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由cuikailou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两种技术的对比:全球市场份额(2009)我国产量转换效率生产成本售价毛利润率电池寿命生产线投资成本(CMIC数据)缺点薄膜电池19%小于10%10%左右84美分/瓦约10元/瓦约50%不超过5年晶硅的7-8倍,设备技术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瑞士欧瑞康太阳能公司等少数公司垄断对晶硅存在高耗能高污染问题,但非/微晶硅薄膜电池的转换率偏低,提升转换率每一瓦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一年半时的技术难度也较大;间内所产生的电能已能够覆盖其生CIGS薄膜电池原材料昂贵;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碲化镉薄膜电池虽然转换率较高,但受到材料的来源和安全性限制,大规模产业化也存在局限。太阳能屋顶电站、商业电站和高土土地成本低的地区(沙漠等)、节能建筑屋顶及地成本的城市电站外立面上晶硅电池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占据比较主流的地位,两种技术路线的PK,最终取决于度电成本的降幅晶硅电池81%90%左右17-20%1.5-2美元/瓦13-14元/瓦低于20%约30年应用领域趋势判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吴达FisrtSolar成功原因探究:第一为生产线聪明复制,成本为业界最低(掌握核心设备制造,生产工艺简化);第二为产品回收机制获得认同,即成立运营独立的回收基金,在产品(含重金属)寿命到期后回收;附:相关参考资料晶硅电池VS薄膜电池:一场胜负难分的升级战……1薄膜电池存推广难题光伏专家:成本降幅决定路线……4薄膜电池发展仍面临多方问题……64GW薄膜太阳能落户内蒙古……6第一太阳能公司将在内蒙古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厂……7第一太阳能公司被迫“出国”……9尚德电力VSFirstSolar:两大流派的巅峰对决……11FirstSolar成功之路探密:产品回收机制获得认同……13中国光伏发电规则改变开发商角色适合国有资本15薄膜电池:一场胜负难分的升级战晶硅电池VS薄膜电池一场胜负难分的升级战2010-06-17来源:中国证券报晶硅电池?还是薄膜电池?太阳能电池两大主要技术路线的对决,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狼烟四起,在经历了多晶硅价格的冲高回落和双方技术提升你追我赶之后,这场影响太阳能电池未来的争霸赛一再升级。有人乐观预期,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推广,2013年以薄膜为基础的太阳能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30%。然而数据显示,2009年薄膜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不足20%。短短三年内,薄膜电池的占有率能否飞速扩张10%?一时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前景成谜。调查显示,目前为止,薄膜电池的生产和市场份额尚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乐观。前几年,不少主业非电池业务的上市公司掀起进军薄膜电池的浪潮,如今不少项目仍未有实质性突破。晶硅薄膜之战升级历数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两条路线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竞争关系。自2005年起,多晶硅全球供不应求,售价被持续爆炒,最高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导致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薄膜电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薄膜电池因其具有的成本优势,一开始就赢得众多电池商青睐,甚至业界一度兴起薄膜电池将最终“取代”晶硅电池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FirstSolar可以被称作薄膜太阳能制造的领军企业。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FirstSolar销售额从2008年的12.4亿美元增长67%至20.7亿美元。2009年公司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1.1GW。其光伏组件的转换率提高到11.1%,生产成本进一步降至84美分/瓦,优势进一步凸显。毋庸置疑,当年多晶硅被抬至难以企及的高价时,薄膜电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轮“攻城略地”的投资潮,其成本仅相当于晶硅电池的一半。我国国内不少光伏企业也先后投身到薄膜电池的投资热潮中,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新奥等多家企业都从国外购买薄膜电池设备设立了薄膜电池生产线。然而,薄膜电池的发展势头在2008年多晶硅价格出现大幅连续跳水时受到了重创。随着多晶硅价格连创新低,晶硅电池成本也大幅下降,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受到挤压,不少薄膜电池生产商的订单量也受到较大冲击,我国国内不少光伏企业扩张薄膜电池生产线的计划也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搁浅。目前,晶硅电池依旧是光伏电池的主流。晶体硅电池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屋顶电站、商业电站和高土地成本的城市电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占据世界光伏市场的份额超过80%。而薄膜电池经过了三五年的发展,也已经初具规模。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范围内,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9%,尽管晶硅电池仍占主流,但薄膜电池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赚足眼球,更有机构预测,2013年,薄膜电池将占到全球光伏电池市场30%的份额。追捧薄膜电池面临尴尬今年3月19日,通用电气表示,将与PrimeStar太阳能公司合作致力于薄膜太阳能光伏开发。5月26日,采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薄膜电池设备的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中标内蒙古太阳能电站,该项目被称为国内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发电项目。薄膜电池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景气度被普遍看好。尽管薄膜电池发展神速,但薄膜电池所存在的技术局限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神农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一熙介绍说,公司今年年底将实现非晶硅薄膜电池的量产,公司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转换率已经接近9%,有望于明年超过10%,目前的生产设备来自美国,原因是国内的设备生产出的电池转换率尚有差距。而国内的薄膜电池生产商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彭立斌表示,公司未来三年的生产订单已经饱满,除非公司进行大幅产能扩张。但据了解,铂阳精工生产的设备目前能够达到的转换率仅有7%左右。可见,短期国内薄膜电池的设备技术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主要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瑞士欧瑞康太阳能公司等。此外,专家表示,非晶硅薄膜电池拥有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其转换率与晶硅电池有较大的差距,且其使用寿命较短,占地过多,普及速度因此受到影响。据CMIC发布的信息,薄膜电池动辄数亿元的投资是晶硅电池的7—8倍,再加上在生产过程中同步产生的技术成本、设备成本、运输成本,其整体成本相比晶硅电池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甚至会做亏本。此外,多晶硅价格持续暴跌之后,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遭受极大挑战,其对晶硅电池的“挤出效应”也并无想象中明显。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薄膜电池的产量只占到总产量的2%,市场份额应该更低。当年,不少太阳能电池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无锡尚德2005年就曾计划上薄膜生产线,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太大进展。江西赛维LDK本部专注于晶体硅电池产业链相关产品,而赛维BEST专注于硅基薄膜电池,之后赛维BEST被赛维LDK收购以主营组件。相比之下,保定英利集团4月19日表示,尽管也关注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但十年内不会涉足薄膜领域。之所以对薄膜电池这么“敬而远之”,天威英利有自己的理由。天威英利有关人士表示,晶体硅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薄膜电池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并且寿命短。这种微妙的转向,似乎暗中预示着薄膜电池未来发展面临的尴尬局面。薄膜电池攻坚战不好打目前,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薄膜电池的市场前景将好于晶硅电池,毕竟依照目前我国多数多晶硅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晶硅电池的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而国际上的确存在先进的技术条件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污染和降低耗能,但这种技术水平在国内应用成本较高,短期很难被普及。彭立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对薄膜电池的市场前景更加乐观。