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实验一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及其动态性能分析
1.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运用典型环节构造复合控制系统。(2)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实测的方法。(3)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和n对系统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的影响。(4)定量分析和n与最大超调量Mp和调整时间ts之间的关系。(5)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实验一典型二阶系统模12.实验原理(1)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分布及其阶跃响应的特点
值闭环极点分布的特点阶跃响应的特点
ζ<0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振荡发散的曲线
位于s右半平面
ζ=0一对共轭纯虚根,等幅振荡曲线无阻尼系统位于s平面虚轴上
0
<
ζ<1两个负实部的共轭复根,衰减振荡曲线欠阻尼系统位于s左半平面
ζ=1两个相等的负实根,单调上升收敛的曲线临界阻尼系统位于s左半平面实轴
ζ>1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上升速度较时慢过阻尼系统s的左半平面实轴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实验原理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2)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3.实验内容(1)由典型环节构造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典型二阶控制系统由一个非周期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串联等效而成,在实验中为了实现参数的线性调节,非周期性环节使用一个积分环节的负反馈回路构造。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内容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R1=R=100kΩ,调节R2或C的值就可以调节ζ和n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R1=R=100kΩ,调节R2或C的值就可以调节ζ5(3)保持无阻尼自然频率n不变,研究阻尼比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令C=1uF,则n=10rad/s,分别令R2=0,40,140,200,240
kΩ时,系统的阻尼比
=0,0.2,0.7,1,1.2,研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4)改变无阻尼自然频率n,比较在相同阻尼比的情况下,系统动态性能发生的变化。令C=0.1uF,则n=100rad/s,分别令R2=0,40,140kΩ时,系统的阻尼比
=0,0.2,0.7,研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保持无阻尼自然频率n不变,研究阻尼比的变化对系66.实验能力要求(1)根据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推导闭环传递函数,分析系统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的改变与哪些组件有关。(2)讨论二阶系统性能指标与
,n的关系,把不同和n条件下测量的动态指标值列表,比较测量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3)比较分析实际系统响应曲线与理论响应曲线的差别,分析原因。(4)在实验中讨论最佳二阶系统的条件。(5)掌握由系统响应曲线推导闭环传递函数的方法:根据动态性能指标计算出和,再写出闭环传递函数。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实验能力要求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7实验二
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分析1.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MATLAB编程绘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研究二阶控制系统中,n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3)掌握准确读取动态特性指标的方法。(4)分析二阶系统闭环极点和闭环零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2.实验内容已知二阶控制系统:(1)求该系统的特征根若已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D(s),利用roots()函数可以求其特征根。若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利用eig()函数可以直接求出系统的特征根。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二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分析11/228(2)求系统的闭环根、和ωn函数damp()可以计算出系统的闭环根,和n。(3)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step()函数可以计算连续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其调用格式为:step(sys)或step(sys,t)或step(num,den)函数在当前图形窗口中直接绘制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对象sys可以由tf(),zpk()函数中任何一个建立的系统模型。第二种格式中t可以指定一个仿真终止时间,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时间矢量(如t=0:dt:Tfinal,即dt是步长,Tfinal是终止时刻)。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求系统的闭环根、和ωn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9【范例3-1】若已知单位负反馈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试作出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准确读出其动态性能指标,并记录数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范例3-1】若已知单位负反馈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11/210(4)分析ωn不变时,改变阻尼比,观察闭环极点的变化及其阶跃响应的变化。【范例3-2】当
=0,0.25,0.5,0.75,1,1.25时,求对应系统的闭环极点、自然振荡频率及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可见当n一定时,系统随着阻尼比的增大,闭环极点的实部在s左半平面的位置更加远离原点,虚部减小到0,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缩短,稳定性更好。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分析ωn不变时,改变阻尼比,观察闭环极点的变化及其阶11(5)保持
