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案例_第1页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_第2页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_第3页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_第4页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2002年10月,我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就此,写了一篇参赛案例,希望给自己和青年教师一点启示。赛前准备阶段一一理清思路10月18日晚七时,抽到的参赛的课文是《斑羚飞渡》。一备教材。《斑羚飞渡》的这篇课文是以动物为描写中心的佳作。初读这篇文章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特别是作者着重刻画的斑羚们在面临绝境时,老斑羚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赢得种群生存机会的悲壮场面。我觉得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怎样抓住这部分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悲壮的氛围中感悟到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献身精神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视生命。这是本课的关健。二备课标。仅仅有对课文的分析是不够的,要想在比赛中胜出,必须符合比赛制定的评课要求,我仔细阅读了张伟忠老师执笔的《以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实践》,分析新课标,新方法,尝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评课标准》中最关键的要求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主。”“要将课堂的着眼点和重心始终放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上。”从而明确了讲课的方向。三备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少量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需要老师引导怎样抓住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1、指导学生自学(包括怎样抓重点,怎样提问)。2、板书设计,图文并茂。3、生动的朗读课文。对学生,尽量做到吸引、点拨、提升。10月19日上午,设计的总体思路如下:1、网上下载斑羚的图片。这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斑羚,了解一点儿斑羚的情况。从感性入手,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2、学习目标的制定。这个环节,不是将“教学目标”简单的换成“学习目标”,而是先把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有所依,也是教师这节课教学的大致方向。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是因为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统的目标或许不能统完成,如果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再结合教学目标,制定出的学习目标,也许对学生更有利。3、操作“电子词典”。基础知识不能丢,字词障碍一定要排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到了电子词典,用多媒体制做了一屏“电子词典”,点击其中的每个字词,都能出现解释。这个辅助工具插入在学生自学课文时自行使用。最好要求学生当堂背过这些知识。4、整体感知文章。这个步骤必不可少,通读全文后,用复述故事这个手段锻炼学生的头表达能力,大家一起来感知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再配上板画,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中接受、了解整个故事。5、重点突出,是一堂好课必须具备的。我和学生们共同选择文章的高潮部分,把它作为重点研读部分。在这里,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学生可能问到的许多问题。希望在这一部分里,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6、总结整篇文章的得失。之所以加了对文章的评价,是想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环保意识应该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最重要的是:改写文章的结尾,能让学生有一次练笔的机会,无论课上写还是课下写,都对他们的写作有提高。当然,在课上如果能写出来,那么效果会更好。比赛进行阶段一一自主点亮课堂10月20日下午第一节课。我重点描述第四、第五、第六个步骤中出现的精彩和失败的地方。第四步骤一一整体感知全文:1、复述故事。(提醒学生可以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复述,也可以按照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来复述。)2、学生在复述起因时,我用寥寥几笔画出几个打猎的人,在复述经过时,我画了镰刀头羊及斑羚群的形象,用板画同步显示整个事件,让学生耳目一新。第五步骤重点研读部分。这一部分设计的意图是想让学生精读,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我挑选几个情景的片断记录如下。【情景一】当教师请一女生说出自己的问题时,她不知是紧张还是什么原因说她没有问题,于是,教师请她上黑板画出斑羚飞渡的弧线示意图。该学生画出一条弧线后,表示不能完成,由另一个学生边画边讲。教师问:“这位同学画的和课文有没有不附之处?”学生答:“没有抓住最高点。”教师问:“为什么要在最高点对接?”学生答:“最高点有高度,为半大斑羚再次跳跃增加高度。”学生答:“如果下落时对接,就没有劲了。”[我完善了这几条曲线,这样,就在黑板上准确地再现了斑羚逃生的奇特的构想。当然,以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有许多种飞渡的版本,并且做的一个比一个好;不过对于会简笔画的人来说,数十秒的边画边解说,更能使课堂一气呵成。]