对于薄膜电池的“软肋”转化效率,彭立斌表示,铂阳精工目前生产的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已经能够达到7%的转换率,他预计,公司生产的设备未来转换率能够达到12%,到“十二五”末,我国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到12%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此外,日前工信部等多部委出台了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系列限制政策,如电价限制、信贷限制等,由于电价因素在多晶硅生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他据此认为,晶硅电池的成本必将大幅攀升。然而,这种观点并非业界的共识。有观点认为,如果国内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不能达到环保标准,且存在过剩的隐忧,那么限制这类企业也不见得是坏事,国内的电池商可以采取进口多晶硅的方式实现生产。目前,国外较大规模的多晶硅生产厂家能够达到每公斤20美元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因此相比较目前50-60美元/公斤的售价,多晶硅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卡姆丹克董事会主席张屹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硅片,其所使用的多晶硅多数是进口自国外,原因是其对多晶硅的纯度要求较高。张屹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晶硅电池的转换率在提升,如果多晶硅价格还将进一步下探的话,那么,薄膜电池的竞争力就要大打折扣,因为如果达到同一瓦数,相比较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的应用成本要大幅增加,例如用地面积更大,框架、支架、电缆、玻璃都要耗费更多。更多的观点表示,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短期很难出现“谁取代谁”的结局。江西赛维总裁办主任姚峰表示,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东部地区,更适于用晶硅电池,而在沙漠地区适于薄膜电池。目前晶硅电池依旧占据主流地位,薄膜电池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拥有独到的优势,可以替代建材,这一点决定了晶硅电池不能完全取代薄膜电池,而薄膜电池的成本依旧是大问题,在没有出现根本性技术突破的前提下,预期薄膜电池大面积取代晶硅电池为时过早。包括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多家光伏企业都选择了晶硅、薄膜“两手抓”的方式,同时设有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生产线,专家表示,这种做法的聪明在于,相当于给了两种技术路线“成长的时间”。光伏专家:成本降幅决定路线薄膜电池存推广难题光伏专家成本降幅决定路线2010年06月18日来源:《中国证券报》太阳能电池“十二五”规划正在紧张制定中,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将分别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未来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路线究竟哪一种会占据优势?短短五年内,薄膜电池又是否能够收获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吴达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光伏专家王斯成。薄膜电池存推广难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您如何看待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各自的优劣势?王斯成: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本上分为非/微晶硅薄膜电池、CIGS薄膜电池和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三种。这种技术整体的一个优势是其发电成本比晶硅电池更低,但转换率偏低,稳定性和寿命也不如晶硅电池。具体说来,非/微晶硅薄膜电池的转换率偏低,提升转换率的技术难度也较大,CIGS薄膜电池原材料昂贵,碲化镉薄膜电池虽然转换率较高,但受到材料的来源和安全性限制,大规模产业化也存在局限。吴达成:薄膜电池相比晶硅电池的一次性投入要高不少,以前高出8-10倍,如今技术进步带来投入降低,但也要比晶硅电池的投入高2-3倍。但晶硅电池的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一定程度上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的区别除了成本、寿命、性能之外,还有其适用领域的不同,例如薄膜电池的转化效率整体低于晶硅电池,因此相比晶硅电池更耗费土地,但比较适宜用在节能建筑屋顶及外立面上。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少企业面临薄膜电池市场推广的难题,您如何分析原因?吴达成:相比薄膜电池,晶硅电池的技术更成熟,稳定性和转换效率更高,因此在一些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中,晶硅电池更受欢迎,而且经历了多晶硅价格暴跌之后,考虑到征地、支架等因素,晶硅电池的综合发电成本比薄膜电池实际要低不少。王斯成:目前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平均在10%左右,相比晶硅电池的17%—20%还有不小的距离,在售价方面,晶硅电池约在13-14元/瓦,薄膜电池约在10元/瓦,单价虽低于晶硅电池,但由于转化率低,综合成本还是要高于晶硅电池。至少目前,薄膜电池产业化条件还不够成熟。未来发展或两者并重中国证券报记者:您认为,太阳能电池“十二五”规划中,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分别占据怎样的优势?是否可能像传言那样,将晶硅电池剔除出局?吴达成:由于科技部的电池“十二五”规划草稿仍在制定中,还将不断征求意见和修订,因此暂时不宜对“十二五”规划内容妄加推测,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预计晶硅电池不会被排除,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占据比较主流的地位。我比较看好薄膜电池的未来发展前景,也认为薄膜电池迟早会占据优势地位,但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要看技术的进步速度,两种技术路线的PK,最终取决于度电成本的降幅,哪种路线的成本低,哪种路线必然占优势。中国证券报记者:您如何预期太阳能电池这两种路线的未来发展格局?是此消彼长还是两者并举?吴达成:从技术特性和适用范围来看,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预计在电池“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不会对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路线规定的过于详细,两种路线会依照技术进步和市场接受程度,呈现并举的发展态势。(记者邢佰英)薄膜电池发展仍面临多方问题2010年06月18日来源:中国证券报英利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洪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多晶硅价格一直维持在相对低位,薄膜电池是很难有竞争力的。公司短期内没有进入薄膜电池的打算,主要原因在于薄膜电池的成本还比较高。许洪建预计随着多晶硅产能的持续释放,多晶硅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而对于多晶硅生产过程可能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他表示,实际上,每一瓦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一年半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能够覆盖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而晶硅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认为不低于25年。专家表示,晶硅电池在国际上得到证实的使用寿命超过30年,而薄膜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最长的只有5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晶硅电池的竞争力加分。4GW薄膜太阳能落户内蒙古2010年06月07日10:03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廊坊6月7日电(记者宋敏涛)记者7日从新奥集团获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项目一一国家“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电站项目将在内蒙古动工。新奥太阳能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为项目提供所需的5.7m2双结硅基薄膜组件、配件产品及其他相关集成服务。该项目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资,在内蒙古建设一个5兆瓦的光伏电站,这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也将是采用世界上最大的5.7m2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电站。而新奥太阳能源是世界上领先的生产高效低成本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企业,其科研团队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原设备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能够实现6%的光电转换率提升到9.2%,成为掌握世界上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技术最高的企业。此外,新奥生产的5.7m2硅基薄膜电池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凭借世界领先的光电转换率,每一片超大的5.7m2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产生超过500w的清洁电力,使客户可以较低成本快速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据悉,新奥太阳能源在BIPV、兆瓦级光伏发电站、太阳能源社区和连锁式光伏充电站等多个应用领域已研究开发出多个太阳能源集成应用技术和配套解决方案,并积极探索光电、光热、光化学等多元太阳能利用集成解决方案。