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科研课题-福建农林大学课件_第1页
怎样选择科研课题-福建农林大学课件_第2页
怎样选择科研课题-福建农林大学课件_第3页
怎样选择科研课题-福建农林大学课件_第4页
怎样选择科研课题-福建农林大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题原则与选题途径一、选题原则

1必要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创造性原则4可能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6行情性原则

7优势性原则8发展性原则

前面4个(必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四大原则)为最基本、最必要的原则,缺一不可。选题原则与选题途径一、选题原则1.必要性原则

课题选择首先要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需要,也可以叫做需要性原则。研究课题必须面向实际,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科学外部的社会生产、经济和其它方面实际需要;二是科学内部的知识的发展状况的实际需要。1.必要性原则课题选择首先要满足社会需要和2.科学性原则

又称方向性原则,是指所选课题必须符合科学理论及客观规律,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根据。科学无禁区,选题有限制。因此,纯属迷信荒诞的课题不选,从根本上违反科学原理的课题不选。科学实践一再证明行不通的课题就不宜再去选了,否则就不是进行科学研究,甚至是伪科学的研究。2.科学性原则又称方向性原则,是指3.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包含着两层意思:要保证课题本身内在的先进性、新颖性,即课题确定是前人或他人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科学问题;要保证课题预期结果的独创性、突破性,即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发现或充实前人或他人没有发现的真理,或已经发现但不完全的真理。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包含着两层意4.可能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是指具备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选题才有预期成功的可能。从主观条件来看,研究人员在选题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做到量力而行,扬长避短。科研人员一般都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能力,灵活的战术技巧等等;从客观条件看,充分注意和考察研究课题是得以成功的物质技术基础,故应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给予保证。4.可能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是指具上述科研选题的4项原则,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需要性原则制约了科学研究的根本方向,即科研必须服务于社会和科学自身需要;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内在依据,即科研必须以经过科学实践反复检验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才能避免陷入歧途;创造性原则显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即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现象和新规律;可行性原则表征了科学研究的现实条件,即科研必须以主、客观条件的满足为前提,才能达到既定目标。上述科研选题的4项原则,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1.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问题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各省市已汇集成册,供研究人员从中进行选题。只要留心,定能找到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课题。

如:生产实践中,半悬集材索道捆木过程分析。捆木环节占集材工序时间最多,如何缩短捆木时间,实用价值高。二、选题途径1.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问题二、选题途径巴氏消毒法巴斯德·路易斯(1822-1895)(Louis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法国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巴斯德把封闭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试图杀死乳酸杆菌,又不把啤酒煮坏,终于找到“巴氏消毒法”:只要把酒(牛奶)放在50~60℃的环境里,保持30分钟,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此法至今使用。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巴斯德·路易斯(1822-1895)(LouisP2.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选题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商标、广告、电视字幕上,有喜用繁体字的倾向,由此产生多种用字错误、评论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对青少年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桃源峪悬索桥。2.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选题

在现实社会生活有一次,鲁班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快要摔倒的时候,抓住了一堆茅草。他一看,他的手被茅草划破了。他仔细测量了茅草,他发现这堆茅草的叶子上有很多又细又小的尖齿。他找来铁匠,按照茅草叶子的样子,做了一根长长的细条。拿着细条去砍伐大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鲁班说:“就叫它锯吧”。鲁班发明锯有一次,鲁班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快要摔倒的时候,抓住了一堆茅草3.从专业心得体会形成选题论题背景知识;将问题凝练语句表达,确定论文题目。如:结构力学中的图乘法,Vereshagin于1925年提出的,他当时为莫斯科铁路运输学院学生。3.从专业心得体会形成选题如:结构力学中的图乘法,Vere4.从自己兴趣的地方去选题

有兴趣的选题,会使人在收集、整理资料乃至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充满快乐。

如:索道/索桥/生态采运。4.从自己兴趣的地方去选题

有兴趣的选题,会使人在收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5.从文献综述研究进展选题

综述论文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综合述评是对某一特定课题科技发展水平的叙述分析、综合以及评论的情报性的科技研究产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5-8年,对我国工程索道科研方向进行综述或述评。5.从文献综述研究进展选题

