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_第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_第2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_第3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_第4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向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基挑战,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为宗旨,因此,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素质。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因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呢?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一: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目标明确: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未来公民的素质,所以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1、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信念。

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同时教师的行动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其次还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求他们坚决拥护和支持教育改革,自觉地本职工作和国家、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的投身到改革之中去。

2、具有厚实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师德:

教育是一种大众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所以要做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既教书育人,又为人师表,更要求教师在改革实践中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崇高的追求。为人师特别是现在的教师就要有厚重的文化修养,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善于、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3、主要目标<一>、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了解、认同并逐步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及途径,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全面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各种课程资源,形成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作用。加强教学设施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四>、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推进考试及学生素质评价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各科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以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五>、通过改革实验,进一步凸现校办学特色,推进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二: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本校实际对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让全体学生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2、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的解释者,所以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就是对新课程有新的认识。课程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些课改的目标,强调对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因此要求教师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双基",而且要重视整体发展的各种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能动作用。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方式,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诣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引导的教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参与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4、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以往教师都习惯于在某一个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教学,基础知识往往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基本知识的基本结构,很少的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难以获取学科以外的综合信息,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打破了学校教育由学科课程统一天下的局面,面对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同时要有较宽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除了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具有现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以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5、教师应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

钢要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无论实施新课改,还是开发校本课程,都要围绕三个维度进行,三个维度的提出,为教师由一个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需要教师要灵活的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选择补充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解知识及分析教材结构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有研究自己教学实践的信息与能力。

