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课件_第1页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课件_第2页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课件_第3页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课件_第4页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境论”的翻译思想钱钟书

(1910.11.21-1998.12.19)一、生平简介

二、翻译作品及理论

三、译作欣赏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生平简介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祖籍是江苏无锡县,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1929年十九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22岁在清华大学结识杨绛。1933年毕业,与杨绛订婚。(龙虎狗“三杰”之说,狗是翻译家颜毓蘅,虎是剧作家曹禺,龙则是钱锺书)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1953年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66年,56岁,“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1979年六十九岁《管锥编》1—4册由中华书局相继出版1991年八十一岁。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八十八岁。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猫》(讽刺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围城》(著名长篇小说)《谈艺录》(1949年6月版)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管锥编》、《管锥编增订》《也是集》《谈艺录》(中华书局9月版)《七缀集》主要文学作品《管锥编》是一部不可多得、必然传世的多卷本学术著作。三联书店版近130万字,是钱老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之覆者,颇能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这部高品位的著作是钱先生数十年心血的结晶。钱氏翻译理论及思想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钱钟书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钱钟书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化境”说抽象、玄妙、可操作性不强,对其称引颇多,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甚少。译文赏析

EvenasIbearsorrowinmyheart,butmybellyeverbidsmeeatanddrink,andbringsforgetfulnessofallthatIhavesuffered.

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命吾饮食,亦可稍忘苦痛

Theendjustifiesthemeans.

目的正,则手段之邪者亦正

Everylittlehelps,”astheoldladysaid,whenshepissedinthesea.老妪小遗于大海中,自语曰:“不无小补!”此前有人不止一次地标举信、达、雅,但钱钟书第一次辩证地阐述了三者间的关系,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达到了信息与美学并重的效果。钱钟书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翻译的本质特征这一优点,提出“等类(theprincipleofequivalentorapproximateeffect)”的标准,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的原则。onetwothreefour,/wedon’twantthewar!/fivesixseveneight,/wedon’twantthestate!

一二三四,战争停止!五六七八,政府倒塌Tomorrowcomenever.

明日遥无日Twodistincts,divisionnone.

可判可别,难解难分三、“化境”说在《林纾的翻译》一书中,钱老写到:

“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兽’所施的引‘诱’。‘讹’、‘化’是同一个字。‘译’‘诱’‘讹’‘化’这些一脉相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的‘虚涵数意’,把翻译所起的作用(‘诱’)、难于避免的毛病(‘讹’)、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化’)仿佛一一透视出来了。”

引‘诱’→避‘讹’→求‘化’3.1引‘诱’:诱论(媒论)‘诱’或者‘媒’字形象的道出了翻译的性质、功能、作用和目的。钱氏在《林纾的翻译》中写到:

“媒”和“诱”当然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它是个居间者或联络员,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姻缘”,缔结了国与国之间唯一的较少反目、吵嘴、分手挥拳等危险的“姻缘”。20世纪80年代,在《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中再次论及翻译的目的,他写到:

“翻译外国文学,目的是让本国人有所观摩借鉴,唤起他们的兴趣去欣赏和研究”3.3求“化”:“化境”论钱氏1934年在《论‘不隔’》一文中就曾提出过,“好的翻译,我们读了如原文。”钱氏对于翻译的标准用了一个“化”字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不能不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他又说到:“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四、钱氏的“化境”与傅雷的“神似”钱氏的化境与傅雷的神似说这两个概念在旨趣上并无大异,从时间上来说,一个是产生于20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