6.怀疑已有理论观点和结论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理论、传统的观点和结论,寻找它们的缺陷和矛盾,然后,再设法证明这种怀疑是否正确。

如:索道专著在索道侧型设计中,研究弯折角、弯挠角与安全靠贴系数的计算规律,解决了索道的国际技术难题。

6.怀疑已有理论观点和结论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第二天,他又来到贝索家,说:谢谢你,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爱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光信号的速度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经过五个星期的努力工作,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呈现在人们面前。狭义相对论由来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

7.学术争论中所提出的问题学术争论在科学史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如:代数函数法3种悬索理论(抛物线、悬索曲线、摄动法)的计算误差争论不休,公证研究此课题,平息学术争论,学术价值高。

7.学术争论中所提出的问题燃素说:燃烧是一种分解过程,物质燃烧时释放出一种叫做“燃素”的东西;但燃素说解释不了金属燃烧后增重的事实。1775年,法国化学家A.L.拉瓦锡在氧的发现基础上,提出燃烧的氧化说。氧化说:物质燃烧(包括金属)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空气中氧的化合反应。它既解释了燃素说所能解释的所有现象,又解决了金属增重这个难题。燃素说与氧化说之争燃素说:燃烧是一种分解过程,物质燃烧时释放出一种叫做“燃素”

8.对前人著作或理论的讨论

对于前人或他人在科学上提出的开创性理论,常吸引一大批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详细讨论或检验。

如:东北林学院倪元增教授,1985《东北林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中,报道说索道可以搞优化设计,立即申报科研课题,立项→研究→完成→得奖。8.对前人著作或理论的讨论

对于前人或他人9.从新的角度认识已有成果同一问题,或众说纷纭、或有局部分歧、或几种观点针锋相对,大家各持己见。或赞成、或反对、或另辟路径。

如:在风景旅游区建设客运索道,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的研究课题,实用价值就高了。9.从新的角度认识已有成果10.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

研究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反常”现象,所出现的问题是预先实验设计中不应出现,或操作失误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这里所说的异常或反常,实际上只是相对于传统理论、习惯见解、流行看法的异常。因此,科研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如:人们发现天王星轨道的摄动现象与牛顿引力定律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海王星的发现。10.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研究工作中常会

11.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中选题

若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熟悉行业规范规程和生产实际,这种选题最为合适。选题工程化,参与工程项目和收集实际工程资料,可以做到真题真做。

如:武当山玄帝殿特殊吊装索道设计研究。

11.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中选题

若研究者具有12.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

(1)一门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的交叉结合。如生态采伐;

(2)各门科学相互交叉结合,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交叉结合;

(3)科学与技术、科学与艺术日益紧密结合;

(4)软科学、软技术大量出现;

(5)数学向一切科技领域渗透。如数学模型;

(6)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型学科向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渗透等。12.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1)一门

13.科学史上记载的难题

历代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同时也留下许多的难题。

如:国际上柔索多跨悬链线理论至今尚未解决。13.科学史上记载的难题陈景润(1933-1996)生于福建福州。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哥德巴赫猜想: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陈景润(1933-1996)生于福建福州。14.从学科发展的前沿去选题

随便做什么事情,都要跳到前线去作战,问题不是怎么赶上,而是怎么超过,要看准人家站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问题不能解决。————————李政道

如:福建农林大学全自动遥控跑车系列研发。

14.从学科发展的前沿去选题随便做什么事情,15.从跨学科中获得新的启示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角度不一,研究方法也各异,思维方法也不同。

