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_第1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_第2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_第3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_第4页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河南中医学院2005至2006学年第一学期《中医基础理论》试题(A)学号:姓名:座号:系别:年级:专业: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计得分总分合计人:复核人:得分评卷人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温疫论》2.“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3.“肝火犯肺”是属于:()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4.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A.脑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C.冲脉为血海D.胃为水谷之海E.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5.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6.下列哪项不属于“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A.小便失禁B.早泄C.浮肿D.滑精E.带下清稀而多7.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A.皮肤B.孔窍C.肌肉D.关节E.血脉8.“命门火”实际上是指:()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E.以上都不是9.卫气营血病位传变,下列何种形式为逆传:()A.卫分到气分B.气分到营分C.营分到血分D.卫分到营分E.以上皆非10.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火”()A.目B.舌C.口D.鼻E.耳11.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A.心B.肝C.脾D.肺E.肾12.“诸风掉眩”皆属于:()A.风B.寒C.肺D.肝E.脾13.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肺与心B.肺与肝C.脾与肺D.肺与肾E.心与肾14.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A.饮食B.六淫C.七情D.瘀血E.疫疠15.下列哪种说法欠妥()A.气旺则津生B.津停则气虚C.气脱则津脱D.津枯则血燥E.津亏则血瘀得分评卷人二、试题类型: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类型说明: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16.中医的“证”包括:()A.病变的过程B.病变的原因C.病变的部位D.病变的性质E.邪正的关系17.“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A.生化作用B.滋润作用C.承载作用D.收敛作用E.受纳作用18.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易变性19.血的生理功能:()A.濡养B.调控体温C.温煦D.抗御外邪E.化神20.肺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血的生成B.津液的生成C.气的生成D.津液的代谢E.血的贮藏得分评卷人三、试题类型: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判断正确答案,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21.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中,以肝肺肾最为重要。(b)22.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故“实而不能满”。(b)23.“孤腑”即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A)24.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均可使血行不畅而瘀滞。(A)25.“中精之府”即肾。由于肾藏精,为封藏之本,故称。(B)26.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A)27.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B)28.临床见肌肉消瘦、四肢运动无力,主要责之于肝气血不足。(B)29.因血能生气,所以大出血时可导致气脱。(B)30.六淫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侵入。(A)得分评卷人四、试题类型:解词(每题2分,共6分)(类型说明:)3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32.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33.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又称以通治通。得分评卷人五、试题类型:简答题(共6分)(类型说明:)34.营卫二气有何异同(3分)35.肝的生理特性及其含义是什么(3分)肝主刚脏: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作用。肝主生发:肝具有生发阳气以启迪诸脏,调畅气机的作用。得分评卷人六、试题类型:论述题(共8分)(类型说明:)36.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4分)37.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4分)①脾胃: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②肺:肺主行水。③肾:肾为水脏,主津液。④津液代谢,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专业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一、A型题(每题1分,共15分)1B2C.3D4B5B6C7D89E10B11E12D13D14D15B二、X型题(每题2分,共10分)16BCDE17ACE18ABCD19AE20CD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5分)21B22B23A24A25B26A27B28B29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3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32.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33.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又称以通治通。五.简答题:34.答:同: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异: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剽疾滑利,易于流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属阴,卫属阳;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气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35.答:(1)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2)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升发阳气以启迪诸脏,调畅气机的作用。六、论述题36.答: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四点:①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为水类,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邪致病,多有沉重重着的感觉。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秽浊不清。如湿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②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水湿之邪重着粘滞,侵入人体,留滞不化,易滞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的升降。