,审美发生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研究途径一,基本问题:168解决途径一,通过考古发现重建早期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过程二,通过现存原始部落的艺术生活考场,来推断早期人类审美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三,借助儿童心理学的成果,探究原始审美活动发生的心理机制解决途径169第二节审美发生的条件和标志一,对审美时间发生的推断至迟到九十七时代晚期,艺术已经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人类活动了。二,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出现和使用工具三,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从目前研究成果看,巫术礼仪活动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第二节审美发生的条件和标志一,对审美时间发生的推断170一,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升了人的主体意识二,巫术仪式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三,巫术活动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一,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升了人的主体意识171筮

筮仪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床室中央。床大约长五尺,广三尺,勿太近壁。蓍五十茎,韬以纁帛,贮以皂囊,纳之椟中,置于床北。椟以竹筒或坚木或布漆为之,圆径三寸,且其长如蓍草之长。半为底,半为盖,下别为台函之,使不偃仆。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格以横木板为之,高一尺,长竟床,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下施横足,侧立案上。置香炉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

筮仪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床室中央。床大约长五172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毕,少退,北面立,筮者进立于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者右还北向立。两手奉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去囊解韬,置于椟东。合五十策,两手执之,薰于炉上。此后所用蓍策之数,其说并见《启蒙》。命之曰:“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173虎食人卣虎食人卣174《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175四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1,抽象性四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176马家窑尖底瓶马家窑尖底瓶177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782,真实性3,创造性4,神秘性2,真实性179第三节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一,物质生产领域第三节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一,物质生产领域180二里头灰陶大口尊二里头灰陶大口尊181龙山文化黑陶盉龙山文化黑陶盉182二,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大多数情形下,装饰都是“为了装饰”二,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大多数情形下,装饰都是“为了装饰183

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184三,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与特征一,雕刻举例:石家河邓家湾遗址陶塑三,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与特征一,雕刻185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86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87二,绘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二,绘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188三音乐与舞蹈孙家寨遗址出土舞蹈彩陶盆三音乐与舞蹈孙家寨遗址出土舞蹈彩陶盆189第三编审美形态论第一章审美形态概说人生有多么丰富,审美形态就有多么丰富复杂。人类的审美时间,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表现。第三编审美形态论第一章审美形态概说190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一,审美形态的性质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审美形态可分:人生样态、自由人生境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感性凝聚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191人生样态:个人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人生样态:个人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192自由人生境界: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是人生境界的审美升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自由人生境界: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193儒家在人格建构方面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的境界。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文心雕龙序志》儒家在人格建构方面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的境界。194审美情趣:不同审美样式在于主体构成不同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登岳阳楼记》范仲淹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审美情趣:不同审美样式在于主体构成不同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195审美风格: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特征。注意审美风格与审美的接受效应密不可分。悲剧感、喜剧感、滑稽感、荒诞感,在不同审美主体那里有不同的接受效应。审美风格: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特征。196感性凝聚:审美情趣、风格通过感性形式的集中呈现,才能成为审美形态。有些审美风格以特定的艺术体裁和艺术种类为标志。如悲剧、喜剧等。另一些审美形态与特定的流派风格相伴随。如婉约,阳刚等。感性凝聚:审美情趣、风格通过感性形式的集中呈现,才能成为审美197美学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课件198二,审美形态的特点一,生成性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从古希腊悲剧到《红楼梦》的出现。历史的顺应与同化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以主观相对性形式表征美在审美中的生成规则。从悲剧到悲剧感,从喜剧到喜剧感。二,审美形态的特点一,生成性1991中和这一源自儒家处世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审美形态,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由数百名表演者举着"和"字的招牌,随着鼓点做出的和字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1中和2002.气韵这一源自中国"气"的思想的审美形态,在当代的小说、舞蹈、书画、影视创作以及气功实践中仍在广泛流行2.气韵2013神妙.这一源自中国古代大道哲学的名词,是对构成世界、构成大道的阴阳变化莫测的属性的揭示.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形态,神妙具有极强的统摄力和非常广泛的表现区域.从哲学到功夫;从艺术到技术;从精神到物体;从想象到创造;从过程到效果,都具有神不可测、妙不可言的审美效应.3神妙.2024.意境这一在表现形态上体现为情景交融,在结构上具有道家的有无虚实统一、佛家的空寂与灵有辩证的最高审美形态,其结构决定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妙不可言的审美效果.在当代艺术如诗歌、绘画、园林艺术中意境仍然存在,而且是品评诗歌、绘画和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4.意境203二贯通性民族文化,尤其是根植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二贯通性204登楼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楼205《滕王阁序》王勃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