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夏商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A.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 B.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 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2.“这次起义促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国共合作的态度,这才有了革命转折点的八七会议,坚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对这次起义的描述有误的是①参加军队称红军②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③发生在1927年8月④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从侧面反映出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C.美苏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美苏冷战表现出新形式4.某同学制作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的网页,设置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个栏目。如果要补充一个同类栏目,最恰当的是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D.滇缅战役5.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A.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B.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C.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D.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7.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关系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了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上述两个条约A.都体现出不结盟的原则 B.都体现了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都签署于冷战的世界格局下 D.都是中国与意识形态相同国家签署的条约8.从每个时代的流行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比如15、16世纪流行词汇有“新航路”“新教”;17、18世纪的是“革命”“殖民扩张”。那么,19世纪中叶的流行词汇应该是A.垄断、罢工 B.进化论、大危机 C.理性、危机 D.工业家、社会主义9.据记载各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以1913年为100,1921年增至158.9,1922年又增至165.8。导致这两年输华商品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洪宪帝制”结束,中国政局趋于稳定B.工人运动勃兴,对外国商品需求增加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打击了亲日派势力D.华盛顿会议重申“门户开放”,列强扩大对华贸易10.一则新闻报道:某国有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青年情侣被村里人处以极刑。以上新闻很可能来自于A.埃及 B.印度 C.法国 D.美国11.明朝万历以来,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太仓城中,有许多男子靠操轧花生活。温州地区,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这种现象表明A.传统社会分工变化 B.租佃关系日渐发展C.工商市镇普遍兴起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2.15世纪的意大利,很多城市的宗教活动都有政府介入或主持,政府还承担了原本由教会负责的引导和整肃公共道德的职责,帕奇家族、美第奇家族等望族还修建了自己的私属教堂。这些现象反映出A.意大利是欧洲的宗教中心 B.宗教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C.文艺复兴瓦解了教会势力 D.意大利地区宗教改革的兴起1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遵循着一体化的结构原则,使一个复杂、巨大的官僚机构保持着协调运行,很难出现类似欧洲那种“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A.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的束缚C.选官制度制约官员的行动 D.中央集权制度的贯彻执行14.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1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监察系列监督、参议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审计监察机关监督五大层次为主的新监察体系.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这些举措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杜绝了根据地贪污腐败的现象C.排除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影响D.开启了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16.“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大跃进’、、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B.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C.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D.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这表明柏拉图A.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的合理性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C.奠定了近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D.是希腊人文思想的初创者18.李时珍《本草纲目》专门有一个水部,其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从中反映出()A.明朝时已有较强的疾疫防控意识 B.明朝时期,公共饮水水质较差C.城市污水问题十分严重 D.明朝居民饮水主要依靠地下水19.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B.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D.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20.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21.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披戴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以名士命名所戴头巾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北宋程颢曾戴此巾而得名。南宋林景熙有诗云: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这表明A.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文人风气崇尚浮华C.主流意识向服饰渗透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22.公元前406年春天,雅典的军队在菜斯波岛和阿基征西群岛间的海面上大胜斯巴达军队,但因风暴等原因损失了25艘战舰和4000名战士。有人认为损失是由于指挥官玩忽职守造成的,于是雅典公民大会判处4名指挥官死刑。该审判A.体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B.体现了雅典的人文主义情怀C.说明直接民主保证司法公正 D.说明公民大会理性精神欠缺23.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 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24.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这种现象A.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 B.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C.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粮食安全 D.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5.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神学26.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27.图中《大豆过江》诗云:“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28.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如此自由”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29.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D.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30.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即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与该命令相关的事件是A.西安事变 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包世臣,安徽泾县人,是清代嘉道咸年间颇具盛名的经世学者。面对积弊丛生、财政匮乏的社会现实,包世臣提出了革除时弊、舒缓民生的改革建议。针对有学者提出的控制人口的设想,包世臣主张将发展经济作物和增加农村人口联系起来,提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系统性地开发内地河床、沿海海滩和边地山林。针对因赋税负担过重而出现的民变事件,包世臣将之与政府货币管理不善(银钱比价失衡)联系起来,主张让白银退出流通,重新引入和发行纸币,同时建议政府通过干预改善和促进农业发展。他在呼吁“劝农”时提倡“恤商”,提出要彻底废除内陆的榷关,以便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更方便地在国内流通。