=0.25不变,分析ωn变化时,闭环极点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范例3-3】当n=10,30,50时,求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可见,当一定时,随着n增大,系统响应加速,振荡频率增大,系统调整时间缩短,但是超调量没变化。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5)保持=0.25不变,分析ωn变化时,闭环极点对系统12(6)分析系统零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7)观察系统在任意输入激励下的响应。在MATLAB中,函数lsim()可以求出系统的任意输入激励的响应。常用格式为:lsim(sys,u,t);lsim(sys1,sys2,…,sysn,u,t);[y,t]=lsim(sys,u,t)函数中u的是输入激励向量,t必须是向量,且维数与u的维数相同。【范例3-4】当输入信号为u(t)=5+2t+8t2时,求系统的输出响应曲线。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分析系统零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11/22/202133.实验报告要求(1)完成实验内容中的实验,编写程序,记录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2)总结闭环零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影响的规律。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报告要求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14实验三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1.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MATLAB编程绘制控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2)学习分析系统脉冲响应的一般规律。(3)掌握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2.实验内容(1)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impulse()函数可以计算连续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其调用格式为:impulse(num,den)或impulse(sys,t)函数在当前图形窗口中直接绘制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第二种格式中t可以指定一个仿真终止时间,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时间矢量(如t=0:dt:Tfinal,即dt是步长,Tfinal是终止时刻)。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三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11/2215【范例3-5】若已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作出其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并与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分析】单位脉冲响应曲线与时间轴第一次相交之点对应的时间必是峰值时间tp=3.2s,而从t=0到t=tp这段时间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将等于1+Mp,并且单位脉冲响应曲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代数和等于1。这是由于单位脉冲响应是单位阶跃响应的导数的缘故。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范例3-5】若已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分析】单位脉冲响16(2)分析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范例3-6】上范例中的系统不变,修改参数,分别实现
=0.25、
=1、
=2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观察结果作出结论。【分析】随着阻尼比的增加,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衰减得很快,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零值。并且对于
≥1的情况,单位脉冲响应总是正值。这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必是单调增长的。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分析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分析】随着阻尼比的增加,173.实验报告要求(1)完成实验内容中的实验,编写程序,记录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2)总结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3)总结闭环零极点对系统脉冲响应影响的规律。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报告要求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18实验四三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实验目的(1)掌握三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巩固运用典型环节构造复合控制系统的方法。(2)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总结系统稳定的条件。并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是属于系统本身的特性,只与其自身的结构和参量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3)研究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并加深理解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特征根(极点),而与系统的零点无关。(4)了解劳斯稳定判据的应用。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四三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1/22/2022自192.实验原理(1)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全部具有负实部;或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s左半平面。(2)系统的稳定性是属于系统本身的特性,它只与自身的结构与参数有关,而与初始条件,外界扰动的大小等无关。(3)劳斯稳定判据是: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的系数均为正值。即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都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如果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有小于零的值,系统就不稳定,且其符号变化的次数等于该特征方程的根在s的右半平面上的个数(或正实部根的数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实验原理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03.实验内容(1)由典型环节构造三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将两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串联等效而成三阶控制系统,在实验中为了实现系统开环增益的线性调节,前向通道中加入一个比例环节,得到三阶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内容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1该电路对应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图中T=RC,T1=RC1,K=R3/R2。(2)研究系统的稳定条件与开环增益的关系,确定临界稳定增益Kc。在模拟电路中令R0=R=100kΩ,C=1uF,C1=1uF,R3为可调电阻,范围0~500