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不畅,故常见到胸闷脘痞、胀满等症状。外感湿邪,最易损伤或阻遏脾阳,导致脾阳不振,水湿内停,易见腹泻,水肿等症状。③湿性粘滞。粘滞。即粘腻阻滞之意,湿邪犯人,其粘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涩滞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涩滞不畅等;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长,易反复等。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于下部的症状,如下痢、带下、淋浊、下肢水肿等。37.答:①脾胃: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②肺:肺主行水。③肾:肾为水脏,主津液。④津液代谢,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逐条展开论述,否则扣1/2的分)"河南中医学院2005至2006学年第一学期《中医基础理论》试题(B)学号:姓名:座号:系别:年级:专业: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计得分总分合计人:复核人:得分评卷人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1.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2.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A.心神不足B.髓海空虚C.肝失疏泄D.肝升太过E.神不守舍3.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A.恐则气下B.悲则气消C.惊则气乱D.喜则气缓E.怒则气上4.肝在液为:()A.涎B.涕C.汗D.泪E.唾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谷气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汗B.尿C.粪D.呕吐物E.呼气7.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A.心主血脉功能B.肺主气的功能C.脾主运化功能D.肝的藏血功能E.肾的藏精功能8.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府:()A.脉B.女子胞C.三焦D.胆E.脑9.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A.心主血脉功能B.肾主骨的功能C.脾主运化功能D.肺主气功能E.肝主筋的功能1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11.“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治标E.以上都不是12.被称为“生痰之源”的脏器是:()A.肺B.脾C.肾D.心E.肝13.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4.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A.寒邪伤于肌表B.寒邪入中经脉C.寒邪自内而生D.寒邪直中脏腑E.寒邪侵及血分15.热因热用适用于:()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证C.真寒假热证D.阳偏盛的实热证E.阴偏盛的实寒证得分评卷人二、试题类型: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类型说明: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16.过劳包括:()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C.房劳过度D.安逸过度E.饮酒过度17.中医称肺为:()A.娇脏B.气之本C.水之上源D.华盖E.气海18.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血液的运行B.津液的输布C.津液的代谢D.气机的调畅E.血液的生成19.气虚可进一步导致:()A.血虚B.血瘀C.出血D.水停E.津泄20.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轻扬开泄B.善行数变C.主动D.易耗气伤津E.为百病之长得分评卷人三、试题类型: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判断正确答案,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21.证,是对机体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概括。(B)22.“孤腑”即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A)23.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B)24.火、暑、燥之邪伤人,均能导致津液耗伤。(A)25.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A)26.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B)27.“中精之府”即肾。由于肾藏精,为封藏之本,故称。(B)28.“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B)29.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均可使血行不畅而瘀滞。 (A)30.“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B)得分评卷人四、试题类型:解词(每题2分,共6分)(类型说明:)31.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生理状态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可协调,故称为心肾相交。3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此法适用于疾病的部分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32.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无邪”。得分评卷人五、试题类型:简答题(共6分)(类型说明:)34.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3分)答: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特征。如行痹的关节痛游走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35.肺主宣发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答:1)呼出体内浊气。(2)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3)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得分评卷人六、试题类型:论述题(共8分)(类型说明:)36.肝的主疏泄功能在消化过程中有何重要意义(4分)答:(1)调节脾升胃降。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将精微吸收转输,将糟粕排出体外,是以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来概括的。肝的疏泄正常,气机通畅条达,有助于脾升胃降,以利消化。疏泄失常,影响脾的升清,则为眩晕,飧泄;影响胃的降浊,则为呕逆,腹胀,便秘等。(2)分泌与排泄胆汁。胆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疏泄功能正常,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胆汁量少而稠,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或黄疸等症。37.试述“津血同源”和“血汗同源”及其临床意义。(4分)37.答:津液与血液,都源于水谷精微所化生。同时,津液能变化为血液,血液也可以变化为津液,二者互相转化。故曰“津血同源”。津血同源,而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伤津液,津液伤损则血液必虚,故曰“血汗同源”。临床意义:如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大量渗入于脉内,则形成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若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专业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一、A型题(每题1分,共15分)1B2C3A4D5C6D79C10D11B12B13E14D二、X型题(每题2分,共10分)16ABC17ABCD18AE19ABCDE20AC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5分)21B22A23B24A25A26B27B28B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31.