包世臣认为清朝商业税实际税负过低,建议在地方层面针对所有的商人和工匠,根据他们的财富状况征收商业租。包世臣的主要贡献在于给民生造成极大困扰的漕运和盐政两方面,他提出漕粮和食盐的运输应该委托给私商,而不是政府,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削减政府雇员,而且可以让商人分享利润,每年可以多筹措1000万两的盐税收入。1830年代,包世臣认识到清朝正处于新兴世界经济体中,他越来越直接地将鸦片进口、白银外流与国内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并意识到外国商品进口对国内手工业的影响,由此主张国家对一系列货物进行管制,其生产和消费都要受到严格限制。——摘编自(美)罗威廉《言利: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包世臣经济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包世臣经济改革思想中的“前瞻性”。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摘编自《吴于、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撰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摘编自《常这华义浓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撰中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之前,官方对关羽的评价同三国时期基本一致: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勇在前,忠次之,义在后。对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刚而自矜”评价。唐政府对关羽的评价还不高,不过唐朝以后很少再有关于其缺陷的评价。宋朝抑武扬文,关羽排名颇低。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对关羽的评价演变为忠在前,义在中,勇在后。百姓将其与观音菩萨并列,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江湖绿林帮会认为关羽披肝沥胆、超越血缘,加以崇拜。——荆学义《经典的传播:关羽形象传播研究》(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关羽的评价的特征。(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候应注意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
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诸侯方国构成政治联盟,到西周时期“授土授民、既封且分”建立诸侯国,形成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表明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C项正确;夏商时期中原王朝与方国是政治联盟,还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A项错误;夏商王朝是各方国的“共主”,与方国不是平等关系,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不仅局限于边远地区的开发,D项错误。2、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这次起义促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国共合作的态度,这才有了革命转折点的八七会议”可知,这次起义对八七会议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八七会议召开奠定基础,因此该起义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中共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没有打出工农红军旗号,故①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②错误;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故③正确;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在南昌起义之前,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故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3、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苏联在宇航等重工业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成就,但是在民生等轻工业领域发展较落后,这从侧面体现了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美苏冷战加剧,并非关系缓和,平等互利;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两者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不能说明他们的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选项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有力抵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排除,本身属于太原会战里面的内容;BD两项不符合“抗战初期,国民党”。进一步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淞沪会战5、D【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生丝出口数量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逐渐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与外商企业大量涌入无关,A错误。洋务工业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843-1858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6、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可知,这是因为这些措施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B正确;A、C、D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7、B【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不结盟政策的体现,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上,故选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排除A;《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于两极格局崩溃之后,排除C;《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时,中国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束缚,不再仅仅局限于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排除D。8、D【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家和社会主义等成为当时的流行词,D项正确;垄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A项错误;大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词,B项错误;理性与危机是冷战时期的流行词汇,C项错误。9、D【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1921到1922年输华商品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一战结束后,华盛顿会议重申“门户开放”,列强纷纷卷土重来,扩大了对华经济侵略,D选项符合题意;“洪宪帝制”结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A选项错误;1920年代初,工人运动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不能促进列强对华商品输出,B选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属于反帝爱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尤其是日本的产品销量,C选项错误。10、B【答案解析】
材料中涉及的“种姓”与印度存在的种姓制度有关,故B正确。11、A【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区手工业发展情况,社会分工“男耕女织”发生了变化,男子也参与手工纺织,故选A;材料不涉及土地租佃关系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D;材料只涉及松江、太仓、温州地区手工业发展,不能反映工商市镇普遍兴起,排除C。【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联系“男耕女织”的特点分析解答。12、B【答案解析】
材料提到意大利的部分宗教活动不再受到教会的控制,而是由政府和私人主导,这体现出教会神权的影响在减弱,宗教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明显。B正确;意大利是欧洲的宗教中心与材料无关,A错误;文艺复兴宣传了人文主义,但没有瓦解教会势力,C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13、D【答案解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的是割据,而古代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中央政府直接干预地方,其政策落实往往直达基层,因此不会出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现象,选项D正确;小农经济不是官僚系统协调运作的主要原因,排除A;封建伦理纲常不能保证“一体化结构”运行,如汉代的七国之乱虽然存在着封建伦理纲常思想,但依然发生了割据,排除B;选官制度本身不能制约官员行为,排除C。14、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纸上之材料”即是文献资料;地下资料是考古资料,就他那个时期而言,是甲骨文的出现。王国维时期,甲骨文被发现并开始被译读,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考点:历史研究·史学研究·史料15、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调整监察制度,是为了巩固敌后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选A;杜绝了过于绝对化,B错误;CD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16、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有材料可知,横线要求填写类似‘大跃进’的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人民公社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故选B。