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历史学家认为:“□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从小亚细亚的一块附庸领地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对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应该指的是A.罗马帝国 B.蒙古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2.观察如图,该漫画所反映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的广州 B.洋务运动时的天津C.“新政”期间的北京 D.进入民国后的上海3.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这说明当时A.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 B.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C.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 D.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4.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5.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提到选拔人才的“长策”是指A.军功授爵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7.“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最初记载这一现象的著作是A.《几何原本》 B.《梦溪笔谈》 C.《史记》 D.《天演论》8.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0.“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以及华盛顿会议中签署了许多条约,其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有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五国海军协定》④《九国公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11.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12.《旧唐书·桓彦范传》载:时有墨敕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叶净能国子祭酒,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曰:“既要用之,无容便止。”彦范又对曰:“陛下自龙飞宝位,遂下制云:‘军国政化,皆依贞观故事。’……至如普思等是方伎庸流,岂足以比踪前烈?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惟陛下少加慎择。”帝竟不纳。由此可知当时A.缺乏系统完善的用人机制 B.政事堂成为国家权力中枢C.方术破坏了国家政治秩序 D.君权和相权矛盾依然尖锐13.玉米在16世纪中期,即明朝传入中国。据学者研究认为,“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分为海路和陆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由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路线,另一条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线。海路则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入到内地。”玉米传入中国可以反映出A.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空前盛况B.奴隶贸易与新航路的开辟如影随形C.世界重要大洲间都已经有了联系D.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资物种交流14.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①秦国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②日本明治政府规定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③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④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15.《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6.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宜传臥《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17.影响如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B.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C.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D.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18.狄德罗曾说:“诗需要一些壮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想象力被伤心惨目的景象所激动”;“只有具有强烈情感和天才的诗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这反映出狄德罗的言论A.具有强烈的反理性色彩 B.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C.通过现实主义勾画未来 D.把启蒙运动推向顶峰19.1915年,查拉为达达主义下了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下列西方美术作品符合达达主义审美情趣的是A.《拾穗者》 B.《自由引导人民》 C.《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D.《撑阳伞的女人》20.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的是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改良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2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发展实业和私营企业。通过奖励民营企业等办法,吸引外地资本家到根据地开办实业;并保护商业,不准乱没收一家商店。这说明在根据地A.发展经济成为首要任务 B.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C.经济发展迅速 D.执行了苏俄新经济政策22.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下降 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C.议会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3.康有为在论及西方向近代迈进的历程时说:“然而是三百年间,适当欧人新世勃兴。意大利文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破封建万千之侯垒,而王权成。”下列他的论述,适合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是A.科仑布则寻得美洲,渐乃觅得全地以增新识B.腾扬丕天之革命波,而立宪遍于各国矣C.其汽船、铁路、电线、汽球并出齐奏,绝地通天D.于是倍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24.《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产竹子。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的历史上的现象或变迁是:A.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C.政府对竹子种植的重视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25.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从此可见,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 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26.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封建等级27.汉代,蜀地百姓“帅导群妾,咸循蚕蔟。分茧理丝,女工是敕。”在齐地,平民“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这反映出当时A.家庭丝织业生产盛行 B.生产具有标准化的特征C.丝织业地域分工形成 D.丝织业商品化趋势明显2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29.《礼记·大学》率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3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以过往历史的角度阐释历史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决狱是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来的一种判决模式,他认为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可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此外,审判除了应根据案件的事实外,还应重视追究犯罪人的动机来断案,即所谓“原心定罪”。与此有关的断狱案例被汇编成十卷的《春秋决事比》,该书中有案例如下:女子甲嫁渔民乙,乙出海遇风暴,船破身亡死不见尸。后,女子甲在其父母的建议下,改嫁他人。按秦朝以来的法律规定,夫死未葬不许改嫁。否则就是私嫁。律当弃市。董仲舒则根据《春秋》之义认为:夫死无男(无子女)有更嫁之道,且甲尊从母命所嫁,并无淫行之心,故而“无罪名,不当坐”。——摘编自杨健康、黃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等材料二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财物)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摘编自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女子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其“春秋决狱”反映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法蕴涵的法制理念。(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春秋决狱”与罗马法所形成的法治文化产生的历史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安石把学校看成“一道德、造人才”的重要场所,把其组织编修的《三经新义》作为教材,颁于太学。宋神宗熙宁四年太学开始实行三舍法,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又规定诸路州、府学也实行三舍法,有关制度于太学相同,各州、府学向太学输送生员,直到南宋末年。——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改革教育制度推行“三舍法”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作用。33.道光元年(1821年)十ー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答案解析】

