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第二部分建筑业“十二五”产业政策要点第三部分
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
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
第一部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起止时间:2011-2015年
第一部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着力点,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发展指导,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第一部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2、基本原则(五大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加强政府对建筑市场秩序、质量安全的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2、基本原则(五大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坚持行业科技进步与规模增长相结合。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逐步改变建筑业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注重提高队伍人员素质,提升建筑业的科技、管理、标准化水平,使行业科技进步与产业规模同步发展。
——坚持行业科技进步与规模增长相结合。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坚持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发展相结合。适应国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展需要,引导企业合理调整经营布局和业务结构,拓展国内市场;
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支撑引导作用和工程设计咨询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坚持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发展相结合。适应国家调整优——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
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建筑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课件
——坚持深化改革与稳定发展相结合。
继续推进国有大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的改制重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完善工程建设法规制度,健全市场机制,保障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稳定发展。——坚持深化改革与稳定发展相结合。3、发展目标(六大目标)
至“十二五”期末,努力实现如下目标:
(1)产业规模目标
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20%以上。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
3、发展目标(六大目标)
至“十二五”期末,努力实现(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基本实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强劳务人员培训考核,提高劳务人员技能和标准化意识,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调整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大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询设计公司。
(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3)技术进步目标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大型骨干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其他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0.5%。(3)技术进步目标(3)技术进步目标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级及一级建筑施工企业,甲级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实现施工项目网络实时监控的比例达到60%以上。大型骨干工程设计企业基本建立协同设计、三维设计的设计集成系统,大型骨干勘察企业建立三维地层信息系统。
(3)技术进步目标(4)建筑节能目标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
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4)建筑节能目标
(5)建筑市场监管目标
建筑市场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制度基本健全;工程担保、保险制度逐步推行;个人注册执业制度进一步推进;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完善;有效的行政执法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5)建筑市场监管目标(6)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进步,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普遍增强;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住宅品质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有效遏制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到2015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11%以上。
(6)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二)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九大措施)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支持大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推进政府投资工程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出台有关政策,引导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设计、施工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方向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业务领域向多业务领域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2)促进中小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方主体市场行为,拓宽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通过给予中小建筑企业相应扶持政策,提供融资、信息、政府采购优惠、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积极引导建筑周转材料、设备、机具等租赁市场发展。
(3)大力发展专业工程咨询服务。营造有利于工程咨询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进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品质,为业主或委托方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
(二)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九大措施)
1、调整优化产业结
2、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1)健全建筑业技术政策体系。
建立工程关键技术目录,完善技术成果评价奖励制度,总结、推广先进技术成果,继续加大“建筑业10项新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制定推进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2、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1)健全建筑业技术政(2)建立完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企业通过开展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形成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工法的技术储备,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进建筑业技术更新与创新。(2)建立完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
(3)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
(3)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
(4)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建筑企业管理与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专项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涵盖设计、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快关键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促进行业信息共享。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企业集约化管理、协同工作,提高项目管理、设计、建造、工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行业管理的技术进步。
(4)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5)组织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重点加强对建筑节能、环保、抗震、安全监控、既有建筑改造和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重大工程、地下工程、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和住宅工程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和试验室,成为国家或地方某工程领域专项技术研发基地。(5)组织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3、推进建筑节能减排