6、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来看,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的方式以及我们对教育质量的判断标准,总是和社会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的课程就要不断的进行调整,所以课程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教师做为推进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理解和应对社会进步带给学校的各种挑战,所以学校课程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和发展则是绝对的,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面对学生、面对新知识、面对学校变化的不断更新,这就要不断成长,教师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需要终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尽快进入专业化发展的轨道。三、课改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未来公民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同时让他们自强、自尊、自重、自爱,树立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同时要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坚持"文以载道"的原则,在教书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认识社会,怎样做人,从小确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应与时俱进,言传身教,以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以研究如何培训教师的"德"与"爱"为主题,提升自我形象。"在那种学校全体教师之间没有完全一致的地方,在那种彼此不互助并且彼此要求不严格的地方,在那种不情愿与自己同志真诚交谈的地方,在那种不善于与同志进行学术交流或不愿听从别人指教的地方——那儿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师的集体。"伟大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这段话阐述的正是教师集体以及形成这样一个集体的每一个教师的公众形象。虽然这段话的诞生距今遥远,但其内涵着的人文关怀、尊重个性、自主选择、能动发挥等思想,对于今天课改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仍有其强劲的指导意义。培训思路:在发扬团队精神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下,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形成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个性、情感、能力和爱好,关心和重视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合理选择,鼓励和支持教师开拓、进取、创新。培训目标:每个教师要做到有德、有爱、有学生意识、有对教育的思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精神,在自我完善的同时,提升自我形象。具体做法:"用心"用人,促使培训过程回归人本性和人性化。〔一、以"宽容、宽厚、宽松"的人文关怀,对待每一个教师。俗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一些指令性的"家规"教师应该不折不扣地遵守。但总有个别教师因种种原因动辄"犯规",而简单的谈话,生硬的批评或机械的扣罚,非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弄不好还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但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又会丧失原则。对此,我们的做法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宽容、宽厚、宽松"的人文关怀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我们经常深入到这样的老师中间,礼貌热情地与他们交谈,拉家常似地与他们谈生活、谈工作、交流感情,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征求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强调一个教师事事处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重要性,尽力做到言辞委婉亲切,让他们在不失情面的情况下心悦诚服地理解了领导的用意,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批评教育。同时,他们还从领导的人格力量中体味到领导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心中的那份愧疚会渐渐加深,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一改往日的散漫作风,精神振作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二、以"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文机制,评价每一个教师。对教师管理的研究,实际是对现代人的研究。新课程赋予新一代教师的是一片任由其自发挑战、自主实践、自由施展和自我完善的天空,因而传统的、模式化的、等级式的评价管理,对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几年来我校实施的校本评价,即:根据学校教师实际而研究出台的激励式发展性评价,为教师搭建了自由平等的竞争平台,以"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文机制评价每一个教师,有效地实现了教师个体的主动实践、自我调控和教师群体的多元支持、多元服务和多元监控,换来的是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实践与反思,并在不断的探索和进取中实现着一种可持续发展。在例行的评优、晋级、量化考评等教师们比较敏感和关心的问题上,"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文机制更得以鲜明的体现。全体在岗教师,人人有争先创优的权力,不管在哪个岗位,只要作出突出成绩,均被评为优秀等级,若受名额限制,我们也是在全员考评或民意选举的基础上公开择优。优者,是老师们公认的,是共同选举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三、以"爱才、用才、育才"的人文原则,激励每一个教师。新课程背景下,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一方面是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加上教师培养的开放性与选拔任用的社会化,这种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使广大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荷与压力。教师的才能各有不同,每个教师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但由于各自在学识、专长、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工作绩效也不尽相同。一校之长,在用人问题上,必须做到扬人之长、容人之短、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才能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为了有把握地做到知人善任,我们以"爱才、用才、育才"的人文原则,激励每一个教师,平时注意观察他们,准确了解他们的专长和心愿,尽量地安排他们从事喜好和擅长的工作,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尽情地发挥。例如:A老师是本校的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很热情,很敬业,很好强,可还不够专业。面对这个个性很鲜明的青年教师,学校领导首先和她做了倾心交谈,使她明白了教师的个性更多的应该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情,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思想上的转变,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在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教学讲座和系列性的教育研究中,她吸收了许多知名专家、优秀教师的理念,从而树立了服务的意识,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她扎实、认真地开展教育科研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迈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一步一个创新的火花,这个年轻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她分别在省校本培训现场会上和华师大校长培训班开幕式上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称赞,同时也光荣地被评为"区德育先进"和"区优秀班主任",所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区获奖。两年前,学校安排她担任级部组长,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鼓励极大地鼓舞了她工作的干劲;热情、敬业,加之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使这个个性强亮的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既有组织能力、又有影响力的优秀级部组长。

