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自来水的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桶装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哪一种试剂来鉴别()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2、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A.加热溶解 B.趁热过滤 C.蒸发结晶 D.降温结晶3、在相同的状况下有A、B两种气体,若VA=VB,质量mA<mB,则()A.MA=MBB.MA<MBC.nA>nBD.nA<nB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46gNO2和N2O4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20gNaOH固体溶于1L水可制得0.5mol/L氢氧化钠溶液D.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5、下列表格中各项都正确的组是()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A烧碱小苏打BaSO4干冰B纯碱CaCO3NH3•H2OFeC明矾食盐石墨醋酸DKOHCuSO4熔融MgCl2氯水A.A B.B C.C D.D6、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①用5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晶体④用250mL容量瓶配制250mL0.2mol/L的NaOH溶液⑤用坩埚蒸发NaCl溶液⑥用烧杯溶解KNO3晶体A.①⑤⑥B.③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④7、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A.T2O和H2O B.O3和O2 C.CO和CO2 D.12C和13C8、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gC3H6、1g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根据图判断M气体可能是A.C3H4 B.CO2 C.CO D.H2S9、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合作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由离子构成,下列有关K3C60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1molK3C60中含有63mol离子B.K3C60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3:1C.K3C60的摩尔质量是837D.K3C60应简化为KC2010、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符合要求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为防止氢气损耗应该先加热后通氢气C.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前,先检查是否漏水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沿试管倾斜方向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液体暴沸伤人11、下列反应中符合离子反应H++OH-=H2O的是A.稀硫酸与稀氨水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C.浓硝酸与氢氧化钡溶液D.盐酸与氢氧化铁胶体反应12、铝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HNO3=Al(NO3)3+NO↑+H2O,若配平方程式后,HNO3的计量系数应该是()A.2B.4C.6D.813、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①加水溶解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Na2CO3⑥过滤A.①⑤②⑥④③ 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②④⑥⑤③ D.①②⑤⑥④③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B.1g甲烷和1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1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D.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15、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D.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16、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B.“碳纳米泡沫”中的碳原子是胶体C.“碳纳米泡沫”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17、当一束可见光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硫酸铜溶液③稀硫酸④稀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醋酸与氨水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B.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C.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D.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19、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 D.①②③20、某溶液中只含有下列四种离子Fe3+、SO42-、Cl-和M离子,经测定Fe3+、SO42-、Cl-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4:3,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A.Mg2+ B.Al3+ C.Ba2+ D.Na+21、实现下列变化,一定要加入其它物质作氧化剂的是A.Zn→ZnCl2 B.Cl2→HClOC.CaCO3→CO2 D.CuO→CuSO422、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BCl3 B.NH3 C.H2O D.CCl4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溶液的溶质可能由下列离子组成:H+、SO42-、CO32-、Cl―、Na+、Ba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做如下实验来确定溶液的成分: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②向①中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将足量稀盐酸加入①的沉淀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依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2)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3)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4)如果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离子,应选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A.稀硝酸B.Ba(NO3)2C.AgNO3D.Na2CO3(5)写出中沉淀消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24、(12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物质,可能含有CuSO4、Na2SO4、KNO3、NaNO3、Na2CO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没有溶解。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25、(12分)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mL0.5mol·L-1NaOH溶液备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胶头滴管。(2)该同学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则称取的总质量为_______克。(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填充所缺步骤。A.在盛有NaOH固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B.将烧杯中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C.用少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D.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__________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________________。E.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4)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①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②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③配制过程中遗漏了(3)中步骤C④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2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取并收集两瓶干燥纯净的氯气。为防止换集气瓶时生成的氯气污染空气,设计了如下装置:(1)写出Ⅰ装置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Ⅱ中盛放的药品是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Ⅲ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应盛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开始后,先________a,_________b(填“关闭”或“打开”,下同);当集满一瓶氯气时,为减少换集气瓶时氯气的外逸,再_________a,________b,换好集气瓶后,继续收集氯气。(4)兴趣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①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水(5)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7、(12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其它成分未列出)编号①②③④⑤⑥名称天然气白酒醋酸小苏打消石灰铜线成分CH4C2H5OHCH3COOHNaHCO3Ca(OH)2Cu(1)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是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④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④治疗胃酸过多(主要成分为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澄清的⑤溶液检验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一定量的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0.03mol二氧化碳和0.04mol水,其蒸汽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氢气密度的30倍。(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其分子组成,A的类别可能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3)A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其H-NMR(氢核磁共振)谱图显示有三组吸收峰,请写出A在铜催化下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

因纯净水销售中不含氯离子,而自来水中含氯离子,所以向两样品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变浑浊的自来水,反之是纯净水,而A、B、C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D。2、C【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先将其加热溶解,在趁热过滤,最后降温结晶,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蒸发结晶;综上所述,本题选C。3、B【解析】

相同的状况下有A、B两种气体,根据n=V/Vm可以知道,若VA=VB,则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nA=nB,故C、D错误,根据M=m/n可以知道,若质量mA<mB,则MA<MB,所以B正确,A错误。故选B。4、B【解析】

