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2.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民主运动的推动 B.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3.古希腊哲学家中,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但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A.探究人的问题B.注重人的道德C.树立人的尊严D.强调人的价值4.下图中相关信息解读准确是A.①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已初见成效B.②列强设立的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C.③日本推进明治维新与侵略邻国同步D.④中国主权受损,社会性质发生剧变5.晚清人士曾评价某书“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该评价针对的是A.林则徐《四洲志》 B.魏源《海国图志》C.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D.梁启超《变法通议》6.徐继畬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7.“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以上文字当出自: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8.《尚书·洪范》载有“帝赐大禹九畴”等内容。汉代学者通常将“帝”视为天帝,将此解释为“天帝赐天命于禹”:宋儒则认为“帝”就是“帝尧”(即“尧”),将此解释为“尧禅王位于禹”的儒家道统典故。这一变化反映出宋儒A.着力构建君主重德文化 B.更加注重张扬历史传统C.特别重视皇权合法传承 D.力图揭示历史本来面目9.南朝刘宋时期,谢灵运的“田园别墅”一改汉代“千树橘”的单一经营,变成粮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种经营格局,“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反映出“田园别墅”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具有鲜明的自然经济特色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使世家大族生活日益腐化10.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11.下图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A.自由主义的兴起 B.英国国有化政策C.凯恩斯主义失灵 D.“福利国家”制度12.如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A.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C.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13.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14.周恩来强调:“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并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帝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实践②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③日内瓦会议瓦解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④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恰当的是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B.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C.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16.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这说明A.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 B.西南建设主导抗战进程C.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 D.西南落后面貌得以扭转17.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进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进程二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进程三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18.1882年4月18日,达尔文病逝,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了牛顿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A.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深受牛顿经典力学的启发B.牛顿和达尔文分别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赶走了神”C.达尔文是地位仅次于牛顿的英国科学家D.达尔文的科学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理论基础19.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以下对四幅图片的“握手”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图四握手的主角是奥巴马和胡锦涛,两人首次会面商讨的主题之一应该有金融危机20.从春秋战国“文字异形”到秦朝“书同文字”的变化(下图所示),反映出①汉字开始走向成熟②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③中央集权的大一统趋势④从百家争鸣走向文化专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1.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A.人的全面发展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弘扬传统文化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22.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贡献2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现象始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24.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重新诠释了“仁”的概念,并将其与万有引力定律联系起来。他还声称由于地球正离太阳越采越远,因此人们也正在变小。他的证据是一只长笛,这个长笛是他根据古人的建议组装起来的,但他用后发现,与现代人的使用要求相比,笛子太长了。康有为的观点A.用西方文化正确诠释了中国文化B.没有真正地把握西方科学的内涵C.发展了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的兴趣D.在中学中找到了西方科学的源头25.2019年12月4日,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A.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 B.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C.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 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26.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敕令:“在每个星期天和圣日,除少数例外者,凡六岁和六岁以上者,每人都应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如有违犯,每次罚款3.4便士。”此命令折射的政策是A.重商主义 B.殖民扩张 C.自由贸易 D.闭关锁国27.如表中内容最合适用来论证的主题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28.“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29.为解决粮食收购问题导致的粮食供应的严峻形势,联共(布)中央从1928年发布指示,严厉批评了各地党、苏维埃和合作社组织以及党员个人在粮食收购工作中的懈息和迟缓。为贯彻指示,在各地组织武装征粮队,到处搜查,没收“余粮”,此举收到了成效。这表明苏联A.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B.通过集体农庄建设来解决农业问题C.新经济政策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D.工业化进程过快引发经济结构失衡30.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小说中的“红”代表了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 B.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C.欧洲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 D.新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问题:(1)将正确的字母填入图标的括号中A.公民法B.万民法C.十二铜表法(2)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法为什么不断完善和发展?(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道:“也许,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古代罗马法的看法。(4)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研究罗马法还可以借助哪些手段?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中叶,耶稣会士为在中日两国打开传教局面,遂以西医为百姓疗疾来赢得人心。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向中国译刊一大批西医著作,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康熙帝任用传教士为其治疗心悸症和上唇生瘤,获得奇效。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西医最初在日本传播时,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含药,颇得民心,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摘编自田毅鹏《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历史比较》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关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0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掀起“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在2019年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请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33.材料薛岳(1896——1998),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参与“围剿”红军。淞沪会战爆发后,薛岳主动请缨抗日,指挥过多次对日军的大规模会战。1938年6月,日本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兵分多路围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会战期间,薛岳抓住有利时机,在江西北部的万家岭地区巧设“口袋阵”,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一万余人,并俘获三百余人。万家岭大捷被誉为“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1939-1942年,他先后指挥三次长沙会战,采用“天炉战法”打退日军的疯狂进犯,大量歼敌,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主政湖南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工作,使湖南成为了大后方的坚强壁垒和物质供应基地。1946年6月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部向解放区进攻,后败退至台湾。——据《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家岭大捷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薛岳?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新中国前期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扫盲运动并非一般意义的文化教育,而是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塑造,是希望由此塑造农民对新国家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高科技水平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钻研,扫盲运动不可能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支撑,并非扫盲运动,排除D项。2、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中期出现妇女改革服装的热潮,社会根源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做工,传统服饰长裙容易使机器发生故障,产生危险,所以答案选B项,A、C、D三项只是重要原因而非社会根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3、B【答案解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A、C、D选项是其相同点。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苏格拉底则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4、C【答案解析】