第一太阳能公司将在内蒙古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厂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0日美国光伏企业豪赌中国—商业风险需闯两关中国这一全球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发电市场,不只是吸引各方的目光,还有行动。美国时间9月8日,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商一一FirstSolar(下称“第一太阳能公司”)在美宣布,将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个2G瓦(2000兆瓦)的大型发电厂,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发电厂。低廉的制造成本及独特的技术优势,是第一太阳能公司获得中国合作伙伴信赖的关键。不过,由于中国的光伏上网电价迄今还没出台,加上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未来并网还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性难题,第一太阳能公司此时选择在中国出手,更是一场颇有信心的豪赌。大项目分“四步走”根据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公告,它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合作建设一座拥有2G瓦发电能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谅解备忘录称,项目建设将分四期完成,一期工程的开工时间是2010年6月1日,发电规模将为0.03G瓦(30兆瓦);二期、三期将在2014年完成,规模为0.1G瓦(100兆瓦)和0.87G瓦(870兆瓦),随后的四期项目完工时间定于2019年,规模为1G瓦(1000兆瓦)。“尽管它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项目,但无论是在2014年总规模达到1G瓦,还是十年内达到2G瓦的发电量来看,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2G瓦的总规模是去年全球太阳能新增发电量5.8G瓦的三分之一。”东方证券研究员邹慧向记者表示。第一太阳能公司在接受CBN书面采访时回复道:“目前全球最大的发电站容量是60兆瓦位于西班牙的Olmedilla太阳能发电站。”而我国商业化发电站则是位于敦煌的0.01G瓦(10兆瓦)电厂,9月7日已奠基。第一太阳能公司表示,该项目将采用上网电价,以长期保证发电厂的供电价格,而就该项目的具体细节如发电价格、总体投资额等内容尚未与中国有更深入的讨论。第一太阳能公司没有透露该项目的造价,但光伏电池企业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估计,整个项目的造价在40亿到60亿元人民币之间。这家电厂将设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根据第一太阳能公司的数字,其占地将为65平方公里。该示范园区的新能源发电规模为11.9G瓦(11950兆瓦),预计建成后将拥有6.95G瓦(6950兆瓦)风能发电量、3.9G瓦(3900兆瓦)光伏发电量、720兆瓦集中式太阳能发电量、31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量和70兆瓦水电储备电能。此外,第一太阳能公司也有意在中国拓展供应链,以满足薄膜电池组件的生产和回收利用。“这也意味着,该企业将可能通过在中国本地建设一个生产电池的基地,以便将电池就近提供给当地电厂使用。”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告诉记者。内蒙当地的项目也会给第一太阳能带来极大的机遇。去年年底,这家美国企业的产能是1G瓦。也就是说,2014年前第一太阳能不扩产的话,仅中国这个项目将带给占该公司5年产能的20%之多。“它现在进入正是一个绝妙的时间。因为中国已出台了一揽子针对新能源的鼓励政策,企业能看到中国政府对该行业非常清晰的支持态度。”汪刘胜说。风险之一:入网价格范围不过,第一太阳能公司在内蒙古的项目,有两重商业风险。一是能否顺利并网,这关系到未来能否顺利运营;另一个是入网价格,这关系到是否能够获取商业利润。第一太阳能公司成为中国如此大项目的合作方,让人有些意外。尚德电力一位高层向CBN记者表示,美国也有不少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商,“但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制造成本优势是很明显的,这或许是中国方面选择它的原因。”汪刘胜说,“据我们的了解,如果用第一太阳能的电池,那么电厂的系统发电成本在今年第二季度是1.4美元/瓦(10元/瓦),它要比国内目前的电池发电成本低50%。目前使用国内太阳能电池建设电厂的话,发电系统成本是每瓦22元到23元。因此正是由于电池造价低,所以不考虑土地建设等成本,第一太阳能电厂的上网电价估计在0.73元/千瓦时左右。”我国10兆瓦的敦煌项目上网电价定在了1.09元/千瓦时,参与敦煌项目竞标的国投电力-天威英利联合体曾报出的最低上网电价投标价是0.69元/千瓦时,不过后一报价被业内认为是恶意低价,且按照目前国内电池厂商的成本来看,还无法达到如此低的价格。常州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告诉记者,有商业价值的太阳能发电价格应该在1.6到1.7元/千瓦时左右。“不过这个项目还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该电厂所发出的电量,是否都能够拿到国家的补贴。”汪刘胜强调,虽然我国目前将会推出不少有关新能源的政策,但并不是每个发电项目都能够拿到国家的补贴。今年3月,财政部等多部委推出一项政策:2009年中国政府将对符合标准的光电建筑实施补助,补助资金原则上为20元/瓦(瓦:输出功率。1000瓦运转1小时,就是一度电),补助后发电成本约为1元/千瓦时。7月下旬,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又推出了“金太阳工程”,以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主要是对发电项目进行初装补贴。具体计划是,在近2〜3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建立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此前曾有消息称,我国将在今年推出新能源的发电上网电价政策,但该消息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第一太阳能昨日接受美国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电价政策将可能在今年年内推出,电价定为0.15美元/瓦到0.25美元/瓦(约合人民币1元到1.7元)。风险之二:能否顺利并网“光伏电站所带来的电网考验也在加大,以西藏羊八井光伏电站为例,最大功率变化率每分钟70%。”国网电科院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根据电网方面解释,波动幅度超过25%,就会造成电压不稳,进而损害电网安全。7月21日,国家电网联合中国电力联合会所做的《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上报国家能源局。国网电科院称,目前,我国的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尚无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接入标准。光伏系统集成商尚未考虑与电网的交互影响“先前的标准还有一定的适用性,当然随着技术和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标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表示。国网电科院之前的调研结果是,对于接入低压民营配电网的光伏系统,很多地区电网暂不具备与其进行实时通信的能力“而且,大中型光伏电站和小型光伏电站也要区别对待。”上述国网电科院的负责人解释,按照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解来看,其基本原则是,大中型光伏电站应具备一定的电源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调节,小型光伏电站当作负荷看待,应尽量不从电网吸收无功或向电网发出无功。显然,依照目前电网的运行现状,届时能否让第一太阳能公司生产的绿电顺利“并网”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中国的电网不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第一太阳能公司将面临另一重巨大的风险。第一太阳能公司被迫“出国”第一太阳能公司被迫“出国”本报记者覃泽文《中国能源报》2009年12月28日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总裁布鲁斯索恩(右一)12月21日在法国波尔多出席合作项目签字仪式,一同出席的还有法国国土资源部部长米歇尔梅西耶(左二)。近日,许多媒体突然一致表现出了对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一一第一太阳能公司的极大兴趣,用各种问题对公司位于美国西部大量悬而未决的项目进行了狂轰烂炸。还有报道和推测指出,第一太阳能有意放弃一些位于该地区的正在进行中的太阳能电厂项目。与此同时,第一太阳能又宣布,将同法、意等欧洲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新建设备制造厂和发电厂。这个太阳能领域的巨头为何近日动作频频?美国多个项目受阻针对第一太阳能美国西部多个项目受阻的情况,公司发言人艾伦伯恩海姆尔在接受采访时,对各媒体的猜测一一进行了解释。加利福尼亚4项目流产?近日,美国著名投资机构韦德布什(Wedbush)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联邦土地管理局似乎已经撤销了第一太阳能公司的4个太阳能电厂通过申请,但第一太阳能仍有时间就其中的2个项目提出上诉。韦德布什证券资料表明,已经被铁定取消的2个项目中,一个名为“琥珀”,一个名为“碧玉”,装机容量均为50万千瓦。另外两个尚存一线生机的电厂分别名为“红宝石”和“玛瑙”,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和58.5万千瓦。第一太阳能公司表示,取消这些项目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伯恩海姆尔说:“现在说任何一个第一太阳能公司的申请被撤回都为时过早。但公司的确已经收到了土地管理局的通知,询问我们是否还有意继续申请这些项目。目前,第一太阳能正对所有项目进行评估,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哪些项目应该优先考虑,进行项目筛选。”5.5万千瓦洛杉矶项目遭否决。今年8月,第一太阳能曾宣布,准备在洛杉矶建造一座5.5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厂,但洛杉矶水电局近日否决了这一项目。