(1)严格履行节能减排责任。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责任,着力抓好设计、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各类企业应当自觉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节能减排标准,确保节能减排标准落实到位。
3、推进建筑节能减排
(1)严格履行节能减排责任。(2)鼓励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材料。
建立有利于建筑业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工法、产品向工程建设标准、应用转化,降低碳排放量大的建材产品使用,逐步提高高强度、高性能建材使用比例。推动建筑垃圾有效处理和再利用,控制建筑过程噪声、水污染,降低建筑物建造过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技术集成项目试点,全面建立房屋建筑的绿色标识制度。(2)鼓励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材料。
4、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1)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质量检测、竣工验收备案、质量保修、质量保险、质量评价等工程质量法规制度。逐步形成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和技术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不断完善建设工程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抗震设防、节能环保的工程建设标准。
(2)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质量检测、施工图审查等有关机构的质量责任,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政府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职责,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法规制度。强化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层级的监督检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4、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1)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3)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全面推行质量安全巡查制度,逐步建立以质量安全巡查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实行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积极推行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突出对质量安全管理较薄弱项目的监管,突出对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的监管,突出对质量安全行为不规范和社会信用较差的责任主体的监管。积极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建立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工程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增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
(3)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5、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1)加快法规建设步伐。出台《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规,明确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责任,遏制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工期、压低造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承包单位转包、违法分包行为。
推进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制度建设,落实执业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5、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1)加快法规建设步伐。(2)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制定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加强合同管理,修订出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服务等标准合同范本,出台施工承包合同监管指导意见。完善企业市场准入标准,强化企业的现场管理能力、质量安全和技术水平等指标考核,修订出台建筑业企业、工程勘察资质标准。进一步完善工程监理制度,修订工程监理规范,开展工程监理项目标准化试点。加强施工许可管理,修订《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注册人员诚信行为标准,健全诚信信息采集、报送、发布、使用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建设工程担保、保险制度。(2)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制度。(3)加大市场动态监管力度。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标准,健全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不满足资质标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及时实施处罚,直至清出建筑市场。加强建筑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能。督促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定期汇总通报各地监管情况,加强对地方检查执法情况的监督。
(3)加大市场动态监管力度。
6、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优化行业人才发展环境。
积极引导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重视对建筑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专利技术和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引导和支持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6、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优化行业人才发展环境。(2)加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增强其执行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的自觉性,发挥其在控制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中的独立性及中坚作用。加强注册执业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执业人员素质和执业水平。
(2)加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建设。
(3)加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制定发布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明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位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先培训后上岗,提升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加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4)建设稳定的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建立健全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建筑农民工培训工作,构建适应建筑业行业特点和要求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建筑业从业人员岗位培训;重点依托建设类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筑劳务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依托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开展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推进建筑行业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证书的持证上岗制度。推行建筑劳务人员实名管理制度,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探索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形成稳定的新型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4)建设稳定的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
7、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1)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制重组。加强对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引导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剥离、主辅分离等方式推动改制。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大型建筑企业重组,实现强强联合。推进中小国有建筑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和完善产权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国有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基本完成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建立体现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企业产权制度。