kΩ可调,那么只要调节R3就可以线性地调节开环增益K。此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该电路对应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图中T=RC,T1=RC22由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临界稳定的条件。只有在0<K<2
的情况下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即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为Kc=2,此时R3
=200kΩ。对系统作单位阶跃响应,R3在200kΩ附近调节,观察系统在临界稳定、稳定和不稳定状态,即系统发生等幅振荡、减幅振荡和增幅振荡时,系统开环增益的变化。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由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临界稳定的条件。11/22/202223(3)研究时间常数的改变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上述模拟电路中改变第二个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令C1=0.1uF,那么此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由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临界稳定的条件。只有在0<K<11
的情况下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即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为Kc=11,此时R3=1100kΩ=1.1MΩ。对系统作单位阶跃响应,R3在1.1MΩ附近调节,观察系统在临界稳定、稳定和不稳定状态,即系统发生等幅振荡、减幅振荡和增幅振荡时,系统开环增益的变化。【分析】系统时间常数减小后,或者说系统的开环极点远离虚轴,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得到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了提高。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研究时间常数的改变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由劳斯稳定判据判24(4)在系统开环增益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时间常数的匹配,系统动态性能发生的变化。6.实验能力要求(1)根据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推导出开环传递函数,分析各环节的开环增益、时间常数改变与哪些器件有关。(2)根据劳斯判据计算C=1uF和C=0.1uF时系统的临界开环增益,并与测得的实际临界增益数相比较。(3)分析系统系统产生等幅振荡、增幅振荡、减幅振荡的条件。熟悉闭环系统稳定和不稳定现象,并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量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4)用实验分析时间常数不同的配合对系统临界开环增益的影响,进而理解增大某时间常数(使多个时间常数在数值上错开)是提高系统临界开环增益地一种有效方法。(5)了解当三阶系统中时间常数相对值即(T1/T)>1/5时,可使系统数学模型从三阶降为二阶处理。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在系统开环增益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时间常数的匹配,系25实验五基于MATLAB高阶控制系统时域响应动态性能分析1.实验目的(1)研究三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与其闭环极点的关系。(2)研究闭环极点和闭环零点对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3)了解高阶系统中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作用。2.实验内容(1)三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范例3-7】已知三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编写MATLAB程序,求取系统闭环极点及其单位阶跃响应,读取动态性能指标。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五基于MATLAB高阶控制系统时域响应动态性能分析26【范例3-8】改变系统闭环极点的位置,将原极点s=-4改成s=-0.5,使闭环极点靠近虚轴,观察单位阶跃响应和动态性能指标变化。【范例3-9】改变系统闭环零点的位置,将原零点s=-2改成s=-1,观察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变化。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范例3-8】改变系统闭环极点的位置,11/22/202227【分析】根据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如果闭环极点远离虚轴,则相应的瞬态分量就衰减得快,系统的调节时间也就较短。但是如果将闭环极点接近虚轴,这相当于在增大系统阻尼,使系统响应速度变缓,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延长,并且这种作用将随闭环极点接近虚轴而加剧。而闭环零点减小后,相当于减小系统阻尼,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峰值时间减小,调节时间缩短,超调量增大,并且这种作用将随闭环零点接近虚轴加剧。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分析】根据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11/22/2022自28(2)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范例3-10】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用MATLAB软件分析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4.实验能力要求(1)学会设计高阶系统,利用主导极点来选择系统参数,使系统具有一对复数共轭主导极点,并进行MATLAB程序设计,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2)能够分析三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与其闭环极点的关系。(3)能够设计实验对象,研究闭环极点和闭环零点对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11/22/2022自动控制29实验六基于Simulink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Simulink仿真环境进行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的方法。(2)了解稳态误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3)研究系统在不同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变化。(4)分析系统在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5)分析系统型次及开环增益对稳态误差的影响。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六基于Simulink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11/303.实验内容(1)研究系统在不同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变化。【范例3-11】已知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分别作出K=1和K=10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求单位阶跃响应稳态误差。【解】首先对闭环系统判稳。然后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设置仿真参数并运行,观察示波器Scope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读出单位阶跃响应稳态误差。