据所学可知,1868年日本民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对外殖民扩张,1874年侵略台湾就是例证,C正确;据所学可知,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1861年,与①无关,A错误;列强设立的使馆区是北京东交民巷,而②是山东地区,与材料无关,B错误;④是甲午战后日本割占台湾,中国主权受损,但社会性质未发生剧变,D错误。5、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可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都是“伪经”,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政治上打击“恪守组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做了舆论准备,C项正确;林则徐《四洲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的书籍,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梁启超《变法通议》主张维新变法,没有否定古文经书,D项错误。6、A【答案解析】

材料“手稿中……使用了21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华夷观念开始受到了近代观念的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由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故B项错误。“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等同于崇洋,故C错误。材料所处时期确实开始向西方学习,但尚未成为时代的潮流,故D项错误。7、C【答案解析】

材料“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等信息可知,此材料出自《北京条约》,其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等五口为通商口岸,排除A;《虎门条约》没有涉及通商口岸的内容,排除B;《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四口通商口岸,排除D。故选C。8、A【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儒家的典故中,禅让的标准是德行,宋儒强调禅让实则是强调君主德行的重要,此即宋儒道统论的观点,故选A项;汉代学者和宋儒都是从《尚书》中寻找依据,只是解释不同而已,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据材料可知,尧禅位于禹,是儒家建构的一种典故,并不一定更加客观,排除D项。9、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田园别墅”“变成粮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种经营格局”,说明“田园别墅”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具有鲜明的自然经济特色,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A错误;经济中心的南移开始于“田园别墅”出现之前,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0、C【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的“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来看,说明唐中叶以后的土地转移主要是通过买卖来完成,这一转变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土地买卖会导致大土地所有制的扩大,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B项中的“根本转变”说法绝对,排除;经济重心南移与这一转变无关,排除D项。11、A【答案解析】

依据英国的崛起可知,自由主义兴起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二战后’的时间不符。A符合题意;二战后英国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国有企业迅速发展,B不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滞胀的状况,仍然采取凯恩斯主义会加剧经济滞涨的状态,因此凯恩斯主义失灵了,C不符合题意;二战后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并维护其统治地位,通过政府所推行各种社会福利措施,形成了“福利国家”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奉旨不缠足”可以得出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A正确;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说法不准确,排除B;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10年,是清末新政的影响,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结束,排除C;材料并不能反映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排除D。13、C【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的是开辟新航路,两者相同的是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对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改变有限,主要因为是其经济基础是封建经济。故C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的意义;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题目详解】14、B【答案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材料信息正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外交,故①正确;日内瓦会议参加国家主要是五大国,并非亚非国家,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是万隆会议的意义,故②错误;日内瓦会议没有瓦解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的破产是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③错误;日内瓦会议上,针对美国的阻扰,周恩来提出了六点建设性意见,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故B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15、C【答案解析】