7、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1)推进国有建筑企业(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建筑企业。进一步落实国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非公有制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将非公有制建筑企业纳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思路,鼓励非公有制建筑企业以投资、建设、运营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等领域。
鼓励集体建筑企业在界定产权的基础上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建筑企业。
8、加快“走出去”步伐
(1)完善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配套政策,规范对外承包企业市场行为,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有关税收、信贷、保险、担保等扶持政策落实。
加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翻译,加强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进程,为加快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奠定基础。
8、加快“走出去”步伐
(1)完善相关政策。(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导企业选择优势领域、重点区域,大力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加快工程设计企业“走出去”步伐,形成资金、设计、建造、设备综合优势,带动设备、建材出口。
鼓励我国建筑企业以合资、合作或者投资收购等方式,在当地成立企业,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拓展业务领域。(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9、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服务、沟通、自律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通过行业自律公约、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等措施,大力倡导企业的诚实守信行为准则,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企业诉求,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参与有关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培训、科技推广、经验交流、国际合作等活动。
引导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增强凝聚力,提高社会公信力,使行业协会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社团组织。9、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服务、第二部分建筑业“十二五”产业政策要点第二部分建筑业“十二五”产业政策要点第二部分建筑业“十二五”产业政策要点(一)创新和完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完善市场准入制度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第二部分建筑业“十二五”产业政策要点(二)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加强建筑市场的政府监管2、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二)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三)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1、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2、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指标的考核4、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引入多种融资渠道5、继续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三)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四)加大落实建筑节能减排力度1、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制2、实施多样化的经济激励政策3、加大能源科技投入4、完善并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四)加大落实建筑节能减排力度(五)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工程建设实施方式的深层次变更1、深化改革工程建设实施组织方式2、促进建筑企业扩展一体化服务功能3、做强、做大核心建筑企业4、大力支持企业联合重组5、扶持中小建筑企业健康发展6、着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五)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工程建设实施方式的深层次变更(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1、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3、推进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4、增强建筑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七)大力开发建筑业人力资源1、继续完善执业资格人员管理2、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建设3、逐步改善人才结构4、维护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权益(七)大力开发建筑业人力资源(八)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1、培育和引导建筑业化市场需求2、提高构配件和制品生产与供应的商品化、社会化水平3、推动现场施工的机械化和合理化4、发现综合效益好的各类建筑体系5、促进建筑标准化的发展(八)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
第三部分
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
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第三部分48
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升华,对于解放和发展建筑业生产力,实现建设工程施工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发挥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支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提升与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水平,对实现我国建设工程生产组织方式第二次变革,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第三部分
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
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实践49第一节
探索和实践“项目生产力”理论实现建筑施工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第一节探索和实践“项目生产力”理论“项目生产力”理论的来源3一项目生产力理论主要有两大来源:
一是以鲁布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我国建筑施工生产方式改革的实践;
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启迪。“项目生产力”理论的来源3一项目生产力理论主要有建筑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课件建筑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课件即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方式落后、对生产要素的支配方式落后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式落后,以企业为单元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旧有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着施工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
计划经济时代存在的“三个落后”即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方式落后、对生产要素的支配方式落后
“项目法施工”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首先进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三级管理和核算的行政管理机制”,以适应项目管理新方式的需要。二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组建项目经理部,按照和运用项目管理的内在规律组织生产。“项目法施工”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首先进行企业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又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
第一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空间上表现为在施工现场的直接结合及远离现场的间接结合的并存;第二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时间上表现为时断时续的非连续结合来实现生产力;第三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呈现出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作业多种形态。