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内容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1【分析】实验曲线表明,Ⅰ型单位反馈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essr=0,即Ⅰ型单位反馈系统稳态时能完全跟踪阶跃输入,是一阶无静差系统。K=10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分析】实验曲线表明,Ⅰ型单位反馈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32【范例3-12】仍然上述系统,将单位阶跃输入信号step改换成单位斜坡输入信号ramp,重新仿真运行,分别观察K=0.1和K=1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并求单位斜坡响应稳态误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范例3-12】仍然上述系统,将单位阶跃输入信号step改33【分析】实验曲线表明,Ⅰ型单位反馈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Ⅰ型系统稳态时能跟踪斜坡输入,但存在一个稳态位置误差,essr=1,而且随着系统开环增益的增加,稳态误差减小,故可以通过增大系统开环增益来减小稳态误差。
K=0.1
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分析】实验曲线表明,Ⅰ型单位反馈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34(2)研究系统型次不同,稳态误差的变化。1)0型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范例3-13】将实验内容(1)中的积分环节改换为一个惯性环节,开环增益改为1,系统变成0型系统。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研究系统型次不同,稳态误差的变化。11/22/202235
0型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稳态误差曲线【分析】0型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系统稳态时能跟踪阶跃输入,但存在一个稳态位置误差,essr=0.5。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0型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稳态误差曲线【分析】0型系统在单36
0型控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稳态误差曲线【分析】0型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系统不能跟踪斜坡输入,随着时间的增加,误差越来越大。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0型控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稳态误差曲线【分析】0型系统在单37
2)Ⅱ型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范例3-14】将实验内容(1)中开环增益改为1,在其前向通道中再增加一个积分环节,系统变成Ⅱ型系统。在输入端给定单位斜坡信号,重新仿真运行,在示波器Scope中观察系统响应曲线。可以发现实验曲线呈发散状,原因是系统本身是不稳定系统,分析稳态误差无意义。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开环零点使系统稳定,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增加微分环节。注意此时开环零点的位置与系统的开环极点的位置密切相关,如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增加微分环节(s+5)使系统稳定。重新仿真运行,在示波器Scope中观察系统响应曲线并读出稳态误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Ⅱ型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11/22/2038
Ⅱ型控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稳态误差曲线
【分析】Ⅱ型单位反馈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系统能完全跟踪斜坡输入,不存在稳态误差,essr=0。因此,系统型次越高
,系统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越小,故可以通过提高系统的型次达到降低稳态误差的效果。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Ⅱ型控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稳态误差曲线【分析】Ⅱ型单位反馈39
(3)分析系统在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范例3-15】已知系统,若输入信号r(t)=1(t),扰动信号n(t)=0.1*1(t),令e(t)=r(t)–c(t),求系统总的稳态误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分析系统在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11/22/2040实验结果为:essr=0,essn=-0.1那么系统总的稳态误差ess=essr+essn=-0.1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结果为:essr=0,essn=-0.11416.实验能力要求(1)熟练运用Simulink构造系统结构图。(2)根据实验分析要求,能正确设置各模块参数,实现观测效果。(3)了解稳态误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对于不稳定系统,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将系统校正成为稳定系统。(4)系统在不同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变化的规律。(5)掌握系统开环增益变化对稳态误差的影响。(6)分析系统在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实验能力要求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2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实验一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及其动态性能分析
1.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运用典型环节构造复合控制系统。(2)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实测的方法。(3)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和n对系统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的影响。(4)定量分析和n与最大超调量Mp和调整时间ts之间的关系。(5)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实验一典型二阶系统模432.实验原理(1)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分布及其阶跃响应的特点
值闭环极点分布的特点阶跃响应的特点
ζ<0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振荡发散的曲线
位于s右半平面
ζ=0一对共轭纯虚根,等幅振荡曲线无阻尼系统位于s平面虚轴上
0
<
ζ<1两个负实部的共轭复根,衰减振荡曲线欠阻尼系统位于s左半平面
ζ=1两个相等的负实根,单调上升收敛的曲线临界阻尼系统位于s左半平面实轴