心肾相交——生理状态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可协调,故称为心肾相交。3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此法适用于疾病的部分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33.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无邪”。五.简答题:34.答: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特征。如行痹的关节痛游走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35.答:1)呼出体内浊气。(2)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3)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六、论述题36.答:(1)调节脾升胃降。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将精微吸收转输,将糟粕排出体外,是以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来概括的。肝的疏泄正常,气机通畅条达,有助于脾升胃降,以利消化。疏泄失常,影响脾的升清,则为眩晕,飧泄;影响胃的降浊,则为呕逆,腹胀,便秘等。(2)分泌与排泄胆汁。胆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疏泄功能正常,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则胆汁量少而稠,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或黄疸等症。37.答:津液与血液,都源于水谷精微所化生。同时,津液能变化为血液,血液也可以变化为津液,二者互相转化。故曰“津血同源”。津血同源,而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伤津液,津液伤损则血液必虚,故曰“血汗同源”。临床意义:如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大量渗入于脉内,则形成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若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河南中医学院2008至2009学年第1学期《中医基础理论》试题(A)学号:姓名:座号:系别:年级:专业: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计得分总分合计人:复核人:得分评卷人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1分,共40分)(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内经》D.《千金要方》E.《神农本草经》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4.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A.脉B.女子胞C.三焦D.胆E.脑5.五脏功能中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的是:()A.肾B.脾C.肺D.肝E.心6.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冲脉、督脉B.任脉、带脉C.阳跷、阴跷D.冲脉、任脉E.阴维、阳维7.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A.浮络B.孙络C.经筋D.别络E.皮部8.脾其华在:()A.口B.唇C.发D.面E.爪9.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A.排出体内浊气B.宣发卫气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1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A.心B.肺C.脾D.肝E.肾11.与脾胃升降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心B.肝C.膀胱D.肾E.肺12.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E.液13.“诸风掉眩”皆属于()A.风B.寒C.肺D.肝E.脾14.“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E.三因制宜15.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16.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17.下列哪项不属于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A.气候反常B.环境污染C.社会因素D.暴饮暴食E.饮食不洁18:血府是指:()A.心B.脉C.脾D.冲脉E.肝19.主热的脉象是:()A.涩脉B.濡脉C.沉脉D.数脉E.浮脉20.面色青主病:()A.心B.肝C.脾D.肺E.肾21.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汗B.尿C.粪D.呕吐物E.呼气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3.以降为顺的脏腑是:()A.胃B.肾C.胆D.脾E.肝24.大肠传导作用是何种功能的延伸:()A.肺的肃降B.胃的降浊C.小肠的受盛D.小肠的化物E.小肠的泌别清浊25.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A.脉B.脑C.髓D.女子胞E.胆26.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27.一身气机的枢纽为:()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以上均非28.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29.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A.经别B.经筋C.正经D.奇经E.别络30.既属于病理产物,又属于病因的是:()A.疠气B.六淫C.七情D.瘀血E.劳逸31.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32.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A.元气B.卫气C.宗气D.营气E.谷气33.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房劳过度而耗伤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思虑无穷而暗耗34.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A.寒邪B.火邪C.风邪D.暑邪E.湿邪35.在亡阴、亡阳时,下列何种物质的耗损是一个关键:()A.气B.精C.血D.津E.液36.联结心主血脉和肺司呼吸的中心环节是:()A.元气B.宗气C.心气D.肺气E.肝气37.“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气虚泄泻E.寒湿泄泻38.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脾B.胃C.大肠D.小肠E.三焦39.治疗出血时,用益气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40.六淫中最易致肿疡的是:()A.风邪B.湿邪C.火邪D.燥邪E.寒邪得分评卷人二、试题类型:X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41.属性为阳的有:()A.温煦B.兴奋C.明亮D.潜藏E.滋润42.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为:()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缓慢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43.环境中影响发病的因素有:()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情志因素44.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45.结石的致病特点是:()A.多发于五脏B.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C.易阻滞气机D.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E.损伤脉络46.中医学又称肺为()A.娇脏B.生之本C.水之上源D.华盖E.生气之源47.