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政治行为主讲人:查俊峰2014年3月政治行为是人类行为极为重要的一种。政治行为体现了政治的本质。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的活动,包括国家、政府、政党从事的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的活动和人民以及一些团体政治参与的活动。为此,我们将政治行为大致划分为:
政治统治、公共治理、政治参与
三章进行讲解。
第十章政治统治
关键词:
政治统治精英主义多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本章重点:
理解政治统治的若干基本理论,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与经济基础以及政治统治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一、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p260
1.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统治就是运作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
2.精英统治论。(1)精英统治论有深远的思想渊源,其作为正式理论的创始人为意大利社会政治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2)任何社会都分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精英与非精英。
(3)无论在任何制度中,社会统治权都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他们具有良好的才能与素质,经济关系、军事实力、教士地位、管理专长都可成为其统治基础。(4)人民主权论的人民统治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民众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政治不平等永久存在。(5)精英统治理论实际上是要以精英概念取代统治阶级概念,通过精英阶层这一开放性概念否定阶级统治理论。2.多元统治论。p261
(1)现代多元主义认为,精英统治论低估了存在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自治和各社会团体相互制约的能力。(2)现代民主国家的统治权或为寡头所有,或为利益集团所分享。社会集团通过竞争与妥协来争夺国家统治权,但谁也无法垄断国家权力。(3)国家被认为是独立于市民社会的裁判者,是社会力量争相控制的对象,受轮流上台的社会力量的支配。(4)多元统治理论事实上也是否认阶级统治理论。
3.无统治阶级论。p262(1)这种统治理论建立在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上。(2)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国家的社会阶级之间有一种流动趋势,从而打破了阶级之间的界限。(3)经理革命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经理阶层依靠工资生活而不是利润。利润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应该摒弃对利润的偏见。(4)克罗斯兰认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已经消失,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也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了。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p263
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一种自由社会主义,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又分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的马克思主义。
(1)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以英国政治学家米利本德为代表。论证了在当代条件下国家的阶级工具的本质。他认为: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存在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他们凭借经济权力将国家作为统治社会的工具。第二、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简单工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相对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所必需的。(2)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264
以出生于希腊,后移居巴黎的普朗查斯为代表。结构主义是把某一研究对象当做一种结构整体,是各种要素的关系组合。普朗查斯认为:p265第一、国家在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第二、国家权力具有相对自主性。
二、政治统治的本质p266
1.政治统治的产生。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当经济上处于优势的阶级独自全面掌握社会职能时,社会职能也就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国家正是在社会职能逐渐独立并上升为社会统治时产生的。
2.政治统治的本质。
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就是阶级统治,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
3.政治统治与国家的公共性。
政治统治的本质是阶级统治,但这绝不意味着阶级统治是国家活动的唯一内容。国家还要以公共权威的面目来维护全社会的利益,并最终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一、统治秩序的建立
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2.统治秩序建立依赖的要素。
(1)暴力后盾。统治秩序的建立首先依赖国家机器,即军队、警察、法庭和官僚机构等强制性国家权力。
(2)制度建设。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后盾是为了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政治格局,这就是制度。统治者首先应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制度越复杂,政治体系也就越稳定。
(3)法律建构。制度的运转经常表现为法律规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普遍化,是统治关系的固定化。法律越完备,统治阶级越具有合法性,统治越稳定。
(4)实现法治。法治要求法律至上,排斥特权,实行有限政府。法治有利于保障政治制度的稳定。
(5)总之,在统治秩序确立过程中,统治阶级必须审慎的运用暴力,并处理好制度、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
1.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依赖于统治秩序的确立。暴力、制度与法律为政治统治合法性提供了硬性基础。
2.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获得主要通过意识形态教化。政治权力通过意识形态教化而转化为政治权威。意识形态教化一般由宣传部门去完成。
3.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获得根本上取决于国家公共职能的有效发挥,特别是其经济职能。
三、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1.统治阶级只有考虑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才能更好的保障统治秩序。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很少干预经济。
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4.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对国家干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5.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一、政治统治的类型
1.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1)克里斯玛型统治。克里斯玛型人物具有吸引追随着的能力与魅力,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克里斯玛型统治具有不稳定性,
这是因为:第一、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第二、具有反经济性;第三、魅力领袖人物生命总会终结。
(2)传统型统治。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历代相传的神圣规则和权力,统治者获得权力的方式是根据沿袭下来的惯例。传统型统治实际上是一种家产制,这是因为:
第一、政府事务起源于统治者的家庭事务管理;
第二、贸易是统治者自己的特权,以供养自己的家族和军事人员;
第三、统治者将政治事务当作自己的个人事务来处理;
第四、政治统治的主要工具既有宗教,又有军事力量,传统型统治虽然有盛世,但终究会衰败。(3)法理性统治。这是一种依据法律和程序而进行的统治,法律至上,包括统治者在内的人们服从这一非人格的秩序。法理型统治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作为非人格秩序,居于至高地位,统治者也要服从法律;
第二、法律作为一个规则系统,是理性立法的结果;
第三、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其职位;
第四、人们作为公民来服从统治者,根本上是服从法律与程序。
2.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1)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
(2)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全民所有制,人民成为统治者,使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因为如此,这也是一个政治统治弱化的过程。
(3)多数人的统治要通过少数人的管理来实现,所以对少数人的监督就非常重要。
二、政治统治的规律与政治统治的失败
§1.政治统治的规律。
(1)政治统治的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在弱化,日益向政治管理偏移。因此,政治统治是以阶级对立为前提和基础。
(2)政治统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生活就是在统治秩序之内。
(3)成熟的现代政治日益表现出维护社会公正的一面。
2.政治统治的失败。政治统治的失败归根到底在于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与民主问题。
(1)民生问题。历史证明,社会大众物质生活的贫困是导致政治动荡、统治崩溃的主要原因。
(2)民主问题,即合法性问题。民主作为一个程序是现代统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通过民主赢得的人民认同有助于度过社会和经济危机。
思考题
1、精英统治的基本脉络是什么?