因此,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工程项目上的结合才能把生产要素变为生产力。第一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空间上表现为在施工现场的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力、部门生产力、企业生产力”三个层次的划分,是就普遍现象而讲的,针对建筑活动的实际,工程项目才是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是解放和发展建筑生产力的最终落脚点,即:建筑生产力存在第四个层次——项目层次。也就是我们所讲的项目生产力。所以提升和发展建筑生产力,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研究和发展建筑业生产力就不能离开项目管理层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我们认识建筑业生产力本质特点的启迪。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力、部门生产力、企业生产力”二“项目生产力”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二“项目生产力”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1、项目生产力的概念
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根据马克思关于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理论的层次性原理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要素结合场所的特殊性而提出来的。
“项目生产力是项目经理部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能力”。1、项目生产力的概念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根据马克思2、项目生产力的内涵
项目生产力的内涵是以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为支撑、以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为基础、围绕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反映以人为本的社会化大生产。2、项目生产力的内涵项目生产力的内涵是以生产组织和管3、项目生产力的特征
项目生产力本身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基础性要素、发展性要素和组合性要素。项目生产力具有四大特征:第一是效益性特征。第二是创新性特征。第三是集约性特征。第四是多元性特征。3、项目生产力的特征第一是效益性特征。“项目生产力” 理论为建设工程施工生产方式第一次变革的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3三“项目生产力” 理论为建设工程施工生产方式第一次变革的成功实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推行项目法施工、实行企业内部两层分离、建立项目管理新型运行机制,总结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体现了三者之间的演化路径,构成自洽的逻辑关系。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推行项目法施工、实行企业内部1、创造了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生产组织形式
项目经理责任制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责任风险性四个特点,它的实施从根本上实现了两个否定和两个有效:否定了用行政命令指挥生产,否定了按行政层次进行经济核算;解决项目缺乏明确责任人的有效方法,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制度。
1、创造了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生产组织形式项目经理责任制具
“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的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
“组织机构层次减少,人员配置精干高效,管理对象直接到位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2、建立了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型运行机制
三个主体:市场的竞争主体,履约合同的责任主体,企业利益的主体。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之间关系为服务与服从,监督与执行的关系;项目层次与劳务作业层次是双方平等的合同关系;企业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是委托授权与授权管理的关系;
“总部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合作”2、建立了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型运行机制三个主体:市场3、形成了“三位一体”为主线的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框架体系
“过程精品、标价分离、项目文化”第一条线是“过程精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严格奖罚”的质量线;第二条线是“标价分离、逐层负责、精耕细作、集约增效”的成本线;第三条线是“项目文化、文明施工、安全生产、CT标化”的形象线。3、形成了“三位一体”为主线的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框架体系
基本框架体系,即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目标控制,节点考核;组织结构是“两层建设,三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与建设,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的关系,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的关系,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推行主体是“二制建设,三个升级”即: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升级,总承包管理能力升级,智力结构和资本运营升级;运行机制是总部宏观调控,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基本框架体系,即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动态管
基本内容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现场(要素)、信息、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管理目标是“四个一”,即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开发应用一代能较快促进建筑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有机构成和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建设和总结推广一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充分展示建筑行业科技水平和当代管理实力,具有国际水准的代表工程。基本内容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进度、第二节
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水平加快推进和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第二节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水平党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对建筑业提出了新任务3一党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对建筑业提出了新任务
“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其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已是对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冲击。”
这里的企业转型,就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强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把我国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国家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基本国策给建筑业提出了新目标二一是抓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耗。二是积极探索建筑节能减排与绿色施工的新途径。国家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基本国策给建筑业提出3三建筑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3三建筑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呈现稳定较高水平。“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即2001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平均增长率为22.5%。2011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17734亿元,同比增长22.6%。一是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呈现稳定
二是建筑业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功不可没。截至2009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m2以上,约为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5倍;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2.42m2,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倍以上。
三是建筑业承担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1978年的5.17万km发展到2009年的8.6万km;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77.8万km,是1978年的3倍多,其中高速公路已超过6.5万km,位居世界第二。二是建筑业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功不可没。截至2009年底