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产生的病理变化有:()A.痰B.饮C.湿D.气喘E.水肿48.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可显现于:()A.脉象B.心胸部的感觉C.面色D.左肩背的感觉E.舌色49.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变化性50.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A.小儿囟门迟闭B.小儿骨软无力C.牙齿松动脱落D.老年人骨质脆弱E.脑转耳鸣得分评卷人三、试题类型: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判断正确答案,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51.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A)5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B)53.心气是血液运行的主要动力。(A)54.小肠主津,而大肠主液。(B)55“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B)56.骨与髓之病,多从肾论治。(A)57.一般而言,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A)58.“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性主动而言。(B)59.足三阴经从腹到胸交手三阳经。(B)60.外感六淫、疠气、外伤等均属于外感病因。(B)得分评卷人四、填空题(每小题分,共4分)61.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_整体观念_________和_辨证论治____。62.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损其有余(实则泄之)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虚则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____化生____________和_贮藏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经络,是经脉________和络脉________总称。得分评卷人五、解词(每题2分,共10分)65.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66.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或某一类型病理概括67.辨症求因辨症求因:主要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对病证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称为辨症求因。68.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邪气。69.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得分评卷人六、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70.五行的特性各是什么(3分)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71.气的固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71①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逸出脉外;(1分)②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控制其分泌量和排泄量以及有规律的排泄,防止其过多的排泄和无故流失;(1分)③固摄精液,防止妄加排泄。(1分)72.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3分)7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什么(3分)得分评卷人七、论述题(3小题,共17分)73.肝与肾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6分)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血、肾精同源于水谷精微,而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又称“肝肾同源”(2分)。②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相互为用、相互制约。肝气之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生殖之精得以正常的化生与施泄;肾气的封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这种肝肾藏泄互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育和男子排精等方面。(2分)③肝肾之阴阳互滋互制: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肾阴滋补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可使肝阳不致上亢,肾水与肝木的这种关系谓之“水能涵木”。(2分)74.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二者在生理上的联系如何(6分)(6分)二者均以水谷精气为来源。二者阴阳相随运行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相对恒定的体温、昼精夜寐及防御外邪的能力。(2分)营气为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行于脉中,主内守而属阴;功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2分)卫气为水谷精气中的刚悍部分所化生,行于脉外,主卫外而属阳;功能:温养脏腑,护卫肌表。(2分)75.试述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5分).①疼痛:以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为特点(分)。②肿块:外伤局部青紫肿胀,瘀积体内,久聚不散,可成癥积,即按之有形,肿块固定不移(1分)。③出血:血色多紫暗,伴有血块(1分)。④紫绀与失荣: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唇舌青紫等全身症状。舌质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1分)。⑤脉象细涩,沉弦或结、代(分)。08骨伤专业本科班《中医基础理论》试卷A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2.ABCDE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四、填空题(每空分,共4分)6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62.损其有余(实者泻之);补其不足(虚者补之)63化生,贮藏精气64.经脉;络脉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65.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66.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或某一类型病理概括。67.辨症求因:主要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对病证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称为辨症求因。68.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邪气。69.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六、问答题(3题,共9分)70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3分)71①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逸出脉外;(1分)②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控制其分泌量和排泄量以及有规律的排泄,防止其过多的排泄和无故流失;(1分)③固摄精液,防止妄加排泄。(1分)72.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3分)七、论述题(3题共17分)73.(6分)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血、肾精同源于水谷精微,而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又称“肝肾同源”(2分)。②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相互为用、相互制约。