A.在标准状态下,水为非气态,11.2L水的物质的量并不等于0.5mol,故A错误;B.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组合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3mol原子,即3NA个,故B正确;C.20gNaOH固体溶于1L水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水的体积,即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并不是1L,故C错误;D.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2g÷32g/mol=1mol,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2mol,原子个数为2NA,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需要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③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5、A【解析】

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详解】A项、烧碱为氢氧化钠为碱,小苏打为碳酸氢钠为盐,硫酸钡熔融导电属于电解质,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各物质符合物质类别概念,故A正确;B项、纯碱为碳酸钠,碳酸钠是盐,铁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项、明矾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是盐类,石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C错误;D、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判断,熟练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是解题关键。6、B【解析】

①用50mL量筒取5.2mL稀盐酸,产生的误差较大,应该选用10mL量筒量取,故①错误;②苯和四氯化碳互溶,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故②错误;③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晶体,故③正确;④容量瓶是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的仪器,用250mL容量瓶能配制2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故④正确;⑤蒸发NaCl溶液应该选用蒸发皿,故⑤错误;⑥溶解固体物质可以在烧杯中进行,也可以在试管中进行,因此可以用烧杯溶解KNO3晶体,故⑥正确;故选B。7、D【解析】分析:根据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分析。详解:A.T2O和H2O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故A错误;

B.O3和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CO和CO2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故C错误;

D.12C和13C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D。8、C【解析】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公式PV=nRT=可知,当V,m,T一定时,P与M成反比。所以0.8×M(C3H6)=1.2M;所以M=28g/mol,所以选项是C。9、B【解析】

A.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由3个K+和一个C603−构成,所以1molK3C60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4mol离子,故A错误;B.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由3个K+和一个C603−,K3C60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3:1,故B正确;C.K3C60的摩尔质量是837g/mol,故C错误;D.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由3个K+和一个C603−构成的,不能写成KC20,故D错误;答案选B。10、B【解析】

A.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操作合理,故A正确;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氢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然后再加热,故B错误;C.带有活塞的仪器,为防止漏水,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故C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则加热时不停沿试管倾斜方向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液体暴沸伤人,故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操作、实验安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11、C【解析】试题分析:A项:稀氨水的主要成分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故错;B项:还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故错;D项:氢氧化铁是不溶物,不能拆开,故错。故选C。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点评:离子反应的实质是能代表一类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2、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铝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HNO3=Al(NO3)3+NO↑+2H2O,则HNO3的计量系数应该是4,故答案为B。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13、D【解析】

粗盐中除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是过量的,过量的除杂试剂也属于杂质,需除去。BaCl2过量时,需用Na2CO3除去,Na2CO3过量时,需用盐酸除去,因此,三者的加入顺序为:先加BaCl2(②),再加Na2CO3(⑤),最后加盐酸(④)。另外,起初需将粗盐溶解,即①应是第一步操作,在加盐酸前,需过滤(⑥),以防盐酸将CaCO3、BaCO3溶解;最后一步操作是“加热蒸发得到晶体”。从而得出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⑥④③。故选D。14、B【解析】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根据N=nNA=NAm/M来计算;C.根据m=nM来计算;D.根据公式V=nVm=mVm/M来计算。【详解】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等于16:32=1:2,故A错误;B.根据N=nNA=mNA/M可知,1g甲烷和1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1/16×5NA):(1/32×2)=5:1,故B正确;C.根据m=nM可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6:32=1:2,故C错误;D.根据公式V=nVm=mVm/M可知,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mVm/16):(mVm/32)=2:1,故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根据气态方程:PV==nRT及n=m/M、m=ρV可知,P×M==m/VRT=P×M=ρRT,当P、T一定时,M与ρ成正比。15、C【解析】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中氢气是还原剂,故A错误;B.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如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S和水,硫化氢中的硫被氧化,而二氧化硫中的硫被还原,故B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变化,故C正确;D.可能同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NaOH的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要注意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外延的掌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同一反应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产物,也可以是同一种产物。16、C【解析】

A.“碳纳米泡沫”中,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一种新型的碳单质,A叙述错误;B.“碳纳米泡沫”中的碳原子颗粒直径约6到9nm,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B叙述错误;C.“碳纳米泡沫”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叙述正确;D.“碳纳米泡沫”为分子形式,金刚石为原子晶体,性质不相同,D叙述错误;答案为C。17、C【解析】

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有尘埃的空气、稀豆浆均属于胶体,当光速通过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硫酸铜溶液、稀硫酸不是胶体,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答案选C。故选C。18、A【解析】试题分析:A、醋酸与氨水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正确;B、次氯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用化学式表示,错误;C、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电荷不守恒,错误;D、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漏掉氢氧根和铜离子的反应,错误。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9、D【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蒸馏装置,可分离沸点不同相互溶解的液体混合物;②为蒸发装置,可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混合物;③为过滤装置,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混合物,上述实验装置均能用于分离物质,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解题关键:把握实验装置及分离方法,注意实验装置及实验技能的培养。20、A【解析】