四是建筑业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也做出突出贡献。到2011年,全社会就业人数:76420万人,建筑业就业人数达到4311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6%,在8大行业中排名第4位。江苏626万,浙江622万,山东315、四川290、河南241.
四川比上年减少15万人。四是建筑业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也做出突出贡献。到2011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①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②市场分割不合理,竞争缺乏层次。③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利润率低于国内外同类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①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目前建2、市场交易行为有待规范①不规范市场交易大量存在。②建筑市场法规制度不够完善。3、从业人员素质亟需提高①劳务用工素质②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员缺乏2、市场交易行为有待规范①不规范市场交易大量存在。3、从业4、科技投入不足,贡献率低5、国际化程度较低①国际市场领域比较集中。②国际市场占有层次较低。③国际竞争实力存在差距。4、科技投入不足,贡献率低①国际市场领域比较集中。
纵观未来五年,城乡建设任务还将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大面积开工,除大量基础设施工程之外,每年还将有20多亿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工程开工,仅国家保障性住房就达了3600万套,今年要开工的1000万套。更加促使我们认识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纵观未来五年,城乡建设任务还将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人第三节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刻内涵与要求第三节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重新反思和挖掘“鲁布革冲击”的深刻内涵,对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3一重新反思和挖掘“鲁布革冲击”的深刻内涵,对提升和创新项目生
一是把外资引进来,冲击了传统的投资管理体制;二是把竞争引进来,冲击了工程建设任务的计划分配体制;三是把成本概念引进来,冲击了国有企业只讲施工生产进度,不计经济效益的吃“大锅饭”的非物质生产单位的观念;四是把先进施工工艺提炼为工法引进来,冲击了施工企业技术滞后、传统落后的施工方法;五是把科学的组织结构形式引进来,冲击了国有企业以行政建制为主的四级管理、三级核算体制。这五个引进和冲击为我们推进和深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讨发展项目生产力,形成“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新经营理念提供了驱动力。
一是把外资引进来,冲击了传统的投资管理体制;二是把竞争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充实完善和提升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水平3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充实完善和提升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水平
探索规律,勇于实践,不断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理念的创新,并结合研究创新和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与时俱进的拓展新的理论内涵,创造新的理论价值,适应新的行业发展脉搏,才能永葆活力。探索规律,勇于实践,不断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理第一,科学发展观强化了人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第三,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由增长方式转变为发展方式。第一,科学发展观强化了人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第三,三站在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审视研究提升项目生产力理论,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支撑和导向作用三站在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审视研究提升项目生产力理论
1、从过去集中注重企业内部配套改革,提高到关注整个行业持续发展的研究。
今天我们站在建筑业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研究、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不单是为推进和深化项目管理,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研究和解决制约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对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立项的科学决策程序,以及推进工程总承包与工程招投标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1、从过去集中注重企业内部配套改革,提高到关注整
2、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拓展到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
当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是既要继续深入生产力理论研究,又要进行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的研究,更要从提升建筑业项目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2、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拓展到指导企业转型
3、研究提升项目生产力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推动建筑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
使建筑业从根本上转变为一个高贡献率产业,一个低碳绿色产业,一个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被社会尊重的诚信产业,一个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管理创新水平的现代产业!3、研究提升项目生产力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推动建第四节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六个方面第四节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和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永恒的主题3一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
建筑业是除煤炭、交通外又一个高危行业,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是工程建设领域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
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又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建筑业是除煤炭、交通外又一个高危行业,工程质量与安全首先是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和法律意识。切实抓好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认证工作。ISO9000最关键的是讲企业诚信,实际上也是社会责任问题,核心内容有三大要点:第一,要求企业经营者应该说的必须说到;第二,要求企业说到的必须做到;第三,要求企业精细化管理,做到的要记下来,并进行持续改进。首先是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体系。企业要真正做好这三点就要切实地抓好贯标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做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贯标,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对社会信守承诺,对人民勇于负责。企业要真正做好这三点就要切实地抓好贯标认证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要坚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质量和安全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四是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对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要增加预算内费用投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既要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才素质,更要重视一线操作工人技能水平的培训考核。二是要坚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提其次是树立创精品工程意识,走“质量兴业”之路和“实施品牌企业”发展战略。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管理目标的最佳实现,关键是要落实在企业和项目的管理上。就质量管理而言,当今世界质量已经成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竞争的焦点,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振兴的希望所在。国际上普遍认可和广泛宣传的“大质量观”,核心内容是“产品、服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依靠过程和系统的质量保证”来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其次是树立创精品工程意识,走“质量兴业”之路和“实施品牌企业