肝气之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生殖之精得以正常的化生与施泄;肾气的封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这种肝肾藏泄互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育和男子排精等方面。(2分)③肝肾之阴阳互滋互制: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肾阴滋补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可使肝阳不致上亢,肾水与肝木的这种关系谓之“水能涵木”。(2分)74.(6分)二者均以水谷精气为来源。二者阴阳相随运行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相对恒定的体温、昼精夜寐及防御外邪的能力。(2分)营气为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行于脉中,主内守而属阴;功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2分)卫气为水谷精气中的刚悍部分所化生,行于脉外,主卫外而属阳;功能:温养脏腑,护卫肌表。(2分)75(5分).①疼痛:以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为特点(分)。②肿块:外伤局部青紫肿胀,瘀积体内,久聚不散,可成癥积,即按之有形,肿块固定不移(1分)。③出血:血色多紫暗,伴有血块(1分)。④紫绀与失荣: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唇舌青紫等全身症状。舌质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1分)。⑤脉象细涩,沉弦或结、代(分)。河南中医学院2008至2009学年第1学期《中医基础理论》试题B学号:姓名:座号:系别:年级:专业: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计得分总分合计人:复核人:得分评卷人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1分,共40分)(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诸病源候论》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黄帝内经》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滋阴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李东垣C.李中梓D.张介宾E.朱丹溪3.按五行生克规律,心的所胜是()A.心B.肺C.肾D.胆E.脾4.肝火犯肺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6.下列关系不属于“母病及子”的是()A.脾病及肺B.心病及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7.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8.“水脏”是指()A.肾B.脾C.肺D.膀胱E.三焦9.具有喜润恶燥特点的是()A.小肠B.脾C.肺D.肝E.胃10.下列哪项有误()A.心在体合脉B.肺在体合鼻C.脾在体合肉D.肝在体合筋E.肾在体合骨11.有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生理功能的腑是()A.三焦B.脾C.肺D.膀胱E.肾12.《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人卧血归于()A.心B.肺C.脾D.肝E.肾13.与脾胃升降关系最密切的是()A心B肺C肝D肾E膀胱14.“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肺关系B.心肾关系C.肝肾关系D.肺肾关系E.脾肾关系15.“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肝与脾16.肺朝百脉是指:()A.百脉由肺统帅B.肺将血液输送至全身C.百脉之血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D.百脉会聚于肺E.其功能与心主血脉相同17.“畏寒肢冷”是以下何项失常()A.推动功能B.防御作用C.固摄作用D.温煦作用E.营养作用18.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9.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0.“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21.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气虚泄泻E.寒湿泄泻22.阳明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A头后部B头侧部C头顶部D前额部E.巅顶23.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汗B.尿C.粪D.呼气E.以上均非24.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十二正经25.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A.督脉B.带脉C.任脉D.阴维脉E.阳维脉26.病情随体质而发生的转化称为()A.质势B.病势C.从化D.传变E.易感性27.中医病因学说中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是()A.张仲景B.陶弘景C.陈无择D.巢元方E.刘完素28.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A.寒邪B.火邪C.风邪D.暑邪E.湿邪29.下列哪项不属火邪的致病特点()A.易伤津耗气B.易生风动血C.易扰乱神明D.易致肿疡E.易阻遏气机3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A.湿邪B.燥邪C.热邪D.暑邪E.寒邪31.“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A.反治B.正治C.治标D.标本兼顾E.以上都不是32.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A.恐则气下B.惊则气乱C.怒则气上D.喜则气缓E.悲则气消33.痰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原因是()A.痰可扰乱神明B.痰可化火化风C.痰阻碍气血运行D.痰似风善行数变E.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34.证候虚实的"实"是指()A.体质壮实B.正气旺盛C.邪气亢盛D.病邪内生E.外邪侵袭35.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36.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A.饮食B.六淫C.七情D.瘀血E.疫疠37.“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A.虚中夹实B.真虚假实C.真实假虚D.虚实夹杂E.虚证38.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39.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面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40.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助阳解表法,应属于()A.先治其标B.先治其本C.标本兼治D.虚则补之E.以上皆不是得分评卷人二、试题类型:X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41.常用体质一般多分为哪几类()阴阳平和质B.阴阳偏虚质C.偏阳质D.偏阴质E.以上均是42.易致人体下部发病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43.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志过极化火44.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A.小儿囟门迟闭B.小儿骨软无力C.牙齿松动脱落D.老年人骨质脆弱E.脑转耳鸣45.外环境中影响发病的因素:()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情志因素46.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47.瘀血的致病特点是---风的致病()A.时聚时散B.舌质紫暗C.脉涩D.痛处固定E.脉滑48.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易变性49.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有()A.先天之气B.水谷之气C.脏腑之气D.自然界清气E.经络之气50.影响大肠传导变化作用的因素有()A.