奥斯曼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从中亚迁到小亚细亚,13世纪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在15世纪建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选D;罗马帝国发源于意大利半岛,排除A;蒙古帝国没有地跨欧亚非,排除B;阿拉伯帝国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排除C;2、D【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在民国建立以后,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中山装和旗袍,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时和“新政”时期,都不会出现售卖“中山装”和“新式旗袍”的现象,ABC三项错误。3、C【答案解析】

据材料可知,官员住在王宫附近,非官员和耕地的人住在城门附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住在市场附近,这与后来坊市制度类似,故C选项正确;A项“严格”说法片面,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农业的主导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城市职能,故D选项错误。4、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货币不相同,这实际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始开发和发展,故A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地区因为丝绸之路商业较为发达,岭南地区经济处于刚开发时期,故B排除;C项使用绢、帛作为货币可以说是黄河流域丝织业发达的表现,但绢、帛作为货币材料有其本身的弱点,故C排除;D项准确地反映了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铜币使用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故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货币5、B【答案解析】

据材料可知,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由1949年到2018年剧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说法错误;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错误;D与材料无关。【答案点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维修等方面的内容。6、D【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发展了科举制,大大吸纳了饱学之士,因此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之说,故D项正确;军功授爵制是秦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故ABC错误。7、B【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最早记录这一现象的是沈括的《梦溪笔谈》,故选B项;《几何原本》和《天演论》都没有记录活字印刷术,且出现时间晚于《梦溪笔谈》,《史记》出现于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排除ACD项。8、B【答案解析】

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地位,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答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出发,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故选A。B项错误,临时政府并非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新生的政府并未得到列强的认可;C项是学习的英国;D项说法错误,临时政府是共和制。考点:辛亥革命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学习美国的体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颁布了约法。虽然最终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也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10、D【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包含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①《凡尔赛和约》④《九国公约》,故D正确。11、D【答案解析】

本题要注意19世纪中期,A发生于40年代,BC发生于19世纪后期,只有提出“修约”,扩大市场发生于19世纪中期。故选D项。【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2、D【答案解析】

由材料“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竟不纳”可知,一个敢对皇帝谏言,一个敢于否定丞相的合理谏言,这说明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故选D;用人问题仅是事情的起因,材料的重点更在于强调其后引发的君相矛盾,A项不符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宰相合理谏议,但皇帝却并不采纳,这说明相权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削弱,B项表述与此不符,排除;方术只是引子,其背后真正破坏国家政治秩序的,是独尊的皇权,C项表述夸大了方术的作用,排除。13、D【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产美洲的玉米传入中国可以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种交流,故D正确;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在新航路开辟前,故A错误;材料没有奴隶贸易的信息,故B错误;此时澳洲还没有发现,故C说法错误。14、C【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商鞅变法中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直接冲击力贵族政治下世卿世禄制。梭伦按照财产标准划分等级打破了旧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C正确;A概括不全,排除;日本明治政府的举措对旧贵族经济方面有冲击,而非政治特权,②错误,排除B、D。15、D【答案解析】

从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频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D正确;十三行的兴盛并非民间贸易的结果,是政府的官方贸易,排除A;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进行,排除B;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C。故选D。16、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中“从前推着走”到“现在跟着走”,想象未来要“将来骑着走”,说明从前和现在的耕作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当时还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从前、现在的耕作方式及展望未来的耕作方式,无法得出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故A选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故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形式,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特点,故D选项错误。17、A【答案解析】