鲁班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归结起来为:突出了“一个水平”:工程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体现了“二个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和“优中选优”的原则;抓住了“三个关键”:工程必须是安全、适用、美观;坚持“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鲁班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归结起来为:突出了“一个水
强化“五大管理”:以现代项目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上台阶,安全生产未发生等级事故,技术管理有创新,施工管理上水平;注重“六大效益”:项目产能、功能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主要技经指标处于同行、同类型工程领先水平,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用户满意,赢得社会赞誉,是各类工程建设中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民心工程、节能环保工程、社会诚信工程,体现了我国当代工程建设综合管理的最高水平。强化“五大管理”:以现代项目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上
“策划在先、细化管理、过程为重、总结提高”做到“设计精益求精、施工精耕细作、装饰精雕细琢”。
“目标管理、精品策划、过程监控、阶段考核、持续改进、一次创优”。
“三高”(高意识、高目标、高标准),“三严”(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严格验收),“三全”(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覆盖)“策划在先、细化管理、过程为重、总结提高”做到“设计精
一要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质量、安全”两个条例。
二要
全面落实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方主体法律责任,实行责任追究问责制。进一步合理界定工程监理、质量检测、工程担保、质量认证、质量仲裁等中介机构的责任。三是建立社会化的组织监管保障体系,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的长治久安。一要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工作,严格执
三要
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不断改进监管模式,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和水平。
四要加大社会综合评价和奖罚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运用市场机制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五要
通过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担保和保险制度规避、转移工程风险,促使建设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三要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不断改进监管模式,坚持管理创新,大力推进以工程总承包为主流模式的建设工程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3二坚持管理创新,大力推进以工程总承包为主流模式的建设工程生产组
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是前提,没有理念创新,创新活动就失去了基础支撑;管理体制创新是条件,没有体制创新,建设工程领域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行业垄断等阻碍建筑企业发展的弊端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创新是基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技术创新是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不把技术创新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后盾和支撑,就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被淘汰。总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灵魂。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程总承包对工程建设本身而言
从体制上解决了当前设计、施工单位依靠扩大工程量来增加效益的弊端;能够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整体统筹安排、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合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工程总承包对工程建设本身而言工程总承包对项目业主而言
减少了业主管理成本,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工程总承包对施工企业而言
从过去分阶段管理变为项目全过程管理,促使承包商统筹协调安排,能有效地对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更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工程总承包对项目业主而言工程总承包对施工企业而言
1、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第一,要进一步促进全面修订《建筑法》,充实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增加规范业主行为、从法律地位上解决工程分包肢解、支持承包商推进工程总承包的条款。1、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创造
一是通过改造和重组调整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以核心层为主的集团型企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
二是通过2012年资质就位,充实总承包企业专业科技人员,增强科研、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能力;
第二,切实解决工程总承包的市场准入问题。一是通过改造和重组调整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组
第三,向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建议,为培育工程总承包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是通过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引入外部资金,调整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建立并完善企业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综合化、产业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尽快培养一批资本雄厚、人才聚集、科技领先、管理过硬、多元化经营和跨国发展的特大型工程公司。
第三,向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建议,为培育工程总承包
2、改革推进施工图与方案设计相分离,使施工图设计逐步位移总承包单位,并进入市场竞争领域。
3、适应高端市场的发展,探索鼓励企业间联合经营,推进工程总承包。
国际高端建筑市场体现在“强业主、大项目、高投资”。特别是世行贷款的项目大多都交给有综合实力的跨国大工程承包公司承建,并且对其进行注册备案,形成了高端市场与高端管理的对接。2、改革推进施工图与方案设计相分离,使施工图设计逐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减排,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技术支撑3三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减排,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二是节能减排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时间越来越短。
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技术创新和
“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绿色经济就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
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由于其能耗、原料消耗之大,产出的扬尘和建筑垃圾等污染之多,必然会成为节能减排首当其冲的行业,前景十分广阔。在我国建筑、交通、工业三大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建筑能耗总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左右,在三大领域居首位。目前,我国存量建筑物达400多亿m2(其中节能建筑仅占1%),每年新建建筑物还在以17~18亿m2的速度增长。据2008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业每年消耗的建筑钢材和水泥占全球产量的50%,消耗的木材占全球森林砍伐量的49%。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由于其能耗、原料消耗之大,产建筑节能的具体途径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发展绿色建筑,切实降低建筑能耗,尽快实现建筑材料的升级换代。据分析,将钢筋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可以节约钢材10%,将性能提高一个等级,可以节约用量30%,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地球0.5%的森林采伐量。所以在新建、改建、扩建建筑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节材技术、使用低碳设备,提升材料等级,这当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建筑节能的具体途径有两个方面:
二是降低建筑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建筑相关能耗,即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因此,不论是对建筑物的建造过程,还是使用过程,建筑节能都凸显出很高的战略价值与经济价值。二是降低建筑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建筑相关能耗,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推广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推广绿色施工。绿色首先要要求企业结合创建现场文明工地活动,从降低扬尘(土方施工扬尘高度<1.5m,结构施工<0.5m)、减少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做好施工垃圾处理(每万平米建筑不超过400吨,利用回收率30%)、定额施工节用水(循环水的再利用率>30%)等关键环节抓起。加强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首先要要求企业结合创建现场文明工地活动,从降低扬尘(土方
