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风险防范流程课件_第1页
氧气吸入风险防范流程课件_第2页
氧气吸入风险防范流程课件_第3页
氧气吸入风险防范流程课件_第4页
氧气吸入风险防范流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氧气吸入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肇州县人民医院贾红雁

氧气吸入技术风险防范流程1氧气吸入存在无效吸氧、烧伤、气道粘膜干燥、氧中毒、感染、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腹胀、过敏反应、肺组织损伤、二氧化碳麻醉、鼻出血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氧气吸入存在无效吸氧、烧伤、气道粘膜干燥、氧中毒、感染、晶体2一、无效吸氧临床表现:氧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发绀、鼻翼煽动,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一、无效吸氧临床表现:3预防: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2.吸氧前检查吸氧的通畅性,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3.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4.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5.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6.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预防:4处理: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恢复有效供氧。处理:5二、烧伤临床表现:Ⅰ度: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泡,水肿明显;深Ⅱ度:有附件残留,基底湿润苍白,有出血小点,水肿明显,痛觉迟钝;Ⅲ度:损伤累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干燥如皮革一样,局部表现为蜡白或焦黄、炭化、感觉消失;无水泡,干燥可见栓塞静脉呈树枝状。二、烧伤临床表现:6预防:1.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2.妥善固定吸氧装置,防止氧气外漏,需穿棉质外衣;3.禁穿腈纶质地的衣服和枕巾,避免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预防:7处理:1.发生火灾及时关闭氧气源,用床单保护患者将火扑灭;2.如患者烧伤,按烧伤处理。处理:8三、气道粘膜干燥临床表现: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鼻出血或痰中带血三、气道粘膜干燥临床表现:9预防:1.每天更换湿化瓶,及时补充湿化液,发热患者对症处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预防:10处理:气道粘膜干燥者,超声雾化吸入,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湿化、湿化气道。处理:11四、氧中毒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肺活量减少;吸纯氧1-4d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四、氧中毒临床表现:12预防: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养方式;2.吸氧浓度不超过45%,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时间;3.告知患者吸氧过程中不能擅自调节氧流量。预防:13处理: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出现氧中毒症状,立即降低吸氧流量,报告医生。处理:14五、感染临床表现: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败血症等。五、感染临床表现:15预防:1.每日更换吸氧管、湿化瓶、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消毒;2.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3.每日口腔护理两次。预防:16处理: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处理:17六、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会引起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造成视网膜病变、脱离,引发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出现不可逆的失明。六、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18预防:1.对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2.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预防:19处理: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处理:20七、腹胀临床表现:缺氧症状加重,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严重者危及生命。七、腹胀临床表现:21预防: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插管不宜过深,成人深度以2cm为宜,新生儿最好用氧气头罩法吸氧;2.用鼻管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的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预防:22处理: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处理:23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加重,患者球结膜充血,皮肤瘙痒,或接触鼻导管的鼻腔肿胀、疼痛,面补贴胶布的皮肤发红、起水泡,甚至皮肤溃烂。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24预防:1.询问患者过敏史,包括药物、用物等。2.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预防:25处理:发生过敏反应者,及时去除过敏源,予抗过敏及对症处理。处理:26九、肺组织损伤临床表现: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九、肺组织损伤临床表现:27预防:1.在调节氧流量后,供养管方可与鼻导管相连接;2.原面罩吸氧患者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调节氧流量。预防:28十、二氧化碳麻醉临床表现: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甚至呼吸停止。十、二氧化碳麻醉临床表现:29预防:1.缺氧和二氧化碳并存者,低流量持续给氧;2.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3.对患者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4.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避免患者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一般以氧浓度25%为宜,但不超过29%。预防:30处理:一旦发生高浓度吸氧后病情恶化,不能立即停止吸氧,调整为1-2L/min,给予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处理:31临床表现:鼻粘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临床表现:32预防:1.正确掌握鼻导管插管技术,动作轻柔,如有阻力,排除鼻中隔畸形的可能,改用鼻塞法或面罩法吸氧;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3.长时间吸氧者,做好鼻腔湿化,拔出鼻导管前,应先用湿棉签或液体石蜡湿润;轻摇鼻导管,待结痂物松脱后才拔管。预防:33处理:1.如发生,报告医生,作局部止血处理,使用血管收缩剂或局部压迫止血;2.如出血量多,请耳鼻喉医生作鼻孔填塞止血。处理:34氧气吸入风险防范流程课件35氧气吸入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肇州县人民医院贾红雁