1927年至1928年中共党员中农民的比重较多,这主要和共产党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有关;1949年至1956年中共党员农民比重开始下降,工人比重开始上升,这主要和共产党的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有关,因此A正确;BCD不属于共同的原因,排除。故选A。18、B【答案解析】

狄德罗认为诗人作诗要有“想象力”,诗人要具有情感,才能创造出好诗,体现了文艺的浪漫主义精神,故答案为B项;狄德罗作为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狄德罗的浪漫主义情绪,排除C项;D项从材料信息解读不出来,排除。【答案点睛】浪漫主义作家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用美好的憧憬代替对现实的批判;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美好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浪漫主义文学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得还不充分,文学家们虽然感到有点失落,但对资本主义未来还有割舍不掉的向往与憧憬。19、C【答案解析】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符合逻辑符合达达主义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美术,不符合达达主义特征,故A选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撑阳伞的女人》是印象画派的作品,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选项错误。20、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可以看出社会民众心理、法律两方面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表明袁世凯当时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因此A符合题意。而B不合题干主旨,C、D与题意无关。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1、B【答案解析】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组成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依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发展事业和私营企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故B正确;当时抗日战争是首要任务,故A错误;C说法片面,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无关,D错误。22、C【答案解析】

审判国王的议会是由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组成,材料中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的言论说明当时议会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故C正确;此时英国旧贵族支持国王而不得势,但新贵族却正如日中天,因此不能说贵族地位开始没落,排除A;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排除B;材料的内涵并不是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D。故选C。23、A【答案解析】

材料是康有为对西方国家早期社会变革的描述,其中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因此A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是在19世纪中叶后,B排除;电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排除;培根和笛卡尔的主张属于近代科学的发展,D排除。故选A。24、D【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由东周时期孔子整理的,其记载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故可知竹子种植的变化反映了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没有涉及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A。竹子的历史演变不是经济的体现,且材料强调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排除B。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而非整体认识,材料强调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排除。25、B【答案解析】

据“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斗茶风靡,社会生活的平民化趋势加强,故选B;经济重心的完成是在南宋,题意无从体现,排除A;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瓦解,排除C;文人雅士也是斗茶阶层的成员之一,看不出其引领作用,排除D。故选B。26、D【答案解析】

由于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朝廷无力整治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图案的情况,说明社会危机冲击了封建等级,故选D;武官是越级使用高品级图案,而非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危机的冲击,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中央集权,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7、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百姓”“平民”“分茧理丝”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领域丝织业生产盛行,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标准化特征,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丝织业的地域分工,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这种生产是面向市场,看不出商品化趋势明显,排除D项。28、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斗争对象是宗教神权,也并没有提出政治设想,ABD项为不同点,C项是思想上的共同主张,故C项正确。考点:综合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异同点点评:本题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异同点切入,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此考点也可从人文主义的内涵的联系与区别角度来考查比较分析、理解能力。29、D【答案解析】

据题意可知,先秦儒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将个人和天下结合在一起,体现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故选D;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时期,“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题意着重论述的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没有体现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排除B;先秦儒学没有适应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排除C。故选D。30、A【答案解析】

材料“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明显是强调用现在的观念理解历史中有益的内容,体现出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能,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探索的精神去研究历史,排除B;材料不是从文明史的角度研究历史,排除C;材料中是以现在的视角研究历史,排除D。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依据: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无淫行之心的动机。趋势:法律儒家化、伦理化;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法的趋势。(2)罗马法法制理念:体现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3)历史影响:汉代:春秋决狱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成文法的不足,解决立法漏洞、立法滞后等问题;司法审判强调情感道德的作用,考虑人主观上的善、恶,推动了礼法并用、以礼为主的中国法律传统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又难免造成“人治”局面;量刑趋向宽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罗马法:较好地处理了各类矛盾,维系了国家统治与发展;立法与司法的有关精神影响深远,泽被后世;强化了宗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答案解析】

(1)依据:根据“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得出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