ζ>1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上升速度较时慢过阻尼系统s的左半平面实轴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实验原理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4(2)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53.实验内容(1)由典型环节构造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典型二阶控制系统由一个非周期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串联等效而成,在实验中为了实现参数的线性调节,非周期性环节使用一个积分环节的负反馈回路构造。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内容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6R1=R=100kΩ,调节R2或C的值就可以调节ζ和n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R1=R=100kΩ,调节R2或C的值就可以调节ζ47(3)保持无阻尼自然频率n不变,研究阻尼比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令C=1uF,则n=10rad/s,分别令R2=0,40,140,200,240
kΩ时,系统的阻尼比
=0,0.2,0.7,1,1.2,研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4)改变无阻尼自然频率n,比较在相同阻尼比的情况下,系统动态性能发生的变化。令C=0.1uF,则n=100rad/s,分别令R2=0,40,140kΩ时,系统的阻尼比
=0,0.2,0.7,研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保持无阻尼自然频率n不变,研究阻尼比的变化对系486.实验能力要求(1)根据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推导闭环传递函数,分析系统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的改变与哪些组件有关。(2)讨论二阶系统性能指标与
,n的关系,把不同和n条件下测量的动态指标值列表,比较测量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3)比较分析实际系统响应曲线与理论响应曲线的差别,分析原因。(4)在实验中讨论最佳二阶系统的条件。(5)掌握由系统响应曲线推导闭环传递函数的方法:根据动态性能指标计算出和,再写出闭环传递函数。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实验能力要求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9实验二
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分析1.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MATLAB编程绘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研究二阶控制系统中,n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3)掌握准确读取动态特性指标的方法。(4)分析二阶系统闭环极点和闭环零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2.实验内容已知二阶控制系统:(1)求该系统的特征根若已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D(s),利用roots()函数可以求其特征根。若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利用eig()函数可以直接求出系统的特征根。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二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分析11/2250(2)求系统的闭环根、和ωn函数damp()可以计算出系统的闭环根,和n。(3)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step()函数可以计算连续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其调用格式为:step(sys)或step(sys,t)或step(num,den)函数在当前图形窗口中直接绘制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对象sys可以由tf(),zpk()函数中任何一个建立的系统模型。第二种格式中t可以指定一个仿真终止时间,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时间矢量(如t=0:dt:Tfinal,即dt是步长,Tfinal是终止时刻)。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求系统的闭环根、和ωn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51【范例3-1】若已知单位负反馈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试作出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准确读出其动态性能指标,并记录数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范例3-1】若已知单位负反馈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11/252(4)分析ωn不变时,改变阻尼比,观察闭环极点的变化及其阶跃响应的变化。【范例3-2】当
=0,0.25,0.5,0.75,1,1.25时,求对应系统的闭环极点、自然振荡频率及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可见当n一定时,系统随着阻尼比的增大,闭环极点的实部在s左半平面的位置更加远离原点,虚部减小到0,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缩短,稳定性更好。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分析ωn不变时,改变阻尼比,观察闭环极点的变化及其阶53(5)保持
=0.25不变,分析ωn变化时,闭环极点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范例3-3】当n=10,30,50时,求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可见,当一定时,随着n增大,系统响应加速,振荡频率增大,系统调整时间缩短,但是超调量没变化。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5)保持=0.25不变,分析ωn变化时,闭环极点对系统54(6)分析系统零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7)观察系统在任意输入激励下的响应。在MATLAB中,函数lsim()可以求出系统的任意输入激励的响应。常用格式为:lsim(sys,u,t);lsim(sys1,sys2,…,sysn,u,t);[y,t]=lsim(sys,u,t)函数中u的是输入激励向量,t必须是向量,且维数与u的维数相同。【范例3-4】当输入信号为u(t)=5+2t+8t2时,求系统的输出响应曲线。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分析系统零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11/22/202553.实验报告要求(1)完成实验内容中的实验,编写程序,记录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2)总结闭环零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影响的规律。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报告要求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56实验三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1.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MATLAB编程绘制控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2)学习分析系统脉冲响应的一般规律。(3)掌握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2.