洛杉矶水电局代总经理弗里曼表示,考虑到该太阳能电厂电力运输成本过高,他们最终决定放弃该太阳能电厂。但第一太阳能公司仍认为,该项目还存在转机。伯恩海姆尔表示,洛杉矶水电局正等待运输成本估算的最后出炉,那之后,他们会将项目提交洛杉矶市议会批准。洛杉矶水电局已经与第一太阳能公司签订协议,未来30年内向第一太阳能买电,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太阳能运输费用。放弃科罗拉多州15万千瓦电厂项目。科罗拉多一当地媒体报道,第一太阳能公司已经放弃了位于科罗拉州圣路斯峡谷1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厂的项目。伯恩海姆尔说,确有此事,因为该项目公司决定,该项目应让道给4亿美元收购美国另一家太阳能公司OptiSolar的计划。为“沙漠阳光项目”开绿色通道?今年8月,第一太阳能公司首次谈到这个25万千瓦的“沙漠阳光项目”,并表示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将购买全部电力。后来有消息指出,该项目位于加利福尼亚南部里弗赛德县,实际发电能力为55万千瓦,并已经获得了美国土地管理局的绿卡,受到的各方阻力较小。这将促使公司加速进程,明年就开始着手建设,而不是先前估计的2012年。加强与法、意等国合作12月21日,第一太阳能公司宣布,与合作伙伴法国EDF新能源公司已就在布朗克福新建太阳能组件制造工厂的事宜展开最后谈判。同日,第一太阳能公司总裁布鲁斯索恩在法国波尔多出席合作项目签字仪式,一同出席的还有法国国土资源部部长米歇尔梅西耳队早前,第一太阳能公司表示,工厂将于2010年下半年正式动工。为激励本国太阳能市场,法国出台了相应的刺激性计划一一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这也是第一太阳能选中法国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位于法国的工厂将为法国波尔多地区创造400个就业岗位。工厂总成本约为1.5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该电厂将全面投产,年产设备的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该工厂将是第一太阳能在欧洲的第二座设备制造厂,第一座位于德国。同时,第一太阳能还有意在法国建立第二座拥有两条生产线的设备生产厂,具体选址和开工时间将在2010年年底前公布。此外,由于意大利政府也与法国政府一样,出台了相应的太阳能刺激计划,第一太阳能正打算在两国分别建造太阳能发电厂,在意大利的太阳能电厂计划将于2012年年初完全投产。本月早些时候,第一太阳能还曾表示,计划投资3.65亿美元在马来西亚新增8条设备生产线,并与加拿大能源巨头安桥公司合作,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尼亚市近郊建设北美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帮助当地把太阳能电站发电的规模从2万千瓦扩大到8万千瓦。2010财年展望第一太阳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一。同时,他们生产的薄膜碲化镉电池的成本也是最低的。近日,第一太阳公布了公司2010财年的《年度展望报告》《报告》中指出,公司。将2010财年的销售目标定为27至29亿美元,这比早些时候华尔街的预期高了3亿至5亿美元。虽然目前经济形势严峻,洛杉矶市场也不景气,但是第一太阳能的业绩却在不断上涨,这也反应出太阳能技术如今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了。除了公布销售预期之外,《报告》还指出,公司在2010至2011年间将新建10条设备生产线(其中包括马来西亚的8条),使年产设备的装机总容量增至180万千瓦。在《报告》出台前不到一周前的时间里,第一太阳能刚刚宣布,它们是世界第一家年产设备装机总电量达100万千瓦的太阳能公司。第一太阳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勃盖力特说:“第一太阳能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设备年产能力和年发电能力,早日完成市场转型。目前,公司已经签下了2011至2012年间600万千瓦的全球供电定单,公司必须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2009年,我们在北美的输电合同增加了150万千瓦,使公司市场转型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一太阳能目前正处于逐渐走出政府补贴的转型阶段。公司希望通过这一转型,完全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进入可持续发展期,因为政府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稳定度和可预见性都较低,使公司竞争力下降。”尚德电力VSFirstSolar:两大流派的巅峰对决:2010-06-2101:24:10来源:中国企业家在大洋两岸几乎同时起步的两家太阳能电池企业,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轨迹是如此不同如日方升的光伏产业,短短数年成就了两家年轻的世界级企业:中国的尚德太阳能、美国的FirstSolar公司。它们有类似的成长轨迹,又有迥异的基因。规模、成本、技术,当然还有运气,是它们的共同武器,可在具体成长路径上却大有不同。2000年,37岁的澳洲博士施正荣来到江苏无锡。除了几页商业计划书,他两手空空,之前,他曾经在秦皇岛、大连、上海徘徊,可最终没有获得资金支持。这一次幸运之神终于降临,无锡市政府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即完成了项目接洽、论证、调查、股权谈判,并拉来8家当地国有企业,投资600万美元。2001年9月,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对看好施正荣的当地官员来说,这是一次豪赌。2000年中国电力不是紧缺,而是过剩。光伏发电在国内找不到需求,海外市场也没有大起色,商业前景难测。而在大洋的彼岸,美国俄亥俄州匹斯堡市,风险投资家阿赫恩(MichaelAhearn)和施正荣一样陷入焦灼。他当时为沃尔玛继承者之一约翰沃尔顿(JohnT.Walton)担任顾问,给后者寻找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就在1999年互联网投资异常火爆的时刻,阿赫恩却选中了一家不起眼的太阳能电池公司SolarCells。他说服沃尔顿向SolarCells投资4500万美元,随后给公司改了个霸气的名字——FirstSolar(第一太阳能),并自任CEO。施正荣和阿赫恩较早预料到这个产业的未来,可实际上,他们手中并没有预言兑现的时间表。尽管美国、日本、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在1世纪之初都纷纷制定了光伏发展规划,终端市场却并未同步启动。1999年全球光伏产量为201.3兆瓦,两年后达到390.54兆瓦,尚不足一个小型发电厂提供的电量。2002年,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总和,当时FirstSolar尚在试产阶段。两家公司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有趣的是,曾在太平洋太阳能电气有限公司担任研发负责人6年多的施正荣,并没有延续在薄膜技术上的优势,而是结合中国的制造优势,生产传统型晶体硅电池;反而是技术的门外汉阿赫恩,把目光直接聚焦于第二代产品:新型的碲化镉薄膜电池。其后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2002年尚德的销售额1000多万,亏损700多万;2003年初更加困难,为了获取银行贷款,能抵押的已全部抵押,创业团队也分崩离析。幸运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在萌芽之时就打上了“政府工程”的烙印,几个国有大股东半自愿半被迫地轮流为尚德担保贷款,无锡市也在2003年-2004年替尚德申请了9个政府基金项目。这一年,FirstSolar账面上的资金也所剩无几,但阿赫恩没有其它外力可以求助。曾经做过律师的他只好再次鼓动如簧之舌,说服沃尔顿向这个看似无底洞般的公司追加注资1亿美元。2004年8月尚德第三条生产线投产,当时已处于内外交困之境,甚至连设备都要抵押给工程队。恰在此刻峰回路转,德国政府实施著名的EEG法案,对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发放高额政府补贴,市场需求瞬间爆发。随后,德国超越日本,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04年推动全球光伏市场的规模同比增长61%。而大多数同行对这一转机显然准备不足,尚德的足够胃口吞下膨胀的蛋糕,在2004年一举扭亏,净利润达到1980万美元。2005年3月,又是在无锡市政府的动员下,国有股东主动退出尚德,分别取得了10-23倍的投资收益(国资的顺利退出,这在国内甚少先例)。高盛、英联等多家海外资本顺利入股,尚德转制为外资企业,同年10月19日在纽交所上市,募集到4亿美金;施正荣因而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这一阶段尚德暂时跑在了FirstSolar前面。2005年,尚德电力产能达到120兆瓦,排名世界第八,而FirstSolar的产能不过75兆瓦,远远没有进入世界前十名。这与双方的产品有关,薄膜电池是以各种化合物配制而成,光电转化效率远低于晶体硅电池,商业化速度相对落后于前者。不过,薄膜电池的制造成本却低得多。阿赫恩还在马来西亚的居林修建了一座工厂,共16条生产线,以便让成本更具竞争性。自2004-2008年上半年,光伏是中国最性感的行业,它被视为中国唯一能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产业,除尚德外,还涌现出一大批明星公司。江苏、河北、内蒙等多个省份将发展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工程。然而,中国光伏产业带有天然的罩门,即俗称的“两头在外”:晶硅原料主要由海外控制,市场主要在海外,实际上是三头在外,融资渠道主要也在海外。2006年11月17日,FirstSolar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此后公司股价一飞冲天,一年内上涨888%。约翰沃尔顿合计投资1.5亿美元,如今持股市值已超过80亿美元。在中国同行忙于杀价时,FirstSolar已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研发领域突飞猛进,在全球率先达成能源转换率超过10%的目标,并不断尝试商业模式创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预付费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的光伏企业。中国光伏企业的好日子在2008年10月突然终止,随着硅料价格进入跳水状态。业内素有“拥硅为王”之说,组件企业为保证生产连续性,需要有储量不等的备货,2004年多晶硅价格为24美元/公斤,到2008年3月份涨到400-500美元/公斤,而到2009年3月份,突降至115美元/公斤,这番折腾,给晶硅光伏企业的财报真捅了个大窟窿。尚德作为行业龙头所受冲击颇大,其2008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尚有21.6%,第四季度骤降至0.6%,并因减产、裁员成为舆论焦点。