2、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课程概念,从被动的课程的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因此强调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是整体素质的提高,其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关键,所以学校应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的体会,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做指导,进行分析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践新课程的水平。

3、以科研为先导,校本教研、教科研相结合,造就适应新课程发展的教师队伍:

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由于知识不断更新,信息的大量集合,把教育推上了更新的台阶,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积极钻研业务,深入教改研究,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实践中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改,大胆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使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教学型人才向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发展。——以研究如何培训教师的"专"与"能"为主题,提升自我水平。教师的发展应该是积极的、能动的,而开发和调动其内在的能愿,必须从自身的需要入手。教师的需要比较复杂,且因人而异,概括起来说,一般都具有朴实的物质需要、稳定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自尊需要和实现人身价值的成就需要。因此,校本培训也必须因人而异,要认真研究教师的心理需要和工作动机,全方位地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服务,即: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站在时代的发展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的角度来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从思想上、观念上、行为上、方法上实施全方位的改革,这是走进课改之后,通过学习和研讨,全校教师达成一致的思想共识。培训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师的人本需要为前提,以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和行为为目标,以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研究能力为最终目的,在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师成为"自我实现人",提升自我价值。培训目标:具有时代育人观念,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以科研人的姿态看待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积极研究并勇于探索课改之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努力提高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做法:务实求真,促使培训内容体现专业性和多样化〔一、以观念的改革研讨为基本点,贯彻课改精神。首先是教育质量关,转变的焦点是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是社会人,学校应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人生价值的综合性角度去想,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孩子,注重其德、才、智、能及个性品质的整体性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师以及全社会应有的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其次是课堂教学观,转变的焦点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着力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基础上的大胆求异和跳跃发展,是教学转舵的关键;顺木之天性,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人本回归"的乐园,是目前最难实现却又是应该实现甚至必须实现的方面,这正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新型教学观。第三是教育评价观,转变的焦点是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生的发展充满差异,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按同一种速度、同一个标准或同一个模式发展,因此教育评价应由单一的一元化评价变为多项的多元化评价;评价的方式应不拘一格,只要有效,随时随地、随机随事,什么方式都可以。〔二、以备课的改革研讨为切入点,贯彻课改精神。充分体现"人本",让备课真正成为体现教师个性发挥和聪明才智的杰作。改革的两个要点分别在课前和课后,课前要备出教学思路,或知识上的,或方法上的,或技巧上的,或能力上的,目的是切实为执教服务;课后要写出感悟与反思,或成功,或失败,或收获,或遗憾,总之是为了日后的改进和提高。此项改革相比以前的程式化备课是难了些,对此老师们也曾叫苦连天。但随着课改的进程、观念的转变和学生个性的需求,老师们认识到了这样改的必要性,便知难而进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的确发挥了教师的内在潜质,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课堂教学。〔三、以教学方式的改革研讨为立足点,贯彻课改精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科规律,把学习的权力、学习的空间、学习的快乐真正地还给学生,把学生当做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流的个体。在教学中,实施角色换位,即: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让教和学变成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让"学生—讲台—老师"的传统模式变成"伙伴—合作—平等"的和谐模式,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担当学习舞台的主角,能动自主地获取知识搭建平台。方式一,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可取点有二:一是教师换位,把自己当成学生中普遍的一员,让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同时自己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二是换位后,老师既是伙伴,又是伙伴中的首席,在讨论问题时,和学生一样也谈自己的观点,当这个观点高出学生一筹时,伙伴就变成了指导者或学习的示范,对于学生,特别是那些中等以下的学困生,很有帮助。方式二,开创"开放式"教学空间,把获取知识的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挑战与应战中感受成功。"挑战与应战",指的就是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讨论,直至解疑。可取点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获知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对一切事情想追究个为什么,想了解个全过程,对其日后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将是一种能力的积淀。方式三,放手让学生主宰课堂,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可取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倾听他人意见的品质和团结合作的品质。方式四,从兴趣出发,创设鲜活情境,让学生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可取点有三:一是从兴趣出发,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特点;二是鲜活情境,容易吸引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引孩子入情入境;三是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诸如:音乐课、美术课、特别是信息技术课,极大地优化了课堂结构,丰富了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了教学效率。〔四、以教育机智的培训研讨为突破点,贯彻课改精神。教育机智是教师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才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二是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地、精确地、发人深醒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前者是脑的功夫,而后者便是嘴的功夫。提高教育机智,是全体教师的共同需要,因此,我们就把它作为"必修项"进行全员培训。学校以"成长的路"为主题,定期组织全员进行"二分钟演讲"活动,开始是学校提名演讲,后来是主动报名演讲,再后来是自由上台演讲。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从学科教学、教育科研、班级管理、分层转化、各类活动、课外实践等各个方面谈校本培训的收获,从而将练嘴与笔耕有机结合,练嘴,即现场演讲、当众表达;笔耕,即汇文成卷、互相传阅。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学校采用了当场点评、现设场景、现场提问、即时答辩的培训方法。当场点评和现场提问,是对点评者的培训,点评者必须有足够的经验、丰厚的才识、聪颖的智慧和应对的机智,才能点出水平、提出既有价值又有思考的问题;针对现设情景进行即时答辩是培训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听辨能力、快速的思维能力和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对答自如,从而对现设的情景和现象做出最佳处理。应该坦言,此项培训对一所基层学校的全体教师而言的确难度很大,实施以来,老师们从开始的胆怯、打触,到后来的习惯、自然,直至今天的自如、喜欢,走过了艰难的路程。教育机智的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教师口头评价能力的提高,用老师们的话说:胆量和功夫是在培训中练出来的,练胆,要勇敢地上,不怕人笑话;练嘴,要勇敢地说,不怕人纠正。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而艰巨的历史性工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它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持续性尤为显要。几年的校本培训实践,我们以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发展的运作过程为载体,通过对过程的研究,初步构建起"人文+人本"、"实情+实际"的培训框架。对于教师而言,其收获是可观的、全面的、发展的,是能促进个体欣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