实验内容(1)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impulse()函数可以计算连续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其调用格式为:impulse(num,den)或impulse(sys,t)函数在当前图形窗口中直接绘制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第二种格式中t可以指定一个仿真终止时间,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时间矢量(如t=0:dt:Tfinal,即dt是步长,Tfinal是终止时刻)。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三基于MATLAB控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11/2257【范例3-5】若已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作出其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并与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分析】单位脉冲响应曲线与时间轴第一次相交之点对应的时间必是峰值时间tp=3.2s,而从t=0到t=tp这段时间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将等于1+Mp,并且单位脉冲响应曲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代数和等于1。这是由于单位脉冲响应是单位阶跃响应的导数的缘故。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范例3-5】若已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分析】单位脉冲响58(2)分析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范例3-6】上范例中的系统不变,修改参数,分别实现
=0.25、
=1、
=2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观察结果作出结论。【分析】随着阻尼比的增加,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衰减得很快,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零值。并且对于
≥1的情况,单位脉冲响应总是正值。这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必是单调增长的。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分析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分析】随着阻尼比的增加,593.实验报告要求(1)完成实验内容中的实验,编写程序,记录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2)总结系统阻尼对脉冲响应的影响。(3)总结闭环零极点对系统脉冲响应影响的规律。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报告要求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0实验四三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实验目的(1)掌握三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巩固运用典型环节构造复合控制系统的方法。(2)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总结系统稳定的条件。并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是属于系统本身的特性,只与其自身的结构和参量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3)研究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并加深理解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特征根(极点),而与系统的零点无关。(4)了解劳斯稳定判据的应用。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四三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1/22/2022自612.实验原理(1)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全部具有负实部;或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s左半平面。(2)系统的稳定性是属于系统本身的特性,它只与自身的结构与参数有关,而与初始条件,外界扰动的大小等无关。(3)劳斯稳定判据是: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的系数均为正值。即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都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如果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有小于零的值,系统就不稳定,且其符号变化的次数等于该特征方程的根在s的右半平面上的个数(或正实部根的数目)。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实验原理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23.实验内容(1)由典型环节构造三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将两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串联等效而成三阶控制系统,在实验中为了实现系统开环增益的线性调节,前向通道中加入一个比例环节,得到三阶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内容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63该电路对应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图中T=RC,T1=RC1,K=R3/R2。(2)研究系统的稳定条件与开环增益的关系,确定临界稳定增益Kc。在模拟电路中令R0=R=100kΩ,C=1uF,C1=1uF,R3为可调电阻,范围0~500
kΩ可调,那么只要调节R3就可以线性地调节开环增益K。此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该电路对应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图中T=RC,T1=RC64由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临界稳定的条件。只有在0<K<2
的情况下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即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为Kc=2,此时R3
=200kΩ。对系统作单位阶跃响应,R3在200kΩ附近调节,观察系统在临界稳定、稳定和不稳定状态,即系统发生等幅振荡、减幅振荡和增幅振荡时,系统开环增益的变化。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由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临界稳定的条件。11/22/202265(3)研究时间常数的改变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上述模拟电路中改变第二个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令C1=0.1uF,那么此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由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临界稳定的条件。只有在0<K<11
