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了宏大的诗歌个性。代表作:《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绝笔作《一十一枝红玫瑰》。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作者简介“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

“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一、登山者形象分析1、文中的“我”是什么人?“我”在做什么?“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表明我登山者的身份。我登上的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2、“我”在登山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请简要分析。“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1、“我”在登山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胆颤的雪峰落石之景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2、诗人是如何描写这种景象的?二、登山所见之景太阳彷徨后向山海跃出,展示落日的张力与动势。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又叠加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嚣鸣,如军旅远去的杀声,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三、登山者形象隐喻1、“我”的形象与“雄鹰”“雪豹”“蜘蛛”哪个更接近?这是诗人精心雕琢的一个“特写镜头”,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这不起眼的细小的意象比司空见惯的“雄鹰或雪豹”更有力量,也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诗人写蜘蛛的“可怜”,表明蜘蛛是极其普通、渺小的事物,“默享”表明如此普通、渺小的蜘蛛却能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说明真正强大、壮美和坚韧的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内在的精神、意志。2.观照诗人境况,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内容主旨的理解。①诗人王昌耀1950年参军,曾参加战斗,负伤致残,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定为“右派”。②受“大跃进”思想影响,60年代初我们国家存在一种狂热、迷乱、肤浅、喧嚣的精神风貌,那种对理想追求的热情和热爱往往遭到拒绝。诗人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凭着一份清醒和理智,开始打量和思考时代与现实。

“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只能是“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一派嚣鸣”和一片“喊杀声”,但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远去”,是时代归于冷寂和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诗人昌耀并没有与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站稳了自己的高度。彰显诗人精神空间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尽管“蜘蛛”如同诗人一样渺小,却是精神高度的坚守者,这正是诗人坚定理想追求、绝不随波逐流的呐喊。诗人李以亮曾这样点评《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

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联系写作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站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课堂小结: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致云雀

——雪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珀西·比希·雪莱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牛津大学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1822年逝世。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致云雀》是1820年夏,雪莱旅居意大利期间所作。1820年的英国社会黑暗,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写作背景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思考一下,诗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形象?1.象征。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2.比喻、排比。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3.对比。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描写云雀?《致云雀》是现代诗作,在结构、韵律方面有何特点?

与其抒发的情感有何关系?全诗由21个诗节构成每节都由四个扬抑格三音步诗行和一个抑扬格六音步诗行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韵脚排列整齐,一律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这与诗人的自由浪漫洒脱相一致。这与诗人的自由浪漫洒脱相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