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施工要遵循“分类指导、行业推进、企业申报”和“严格标准、过程监控、评价验收,总结提高”的原则,紧紧抓住企业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战略任务,前瞻部署,持续攻关,依靠科技进步和工艺创新,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抢占未来绿色发展先机。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施工要遵循“分类指导、行业推进图绿色施工总体框架图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三是以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广应运“四新”技术。
建筑业是个传统产业。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技术。建筑业虽然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却是科技成果和节能减排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场所。三是以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广应运“四
要逐步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在企业资质标准和工程质量标准中,应进一步体现企业管理技术、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企业效益等内容。”
“要建立以专利、专有技术和工法等主要内容的建筑业技术进步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企业技术进步水平评价活动。”要逐步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在企业资质标准加强企业知识管理和全员素质培养,走“人才兴业,知识强企”之路,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3四加强企业知识管理和全员素质培养,走“人才兴业,知识强企”之路在经济学上,增长靠各种生产要素起作用。一是自然资源,二是资本,三是普通劳动,四是人力资本,就是人的技能和知识。
首先,企业家要用现代管理观念提升自己。企业最大的危险在于发展战略失误,企业家最重要的能力是战略决策能力,作为市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建筑业企业,更要如履薄冰,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在经济学上,增长靠各种生产要素起作用。一是自然资源,二是资本其次,是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中,把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关键的是突出培育造就建筑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建和谐,共享发展成果。其次,是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中,把知识管理和人才三是大力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依靠企业价值观来凝聚思想,依靠诚信理念来规范行为,依靠品牌建设来提升竞争力,以CI形象展示外在表现,以科学管理为内在要求,以团队建设为重点对象,来实现建筑业“重价值、讲诚信、树品牌”。三是大力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积极推动和促进“四化”建设,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加快建筑业国际化进程,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目标3五积极推动和促进“四化”建设,是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加快建筑业1.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指采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要求建筑企业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1.建筑工业化
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建筑工业化是为了满足二战后急剧增加的住宅量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侧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建设工期;
第二代建筑工业化则在关注“数量”和“速度”基础上,开始关注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和成本;
第三代建筑工业化则以大规模通用体系为特征,以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和建筑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化供应为产业化组织模式,重点关注建筑构配件和建筑产品的节能和环保性能,减少物耗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①
建筑业粗放经营、浪费比较严重,未能形成规模经济;
②
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贡献率低;
③
建筑标准化,构配件标准化、体系化和通用化程度较低;
④施工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一直存在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材料浪费多,高空作业多等“五多”现象;
⑤建筑节能和环保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结构设计要多样
功能适用要现代制造分工要合理
现场施工要环保积极推进“四化”即:积极推进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和项目管理科学化。结构设计要多样积极推进“四化”2.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是继工业革命浪潮后,当今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建筑企业只有切实实现信息化,才能够真正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要素潜力,解放生产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我国建筑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大程度上在于建立良好的技术推广体制,而不仅仅是研发技术本身。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管理的有效平台。2.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是继工业革命浪潮后,当今最先建筑管理信息化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已历经了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二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的发展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建筑管理信息化包括两个层面:二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3.标准国际化工程建设标准的规范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接口技术,是工程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①
改革现行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混合体制;
②持续指导、支持企业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修订者,将新的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及时纳入标准体系,并在缔约自由的前提下选择适用标准。3.标准国际化③
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或区域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④加快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的外文翻译与宣传,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和实现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③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或区域标准化组织的4.人才职业化
早在2004年,全国科技工作大会就已将“人才、专利、技术标准”列为我国科技三大战略。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由此便可管窥一斑。4.人才职业化
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个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
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专门人才总量增长速度年均约为8%,GDP增长为9%,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3,即人才总量是每增长百分之一,拉动经济增长1.3%。另外从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每增长1%,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约1%,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只能拉动经济增长0.44%左右。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专门人才总量增长速度年5.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定位
