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立秋时_第1页
又是一年立秋时_第2页
又是一年立秋时_第3页
又是一年立秋时_第4页
又是一年立秋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又是一年立秋时

篇一:又是一年立秋时

2022年立秋时间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今年立秋的时间是2022年8月7日,农历六月十六。那么,2022年的立秋是什么时候呢?下面由的我为您解答,更多内容请关注。

立秋的意思

立秋英文翻译:theBeginningofAutumn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渐渐下降。

立秋三侯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清凉,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介绍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清凉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依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旧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风景。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说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防备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当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篇二:又是一年立秋时

2022年的立秋时间是什么时候

二十四节气早在数千年以前就已经被古人们所应用,时至今日仍旧是常用的知识。二十四节气歌更是从小到大都必背的,立秋也是秋天开始的预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下面由为大家介绍2022年立秋是几月几日。

公历:2022年8月7日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六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凉快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假如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假如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旧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厚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开阔,虽各地气候有区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天凉了,还应注意“水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切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伸展,这样才贴合秋季养生之道。

“秋后一伏热死人〞在立秋之后并没有尽快进入最清凉的时期,所以注意防暑避暑仍旧是不可忘掉的事情。

篇三:又是一年立秋时

2022今年立秋是几点又是一年立秋时。

以下是实用资料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2022今年立秋是几点,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2022年立秋是几点几分

2022年立秋时间:2022年8月7日15:39:58农历六月(小)十六立秋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天气依旧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旧存在。因此依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立秋吃什么水果解秋燥

1、哈密瓜

立秋之后,西瓜逐渐隐退,哈密瓜挑起了“当家瓜果〞大梁。哈密瓜有凉快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的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甜瓜起到“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能。

哈密瓜性凉,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患有脚气病、黄疸、腹胀、便溏、寒性咳喘以及产后、病后的人不宜多食。哈密瓜含糖较多,糖尿病人应慎食。

2、葡萄

立秋后养生要以防“秋燥〞为主,要多吃葡萄等滋阴的水果。葡萄富含葡萄糖、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中含较多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对身体大有好处。在食欲不佳时,吃葡萄有助开胃。

葡萄其性寒凉,因此糖尿病患者、便秘者少食,当脾胃不和、虚寒泄泻时应忌食。吃葡萄忌与海鲜、鱼、萝卜、四环素同食,以防加重腹泻病症。

3、龙眼

龙眼树成实于初秋,累累而坠,形状浑圆饱满,而果肉晶莹白净,因成熟于八月,又叫“桂圆〞。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说,可见龙眼具有堪比人参的营养和滋补功用,价钱却比人参平易近人得多,因而是南方民间极受欢迎的滋补佳果。

虽然常被拿来和荔枝相提并论,龙眼却不似荔枝般湿热,而是味甘、性平,因而多吃几颗也无妨,但上火、咳嗽者,不宜多吃。挑拣龙眼时,应注意剥开时果肉应透明无薄膜,无汁液溢出才是新鲜,而龙眼的蒂部不应沾水,否则易变坏。夏季将龙眼放入冰箱后食用,风味更佳。

4、西瓜

立秋,依照传统习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热,而且还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相传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大量人长了瘌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立秋之后吃西瓜。立秋后有胃病的人应避免食用冰镇的西瓜;孕妇特别不宜多吃冰西瓜,吃过多易引起腹泻或造成妊娠糖尿病等;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病人,食之过多后由于水分急剧增加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也不宜多吃。

5、桃子

秋天吃桃是“补秋膘〞,对身体也对比有好处,能滋阴润燥,桃的营养也对比好。中医认为,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能。咱们老百姓常说“桃养人〞也是这个原因,立秋食桃既表达了补虚防燥的食疗理念,又表达了果农们丰收的喜悦,预示着生活甜甜美美,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吃完蜜桃,孩子们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桃子充沛的水分,可以及时补充秋燥失去的水分!