FirstSolar却轻松避开了这场危机,成为该行业中的超级大赢家,成为美国拥有最高估值水平的光伏股。它的模块转换效率仍在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也持续下降,2008年第四季平均生产成本已降到每瓦0.98美元,是全球首家生产成本低于每瓦1美元的太阳能厂商。以产量计,到2009年,FirstSolar兑现了自己的名字,成为第一,尚德虽然位居亚军,1.1GW的年产量也与FirstSolar接近,生产成本和毛利率却无法与之比肩。目前德国等欧洲市场出现萎缩迹象,而美国与中国的诱惑开始释放,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并无正面较量的FirstSolar与尚德可能出现交锋。尚德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希望在美国不仅是设备供应商,还要成为系统方案解决商和电站运营商,而FirstSolar也正在中国内蒙古戈壁沙漠地区兴建一座2GW的太阳能发电站,该项目将历时十年,面积相当于一个曼哈顿。可以说,作为光伏行业的两大产业骄子,尚德电力与FirstSolar的不同发展轨迹,既是对选择不同技术路线的逻辑结果,也有不同资本对接渠道的差异影响;既是施正荣和阿赫恩两人的各自市场预期所导致的,同时也折射出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差异化特征。FirstSolar成功之路探密:产品回收机制获得认同成功之路探密:信息来源:光电新闻网发布时间:2009-08-31太阳能作为新兴能源代表近年来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各路厂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这其中,薄膜巨头FirstSolar被认为是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界最受各界瞩目的厂商之一,最近两年其在全球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排名扶摇直上:2006年FirstSolar产量为60MW,在全球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排名13位;2007年产量大幅提升至206.3MW,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五位,为第一家进入全球前十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薄膜厂商,在此之前全球前十大厂商一直为硅晶厂商的天下;2008年产量为503.6MW,更跃居全球第二位,与首位的Q-Cells已相差不远。以2009年第一季各家厂商出货情况推算,2009年FirstSolar可望超越Q-Cells,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FirstSolar除了出货量快速激增之外,难能可贵的是其毛利率始终能保持相当高的水平,最新一季(2009年Q1)FirstSolar毛利率为约为54%、净利约为40%,自从2006年11月FirstSolar在美国Nasdaq股市挂牌以来,一直保持高股价,更被认为是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最赚钱的公司。全球前三大厂商比较将2008年全球前三大太阳能电池厂商最近几季的营业额做比较,可以发现Q-Cells与尚德的的营业额高峰均位于2008年第三季,之后受到金融海啸与西班牙补助政策改变的影响,营业额逐步下滑,但FirstSolar2008年第四季营业额仍持续增长、2009年第一季仅小幅下滑,当季已超越Q-Cells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另外,从三家公司最近几季的毛利率比较,可以发现Q-Cells与尚德毛利率最近几季呈现下滑趋势,然而FirstSolar毛利率仍维持50%以上的水平,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差距已大幅拉大。综合三家公司从2008年第三季以来的营业额与毛利率表现,可以发现Q-Cells与尚德营业额与毛利率均下滑,而FirstSolar营业额维持稳定,毛利率无太大变化。主要因为从2008年第三季开始,全球市场逐渐产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全球前十大厂商中有九家硅晶厂商,在硅晶应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使得各家厂商营业额与毛利均大受影响,但FirstSolar为前十大唯一的薄膜厂商,由于有业界成本最低的优势,因此营业额与毛利率影响均相当有限。FirstSolar成功原因解析分析FirstSolar最近几年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大放异彩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点,第一为生产线聪明复制,成本为业界最低;第二为产品回收机制获得认同,以下就此两点加以分析。FirstSolar目前有三处生产基地,第一处为美国俄亥俄州Perrysburg,于2005年开始生产;第二处为德国Frankfurt,于2007年开始生产,德国厂成立时吸取美国厂建立时的经验,快速缩短生产线建造、产品试产至量产的时间;第三处生产基地位于马来西亚Kulim,由于之前美国厂与德国厂的经验,使得生产线设好后,产能即可达到最大值,这也使得FirstSolar可以大规模量产压低单位成本。观察FirstSolar近几年模块成本,由2005年每瓦1.59美元逐步下降,至2008年第四季已经下降至每瓦0.98美元,已经低于每瓦一美元的重要关口,相对于目前硅晶太阳能光伏模块每瓦成本仍高于二美元、硅薄膜太阳能光伏模块每瓦成本高于1.5美元,因此FirstSolar的太阳能光伏模块在产品单位价格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FirstSolar成本在近几年可以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掌握了关键制程设备,且其制程较其它薄膜技术(硅薄膜、CIGS)简单,相对于其它薄膜技术设备成本占总成本相当大的比例,FirstSolar在此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FirstSolar成功另一个重要原因为该公司提出的产品回收机制已获主要太阳能光伏应用国家认同。FirstSolar的碲化镉太阳能光伏模块因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镉,过去产品一直受到各界人士质疑,是否会对于环境或人类产生危害,而太阳能光伏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对于环境污染的疑虑是否能有效解决,为产品推广的最大关键。FirstSolar目前已发展出一套完整的产品回收机制。这一套机制主要的重点,在于当FirstSolar每卖出一套产品,就提拨一定比例的收入做为回收基金,这个基金由于有特定的使用目的,由独立之第三方机构所管理,当产品达到使用年限之后,由独立运作基金成立的回收公司会将产品做回收,因为其为独立运作,不会因为FirstSolar营运状况的好坏而受到影响,可保证产品可以全部回收,不会在产品超过使用年限后被任意丢弃。同时经由精炼后将稀有材料再利用,可部分解决一些稀有材料如碲元素的料源问题。此机制已经被德国、美国等主要太阳能光伏应用国家所接纳,因此FirstSolar产品可以顺利在这些国家进行销售。各种太阳能光伏技术竞争力分析各种太阳能光伏技术竞争力分析目前市场上考虑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最主要因素为转换效率与单位成本,屋顶型(Rooftop)的应用因装设面积较为有限,因此以转换效率为主要考虑,而在太阳能光伏电厂(SolarFarm)之应用一般设置于土地成本较为低廉之处,则是以单位成本为主要考虑。以转换效率而言,硅晶太阳能光伏模块转换效率较高,因此在屋顶型市场较为有利,而FirstSolar的碲化镉太阳能光伏模块为单位成本最低,所以在太阳能光伏电厂较为有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硅薄膜太阳能光伏模块由于转换效率与单位成本均不如FirstSolar的碲化镉太阳能光伏模块,因此在产品定位上有相当的困境。目前有许多厂商转而注意目前技术尚未成熟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光伏模块,目前有多家厂商目前试产的转换效率介于10~12%之间,将是被看好相当具有潜力与FirstSolar一拼的新兴技术。FirstSolar的下一步FirstSolar在产品回收机制已获主要应用市场认同之后,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有两项,第一为继续保持业界成本最低,第二为将触角延伸至系统端。在第一项方面,FirstSolar未来模块成本将由2007年第一季每瓦1.29美元下降至每瓦0.65〜0.7美元,成本下降的方式主要为效率的提升与转移至低制造成本的地点生产,其它降低成本的方法则包括降低制造费用、改进产线生产效率与扩大生产规模。在第二项方面,FirstSolar于2007年11月并购TurnerRenewableEnergy.并于2009年4月并购OptiSolar两家系统开发商,以贴近应用市场,参与市场应用标案。2008年FirstSolar占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58.09%的份额,一家独大的态势已然成型,但是薄膜太阳能光伏的技术目前发展仍未成熟,各项技术改进的空间仍相当地大,未来三年FirstSolar可望在产业中呼风唤雨,但是其它技术如果有关键性的突破,则有可能扭转目前的情势。目前呼声甚高的CIGS技术,必须解决在大面积基板上均匀度不足的关键问题,进而追求产品生产速率(Throughput)够快,且能保持良率在一定的水平,为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中国光伏发电规则改变开发商角色适合国有资本2010年07月21日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发电市场,这里诞生了至少4家全球TOP10光伏企业,但后者宁愿在国际市场冲锋陷阵,也不愿在自家门口做太多流连一原因在于,自从去年敦煌特许权招标一役之后,中国光伏企业领导人对中国政府何时启动国内市场愈发悲观,他们不断感叹“政策环境越来越差”。但6月22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国家能源局“非常慷慨”地宣布了中国第二批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启动,相比一年前敦煌10兆瓦的小心谨慎,这次招标达到280兆瓦,13个项目遍及西部6省市,这让很多业内人士大呼“进步很大”。来听听光伏企业的看法。“这次要特别响应国家政策。7月8日,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在海南告诉《环球企业家》;新奥光伏总经理周德岭也对《环球企业家》透露“要积极参与政府的招标”;在此之前,赛维LDK新闻发言人姚峰表示“要尽力支持政府的决策”……表面看来,这样的回应很平常,但只要回想下1年前敦煌招标时的情景一数十家光伏企业的群雄逐鹿,争论、批评甚至谩骂伴随整个招标一就会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此次众口一词的“支持国家”更像是一个“政治”表态。这颇为吊诡的一幕已并非初次发生。