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其带有的电荷数的乘积就是该离子带有的电荷总数,溶液中阳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有的负电荷总数,离子可共存,不发生反应,据此解答。【详解】假设Fe3+物质的量是2mol,则SO42-物质的量是4mol,Cl-物质的量是4mol,M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Fe3+带有的正电荷的物质的量是2mol×3=6mol,SO42-与Cl-带有的负电荷的物质的量是4mol×2+4mol×1=12mol,负电荷总数比正电荷多,说明M离子带正电荷,(12-6)÷3=2,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有Mg2+、Ba2+,由于Ba2+与溶液中SO42-会反应形成BaSO4沉淀,不能共存,所以不能含有Ba2+,则M离子就是Mg2+,选项A合理。【点睛】本题考查溶液成分判断的知识。溶液呈电中性是解答该题的基础,同时要清楚溶液中离子之间可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21、A【解析】A试题分析:A、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B、可通过Cl2与H2O反应实现,无需加入氧化剂,故B错误;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22、D【解析】

共价化合物中,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合价判断,在化合物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化合价|。【详解】A.BCl3中,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3+3=6,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7+|-1|=8,没有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B.NH3中,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5+|-3|=8,H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1+|-1|=2,没有都是8电子结构,故B错误;C.H2O中,O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6+|-2|=8,H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1+|-1|=2,故C错误;D.CCl4中,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4+|-4|=8,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7+|-1|=8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SO42-、CO32-、Na+H+、Ba2+Cl-BCBaCO3+2H+=Ba2++H2O+CO2↑【解析】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则含SO42-、CO32-中的一种或都有,则一定没有Ba2+;②将①中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为AgCl,但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Cl-;③将①中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SO42-、CO32-,则没有H+,因溶液不显电性,则一定含Na+;综上所述:(1)一定含SO42-、CO32-、Na+;(2)一定没有H+、Ba2+;(3)可能含有Cl-;(4)若要确定Cl-是否存在,应首先排除SO42-和CO32-的干扰,故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钡除去SO42-和CO32-,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故答案为BC;(5)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气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24、Na2SO4、MgCl2CuSO4、Na2CO3KNO3、NaNO3【解析】

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钡是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Mg(OH)2是白色不溶性物质分析。【详解】(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没有溶解,则该沉淀是BaSO4,一定含有Na2SO4,一定不含Na2CO3,因为碳酸钡可以溶于硝酸中,反应会放出CO2气体,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Mg2+,产生的白色沉淀是Mg(OH)2,原固体中含有MgCl2。由于题目涉及实验中没有进行有关K+、Na+及NO3-的检验及各种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NO3、NaNO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2SO4、MgCl2,一定没有CuSO4、Na2CO3,可能含有KNO3、NaNO3。【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组成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结合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结合各种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在物质的存在确定物质的存在。25、500mL容量瓶33.1洗涤烧杯和玻璃棒1~2cm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③④【解析】

(1)欲配制480mL0.5mol·L-1NaOH溶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答案:500mL容量瓶。(2)按配制500mL溶液计算NaOH的质量,即m(NaOH)=0.5L×0.5mol·L-1×40g·mol-1=10.0g。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10.0g。烧杯质量为23.1g,则称取的总质量为10.0g+23.1g=33.1g。答案:33.1。(3)配制时的操作顺序是:计算所需NaOH的质量,称量所需NaOH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的容量瓶中,再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盖上塞子,反复摇匀即可。答案:洗涤烧杯和玻璃棒;1~2cm;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4)①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不影响溶液的配制浓度;②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③配制过程中遗漏了(3)中步骤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液浓度偏低;④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浓度偏低;答案:③④。26、MnO2+4HCl(浓)MnCl2+Cl2↑+2H2O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浓硫酸关闭打开打开关闭②③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解析】

利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取Cl2,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氯化钠溶液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选择干燥剂不仅要考虑吸水效率,更要考虑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弹簧夹a下方的气球可暂时贮气,平衡气压等作用,通过开、关弹簧夹a、b来更换集气瓶,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由此分析。【详解】(1)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取Cl2的常用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和HCl气体,因Cl2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HCl易溶于水,所以氯气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就是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不仅吸水效率高,而且不和Cl2反应,所以装置III应盛放浓硫酸。(3)为了防止氯气外逸,在更换集气瓶时必须关闭弹簧夹b,关闭b后气压会增大,打开a,就是让气球暂时贮存部分氯气以平衡气压。所以实验开始后,先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当集满一瓶氯气时,再打开弹簧夹a,关闭弹簧夹b,换好集气瓶后,继续收集氯气。(4)①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浓NaOH溶液能充分吸收氯气;②Cl2在浓硫酸中既不发生反应也不溶解,所以浓硫酸不能吸收Cl2;③Cl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而且溶解的Cl2只有部分与水反应,所以水不能完全吸收Cl2,答案选②③。(5)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因而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27、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l2+2Br-===Br2+2Cl-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保证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解析】

A中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生成的氯气通入B和C中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溶液变为棕红色,说明氯气置换出了溴;要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只需要将C中的溴放入D中观察现象即可,据此解答。【详解】(1)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也说明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故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