的情况下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即系统的临界稳定增益为Kc=11,此时R3=1100kΩ=1.1MΩ。对系统作单位阶跃响应,R3在1.1MΩ附近调节,观察系统在临界稳定、稳定和不稳定状态,即系统发生等幅振荡、减幅振荡和增幅振荡时,系统开环增益的变化。【分析】系统时间常数减小后,或者说系统的开环极点远离虚轴,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得到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了提高。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研究时间常数的改变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由劳斯稳定判据判66(4)在系统开环增益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时间常数的匹配,系统动态性能发生的变化。6.实验能力要求(1)根据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推导出开环传递函数,分析各环节的开环增益、时间常数改变与哪些器件有关。(2)根据劳斯判据计算C=1uF和C=0.1uF时系统的临界开环增益,并与测得的实际临界增益数相比较。(3)分析系统系统产生等幅振荡、增幅振荡、减幅振荡的条件。熟悉闭环系统稳定和不稳定现象,并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量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4)用实验分析时间常数不同的配合对系统临界开环增益的影响,进而理解增大某时间常数(使多个时间常数在数值上错开)是提高系统临界开环增益地一种有效方法。(5)了解当三阶系统中时间常数相对值即(T1/T)>1/5时,可使系统数学模型从三阶降为二阶处理。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4)在系统开环增益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时间常数的匹配,系67实验五基于MATLAB高阶控制系统时域响应动态性能分析1.实验目的(1)研究三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与其闭环极点的关系。(2)研究闭环极点和闭环零点对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3)了解高阶系统中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作用。2.实验内容(1)三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范例3-7】已知三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编写MATLAB程序,求取系统闭环极点及其单位阶跃响应,读取动态性能指标。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五基于MATLAB高阶控制系统时域响应动态性能分析68【范例3-8】改变系统闭环极点的位置,将原极点s=-4改成s=-0.5,使闭环极点靠近虚轴,观察单位阶跃响应和动态性能指标变化。【范例3-9】改变系统闭环零点的位置,将原零点s=-2改成s=-1,观察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变化。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范例3-8】改变系统闭环极点的位置,11/22/202269【分析】根据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如果闭环极点远离虚轴,则相应的瞬态分量就衰减得快,系统的调节时间也就较短。但是如果将闭环极点接近虚轴,这相当于在增大系统阻尼,使系统响应速度变缓,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延长,并且这种作用将随闭环极点接近虚轴而加剧。而闭环零点减小后,相当于减小系统阻尼,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峰值时间减小,调节时间缩短,超调量增大,并且这种作用将随闭环零点接近虚轴加剧。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分析】根据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11/22/2022自70(2)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范例3-10】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用MATLAB软件分析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4.实验能力要求(1)学会设计高阶系统,利用主导极点来选择系统参数,使系统具有一对复数共轭主导极点,并进行MATLAB程序设计,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2)能够分析三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与其闭环极点的关系。(3)能够设计实验对象,研究闭环极点和闭环零点对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2)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11/22/2022自动控制71实验六基于Simulink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Simulink仿真环境进行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的方法。(2)了解稳态误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3)研究系统在不同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变化。(4)分析系统在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5)分析系统型次及开环增益对稳态误差的影响。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实验六基于Simulink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11/723.实验内容(1)研究系统在不同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变化。【范例3-11】已知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分别作出K=1和K=10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求单位阶跃响应稳态误差。【解】首先对闭环系统判稳。然后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设置仿真参数并运行,观察示波器Scope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读出单位阶跃响应稳态误差。
11/24/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3.实验内容11/22/20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73【分析】实验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南殓殡管理暂行办法
- 电动机单机试运行流程与实施策略研究
- 村级农民夜校管理办法
- 110kV变电站升级改造与启动方案研究
-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转化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 镜子:揭示被忽视的世界历史
- 大轴径磁流体密封技术的发展与进展
- 《完整的PMC部作业流程体系》
- 工贸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 林业文化遗产地感知价值与游客重游意愿关系研究
- 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0年12月9日湖北武汉黄陂区社区干事招聘笔试试题
-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专家讲座
- DB44-T 2410-2023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技术规程
- YY/T 1830-2022电动气压止血仪
- 临床、口腔医师申报卫生高级职称工作量登记表
- GB/T 10045-2018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 2023年纳雍县财政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参考答案
-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讲义丰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