6、柿子

立秋后柿子上市,多吃柿子可以缓解秋燥。柿子甜腻可口,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与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而且中医认为,柿子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等多种功能,适当食用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柿子中含有较多鞣质、果胶,在空腹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难溶性的硬块,即胃柿石。因此尽量在饭后1小时左右食用柿子。

2022年立秋饮食考前须知

秋季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能更佳。

慎吃秋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简单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立秋过后慎吃水果多饮鸡、鱼汤

立秋过后,进入水果丰收的季节,但吃水果并非多多益善,吃多了也会影响健康。

譬如: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患有肾炎、糖尿病、冠心病者应少食;

吃梨过多会伤脾胃、助阴湿,使胃肠功能失调,胃寒腹泻者应忌食;

葡萄含较多柠檬酸、苹果酸等,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立秋会带来“秋燥〞的有关疾病,应当多吃润肺的食物,饭前多饮鸡、鱼汤等。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萝卜、西红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立秋伊始早防“燥〞

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颇多。

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选中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

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枯燥的膨化食品,由于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多食无益。

又是一年立秋时。

篇四:又是一年立秋时

2022年立秋是早还是晚

今年的天气十分火热,先是洪灾,现在又是每天杲杲烈日。假如立秋了,有些地方的天气可能稍微能凉快点。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立秋是早还是晚〞,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文章在个人资料栏目,希望您关注与阅读。

立秋的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火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降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管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拣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2022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2022年立秋时间:2022年8月7日15:39:58,农历2022年六月(小)十六。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认为假如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清凉;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2022年立秋时刻为8月7日15时39分,是晚立秋,按老话,今年立秋以后是不是还要热一段。对此,气象专家认为,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及人类活动等,“立秋〞时刻早晚影响天气冷暖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气象专家曾做过验证,以北京1990年至1999年立秋状况来看,这10年中有5年是早立秋,5年是晚立秋,而气象资料显示,这10年中有9年立秋后平均气温超过了常年平均值。北京入秋时间一般在9月6日至9月26日之间。

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区别

一般而言,立秋多在阴历六、七月之交,因此立秋在阴历六月为早,阴历七月为晚。

而考量“凉热〞的时间段应当指的是阴历七月,这个和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我国古代还根据天干地支来纪月,节气就成了月份的起止点。立秋对应申月的开始,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七个月。另外,立秋又多出现在阴历六七月之交,所以人们就通过立秋早晚对比阴历七月凉热的关系。

立秋后会凉快吗

民间有“立秋3日凉风至〞的说法,但立秋后大部分地区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为主,降雨天气不明显,气温仍可达到31-33℃,日平均气温仍属偏高状态,天气依旧“闷热〞。但是,由于早晚和午间的温差变大,一早一晚人们的体感温度将比前几日偏低一些。

立秋后会出现秋老虎天气。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操纵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操纵下晴朗少云,日射猛烈,气温上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开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时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操纵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枯燥,阳光充沛,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再说,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立秋后,进入秋季,太阳的直射点从11°32′N南移到5°57′N。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白天时间缩短,日照时数日趋减少,给予北半球的光和热一每日减少。太阳辐射的减弱,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热量逐渐减少。而夜晚延长,地表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反而增多。由于地面吸收的热量逐渐少于地面散失的热量,气温开始出现由高转低的趋势。

立秋5大养生攻略

1.立秋后多吃蔬果

节后女性应当多吃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水果蔬菜。如,菠菜等绿叶蔬菜、橙汁、甜菜、西蓝花及西红柿。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体内有害物质排出。叶酸还能帮女人抗衰弱。

2.保证充沛睡眠

长假期间起居不规律,给身体留下各种“后遗症〞,节后应当及时补眠。由于女性激素每天、每周、每月都在不停变化,所需睡眠比男性更多。因此女性每天要保证8小时睡眠。

3.多做运动

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伸展等。每天40分钟以上的运动能燃烧脂肪,出汗可助排出身体废物,同时让肠胃蠕动增加,消化系统通畅,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上来。

4.自我按摩

晚上睡前进行腹部按摩,改善胃肠功能:用一只手的掌心贴附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温和地边按边摩擦,由肚脐渐渐均匀画圈至全腹,约80至100下,再倒回到肚脐,再按摩80至100下。

5.保持高兴的心情

立秋后上班族很简单患上畏惧上班症,主要是由于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大量人到了上班前就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对上班畏惧的心理,不愿或想上班。节后出现工作厌烦情绪是常的,但一定要及早调理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上。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等休闲方式进行自我调适,有利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上班族在节日后应尽快中止各种应酬,抓紧时间自我调理,规律睡眠、饮食,静心思考上班后应当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

立秋节气养生考前须知

衣:立秋穿衣需注意“春捂秋冻〞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保健专家提醒,“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猛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温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食:不宜大补少辛多酸

专家表示,经过一个漫长火热的夏季,人们的脾胃多有损伤,消化功能尚处于脆弱状态。因此,刚入秋不宜大补,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为秋冬寒冷季节进补打下良好基础。

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仍旧火热,市民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简单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好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当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