《环球企业家》获悉在招标消息公布前的6月11日,12家国内主要光伏企业的代表被召集到国家能源局附近的唐拉雅秀酒店召开闭门会议。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向光伏企业提前透露招标情况并号召企业“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眼光,要考虑到国内项目的意义”。言下之意,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能源局此次需要光伏企业大力捧场,若招标不顺,能源局将承担极大舆论压力,这会影响其继续推动国内市场启动的现实动力。短短一年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最大推动者由心情迫切的光伏企业,突然变成了他们过去的努力游说对象一国家能源局。这一戏剧性翻转,暗示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商业逻辑和游戏规则都已今非昔比。角色转换作为中国光伏发电的第一次尝试,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招标的空前火爆有其特定历史条件:彼时,中国光伏企业正在遭受金融危机以来最为寂寞难忍的时光,国内市场适时启动被视为救命稻草,加上仅仅只有10兆瓦1个项目的稀缺性,一场殊死争夺在所难免。但一年后全球光伏市场的复苏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也包括能源局在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光伏专家王斯成向《环球企业家》回忆,年初发改委要求西部8省区上报光伏项目就是为此预热。只是决策者没有想到,短短6个月,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迅速反转(详情参见《光伏复燃》一文),光伏企业对国内市场的热情随之迅速冷却。国内一家著名光伏企业的国际销售经理的心理或许是最典型的反应。他透露现在国外的订单基本都已经排满,公司一方面要临时挤出产能供给国内,且项目进行还特别漫长;另一方面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价格还远低于国外。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市场并非有利可图的买卖。能源局当然看到了这一点,一位参与了上述动员会的光伏企业人士认为,这也是能源局要召开动员大会的原因。而本次招标规定的两年建设期,实际上就是能源局特意给饱和的光伏企业产能留下的腾挪余地。当然,光伏企业们也并非那么短视,毕竟,要在这个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新兴市场启动时分一杯羹,还得当“好学生”。在短期内缺乏商业利益吸引的情况下,本次招标规模达280兆瓦的积极信号,正在暗示有朝一日更大规模的市场开放。当然,光伏企业们希望这个数字最好“至少是1-2GW才有点意思”。令参会的企业代表意想不到的是,能源局在会上暗示,如果本次280兆瓦招标效果良好,明年将再拿出500兆瓦的项目,而到2015年,计划光伏发电装机将在此基础上翻10倍(500万千瓦),到2020则达到40倍(2000万千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能源局强调这只是最低预期一在这样诱人的前景下,即便眼下的280兆瓦不是太挣钱的买卖,光伏企业也再难以冷漠对待。这就不难理解“支持国家”背后的复杂心情了。从长远发展来看,此次招标也具有关键的探索价值。王斯成指出,政府希望通过这次招标摸清西部地区的上网电价。至于这个摸索何时完成,王斯成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十二五”之内能够打通国内光伏政策的命脉,“就应该谢天谢地了”。规则改变280兆瓦招标还在悄然改变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光伏市场的游戏规则,而这对民企带来的利好,将更为深远。很多人已经注意到,自去年敦煌招标后,短短一年中,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已经难以统计在建和建成了多少个光伏电站一一这些电站并非国家特许权招标项目,而是与地方政府合谋的产物,其自然难以得到并网发电的保障;且即便并网发电后,也难以迅速拿到地方政府允诺的上网电价,导致至今未能获得任何投资回报。对于这些“黑户口”光伏电站。国内知名系统集成商中环光伏给出的数据是今年大约有1.5GW—除去600兆瓦的金太阳工程,也是这次招标的3倍。一家在西部已建成并网光伏电站的企业人士透露,他们能否拿到上网电价,要看企业能否“拿下”地方政府和部委,而这并非一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径。但280兆瓦招标多少开始改变这一混乱局势。随着特许权招标规模的不断扩大(从去年的10兆瓦,到今年280兆瓦,和明年计划的500兆瓦),国家特许权招标和地方政府招标这两条线最终将回归到国家特许权招标的正轨上来一这对光伏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一国家已拿出足够多的项目,企业便不用再私自做计划外的电站了,我们压力也小了很多,不用再“整天担心我们跟某个地方政府关系不够好了。”上述光伏企业人士坦言。当然,尽管本次280兆瓦特许权招标在客观上已取得进步,但也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批评者认为风能招标“重国企、轻民企”的一幕仍会在光伏招标上大行其道。代表人物如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林伯强认为,中国光伏政策真正成功的标志,是让民营资本能够自由的参与,而特许权招标制度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但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光伏电站的开发商角色注定更适合国有资本,而电池产品设备的供应商则更适合民营企业。国投电力总经理王维东曾对《环球企业家》指出,上游的光伏电站投资大,风险小,收益慢,天然适合追求稳健的国企;而下游的电池制造投资小,市场变化快,天然适合市场嗅觉敏锐的民企。对于聪明且理性的民企来说,过多的抱怨特许权招标制度也无济于事,如何在中国现有产业环境下寻找属于自己的商业机会,才是明智之举。1本文由cuikailou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两种技术的对比:全球市场份额(2009)我国产量转换效率生产成本售价毛利润率电池寿命生产线投资成本(CMIC数据)缺点薄膜电池19%小于10%10%左右84美分/瓦约10元/瓦约50%不超过5年晶硅的7-8倍,设备技术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瑞士欧瑞康太阳能公司等少数公司垄断对晶硅存在高耗能高污染问题,但非/微晶硅薄膜电池的转换率偏低,提升转换率每一瓦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一年半时的技术难度也较大;间内所产生的电能已能够覆盖其生CIGS薄膜电池原材料昂贵;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碲化镉薄膜电池虽然转换率较高,但受到材料的来源和安全性限制,大规模产业化也存在局限。太阳能屋顶电站、商业电站和高土土地成本低的地区(沙漠等)、节能建筑屋顶及地成本的城市电站外立面上晶硅电池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占据比较主流的地位,两种技术路线的PK,最终取决于度电成本的降幅晶硅电池81%90%左右17-20%1.5-2美元/瓦13-14元/瓦低于20%约30年应用领域趋势判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吴达FisrtSolar成功原因探究:第一为生产线聪明复制,成本为业界最低(掌握核心设备制造,生产工艺简化);第二为产品回收机制获得认同,即成立运营独立的回收基金,在产品(含重金属)寿命到期后回收;附:相关参考资料晶硅电池VS薄膜电池:一场胜负难分的升级战……1薄膜电池存推广难题光伏专家:成本降幅决定路线……4薄膜电池发展仍面临多方问题……64GW薄膜太阳能落户内蒙古……6第一太阳能公司将在内蒙古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厂……7第一太阳能公司被迫“出国”……9尚德电力VSFirstSolar:两大流派的巅峰对决……11FirstSolar成功之路探密:产品回收机制获得认同……13中国光伏发电规则改变开发商角色适合国有资本15薄膜电池:一场胜负难分的升级战晶硅电池VS薄膜电池一场胜负难分的升级战2010-06-17来源:中国证券报晶硅电池?还是薄膜电池?太阳能电池两大主要技术路线的对决,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狼烟四起,在经历了多晶硅价格的冲高回落和双方技术提升你追我赶之后,这场影响太阳能电池未来的争霸赛一再升级。有人乐观预期,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推广,2013年以薄膜为基础的太阳能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30%。然而数据显示,2009年薄膜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不足20%。短短三年内,薄膜电池的占有率能否飞速扩张10%?一时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前景成谜。调查显示,目前为止,薄膜电池的生产和市场份额尚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乐观。前几年,不少主业非电池业务的上市公司掀起进军薄膜电池的浪潮,如今不少项目仍未有实质性突破。晶硅薄膜之战升级历数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两条路线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竞争关系。自2005年起,多晶硅全球供不应求,售价被持续爆炒,最高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导致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薄膜电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薄膜电池因其具有的成本优势,一开始就赢得众多电池商青睐,甚至业界一度兴起薄膜电池将最终“取代”晶硅电池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FirstSolar可以被称作薄膜太阳能制造的领军企业。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FirstSolar销售额从2008年的12.4亿美元增长67%至20.7亿美元。2009年公司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1.1GW。其光伏组件的转换率提高到11.1%,生产成本进一步降至84美分/瓦,优势进一步凸显。毋庸置疑,当年多晶硅被抬至难以企及的高价时,薄膜电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轮“攻城略地”的投资潮,其成本仅相当于晶硅电池的一半。