2、如何认识多元主义的统治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统治理论是什么?4、政治统治成败的基本经验是什么?ThankYou!
第十一章公共治理
关键词:
公共治理
本章重点:
公共治理是国家具体职能的履行和对社会的调控,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本章应重点理解公共治理的基本涵义、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公共治理的基本模式和决策科学化问题。第一节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
一、统治与管理
统治是掌握了社会权力的阶级对另一个接受权力支配的阶级实行专断的、按照少数权力精英的意志开展的统领、指挥和管辖的行动。管理是指政治统治者的地位保护和阶级压迫功能逐渐淡化,代之以将行政权力主要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政治意志执行过程。二、治理、善治与公共管理
(1)治理包括:p285自我调节的协作方式多样化的行动者互动过程国家的主导角色
(2)善治。
善治指一种良好的治理。主要指治理能够收获到良好的绩效,这种绩效表现在治理的政治效果、管理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方面。
(3)公共治理。公共治理则是在治理概念内涵的意义上进一步具体化。公共治理涵括了治理概念的所有内涵,同时它还继续突出了公共的价值和内容。三、公共治理的原则
1.参与原则p287参与原则是民主的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参与包含几个关键要素:授权、基层自治、对话协商、
2.透明原则p288透明原则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标准之一。透明指政府在制定决策、执行决策过程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合法的、便利的途径在法定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透明原则包括信息公开与程序公开。3.责任原则p288
责任原则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而重中之重是强调公共机构的责任。公共治理的责任内涵:积极的、建设性的责任;负面的、惩罚性的责任。
责任性对公共治理的要求:(1)公共治理的主体始终保持对公民或者社会广泛关注的状态,应该时时刻刻将公共群众作为自己服务的目标。(2)公共治理的主体切实尊重和保护公众的权力,不得产生任何违反基本法律侵害公民权力的行为。4.回应原则p289这是从效能的角度考虑公共治理的标准.回应原则是指公共治理机构必须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地了解社会公共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方案,集中充分的社会资源,帮助社会公众脱危救困、协作进取。回应原则主要关系到实效问题。5.协作原则p290协作原则是指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不是相互隔离而是通过建立起良性的叠加的组织网络来共同分享公共权力和协作处理公共事务。协商民主是贯彻协作原则的治理方式。6.合法性原则p290公共治理认为合法性不仅来源于公民的政治授权还来源于人民在具体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参与、互动和支持。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
一、市场化治理p291
市场化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市场化比较经典的方式是私有化。市场化模式将政府定为承包人、经营者的角色,希望政府能够将大量的公共资金最大化地运用在投资、生产领域,从而为公众资金创造赚取利润的机会,赢得更多的福利
§
二、弹性化治理弹性化治理主张变革政府机构、放松僵化的制度,灵活、便捷、负责任地服务于地方社区。弹性化政府是指政府有应变能力、能够有效回应新的挑战。弹性化治理对传统的理性化的官僚制度提出了直接的挑战。三、多中心治理p293多中心治理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按照地域特点,遵照传统社会文化的惯例,建立多个治理中心,每个中心都成为一定地区的服务枢纽,实现公共治理的协调和整合功能。多中心治理包括政府、市场组织、社区、公民多方的共同协作管理。四、公民治理p294
20世纪形成了专家集权的模式。随着公民从外部参与政府组织事务的数量不断增多,如建立邻里协会等,以及伴随着民选管理组织和公共服务职业者角色的改变,博克斯认为现在已经归复到公民委员会广泛监督社区管理的时代了。
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
一、国家治理p295
国家治理因为特殊的哲学观、社会效益观和利益观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克里斯托弗·胡德所言的四种模式:
等级主义的公共管理——具有很高的团体性和网格性。
个人主义的公共管理——低团体性和低网格性。
平等公共管理——起点或核心组织原则是团体主义的合作行为。宿命论公共管理——高网格性、低团体性。
二、城市治理p297
模式包括:
管理模式——强调专业参与而非政治精英的渗入,口号是“让管理者管理”。
社团模式——主要参与者是各个利益集团的高层领导和基层成员。
支持增长模式——主要参与者是商界精英和当选的地方官员,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利益共享。
福利模式——主要参与者是地方政府官员和国家的行政机构。三、跨地区治理p299
1.经济合作区域联盟
通常由几个地理位置相近的大行政区域互相组合而成,在中国则表现为几个省市的经济合作联盟。
2.大都市区
以某个特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四周,利用大都市的集聚效应来拉动周边地区的成长与繁荣。
3.城市圈它是围绕特定的中心城市或者地理中心将其周边的大小城市都纳入一个共同协作的城市圈共同体,在经济、文化、政治诸方面进行协调布局、统一筹划、互相弥补、共同发展。
四、公共资源治理
p301
公共资源治理包括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两方面。公共资源是指那些产权由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共有的资源,包括流动性资源(如水资源、空气资源)和不流动性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
“公地悲剧”几种公共资源治理的模式:
政府权威治理模式市场模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研究的结果思考题
1、治理与公共治理的内涵是什么?
