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考试之古诗、文言文汇编_第1页
2021-2022年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考试之古诗、文言文汇编_第2页
2021-2022年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考试之古诗、文言文汇编_第3页
2021-2022年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考试之古诗、文言文汇编_第4页
2021-2022年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考试之古诗、文言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上海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古诗、文言文汇编一、诗歌鉴赏(2021·上海闵行·七年级期中)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曲中最能表现悲痛情感的词语是“_______”。2.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令前三句描绘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九种景物,景物前的修饰语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B.整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枯藤”一句为诗眼。C.整首小令有景有人,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图,更是一幅秋思图。D.整首小令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2021·上海黄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乙】中“天净沙”属于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中两处加点的“龙标”所指内容相同,都是指王昌龄。B.【乙】中“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是游子思念中的故乡。C.【甲】【乙】都通过描绘富有特征的景物,烘托秋天哀伤愁恻的气氛。D.【甲】【乙】分别通过“愁心”和“断肠人”,直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2022·上海松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天净沙”是该散曲的_______,曲中最能表现作者哀情的词语是“_______”。6.下列对本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三句描绘的景物前的修饰语,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B.全曲有景有人,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图,更是一幅秋思图。C.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首句为该曲的诗眼。D.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的心情。7.(2022·上海普陀·七年级期末)古诗理解。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竦峙”的意思是_____(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字总领全篇,诗人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B.“水何澹澹”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C.“洪波涌起”是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D.“若出其中”的“若”字是诗人表达主观感受的虚景。二、课内阅读8.(2021·上海普陀·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宋代把《论语》与《大学》《_____》《孟子》合称为“四书”。(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饭疏食,饮水。(3)“贤哉,回也!”出现两次,表达孔子对颜回由衷的_____之情;“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反面强调_____。选文①②段画线句都写到“乐”,都意在强调:面对消贫的物质生活,君子应该_____。(2021·上海闵行·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本文选自志人小说集《_______》,是南朝宋的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1.文中的友人“惭”的原因是因为他“__________”和“__________”。(2021·上海黄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B.孔子曾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和第②章都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C.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到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D.孔子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体现他曾说“何常师之有”。(2021·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选自《论语·为政》)14.【甲】诗作者曹操是________(朝代)末年的人:【乙】文的出处《论语》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15.解释诗文中加点词。(1)东临碣石临________________(2)不逾矩矩________________16.【乙】文主要是孔子自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断提高的过程,以此告诉弟子要有学而不倦的精神:【甲】诗作者写下这首诗时,已过了“知天命”之年,诗人笔下的大海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中感受到诗人渴望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伟志和豪迈气概。(2022·上海浦东新·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节选自《狼》)17.【甲】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一书;【乙】文的作者是清代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8.解释文中加点词。(1)及其家穿井穿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__________19.翻译【乙】文中画线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0.从【甲】文中的宋君行为来看,宋君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乙】文中以狼的狡诈衬托出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022·上海普陀·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狼(节选)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1)选文的作者是清朝的_____(人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中“复”字表现了屠夫对狼_____的心理;“又”字写出了狼_____的本性。三、课外阅读22.(2021·上海普陀·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公孙瓒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太守坐事槛车征①,官法不许吏下亲近,瓒乃诈称侍卒,徒步护车到洛阳。瓒为长史②,尝率数十骑出行塞下,卒③逢敌数百骑。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今不奔之,则死尽矣。”自持两矛,杀伤数十人,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志灭乌桓④,擒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注释】①坐事:因事获罪。槛[jiàn]车:古代运送囚犯的车子。征:走远路。②长史:职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③卒:同“猝”,突然。④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1)解释加点字。①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从:②猛志益盛志:(2)对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奇怪他的才能,让女儿妻子到他家。(学习)B.太守认为自己部下是人才,让女儿妻子到他家。(学习)C.太守对他的才能感到怪异,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D.太守认为他才能非同寻常,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3)“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是因为“太守坐事槛车征,官法不许吏下亲近”。还因为_____。公孙瓒为太守做的事,给我们的启发是_____。选文第二段表现公孙瓒_____、_____的品质。(2021·上海闵行·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恭从会稽还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⑨。”[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diàn):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领:量词,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物:多余的东西。23.解释文中加点词。(1)王恭从会稽还()(2)故求耳()24.对“可以一领及我”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B.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C.可以让我拿一条吗?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25.文中“恭无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6.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2021·上海黄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⑤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③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④败:败坏,毁损。⑤班军:调动军队。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子可去()(2)大军至()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9.选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来源于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笔记小说《_______》。该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请结合下列三个门类的选编依据:《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政事》:指人的理政才能。判断选文应编入《_________》篇,并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2021·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0.解释文中加点词。(1)甚聪惠甚________________(2)为设果设________________31.联系全文,比较句子,哪个更好,请写出理由?原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改句:孔雀是夫子家禽。32.从杨氏子行为和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2021·上海·上外附中七年级期中)【甲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己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爾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己。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乙文】唐卢怀慎,仕至吏部尚书,清俭不营资产。虽贵,妻子犹饥寒。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所居环堵萧然,敝箦单籍,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宴设食,蒸豆两器而己。及治丧,家无留储。诏赐其家绢百段,米二百斛,官为立碑。33.解释加点词。(1)觉饥甚而不敢去:(2)及治丧,家无留储:34.翻译句子。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35.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36.【甲文】和【乙文】的主人公都具有____的品质,【甲文】体现主人公品质的具体表现是____;【乙文】体现主人公品质的具体表现是____。(用自己的话说)(2022·上海松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③!(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①俟:等待。②啮(niè):咬。③信不诬哉:确实不是虚假乱说啊。37.甲文选自《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一词体现了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一狼径去()(2)有富室偶得二小狼()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一狼洞其中(2)犬阻之不使前也40.甲文中的“假寐”和乙文中的“伪睡”意思基本相同,但目的却不同,甲文中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_”;乙文中主人“伪睡”的目的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1.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两狼之并驱如故”刻画出狼的贪婪本质。B.甲文中“目似瞑,意暇甚”真实流露出狼的凶残。C.乙文中“作怒声、阻之不使前”体现了家犬的忠勇。D.甲乙两文的结尾都明确地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42.(2022·上海普陀·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范元琰不泄盗名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