我国国内不少光伏企业也先后投身到薄膜电池的投资热潮中,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新奥等多家企业都从国外购买薄膜电池设备设立了薄膜电池生产线。然而,薄膜电池的发展势头在2008年多晶硅价格出现大幅连续跳水时受到了重创。随着多晶硅价格连创新低,晶硅电池成本也大幅下降,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受到挤压,不少薄膜电池生产商的订单量也受到较大冲击,我国国内不少光伏企业扩张薄膜电池生产线的计划也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搁浅。目前,晶硅电池依旧是光伏电池的主流。晶体硅电池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屋顶电站、商业电站和高土地成本的城市电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占据世界光伏市场的份额超过80%。而薄膜电池经过了三五年的发展,也已经初具规模。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范围内,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9%,尽管晶硅电池仍占主流,但薄膜电池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赚足眼球,更有机构预测,2013年,薄膜电池将占到全球光伏电池市场30%的份额。追捧薄膜电池面临尴尬今年3月19日,通用电气表示,将与PrimeStar太阳能公司合作致力于薄膜太阳能光伏开发。5月26日,采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薄膜电池设备的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中标内蒙古太阳能电站,该项目被称为国内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发电项目。薄膜电池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景气度被普遍看好。尽管薄膜电池发展神速,但薄膜电池所存在的技术局限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神农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一熙介绍说,公司今年年底将实现非晶硅薄膜电池的量产,公司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转换率已经接近9%,有望于明年超过10%,目前的生产设备来自美国,原因是国内的设备生产出的电池转换率尚有差距。而国内的薄膜电池生产商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彭立斌表示,公司未来三年的生产订单已经饱满,除非公司进行大幅产能扩张。但据了解,铂阳精工生产的设备目前能够达到的转换率仅有7%左右。可见,短期国内薄膜电池的设备技术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主要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瑞士欧瑞康太阳能公司等。此外,专家表示,非晶硅薄膜电池拥有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其转换率与晶硅电池有较大的差距,且其使用寿命较短,占地过多,普及速度因此受到影响。据CMIC发布的信息,薄膜电池动辄数亿元的投资是晶硅电池的7—8倍,再加上在生产过程中同步产生的技术成本、设备成本、运输成本,其整体成本相比晶硅电池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甚至会做亏本。此外,多晶硅价格持续暴跌之后,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遭受极大挑战,其对晶硅电池的“挤出效应”也并无想象中明显。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薄膜电池的产量只占到总产量的2%,市场份额应该更低。当年,不少太阳能电池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无锡尚德2005年就曾计划上薄膜生产线,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太大进展。江西赛维LDK本部专注于晶体硅电池产业链相关产品,而赛维BEST专注于硅基薄膜电池,之后赛维BEST被赛维LDK收购以主营组件。相比之下,保定英利集团4月19日表示,尽管也关注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但十年内不会涉足薄膜领域。之所以对薄膜电池这么“敬而远之”,天威英利有自己的理由。天威英利有关人士表示,晶体硅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薄膜电池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并且寿命短。这种微妙的转向,似乎暗中预示着薄膜电池未来发展面临的尴尬局面。薄膜电池攻坚战不好打目前,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薄膜电池的市场前景将好于晶硅电池,毕竟依照目前我国多数多晶硅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晶硅电池的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而国际上的确存在先进的技术条件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污染和降低耗能,但这种技术水平在国内应用成本较高,短期很难被普及。彭立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对薄膜电池的市场前景更加乐观。对于薄膜电池的“软肋”转化效率,彭立斌表示,铂阳精工目前生产的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已经能够达到7%的转换率,他预计,公司生产的设备未来转换率能够达到12%,到“十二五”末,我国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到12%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此外,日前工信部等多部委出台了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系列限制政策,如电价限制、信贷限制等,由于电价因素在多晶硅生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他据此认为,晶硅电池的成本必将大幅攀升。然而,这种观点并非业界的共识。有观点认为,如果国内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不能达到环保标准,且存在过剩的隐忧,那么限制这类企业也不见得是坏事,国内的电池商可以采取进口多晶硅的方式实现生产。目前,国外较大规模的多晶硅生产厂家能够达到每公斤20美元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因此相比较目前50-60美元/公斤的售价,多晶硅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卡姆丹克董事会主席张屹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硅片,其所使用的多晶硅多数是进口自国外,原因是其对多晶硅的纯度要求较高。张屹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晶硅电池的转换率在提升,如果多晶硅价格还将进一步下探的话,那么,薄膜电池的竞争力就要大打折扣,因为如果达到同一瓦数,相比较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的应用成本要大幅增加,例如用地面积更大,框架、支架、电缆、玻璃都要耗费更多。更多的观点表示,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短期很难出现“谁取代谁”的结局。江西赛维总裁办主任姚峰表示,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东部地区,更适于用晶硅电池,而在沙漠地区适于薄膜电池。目前晶硅电池依旧占据主流地位,薄膜电池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拥有独到的优势,可以替代建材,这一点决定了晶硅电池不能完全取代薄膜电池,而薄膜电池的成本依旧是大问题,在没有出现根本性技术突破的前提下,预期薄膜电池大面积取代晶硅电池为时过早。包括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多家光伏企业都选择了晶硅、薄膜“两手抓”的方式,同时设有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生产线,专家表示,这种做法的聪明在于,相当于给了两种技术路线“成长的时间”。光伏专家:成本降幅决定路线薄膜电池存推广难题光伏专家成本降幅决定路线2010年06月18日来源:《中国证券报》太阳能电池“十二五”规划正在紧张制定中,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将分别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未来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路线究竟哪一种会占据优势?短短五年内,薄膜电池又是否能够收获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吴达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光伏专家王斯成。薄膜电池存推广难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您如何看待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各自的优劣势?王斯成: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本上分为非/微晶硅薄膜电池、CIGS薄膜电池和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三种。这种技术整体的一个优势是其发电成本比晶硅电池更低,但转换率偏低,稳定性和寿命也不如晶硅电池。具体说来,非/微晶硅薄膜电池的转换率偏低,提升转换率的技术难度也较大,CIGS薄膜电池原材料昂贵,碲化镉薄膜电池虽然转换率较高,但受到材料的来源和安全性限制,大规模产业化也存在局限。吴达成:薄膜电池相比晶硅电池的一次性投入要高不少,以前高出8-10倍,如今技术进步带来投入降低,但也要比晶硅电池的投入高2-3倍。但晶硅电池的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一定程度上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的区别除了成本、寿命、性能之外,还有其适用领域的不同,例如薄膜电池的转化效率整体低于晶硅电池,因此相比晶硅电池更耗费土地,但比较适宜用在节能建筑屋顶及外立面上。