建造师是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执业资格管理。国际上营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一般是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安全利益的管理者实行市场准入。它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条件。所以要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需参加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后,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注册,才能单独从事建造活动,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它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市场准入的一种执业行为。5.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定位建造师是国家对专业技术人
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一个特定的管理者。是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设置的一次性重要的组织领导岗位。正如《关于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过渡办法》中指出的:“项目经理岗位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的重要岗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规定:“项目经理是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自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一个特定的管理者。是企业在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关系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指出“建造师注册后,有权以建造师名义担任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建设部在《关于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过渡办法》中再次明确:“在全面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以后,仍要坚持推行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行办法》和去年刚刚颁布的《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都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在工程建设中要坚持和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关系关于建造师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和项目经理岗位职业资质管理的关系概括
一是要明确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是改革项目经理资质的行政审批制度,不是取消项目经理。
二是要看到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有利于提升项目经理岗位职业标准和整体素质要求、完善项目经理知识体系、加快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并不是取代项目经理。关于建造师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和项目经理岗位职业资质管理的关系概三是要弄清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是担任项目经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由于经验、业绩和综合能力等因素,即使是通过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并不一定都有能力胜任项目经理岗位,但这些人可作为后备力量,在实践中重点加以培养和锻炼。四是要坚持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从具有建造师或相应工程类专业执业注册资格的人员中挑选。当前急需要重点培养两类人才:一是决策与高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劳务层专业技术和特需工种的技能人才。最关键的是着力培养一批以建造师和工程类专业执业资格为主体,以国际杰出项目经理(IOPM)为形象大使的项目经理人才队伍。三是要弄清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是担任项目经理的必要条件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联动,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提高项目生产力水平、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保证3六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联动,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1.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大管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当管理目标所涉及的利益关系是关乎整个国家时,这种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其管理主体以政府监督管理为主;当管理目标所涉及的利益关系是关乎单个企业利益时,这种管理应当属于企业管理,其管理主体以企业制度管理为主;而当管理目标所涉及的利益关系是关乎具有经济和技术同一性的多个企业的共同利益时,这种管理属于行业管理,其管理主体以协会自律管理为主。1.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大管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2.三大主体合力协同,共推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项目生产力水平、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筑企业作为主体,是基本动力,是内因。但离不开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因为政府具有着调整生产关系,分配生产资源,制定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外部良好条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外部成本的重要作用。2.三大主体合力协同,共推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当前在建筑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在市场监管上体现强势手段,包括适时提高和调整人工单价,改革工程招投标制度,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监控中介机构操纵,最低标价中标、围标、窜标等不良状况。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有责任及时地反映市场和企业需求,并配合政府解决当前建筑行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做一些应该做并能做到的事情,只有这三种力量合力、多方协同、加强互动,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的发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主力军作用。特别是当前在建筑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在第五节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落脚点是塑造项目管理新的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创新发展方式与增强综合效益第五节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
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水平,促进和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方式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建筑产业集中度,形成总包、专业分包、劳务输出的产业内协作竞争机制;通过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和施工工艺创新,提高建筑业科技含量和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构筑形成规范、有形、公平合理的层次化竞争市场,以全面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和综合效益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水平,促进新内涵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新方式发展,增综合效益”。
“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质量为基、科技为源、管理为纲、绩效为佳、创新为魂、奉献为荣”。新的价值体系:新内涵“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质量为基、科技为源、管建筑产品优质经济效益合理社会效益显著总目标:建筑产品优质总目标:1.建筑产品优质
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实现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开一个酒店合同范例
- 基础装修协议合同范例
- 买驴合同范例
- 个人建材供货合同模板
- 2024年度瓷砖智能工厂建设购销合同
- 合同范例 君合
- 仓库租赁合同范例格式
- 买房交款合同范例
- 出租房压金合同范例
- 单位合同范例写范例
- 中小学-校园文明礼仪-课件
- 期中考试试题(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浙教版(2023)四年级上册信息科技-教学计划
- (新版)糖尿病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技术创新课件教学课件
- 第四章 光现象章节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个人简历模板(5套完整版)
-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解读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2024年北师大版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 银行业法律法规考试试卷(共四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