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走向生态文明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素养·目标定位目
标
素
养知
识
概
览1.认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培养人地协调观2.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培养综合思维3.掌握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的表现,举例说明绿色化的措施,提升地理实践力
课前·基础认知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1.人地关系的演变(1)采集渔猎时代:由于
生产力
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
改造环境
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
制约作用
较强。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
平衡
关系,人类对环境既
崇拜
又依赖。
(2)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
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
稳定
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
土地
、水等资源,与环境的
对抗性
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
(3)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利用和
改造
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
物质财富
,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社会文明
程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大量的
资源开发利用
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2.人类社会发展史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途径:改变不可持续的
增长方式
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
生态文明
转变。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
生命共同体
,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
自然规律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
(2)我国的现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
的千年大计。
微思考1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示:我国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短缺,人均资源占有率较少,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
2.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容(1)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
自然环境服务
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应在
地球资源
、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
环境问题
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3)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
国家安全
、区域稳定和
国际安全
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1)根本要求:牢固树立人与
自然
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
生态文明建设
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措施。①要推进生产方式的
绿色化
,构建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
绿色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要推进
生活方式
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
绿色低碳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消费模式
。
微思考2绿色工业是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的工业吗?提示:不是。绿色工业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的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绿色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但是会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微探究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到“绿色消费”。提示: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出行多乘公交车,少用空调,使用节能灯;选购环保产品;多用可再生资源,少用一次性制品;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不食用野生动物等。课堂·重难突破一
生态文明之路重难归纳1.人地关系的演变时期发展动力原始文明时代劳动力农业文明时代主要依靠土地,其次是劳动力工业文明时代早期(原始积累时期)资金中后期科技和信息环境文明时代科技(追求良好的生态)对比人类社会的四个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最紧张的是工业时代,由于盲目地攫取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原始文明时代和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最协调,但层次不同,追求不同;环境文明时代是人口合理增长、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环境得以有效保护的时代。人地关系示意图如下:2.生态文明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绿色发展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循环、生态、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被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地协调观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新的高度。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严重,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1)简述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2)说明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提示:(1)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乱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2)该地水土流失严重,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封山育林、建设草地;实施坡改梯及建设小型水利工程,降低流速,沉积泥沙,减少土壤流失。典例剖析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的余村,在20世纪末是安吉县有名的工业村,村民靠开山采矿鼓了腰包,但村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常年灰尘漫天。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这里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余村逐渐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靠山吃山”,转变为通过保护环境来优化经济增长的“靠山吃山”,成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座地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C.因地制宜思想
D.可持续发展论(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是(
)A.社会持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持续发展
D.以上都不是DC解析:第(1)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的是社会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等要素相协调,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可持续发展论,D项正确。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的一种理论认识,该理论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具有局限性;人定胜天论认为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而忽视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思想认为人类生产活动应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合理的措施或对策,但该理论不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的思想。第(2)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生态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故选C项。学以致用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a—原料
B.b—土地C.c—劳动力 D.d—科技(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a为土地,b是劳动力,c为原料,d为科技。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工业生产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类型要求少,而重视土地的区位条件。DD二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重难归纳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绿色产业的类型(1)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2)绿色工业: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3)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陕北高原的洛川县是我国苹果外销的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洛川县大力推进“果—沼—畜”模式,促进了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1)为缓解土地肥力不足,洛川县苹果种植较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施用化肥,指出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2)简述洛川县苹果生产采用“果—沼—畜”模式的有利影响。提示:(1)化肥投入加大农户生产成本;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结构失衡,造成苹果品质下降;易造成水体污染等。(2)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典例剖析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是粮食、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大镇。该镇通过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发展之路(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镇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
)A.物质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B.科技水平高,需投入大量资金C.产业综合发展,受市场影响小D.土地轮作,蔬菜和粮食作物交替种植(2)立足当地基础,该镇最可行的招商项目是(
)A.高新技术工业
B.化肥工业C.饲料加工业
D.能源工业A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镇农业发展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A项正确。科技水平并不高,也不需要大量投入资金,B项错误。主要发展粮食、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均属于第一产业,没有实现产业的综合发展,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土地轮作,D项错误。第(2)题,该镇科技水平不高,不能发展高新技术工业,A项错误。该地的肥料主要是沼渣,不是化肥,不利于化肥工业的发展,B项错误。当地的畜禽养殖业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该地没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不具备能源工业发展的条件,D项错误。学以致用下图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
)A.自然环境、市场、资源
B.资源、市场、自然环境C.自然环境、资源、市场
D.资源、自然环境、市场(2)关于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完全被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BC解析:第(1)题,根据箭头方向,图中的a运输到工厂进行生产,给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代表资源。工厂的产品运送到b,b应代表市场。生产的废弃物,达标排放到环境中,c代表自然环境。第(2)题,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没有完全被回收利用;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会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该示范区有海路运输,应以大型货物运输为主。随堂训练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信息文明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解析:第1题,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的依赖最强;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的依赖最强;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最强。第2题,每一个新的社会阶段的出现,都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故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CB绿色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绿色转型。下图为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空间分异格局是(
)A.山东省绿色化水平低于河南省B.青海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北省C.陆地边境省级行政区绿色化水平较高D.绿色化水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4.东南沿海地区绿色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面积较大 B.公园数量较多C.人口增长较快 D.经济水平较高BD5.下列西南部省级行政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B.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C.注重城镇化速度的提升D.注重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山东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南省;陆地边境省级行政区中,新疆、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青海省属于高水平区,河北省属于低水平区;我国绿色化水平分布不均,并未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情况。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可以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森林面积、公园数量、人口增长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第5题,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西南部省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 四川省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2024建筑施工协议代理业务规范稿
- 2024投标专用协议样本解析
- 基于网络空间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 2024年复婚二次离婚协议规范样本
- 2024专业红娘服务会员协议
- 2024年度高品质防盗门供应协议范例
- 消防安全-情系你我他
- 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
- 产品设计-浅谈智能蓝牙音响的外观创新设计
- 江苏省南京江宁联合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
- 医疗机构安全检查表
- 第六章-巷道支护01
-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国标行标清单
- 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审批表
- 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策划实施方案
- 施工现场材料使用明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