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少企业面临薄膜电池市场推广的难题,您如何分析原因?吴达成:相比薄膜电池,晶硅电池的技术更成熟,稳定性和转换效率更高,因此在一些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中,晶硅电池更受欢迎,而且经历了多晶硅价格暴跌之后,考虑到征地、支架等因素,晶硅电池的综合发电成本比薄膜电池实际要低不少。王斯成:目前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平均在10%左右,相比晶硅电池的17%—20%还有不小的距离,在售价方面,晶硅电池约在13-14元/瓦,薄膜电池约在10元/瓦,单价虽低于晶硅电池,但由于转化率低,综合成本还是要高于晶硅电池。至少目前,薄膜电池产业化条件还不够成熟。未来发展或两者并重中国证券报记者:您认为,太阳能电池“十二五”规划中,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分别占据怎样的优势?是否可能像传言那样,将晶硅电池剔除出局?吴达成:由于科技部的电池“十二五”规划草稿仍在制定中,还将不断征求意见和修订,因此暂时不宜对“十二五”规划内容妄加推测,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预计晶硅电池不会被排除,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占据比较主流的地位。我比较看好薄膜电池的未来发展前景,也认为薄膜电池迟早会占据优势地位,但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要看技术的进步速度,两种技术路线的PK,最终取决于度电成本的降幅,哪种路线的成本低,哪种路线必然占优势。中国证券报记者:您如何预期太阳能电池这两种路线的未来发展格局?是此消彼长还是两者并举?吴达成:从技术特性和适用范围来看,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预计在电池“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不会对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路线规定的过于详细,两种路线会依照技术进步和市场接受程度,呈现并举的发展态势。(记者邢佰英)薄膜电池发展仍面临多方问题2010年06月18日来源:中国证券报英利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洪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多晶硅价格一直维持在相对低位,薄膜电池是很难有竞争力的。公司短期内没有进入薄膜电池的打算,主要原因在于薄膜电池的成本还比较高。许洪建预计随着多晶硅产能的持续释放,多晶硅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而对于多晶硅生产过程可能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他表示,实际上,每一瓦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一年半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能够覆盖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而晶硅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认为不低于25年。专家表示,晶硅电池在国际上得到证实的使用寿命超过30年,而薄膜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最长的只有5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晶硅电池的竞争力加分。4GW薄膜太阳能落户内蒙古2010年06月07日10:03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廊坊6月7日电(记者宋敏涛)记者7日从新奥集团获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项目一一国家“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电站项目将在内蒙古动工。新奥太阳能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为项目提供所需的5.7m2双结硅基薄膜组件、配件产品及其他相关集成服务。该项目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资,在内蒙古建设一个5兆瓦的光伏电站,这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也将是采用世界上最大的5.7m2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电站。而新奥太阳能源是世界上领先的生产高效低成本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企业,其科研团队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原设备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能够实现6%的光电转换率提升到9.2%,成为掌握世界上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技术最高的企业。此外,新奥生产的5.7m2硅基薄膜电池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凭借世界领先的光电转换率,每一片超大的5.7m2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产生超过500w的清洁电力,使客户可以较低成本快速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据悉,新奥太阳能源在BIPV、兆瓦级光伏发电站、太阳能源社区和连锁式光伏充电站等多个应用领域已研究开发出多个太阳能源集成应用技术和配套解决方案,并积极探索光电、光热、光化学等多元太阳能利用集成解决方案。第一太阳能公司将在内蒙古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厂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0日美国光伏企业豪赌中国—商业风险需闯两关中国这一全球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发电市场,不只是吸引各方的目光,还有行动。美国时间9月8日,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商一一FirstSolar(下称“第一太阳能公司”)在美宣布,将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个2G瓦(2000兆瓦)的大型发电厂,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发电厂。低廉的制造成本及独特的技术优势,是第一太阳能公司获得中国合作伙伴信赖的关键。不过,由于中国的光伏上网电价迄今还没出台,加上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未来并网还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性难题,第一太阳能公司此时选择在中国出手,更是一场颇有信心的豪赌。大项目分“四步走”根据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公告,它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合作建设一座拥有2G瓦发电能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谅解备忘录称,项目建设将分四期完成,一期工程的开工时间是2010年6月1日,发电规模将为0.03G瓦(30兆瓦);二期、三期将在2014年完成,规模为0.1G瓦(100兆瓦)和0.87G瓦(870兆瓦),随后的四期项目完工时间定于2019年,规模为1G瓦(1000兆瓦)。“尽管它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项目,但无论是在2014年总规模达到1G瓦,还是十年内达到2G瓦的发电量来看,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2G瓦的总规模是去年全球太阳能新增发电量5.8G瓦的三分之一。”东方证券研究员邹慧向记者表示。第一太阳能公司在接受CBN书面采访时回复道:“目前全球最大的发电站容量是60兆瓦位于西班牙的Olmedilla太阳能发电站。”而我国商业化发电站则是位于敦煌的0.01G瓦(10兆瓦)电厂,9月7日已奠基。第一太阳能公司表示,该项目将采用上网电价,以长期保证发电厂的供电价格,而就该项目的具体细节如发电价格、总体投资额等内容尚未与中国有更深入的讨论。第一太阳能公司没有透露该项目的造价,但光伏电池企业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估计,整个项目的造价在40亿到60亿元人民币之间。这家电厂将设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根据第一太阳能公司的数字,其占地将为65平方公里。该示范园区的新能源发电规模为11.9G瓦(11950兆瓦),预计建成后将拥有6.95G瓦(6950兆瓦)风能发电量、3.9G瓦(3900兆瓦)光伏发电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维修保养合同(04版)
- 冷冻供货合同模板范本 2篇
- 猫咪巨结肠课件
-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件
- 租赁厂房合同
- 职业经理人合作协议书 合同范本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计划的营销推广合同
- 2024年度抖音音乐版权合作许可协议2篇
- 2024版道路货物运输合同3篇
- (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热学教师用书(含解析)
- 数字孪生工厂解决方案
-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投标方案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音乐教师
- 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745矿退役治理II期工程环评报告
- 01SS105给排水常用仪表及特种阀门安装图集
- 消化道穿孔病例讨论培训课件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5AM3U1Aroundthecity》
-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鲁迅与美术》说课稿
- DB22-T 5040-2020 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标准
- 空调维保合同
-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