有“新时代的光辉”应该是指近代资本主义潮流,结合所学可知,以哥伦布为代表的开辟了新航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洲社会的转型,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有新时代的光辉”,应排除。【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掌握。16、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1938—1942年”可知,这时期是抗战期间,因受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民政府把西南作为持续抗战的大后方,加大了西南交通建设,说明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故A项正确;西南建设对抗战进程不能起“主导”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没有体现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西南地区仅仅交通方面的建设不能扭转落后面貌,故D项错误。17、A【答案解析】

晚明赋役折银对农民、对农业、对农村的影响巨大,为古代经济带来新的影响,进而推动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故答案为A。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当时白银的储备情况,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反映雇佣关系,无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C项;表格内容看不出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18、B【答案解析】

达尔文和牛顿在各自领域的成就都打击了宗教,因此选项B正确;两者之间并未有相互启发,排除A;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法拉第的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理论基础,选项D排除。19、B【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开始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B符合题意;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这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这说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C不符合题意;图四握手的主角是奥巴马和胡锦涛,两人商讨的主题之一是金融危机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20、B【答案解析】

汉字多样化到形体的统一,反映了秦代建立统一帝国的内在要求,②④符合题意;①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成熟,排除;④文字的统一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1、A【答案解析】

从题目可知,蔡元培对新公民的要求是健全人格、政治觉悟、爱国意识、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故A项正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蔡元培所强调的内容,只是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故排除。所以选A。22、D【答案解析】

后者的邮票不仅体现出国民党抗战,还体现出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以及华侨华人的贡献,这些邮票呈现出不同阶层的抗战地位,故D正确;前者主要是中共抗战,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B错误;后者只是提到国民党抗战,还有其他方面的抗战史实,故C错误。23、D【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皇帝制度从秦朝开始,故答案为D;ABC都是奴隶社会,还没有皇帝制度,排除。24、B【答案解析】

康有为将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结合,但是存在生搬硬套的倾向,说明其没有真正把握西方科学的内涵,选项B正确;根据康有为对万有引力的解释可以看出,康有为准确的将西方科学知识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排除A;材料未体现康有为对中国人的影响,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5、D【答案解析】

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岐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势力不断在角逐,故D正确;北约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西方国家,排除A;有分岐并不代表瓦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盟,排除C。26、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伊丽莎白一世要求六岁以上儿童必须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这符合当时英王提出的重商主义思想,因为重商主义是指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发展对外贸易,保护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故答案为A;BCD的政策均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27、C【答案解析】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限制越来越多,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建立过程的渐进性,故选C;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其不彻底性,排除A;B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表格内容主要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不是保证中央权力,排除D。故选C。28、C【答案解析】

略【题目详解】从材料“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避免评判历史的单一化,故C正确。29、C【答案解析】

联共(布)批评地方在粮食收购方面的迟缓,随后以行政力量强制征粮,收到成效,结合材料时间,可以证明新经济政策采取的收购形式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选项C正确;1928年政府收购粮食行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不同,因此不属于恢复,排除A;通过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时期尚未大规模建立集体农庄,而且集体农庄建立的目的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选项B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30、A【答案解析】

根据“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小说中的“红”代表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故A正确;“黑”代表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排除B;C不符合题意,排除;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排除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解题的关键是“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状况”。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①(C)②(A)③(B)(2)原因: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有效的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统称为“公民法”;进入帝国时代后军事扩张人口的增加,协调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权利关系,屋大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敕令,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统称为“万民法”。(3)罗马法是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他们用理性即法律来规范社会生活;维系帝国的统治;体现了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并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罗马法也有其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体现了其等级间的差异。(4)还可以借助考古发现、档案、文献、著作、笔记、回忆资料检索和调查访问等。【答案解析】

(1)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它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以公元前3世纪中期为界,之前的罗马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公民,故叫公民法,之后的罗马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故叫万民法。故分别填:①(C)②(A)③(B)。(2)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罗马法律改革非常迫切:被征服者得不到法律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岀强烈不满;罗马版图扩展,国际交往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呼唤法律改革。法学家也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3)由材料“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可知,罗马法是罗马人的重要贡献,他们用理性即法律来规范社会生活,维系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曲,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但是罗马法也有局限性,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4)还可以借助考古发现、档案、文献、著作、笔记、回忆资料检索和调查访问等。32、(1)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