王选院士是从跨领域研究中选题的突出代表。1958年王选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无线电系助教,一直在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1961年,从硬件转向软件,软硬件相结合研究;1976年,他负责“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1988年,经济日报社成为彻底废除了中文铅字印刷厂;1993年,国内99%报社和95%以上书刊印刷厂采用国产系统,掀起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中国市场。他1980年副教授,1984年教授。15.从跨学科中获得新的启示不同的学科对同巴斯德发现致病微生物是酒发酵变酸原因。一直在为手术感染率高,死亡率高苦苦思索的英国医生李斯特(1827-1912)

很自然地联想到,罪魁祸首会不会也是致病微生物?按巴斯德方法,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探索预防感染的无菌方法。外科消毒法1865年8月12日,一位叫格林列士的男孩因被马车撞倒而造成胫骨骨折。在医学史上,李斯特首次用浸过石碳酸的亚麻布绷带来包扎骨折病人的伤口。经过六个星期的定期更换,伤口完全愈合,手术终获成功!这样,一个全新的无菌手术方法诞生了,医院的感染率、死亡率从此大幅下降。巴斯德发现致病微生物是酒发酵变酸原因。外科消毒法1865年816.导师的意见或待研究课题

在科学研究中,认真听取导师意见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在请教导师时,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课题。16.导师的意见或待研究课题在科学研究中,选题原则与选题途径一、选题原则

1必要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创造性原则4可能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6行情性原则

7优势性原则8发展性原则

前面4个(必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四大原则)为最基本、最必要的原则,缺一不可。选题原则与选题途径一、选题原则1.必要性原则

课题选择首先要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需要,也可以叫做需要性原则。研究课题必须面向实际,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科学外部的社会生产、经济和其它方面实际需要;二是科学内部的知识的发展状况的实际需要。1.必要性原则课题选择首先要满足社会需要和2.科学性原则

又称方向性原则,是指所选课题必须符合科学理论及客观规律,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根据。科学无禁区,选题有限制。因此,纯属迷信荒诞的课题不选,从根本上违反科学原理的课题不选。科学实践一再证明行不通的课题就不宜再去选了,否则就不是进行科学研究,甚至是伪科学的研究。2.科学性原则又称方向性原则,是指3.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包含着两层意思:要保证课题本身内在的先进性、新颖性,即课题确定是前人或他人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科学问题;要保证课题预期结果的独创性、突破性,即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发现或充实前人或他人没有发现的真理,或已经发现但不完全的真理。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包含着两层意4.可能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是指具备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选题才有预期成功的可能。从主观条件来看,研究人员在选题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做到量力而行,扬长避短。科研人员一般都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能力,灵活的战术技巧等等;从客观条件看,充分注意和考察研究课题是得以成功的物质技术基础,故应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给予保证。4.可能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是指具上述科研选题的4项原则,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需要性原则制约了科学研究的根本方向,即科研必须服务于社会和科学自身需要;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内在依据,即科研必须以经过科学实践反复检验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才能避免陷入歧途;创造性原则显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即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现象和新规律;可行性原则表征了科学研究的现实条件,即科研必须以主、客观条件的满足为前提,才能达到既定目标。上述科研选题的4项原则,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1.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问题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各省市已汇集成册,供研究人员从中进行选题。只要留心,定能找到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课题。

如:生产实践中,半悬集材索道捆木过程分析。捆木环节占集材工序时间最多,如何缩短捆木时间,实用价值高。二、选题途径1.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问题二、选题途径巴氏消毒法巴斯德·路易斯(1822-1895)(Louis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法国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巴斯德把封闭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试图杀死乳酸杆菌,又不把啤酒煮坏,终于找到“巴氏消毒法”:只要把酒(牛奶)放在50~60℃的环境里,保持30分钟,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此法至今使用。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巴斯德·路易斯(1822-1895)(LouisP2.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选题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商标、广告、电视字幕上,有喜用繁体字的倾向,由此产生多种用字错误、评论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对青少年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桃源峪悬索桥。2.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选题

