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通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1页
高考通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2页
高考通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3页
高考通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4页
高考通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一、选择题1.2022•兰州高中期末联考)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2.2022•惠州测试)右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人数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3.2022•潍坊质检)下面是1977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与录取人数统计图。导致图中1977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B.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4.2022•衡阳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非选择题5.2022•北京文综)“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驾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责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四幅图分别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方针、新时期的“希望工程”、扫盲教育和“文革”时期的教育现象。其中D项的内容对中国教育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导致了人才断层。2.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我国近几十年里扫除文盲、半文盲的情况。这是我国展开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教育立法取得进展的结果。3.答案:C解析:图中的有效信息是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巨大反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的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学停止招生,高等院校的发展受到影响。1977年,国家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大批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而未能参加高考的人报名参加考试,而当时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却很少,所以出现了图中所示情况。4.答案:B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教育为阶段斗争服务,属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方针应为B。A项是1983年邓小平的题词,C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的,D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均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5.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②提示:是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