【情景二】一男生问:“写彩虹有什么用?”学生回答:“飞渡的弧线和彩虹的弧线相近。”学生回答:“为飞渡渲染了神秘的色彩。”学生回答:“第一次彩虹出现是给头羊以启示,最后一次的作用是为头羊的自我牺牲增加神奇色彩。”教师又用彩笔补画了彩虹,并问:“彩虹的美丽是单靠一种色彩吗?”众学生答:“不是,是靠七种色彩的集体的力量。”教师继续:“斑羚不也正是XX的光辉形象在闪光吗?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彩虹,目的在于要从斑羚身上折射出奉献精神的美丽和热爱生命的光彩。”[这个“XX的光辉形象在闪光”的答案,绝对是在课堂上的灵光闪现,备课的时候,我并不没有意识到彩虹的七色合作之美,课堂的气氛的热烈、流畅,迸发这个灵感似乎是水到渠成的。到这里,整个板画才浑然一体。]【情景三】学生问:“课文里'我看得目瞪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呆'他们为什么不伤心呢?”教师说:“这正是我感到遗憾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稍放一下,先小结文章后再回答吧。”(小结全文:《斑羚飞渡》这篇文章很感人,作者在写作中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彩虹、详略、语言、侧面)教师:“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同学的问题,作者在写作中,不太妥当的地方是什么?”学生:“没有反思,没有自责,没有内疚。”学生:“这个悲剧毕竟是人类导演的呀!”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改一下文章的结尾部分吧。假设你就是当时的猎人之一,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把枪摔了,砸碎它!"学生:“我们是多么的残忍啊,我们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教师: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改写《斑羚飞渡》。教师:下面,就让我来抛砖引玉,用我改写的文章作为这堂课的结束吧:(为了保留这个凄美的故事留给我们的震撼,我保留了第一对斑羚飞渡的情节,从课文第10自然段改写)试跳成功了。望着山涧上空画出的两道令人眩目的弧线,我目瞪呆,所有的猎人也目瞪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叫着。天哪!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用力抓住队长喊道:“放了他们吧!”队长皱了一下眉。这时,第二对斑羚在空中闪烁着消失了,那遥远的落水声像炸弹一样击中了我的胸膛!“队长!他们宁可死在大自然的怀抱,也不会被我们捕获的!不错,这山林是属于人类的,但也是属于它们的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动物们共处同一片蓝天呢!”“爸爸,我们老师讲过,要和小动物们友好相处!”多了一个支持的声音,他是队长的小儿子。队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来不及了!快下命令吧!”一个人着急地喊道。天空中,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脊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了万丈深渊。队长的头低了下去,猛回身作了一个“撤”的手势,我们全队人马比来时还迅速地撤退了。镰刀头羊望着我们匆匆远去的背影,“咩”叫了一声,两只快跑到悬崖边上的斑羚敏捷地刹住了车!山崖上,斑羚群一动不动站立着,就像印在绚丽的彩虹中的剪影。人常说: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此时此刻,我却觉得它是人与动物相互理解的桥,是被泪水冲洗过的人类的灵魂弹奏的七彩的动人的歌!【感悟:自主的课堂,不是随意跟着学生的思路走,而是指导他们学习的重点(划出学习的重点范围),帮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点燃他们求知的热情。似乎整堂课都是学生在问,在答,老师总结。但,哪些问题需要详讲,哪些问题只要略谈,教师既要把握分寸,又要把握时机,还要把握火候。课堂中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情景一】中,当老师请某个学生提问时,她说没有问题,老师马上请她上黑板讲述斑羚飞渡时高潮部分的重点环节,这样不仅处理了学生尴尬的冷场,教会该生怎样提出问题,重要的是:引出了文章的重点,提升了课堂的高度。】赛后感悟阶段痛苦是飞翔的翅膀经过紧张的一天两夜,经过数双锐利的眼睛的穿透,我觉得自己似乎从痛苦中破茧而出了。这两天对我今后的教学影响深远,反思如下:―、新标准,新启示。我几乎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运行,而这种方式,虽然许多人都在实践,可只有在大手笔的课堂上,我才能感受到它的美与和谐,我很少在大型的公开课上使用。但是这两天,在认真地学习完《评课标准》之后,我坚决地执行了这一思想,下定决心,把课堂和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这是光明大道。学习目标的制定,学生操作“电子词典”,学生提问,学生上黑板画示意图……虽然有许多不成熟的可修改的地方,也有许多精彩之处无法展示,但这样做后,心里就暗喜一一原来每个教师都可以勇敢地去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二、收与放,突发与应变。这堂课中,“放”是放了,但,我“收”的还是不理想。“怎么才能把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碰撞在一起,迸放出灵性的火花?”这是我这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斑羚飞渡》这堂课让我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在关键环节没有加以引导,这是我的过失。如:让详略得当这个问题在小结中匆匆而过,环境渲染没有及时归拢……。收,一定要收到重点上,这是我下一步要攻克的难关。另外,课堂中有许多突发事件,我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加强,例如在【情景三】中,学生在教学环节的第五步骤时忽然提到了文章的缺陷,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原本想在结尾时再分析这个问题。于是,我草率的引导学生分析了写作特点之后,才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来。大有“请君入瓮”或者干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