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排除A;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基础,排除C。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17、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来看,柏拉图提倡根据智慧拼的来进行社会分工,由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来统治国家。故答案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反对希腊的直接民主,认为人们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真理,但其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希腊政体的局限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众多,源头复杂,排除。【答案点睛】柏拉图的俄国家学说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A【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出,明朝时期已经注意到水井的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及对水体污染的防治,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水质差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污水,排除C项;“主要”这一说法无法证明,排除D项。19、C【答案解析】材料信息“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等反映了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为迅速,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是解题的关键。20、B【答案解析】
根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少者纳税少,资产多者纳税多,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故B正确;农民也应该按照土地和财产的数量纳税,农民的赋税负担没有减轻,A错误;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两税法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错误。21、C【答案解析】
宋代士大夫文人喜欢头巾,因为程颢带的头巾,被文人儒士效仿称为程子巾,说明对儒士的儒学文化融入到文人的服饰之中,即主流的儒学向服饰渗透,故选C;A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浮华,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文化,D错误。22、D【答案解析】
公民大会无视海上战役胜利结果,将自然原因导致的人员船只的损失归于指挥官的失误并判处指挥官死刑,体现了公民大会欠缺理性精神,D项正确;忽视自然原因,没有科学分析战争损失做出的判决,不能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一审判并不公正的,ABC三项错误。23、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古罗马平民的努力”、“引起平民不满”,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产物,它的形成表明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A正确;依据材料“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是习惯法的汇编,因此它依然保护贵族的利益,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导致《十二铜表法》的形成,而不是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善,C错误;依据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可知,罗马法依旧是罗马贵族制定的,平民未获取罗马法的制定权,D错误。故选A。24、A【答案解析】
明中后期不同地区生产不同货物的区域分工,有利于促进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打破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粮食安全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明中后期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货物,有利于促进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25、B【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的:中世纪欧洲、根本原因,即可解题。中世纪的欧洲的城市经济有所发展,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世俗的力量。其他的说法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方面的。故B正确。考点: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题目详解】26、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中“易以文臣牧民”信息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太祖文官治国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地方通判的设置;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中央的三省体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7、B【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的显著标志是浮夸风。结合材料“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国民经济恢复无关,A选项排除。文革时期的核心是阶级斗争,C选项排除。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选项排除。28、B【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了“二一九”法令,农奴获得解放,不再依附于农奴主或地主,恢复了人身自由。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残酷的掠夺。且农奴只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也没有获得权力和财富,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自下而上,排除C项;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获得自由受到广大农奴的支持和拥护,“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的表述太过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29、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1500-1900年”、“1800年以后,增长指数的剧增”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不符合统计图总体信息特征;BC两项,统计图中,无从直接体现,具有片面性。D项表述客观,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30、C【答案解析】
根据“二十九军”“卢沟桥”可知,这是七七事变,选项C正确;选项A、B、D与卢沟桥这一地点不符,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注意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或引导和推动农业发展);通过整顿金融减轻人民负担;放宽对商业的限制;增加商业税收;大力整治漕盐两政(或将商业引入漕盐整顿);国家管控特定物品。(2)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将民生问题与金融(或货币)政策相连接;鼓励商业发展与增加财政收入相结合(或重视商人、商业流通和商税收入;或适当放宽对商业和商人的限制);将国内危机与国际形势相联系;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或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将发展经济作物和增加农村人口联系起来,提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系统性地开发内地河床、沿海海滩和边地山林”来看,他比较注意经济与人口的协调发展,而且还主张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依据材料“针对因赋税负担过重而出现的民变事件,……建议政府通过干预改善和促进农业发展”来看,主张通过整顿金融来减轻人民的负担;依据材料“‘劝农’时提倡‘恤商’”来看,主张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依据材料“建议在地方层面针对所有的商人和工匠,根据他们的财富状况征收商业租”来看,他主张增加商业税收;依据材料“提出漕粮和食盐的运输应该委托给私商,而不是政府”来看,他大力整治漕盐两政;依据材料“主张国家对一系列货物进行管制,其生产和消费都要受到严格限制”来看,他主张国家管控特定物品。(2)通过包世臣的改革内容并结合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他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将民生问题与金融政策相连接;鼓励商业发展与增加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室收费管理措施
- 应届生的工作年终总结
- 写文学评论课件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2025年盾构机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企业安全生产手段
- 全科小讲课规范
- 福建省莆田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 内部控制案例第02章案例6 獐子岛
- 更换锅炉水冷壁管施工方案 勿删
- 石化公司成品油销售中心考核方案
- 机动车检测站车辆起火及应急疏散演练记录
- DB13(J)∕T 105-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 加压气化操作规程(共115页)
- 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培训课件
- 标准鲁班尺尺寸对比表
- 2021-2022学年成都市锦江区初三二诊英语试题
- PackingList外贸装箱单模板
- 南轩堂蜀湘张氏先祖迁徙路线及世系索引——张居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