肺的肃降B.胃的降浊C.肝的疏泄D.肾的气化E.小肠的泌别清浊得分评卷人三、试题类型: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类型说明:判断正确答案,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51.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依据。()52.过度思虑既伤脾又伤心。()53.头在人体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54.脾为后天之本。因此,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生、长、壮、老、已。()55.肾阳虚损,气化无权,既可致便秘,又可致泄泻。()56.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实际上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57.肺的宣发,是卫气得以布散的基本动力。()58.宗气由自然界清气和先天之精气结合而成。()59.塞因塞用属于反治法。()60.外感六淫、疠气、外伤等均属于外感病因。()得分评卷人四、试题类型:填空题(类型说明:共4小题,8个空,每空分,共4分)61.经络,是________和________总称。62.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血为气之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64.气机升降之枢纽为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61:经脉,络脉6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63:血能载气,血能养气64:脾,胃得分评卷人五、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类型说明: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65.五行---66.藏象67.天癸68.同病异治69.疠气—六淫65.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66.即人体内在脏腑的形象及其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67.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68.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69.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得分评卷人六、试题类型:简答题(类型说明:本题共3小题,共9分)7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3分)71.卫气有什么生理功能(3分)72.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70.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3)71.一是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煦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均得到卫气的温养,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四是通过营卫之气昼夜的循行调节人体睡眠与觉醒状态。(3)72.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②调理全身气机,保持全身气机调畅。③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④治理调节津液代谢: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3分)得分评卷人七、试题类型:论述题(类型说明:本题共3小题,共17分)73.试述脾与胃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6分)73.(6分)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3分):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为腑,属阳土,性喜润而恶燥;脾为脏,属阴土,性喜燥而恶湿。二者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而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和运化,从而出现腹胀、泄泻等症。(3分)74.(6分)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而属阳邪,易袭阳位。风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而开张。症状表现如头痛、项强,汗出、恶风,鼻塞、咽痒、咳嗽以及阳经受病。②善行而数变。病位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风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而且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皮肤瘙痒,此起彼伏。③风性主动:其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④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因风性开泄,他邪常依附于风而侵人发病。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风邪侵人,无孔不入,可遍及全,发病机会多。(各分)75.(5分):气能生津液,指津液的生成,离不开气(营气)和气化作用(1分);气能行津液,气的推动作用是津液运行的动力(1分);气能摄津液,气可固摄津正常运行,而不无故流失(1分)。津液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津液载气运行(1分);津液能养气,气存津液中,津液不断地为气提供滋润作用(1分)。74.如何理解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6分)72.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是什么(5分)答: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可概括为五点:①疼痛:以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病势尤甚。(1分)②肿块:外伤局部青紫肿胀,淤积体内,久聚不散,可成癥积,即按之有形,肿块较硬或有压痛,固定不移。(1分)③出血:血色多紫暗,伴有血块。(1分)④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1分)⑤肌肤甲错及脉象异常,如涩脉或结代脉。(1分)75.气和津液---血在生理方面联系如何(5分)08级骨伤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试卷B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E2E3B4D5D6C7A8A9E10B11A12D13C14C15A16C17D18D19A20C21C22D23B24E25C26C27C二、X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51.A52.A53.B54.B55.A56.A57.A58.B59.A60.B四、填空题(每空分,共4分)61:经脉,络脉6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63:血能载气,血能养气64:脾,胃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65.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66.即人体内在脏腑的形象及其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67.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68.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69.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六.简答题(每题各3分,共9分)70.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3)71.一是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煦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均得到卫气的温养,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四是通过营卫之气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