氧气吸入技术风险防范流程36氧气吸入存在无效吸氧、烧伤、气道粘膜干燥、氧中毒、感染、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腹胀、过敏反应、肺组织损伤、二氧化碳麻醉、鼻出血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氧气吸入存在无效吸氧、烧伤、气道粘膜干燥、氧中毒、感染、晶体37一、无效吸氧临床表现:氧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发绀、鼻翼煽动,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一、无效吸氧临床表现:38预防: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2.吸氧前检查吸氧的通畅性,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3.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4.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5.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6.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预防:39处理: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恢复有效供氧。处理:40二、烧伤临床表现:Ⅰ度: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泡,水肿明显;深Ⅱ度:有附件残留,基底湿润苍白,有出血小点,水肿明显,痛觉迟钝;Ⅲ度:损伤累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干燥如皮革一样,局部表现为蜡白或焦黄、炭化、感觉消失;无水泡,干燥可见栓塞静脉呈树枝状。二、烧伤临床表现:41预防:1.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2.妥善固定吸氧装置,防止氧气外漏,需穿棉质外衣;3.禁穿腈纶质地的衣服和枕巾,避免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预防:42处理:1.发生火灾及时关闭氧气源,用床单保护患者将火扑灭;2.如患者烧伤,按烧伤处理。处理:43三、气道粘膜干燥临床表现: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鼻出血或痰中带血三、气道粘膜干燥临床表现:44预防:1.每天更换湿化瓶,及时补充湿化液,发热患者对症处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预防:45处理:气道粘膜干燥者,超声雾化吸入,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湿化、湿化气道。处理:46四、氧中毒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肺活量减少;吸纯氧1-4d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四、氧中毒临床表现:47预防: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养方式;2.吸氧浓度不超过45%,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时间;3.告知患者吸氧过程中不能擅自调节氧流量。预防:48处理: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出现氧中毒症状,立即降低吸氧流量,报告医生。处理:49五、感染临床表现: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败血症等。五、感染临床表现:50预防:1.每日更换吸氧管、湿化瓶、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消毒;2.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3.每日口腔护理两次。预防:51处理: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处理:52六、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会引起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造成视网膜病变、脱离,引发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出现不可逆的失明。六、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53预防:1.对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2.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预防:54处理: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处理:55七、腹胀临床表现:缺氧症状加重,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严重者危及生命。七、腹胀临床表现:56预防: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插管不宜过深,成人深度以2cm为宜,新生儿最好用氧气头罩法吸氧;2.用鼻管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的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预防:57处理: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处理:58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加重,患者球结膜充血,皮肤瘙痒,或接触鼻导管的鼻腔肿胀、疼痛,面补贴胶布的皮肤发红、起水泡,甚至皮肤溃烂。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59预防:1.询问患者过敏史,包括药物、用物等。2.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预防:60处理:发生过敏反应者,及时去除过敏源,予抗过敏及对症处理。处理:61九、肺组织损伤临床表现: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九、肺组织损伤临床表现:62预防:1.在调节氧流量后,供养管方可与鼻导管相连接;2.原面罩吸氧患者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调节氧流量。预防:63十、二氧化碳麻醉临床表现: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甚至呼吸停止。十、二氧化碳麻醉临床表现:64预防:1.缺氧和二氧化碳并存者,低流量持续给氧;2.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3.对患者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4.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避免患者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一般以氧浓度25%为宜,但不超过29%。预防:65处理:一旦发生高浓度吸氧后病情恶化,不能立即停止吸氧,调整为1-2L/min,给予呼吸兴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