2、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如何认识国家在治理中的作用?
ThankYou!第十二章政治参与关键词:
政治参与政治民主政治稳定
本章重点:
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政治参与要求日益增加。本章应重点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的关系。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1.关于政治参与的几种不同观点。(1)政治参与是合法的行为。认为只有依照法定程序才属于政治参与。(2)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认为一些被动员起来的政治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3)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认为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而且包括与政治相关的观念形态。
2.我们认为,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
(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自下而上。
(2)政治参与是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3)政治参与旨在影响政府决定。
(4)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影响政府决策的自愿活动,而且包括动员型行动。二、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
1.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卢梭、密尔、杰弗逊等古典民主主义者对政治参与非常推崇。但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政治参与都是民主政治的内容,例如法西斯德国以民众参与来强化极权统治。2.政治保守主义者认为,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有利于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
(1)鼓励对政治不熟悉和无兴趣者参与政治对社会没有什么好处。
(2)坚持全民政治参与只是以对民主的忠诚情感代替了对民主的理性判断。
(3)一些选民不具备进行复杂政治判断的政治知识。
(4)广泛政治参与可以扭曲公共议事日程。
(5)高度自治化的团体也会导致过多的政论、分裂和不稳定。
3.多元民主主义者批判政治冷漠,强调政治参与:
(1)没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政府就不是建立在最广泛的民意基础上。
(2)广泛的政治冷漠会为所欲为者提供了更多的控制政府的机会。
(3)参与政治是最好的提高公民判断水平的工具。
(4)广泛的政治冷漠,既是政治制度软弱的表现,又是政治制度软弱的根源。
三、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1.投票。一是选举政治官员,二是进行全民公决。
2.选举。选举由组织协调、宣传动员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组成,投票只是最后阶段。
3.主动接触。即直接接触政治官员。
4.结社活动。集团参与又可分为社团性利益集团活动和非正规利益团活动。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一、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政治参与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
1.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变化而变化。
2.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团体增加。
3.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了某种紧张关系。
4.经济发展需要和促使政府扩大职能。
5.对于欧洲国家而言,社会经济发展通常是通过民族国家的建构来实现的。
二、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1.
与个人相关的教育、职业、收入、年龄、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和居住地,都与政治参与有联系。
2.
教育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教育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义务观念,增强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
3.
收入与政治参与也有直接关系。收入与政治参与一般成正比关系。
§现代化进程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定与政治参与水平一一对应:p315
1.
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决定政治参与的唯一因素,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传统也起着重要作用。
2.
现代化是决策中心提升到全国一级,减少了面对面接触机会
3.
经济发展也意味着社会流动的增加,流动中的个人不会或很难有机会参与政治。二、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1.
与个人相关的教育、职业、收入、年龄、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和居住地,都与政治参与有联系。
2.
教育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教育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义务观念,增强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
3.收入与政治参与也有直接关系。收入与政治参与一般成正比关系。三、政治制度下面政治变量与公民政治参与相联系。
1.政治平等与自由。法制条件下的平等与自由是政治民主的基础,当然也是公民参政的基础。
2.政党制度。在影响政治参与的政治变量中,政党最为突出。政党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政治宣传与动员,最能调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理科医师劳动合同范本
- 办公室装修预算控制合同范本
- 廉洁自律承诺书范本-投资
- 展览馆隔音墙安装合同
- 建筑备案工程合同
- 图书馆购房合同模板
- 建筑节能改造处方管理办法
- 玩具制造行业劳务管理办法试行
- 亲子游乐场经理合同
- 云计算预埋件安装合同
-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 陈皮仓储合同模板例子
- 2024年安全生产月全国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及解答参考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DB23T 3844-2024煤矿地区地震(矿震)监测台网技术要求
-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阿凡达》电影赏析
- DB42-T 2286-2024 地铁冷却塔卫生管理规范
- 合作伙伴合同协议书范文5份
- 趸船总体建造方案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