在现实社会生活有一次,鲁班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快要摔倒的时候,抓住了一堆茅草。他一看,他的手被茅草划破了。他仔细测量了茅草,他发现这堆茅草的叶子上有很多又细又小的尖齿。他找来铁匠,按照茅草叶子的样子,做了一根长长的细条。拿着细条去砍伐大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鲁班说:“就叫它锯吧”。鲁班发明锯有一次,鲁班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快要摔倒的时候,抓住了一堆茅草3.从专业心得体会形成选题论题背景知识;将问题凝练语句表达,确定论文题目。如:结构力学中的图乘法,Vereshagin于1925年提出的,他当时为莫斯科铁路运输学院学生。3.从专业心得体会形成选题如:结构力学中的图乘法,Vere4.从自己兴趣的地方去选题

有兴趣的选题,会使人在收集、整理资料乃至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充满快乐。

如:索道/索桥/生态采运。4.从自己兴趣的地方去选题

有兴趣的选题,会使人在收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5.从文献综述研究进展选题

综述论文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综合述评是对某一特定课题科技发展水平的叙述分析、综合以及评论的情报性的科技研究产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5-8年,对我国工程索道科研方向进行综述或述评。5.从文献综述研究进展选题

6.怀疑已有理论观点和结论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理论、传统的观点和结论,寻找它们的缺陷和矛盾,然后,再设法证明这种怀疑是否正确。

如:索道专著在索道侧型设计中,研究弯折角、弯挠角与安全靠贴系数的计算规律,解决了索道的国际技术难题。

6.怀疑已有理论观点和结论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第二天,他又来到贝索家,说:谢谢你,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爱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光信号的速度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经过五个星期的努力工作,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呈现在人们面前。狭义相对论由来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

7.学术争论中所提出的问题学术争论在科学史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如:代数函数法3种悬索理论(抛物线、悬索曲线、摄动法)的计算误差争论不休,公证研究此课题,平息学术争论,学术价值高。

7.学术争论中所提出的问题燃素说:燃烧是一种分解过程,物质燃烧时释放出一种叫做“燃素”的东西;但燃素说解释不了金属燃烧后增重的事实。1775年,法国化学家A.L.拉瓦锡在氧的发现基础上,提出燃烧的氧化说。氧化说:物质燃烧(包括金属)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空气中氧的化合反应。它既解释了燃素说所能解释的所有现象,又解决了金属增重这个难题。燃素说与氧化说之争燃素说:燃烧是一种分解过程,物质燃烧时释放出一种叫做“燃素”

8.对前人著作或理论的讨论

对于前人或他人在科学上提出的开创性理论,常吸引一大批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详细讨论或检验。

如:东北林学院倪元增教授,1985《东北林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中,报道说索道可以搞优化设计,立即申报科研课题,立项→研究→完成→得奖。8.对前人著作或理论的讨论

对于前人或他人9.从新的角度认识已有成果同一问题,或众说纷纭、或有局部分歧、或几种观点针锋相对,大家各持己见。或赞成、或反对、或另辟路径。

如:在风景旅游区建设客运索道,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的研究课题,实用价值就高了。9.从新的角度认识已有成果10.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

研究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反常”现象,所出现的问题是预先实验设计中不应出现,或操作失误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这里所说的异常或反常,实际上只是相对于传统理论、习惯见解、流行看法的异常。因此,科研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如:人们发现天王星轨道的摄动现象与牛顿引力定律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海王星的发现。10.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研究工作中常会

11.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中选题

若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熟悉行业规范规程和生产实际,这种选题最为合适。选题工程化,参与工程项目和收集实际工程资料,可以做到真题真做。

如:武当山玄帝殿特殊吊装索道设计研究。

11.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中选题

若研究者具有12.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

(1)一门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的交叉结合。如生态采伐;

(2)各门科学相互交叉结合,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交叉结合;

(3)科学与技术、科学与艺术日益紧密结合;

(4)软科学、软技术大量出现;

(5)数学向一切科技领域渗透。如数学模型;

(6)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型学科向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渗透等。12.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1)一门

13.科学史上记载的难题

历代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同时也留下许多的难题。

如:国际上柔索多跨悬链线理论至今尚未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